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国家实施扶贫攻坚以来,兴国这个革命老区先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全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别是被列入全国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县和省定“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县以来,兴国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努力构建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及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全面掀起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回顾过去,肯定成绩,兴国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1、全力推进整村扶贫。近年来,兴国结合新农村建设,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66亿元、整合社会帮扶资金1.9亿元,扎实推进了165个扶贫重点村和10个中央彩票公益金试点村建设,新修村组公路721条2228公里,新建和维修水陂198座,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教育卫生事业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项目。特别是2012年,围绕打造茶园乡扶贫示范乡目标,启动实施了土坯房改造、中学扩建及校园D级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敬老院扩建、茶园经六科至高兴公路硬化等21个重点扶贫项目,兴国已跨入扶贫攻坚的新阶段,踏上了加快脱贫致富的新征程。
2、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着眼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不断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2年,全县围绕重点突出民生问题,启动了1076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已全部竣工入住;实施了投资2272万元、总面积达20690平方米的26个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改造项目,已全面交付使用;完成25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9.7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升级35千伏及以下工程和小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电压不稳现象。
3、致力加强产业扶贫。以苗木花卉、油茶、脐橙、灰鹅、生猪、蔬菜等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导产业,先后引进山村油脂、红天下茶油、江苏东珠景观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企业市场开拓优势,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县苗木花卉种植1.1万亩,脐橙种植8.6万亩,出笼家禽909.5万羽,生猪出栏45.32万头,水产品总量达2.2万吨。
4、全力提升致富能力。面向社会就业方向,结合县情实际,把“雨露计划”与县工业园就业平台相对接,大力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先后开设了平车、电脑、服装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专业。2012年,全县累计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5094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计22874人次,农民就业技能培训2220人次,农民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招生录取94人次。
二、正视困难,把握机遇,兴国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兴国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欠发达、后发展仍是兴国县的基本县情,特别是根据新的贫困标准线,全县仍有贫困人口20.49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1.51%。与发达地区相比,兴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各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人均值均在省市排名仍然靠后,约占省、市平均水平的三至五成。而全县贫困人口比全省、全市分别高出20.4和4.7个百分点,仍然有国家贫困村80个、省级贫困村85个,还有2625户、1.25万名库区、深山区弱势人口急需移民搬迁,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在正视困难、直面挑战的同时,兴国发展升级、小康加速、绿色崛起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国家的优惠政策前所未有。兴国县被列入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范围,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给兴国等赣南苏区以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扶持。同时,明确设立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使其享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另一方面,省市扶持力度前所未有,2011年12月省里决定对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重点县和省里原有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四个一”的组合式扶贫。
三、展望未来,坚定信心,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今后,兴国县将围绕“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2020年同步奔小康”总体目标,紧紧抓住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历史机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努力建设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县。
一是完善思路,着力推进项目扶贫。充分发挥“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结合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大力引进效益好、规模大,带动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示范区、内陆贫困地区开放合作的先导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展示区。
二是民生优先,充分激发群众主体作用。集合力量,优先解决出行、就医、上学、住房等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突出民生问题,整体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抓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全面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实施好安全饮水工程,尽快解决24.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部分农村不通电或电压低问题。
三是挖掘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依托丰富的萤石资源,大力引进发展深加工、应用产品,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氟化工产业基地;依托“兵工始祖”、“军工摇篮”品牌优势和钨、稀土、萤石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集军品开发、产销与研发为一体的军工产业园;依托石灰石资源储量大、品位高的优势,着力引进发展一批非金属矿产资源深加工企业,打造金属钢板材加工产业链,构建一定规模的新型建材产业体系;依托丰富而独特的油茶、灰鹅、生猪等绿色农副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四是整合资源,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整合部门资金,做到项目、资金一盘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攻坚资金缺乏的问题,扩大扶贫资金的规模,为扶贫项目提供资金保障;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到贫困乡村投资,实现扶贫开发的多元投入。同时,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探索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探索设立扶贫救助基金,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李佳佳
