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米饭,是主食,却不是主角。
一碗饭,也许只为管饱。有人嫌其过于平淡了。可我偏喜欢吃白米飯。不用什么好米,只要煮熟,我就能吃下几碗。因此,还得了个“饭桶”的“雅号”。
“吃饭!作业先放放,饭会凉的!”是老妈的喊声。打满满一碗白米饭,坐回位置。饱满的米粒,紧紧挨在一起。每一粒米都很细长,却又有踏实的质量。水蒸气中,似乎有生命在舒展。
一直以来,米饭的味道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这次,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凑上前,深吸一口气。香。这不是牡丹或百合花那种强烈傲慢的奇香,而是带着大地的味道,雨露的清香。那味道是甜的,却不是很腻的甜味。甜,是淡的,一丝丝飘入鼻中。这味道缓慢地流淌着,像水一样,抚过你的神经。又像一抹微笑,在人流中无意进入视线,想去追寻,却已悄然消失。甜味,香味,交织于这水蒸气中。
回过神来。用筷子夹起一小撮米饭,送入口中。无味,却胜有味。那淡淡的甜香又被唤醒,在脑海中,在甜味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江南“鱼米之乡”。我不知道这段遐想是从何而来;但这味道,确确实实将画面呈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妇人在河边汲水、洗米。姑娘在家中烧饭,等候父亲和哥哥干完农活归来。蒸汽中,我有些恍惚。有些不舍这味道,也许,是不舍得这份朴素的美吧。饭碗中的热气渐渐散了。又夹了一筷子,饭的温度不如之前,但味道似乎更好。米粒好像将香味浓缩了,那一缕缕水灵的蒸汽也并没有逃走,而是回到米饭的怀抱,像贪玩的孩子回到了家。
心中浮起一层悠悠的快乐,我知道这快乐的根源。我想到了梯田,想到了金色的稻谷,在黑得深邃的土地上摇动。农民们正在秋天的凉风中收谷。我分明看见,他们脸上温暖的笑。
白米饭,是百姓的食物,是最朴素的食物。朴实无华的百姓,与朴实无华的米饭,也许这才是中华的朴实文化。
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叶圣陶语)吃米饭,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作者却写得细腻深刻,不仅调动味觉、视觉、触觉写吃米饭的感受,还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言此及彼:鱼米之乡的风情、农民于摇曳稻浪中收割的美景尽在笔端。此外,文章语言也值得细细品味。这篇文章善用修辞手法,如通感:第四段中将米饭的味道化作视觉形象的流水、微笑,形象可感;如拟人,第五段中米饭微凉水汽消逝时的情景,颇见情趣。(特约教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9中 孔祥琛)
一碗饭,也许只为管饱。有人嫌其过于平淡了。可我偏喜欢吃白米飯。不用什么好米,只要煮熟,我就能吃下几碗。因此,还得了个“饭桶”的“雅号”。
“吃饭!作业先放放,饭会凉的!”是老妈的喊声。打满满一碗白米饭,坐回位置。饱满的米粒,紧紧挨在一起。每一粒米都很细长,却又有踏实的质量。水蒸气中,似乎有生命在舒展。
一直以来,米饭的味道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这次,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凑上前,深吸一口气。香。这不是牡丹或百合花那种强烈傲慢的奇香,而是带着大地的味道,雨露的清香。那味道是甜的,却不是很腻的甜味。甜,是淡的,一丝丝飘入鼻中。这味道缓慢地流淌着,像水一样,抚过你的神经。又像一抹微笑,在人流中无意进入视线,想去追寻,却已悄然消失。甜味,香味,交织于这水蒸气中。
回过神来。用筷子夹起一小撮米饭,送入口中。无味,却胜有味。那淡淡的甜香又被唤醒,在脑海中,在甜味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江南“鱼米之乡”。我不知道这段遐想是从何而来;但这味道,确确实实将画面呈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妇人在河边汲水、洗米。姑娘在家中烧饭,等候父亲和哥哥干完农活归来。蒸汽中,我有些恍惚。有些不舍这味道,也许,是不舍得这份朴素的美吧。饭碗中的热气渐渐散了。又夹了一筷子,饭的温度不如之前,但味道似乎更好。米粒好像将香味浓缩了,那一缕缕水灵的蒸汽也并没有逃走,而是回到米饭的怀抱,像贪玩的孩子回到了家。
心中浮起一层悠悠的快乐,我知道这快乐的根源。我想到了梯田,想到了金色的稻谷,在黑得深邃的土地上摇动。农民们正在秋天的凉风中收谷。我分明看见,他们脸上温暖的笑。
白米饭,是百姓的食物,是最朴素的食物。朴实无华的百姓,与朴实无华的米饭,也许这才是中华的朴实文化。
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叶圣陶语)吃米饭,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作者却写得细腻深刻,不仅调动味觉、视觉、触觉写吃米饭的感受,还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言此及彼:鱼米之乡的风情、农民于摇曳稻浪中收割的美景尽在笔端。此外,文章语言也值得细细品味。这篇文章善用修辞手法,如通感:第四段中将米饭的味道化作视觉形象的流水、微笑,形象可感;如拟人,第五段中米饭微凉水汽消逝时的情景,颇见情趣。(特约教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9中 孔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