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权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一定程度上来讲,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了削弱,并且开始向新型的教师权威转化。教师权威在对学生正确知识的获取,不良行为的制约,道德规范的形成,人格魅力的塑造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转变观念、提升信息素养、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转变角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策略来重新树立信息时代的教师权威。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师权威 信息素养 重塑
一.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即通常所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在此计划中美国政府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这是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最初根源。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我国教育信息化专家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黄荣怀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教育技术学系副主任黎加厚教授解释说: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和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它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必将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就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在信息化教育中,教育信息化所具备的一系列的特征都将对传统的教师权威产生冲击和挑战。
1.学习信息多媒体化
在传统教育下,由于科技的落后和教学改革进展的缓慢,学习信息呈现单一,教材形式单调。同时教师也只能通过“粉笔+黑板+口头言语”来对学生传道授业。这种枯燥的信息呈现,很难刺激学生的感观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教育中,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的教材变得丰富多彩,学习信息的呈现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文本、动画、声音、图片、图像、影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明显优于教师的口头讲授。同时由于有了多媒体计算机,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小,由此引发教师权威的削弱。
2.学习环境虚拟化
由于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完全脱离了教师,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等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教师权威将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丧失。
3.学习资源全球化
在传统教育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控制教育资源的教师成为权力阶层,享有法定的权威,而网络的发展则使这种“控制”失去了意义。在网络这个信息的海洋里,学生拥有广泛选择的权利,而不像传统教育环境下那样除了教科书和教师——这种唯一的信息源外,便别无选择。
网络能以最便捷的方式将学生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到桌面,不象在传统条件下有限的信息资源只是教师才拥有的权利,借助网络,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一种后喻文化的到来)与外界人员交流,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这种依赖性的减少,必将导致教师权威的削弱。
4.学习主体自主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类似于广播电视媒体,他是将信息“推”给学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在网络中,情况却恰恰相反,信息传输过程则是一种“拉”的过程,学生自主地去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查询,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在网络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极大的张扬,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在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里乐此不疲,但对被动接受信息则显得毫无兴致,在这种对比中,教师权威又被削弱了。
5.学习活动个性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由于具有极大的选择性,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符合个性发展的学习平台。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他们可以按照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自定步调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室里教师的“广播式”教学相比更能满足学生的千差万别的需要。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老师无法在同一时段顾及众多个性相异的学生,他们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方法,这种统一标准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网络却恰恰相反,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充分展现个性的舞台。“网络搭灶,自己掌勺”这一形象的比喻能够充分说明网络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学生迷恋于网络,对教师的依赖性却不断减小,从而必然导致教师权威的进一步被削弱。
传统的教师权威在教育信息化的冲击下不断地走向衰弱,并逐渐被瓦解。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拥有一定的权威,否则,教学活动将无法开展下去。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考虑教师权威的转型,为新型教师权威的实现找到源泉和着力点。
二.重塑信息时代的教师权威
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将会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这对教育来讲也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然而,教师的权威是教师顺利有效地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影响教育和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所以“教育者不能没有权威”。对于教师来讲,应该正确对待权威的削弱和转型的问题,在学生面前不能刻意地固守原有的传统权威,否则,到头来便没有权威。教师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主动地去改进自己,努力树立起新型的权威,实现传统权威向新型权威的成功转型。
1.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
要实现教师权威的转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教育信息化很大一部分阻力来自于我们的教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他们坚持自己原有的权威,排除异己权威。具体表现为在信息技术面前,他们有一种恐惧心理,甚至抱着一种抵触情绪。他们习惯于已有的经验,不敢也不愿接触新事物。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充满着恐慌,死守着旧有的“师道尊严”,面对变化束手无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权威也在不断的转型。他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放弃自己的权威也不固守不变,对信息技术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崇拜,而是向信息技术中的权威挑战,不断整合新的信息以重构新型的教师权威。
2.良好信息素养的提升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而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已被放到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或将其解释为人们再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几部分构成. 在信息化教育中,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要成为一个信息素养人必须具备以下七个关键的特征: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具有完成信息过程能力;能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3.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定位
在传统教育下,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间接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的出现就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和途径等方面的变革,这样教师的角色就需要进行转变和重新定位。首先由于网络的应用,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教师工作重点也不再是分发信息,那种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关系,并且师生角色的转换频繁自然。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中转变过来,变为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研究者和学习者等角色。同样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在知识的导航、行为的导航、情感沟通等领域起作用。网络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零星的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权威成功重塑的又一关键因素。在传统教育下,教师总是以一种高深的姿态出现。在信息时代里,由于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在信息面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依赖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应该多元沟通、相互理解、化解冲突、密切交往等。教师首先要放弃“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分认识到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人,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展开广泛的交流,如利用网络的“屏蔽性”,师生可用E-mail、聊天室、语音信箱等工具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教师可就学生的一些面对面难以启齿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答和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进行情感沟通,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5.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改进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由于教学软件、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并且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会给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它必将为教育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也给教育改革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并不断地被削弱,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不但要在理论和观念上寻找契机和理念,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寻求更多的对策。
(作者通联:331600江西省吉水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义兵.论网络时代教师权威的转型