一、回顾过去,肯定成绩,兴国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1、全力推进整村扶贫。近年来,兴国结合新农村建设,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66亿元、整合社会帮扶资金1.9亿元,扎实推进了165个扶贫重点村和10个中央彩票公益金试点村建设,新修村组公路721条2228公里,新建和维修水陂198座,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教育卫生事业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项目。特别是2012年,围绕打造茶园乡扶贫示范乡目标,启动实施了土坯房改造、中学扩建及校园D级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敬老院扩建、茶园经六科至高兴公路硬化等21个重点扶贫项目,兴国已跨入扶贫攻坚的新阶段,踏上了加快脱贫致富的新征程。
2、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着眼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不断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2年,全县围绕重点突出民生问题,启动了1076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已全部竣工入住;实施了投资2272万元、总面积达20690平方米的26个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改造项目,已全面交付使用;完成25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9.7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升级35千伏及以下工程和小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电压不稳现象。
3、致力加强产业扶贫。以苗木花卉、油茶、脐橙、灰鹅、生猪、蔬菜等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导产业,先后引进山村油脂、红天下茶油、江苏东珠景观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企业市场开拓优势,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县苗木花卉种植1.1万亩,脐橙种植8.6万亩,出笼家禽909.5万羽,生猪出栏45.32万头,水产品总量达2.2万吨。
4、全力提升致富能力。面向社会就业方向,结合县情实际,把“雨露计划”与县工业园就业平台相对接,大力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先后开设了平车、电脑、服装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专业。2012年,全县累计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5094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计22874人次,农民就业技能培训2220人次,农民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招生录取94人次。
二、正视困难,把握机遇,兴国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兴国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欠发达、后发展仍是兴国县的基本县情,特别是根据新的贫困标准线,全县仍有贫困人口20.49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1.51%。与发达地区相比,兴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各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人均值均在省市排名仍然靠后,约占省、市平均水平的三至五成。而全县贫困人口比全省、全市分别高出20.4和4.7个百分点,仍然有国家贫困村80个、省级贫困村85个,还有2625户、1.25万名库区、深山区弱势人口急需移民搬迁,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在正视困难、直面挑战的同时,兴国发展升级、小康加速、绿色崛起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国家的优惠政策前所未有。兴国县被列入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范围,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给兴国等赣南苏区以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扶持。同时,明确设立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使其享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另一方面,省市扶持力度前所未有,2011年12月省里决定对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重点县和省里原有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四个一”的组合式扶贫。
三、展望未来,坚定信心,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今后,兴国县将围绕“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2020年同步奔小康”总体目标,紧紧抓住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历史机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努力建设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县。
一是完善思路,着力推进项目扶贫。充分发挥“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结合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大力引进效益好、规模大,带动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示范区、内陆贫困地区开放合作的先导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展示区。
二是民生优先,充分激发群众主体作用。集合力量,优先解决出行、就医、上学、住房等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突出民生问题,整体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抓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全面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实施好安全饮水工程,尽快解决24.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部分农村不通电或电压低问题。
三是挖掘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依托丰富的萤石资源,大力引进发展深加工、应用产品,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氟化工产业基地;依托“兵工始祖”、“军工摇篮”品牌优势和钨、稀土、萤石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集军品开发、产销与研发为一体的军工产业园;依托石灰石资源储量大、品位高的优势,着力引进发展一批非金属矿产资源深加工企业,打造金属钢板材加工产业链,构建一定规模的新型建材产业体系;依托丰富而独特的油茶、灰鹅、生猪等绿色农副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四是整合资源,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整合部门资金,做到项目、资金一盘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攻坚资金缺乏的问题,扩大扶贫资金的规模,为扶贫项目提供资金保障;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到贫困乡村投资,实现扶贫开发的多元投入。同时,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探索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探索设立扶贫救助基金,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