[2]黄荣怀.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3]李艺.论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关系的建构
[4]刘向永.美国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观念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师权威 信息素养 重塑
一.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即通常所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在此计划中美国政府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这是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最初根源。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我国教育信息化专家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黄荣怀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教育技术学系副主任黎加厚教授解释说: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和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它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必将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就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在信息化教育中,教育信息化所具备的一系列的特征都将对传统的教师权威产生冲击和挑战。
1.学习信息多媒体化
在传统教育下,由于科技的落后和教学改革进展的缓慢,学习信息呈现单一,教材形式单调。同时教师也只能通过“粉笔+黑板+口头言语”来对学生传道授业。这种枯燥的信息呈现,很难刺激学生的感观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教育中,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的教材变得丰富多彩,学习信息的呈现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文本、动画、声音、图片、图像、影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明显优于教师的口头讲授。同时由于有了多媒体计算机,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小,由此引发教师权威的削弱。
2.学习环境虚拟化
由于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完全脱离了教师,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等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教师权威将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丧失。
3.学习资源全球化
在传统教育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控制教育资源的教师成为权力阶层,享有法定的权威,而网络的发展则使这种“控制”失去了意义。在网络这个信息的海洋里,学生拥有广泛选择的权利,而不像传统教育环境下那样除了教科书和教师——这种唯一的信息源外,便别无选择。
网络能以最便捷的方式将学生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到桌面,不象在传统条件下有限的信息资源只是教师才拥有的权利,借助网络,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一种后喻文化的到来)与外界人员交流,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这种依赖性的减少,必将导致教师权威的削弱。
4.学习主体自主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类似于广播电视媒体,他是将信息“推”给学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在网络中,情况却恰恰相反,信息传输过程则是一种“拉”的过程,学生自主地去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查询,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在网络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极大的张扬,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在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里乐此不疲,但对被动接受信息则显得毫无兴致,在这种对比中,教师权威又被削弱了。
5.学习活动个性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由于具有极大的选择性,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符合个性发展的学习平台。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他们可以按照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自定步调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室里教师的“广播式”教学相比更能满足学生的千差万别的需要。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老师无法在同一时段顾及众多个性相异的学生,他们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方法,这种统一标准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网络却恰恰相反,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充分展现个性的舞台。“网络搭灶,自己掌勺”这一形象的比喻能够充分说明网络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学生迷恋于网络,对教师的依赖性却不断减小,从而必然导致教师权威的进一步被削弱。
传统的教师权威在教育信息化的冲击下不断地走向衰弱,并逐渐被瓦解。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拥有一定的权威,否则,教学活动将无法开展下去。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考虑教师权威的转型,为新型教师权威的实现找到源泉和着力点。
二.重塑信息时代的教师权威
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将会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这对教育来讲也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然而,教师的权威是教师顺利有效地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影响教育和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所以“教育者不能没有权威”。对于教师来讲,应该正确对待权威的削弱和转型的问题,在学生面前不能刻意地固守原有的传统权威,否则,到头来便没有权威。教师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主动地去改进自己,努力树立起新型的权威,实现传统权威向新型权威的成功转型。
1.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
要实现教师权威的转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教育信息化很大一部分阻力来自于我们的教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他们坚持自己原有的权威,排除异己权威。具体表现为在信息技术面前,他们有一种恐惧心理,甚至抱着一种抵触情绪。他们习惯于已有的经验,不敢也不愿接触新事物。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充满着恐慌,死守着旧有的“师道尊严”,面对变化束手无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权威也在不断的转型。他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放弃自己的权威也不固守不变,对信息技术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崇拜,而是向信息技术中的权威挑战,不断整合新的信息以重构新型的教师权威。
2.良好信息素养的提升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而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已被放到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或将其解释为人们再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几部分构成. 在信息化教育中,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要成为一个信息素养人必须具备以下七个关键的特征: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具有完成信息过程能力;能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3.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定位
在传统教育下,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间接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的出现就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和途径等方面的变革,这样教师的角色就需要进行转变和重新定位。首先由于网络的应用,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教师工作重点也不再是分发信息,那种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关系,并且师生角色的转换频繁自然。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中转变过来,变为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研究者和学习者等角色。同样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在知识的导航、行为的导航、情感沟通等领域起作用。网络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零星的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权威成功重塑的又一关键因素。在传统教育下,教师总是以一种高深的姿态出现。在信息时代里,由于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在信息面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依赖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应该多元沟通、相互理解、化解冲突、密切交往等。教师首先要放弃“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分认识到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人,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展开广泛的交流,如利用网络的“屏蔽性”,师生可用E-mail、聊天室、语音信箱等工具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教师可就学生的一些面对面难以启齿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答和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进行情感沟通,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5.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改进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由于教学软件、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并且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会给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它必将为教育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也给教育改革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并不断地被削弱,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不但要在理论和观念上寻找契机和理念,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寻求更多的对策。
(作者通联:331600江西省吉水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义兵.论网络时代教师权威的转型
[2]黄荣怀.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3]李艺.论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关系的建构
[4]刘向永.美国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