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心流”通道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系统的“心流”体验,江苏省职业学校e项目名师工作室以“悦读工程”为载体,通过开展基于教育原点的知性阅读、基于研究领域的泛化阅读、基于问题解决的点状阅读、基于自圆其说的系统阅读,使全体成员产生持续的“心流”体验,开辟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心流”通道。
  关键词:心流;教师专业发展;专业阅读;错位研究;e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46-04
  通常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称为“心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系统的“心流”体验,而专业阅读是支撑这种“心流”体验的重要依附。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江苏省职业学校e项目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e工作室)通过开展“悦读工程”,促使研究、实践与专业阅读相伴随行,推动专业阅读系列化、系统化,不断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心流”通道。
  一、朝向愿景:基于教育原点的知性阅读
  (一)基本书目奠基教育元认知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对教育的原点认知,这种原点认知是在教师的灵魂深处确立教育的“第一印象”,即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好的职业教育等等,对这些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教师的立业之本、从教之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教育的原点认知或者对教育的原点认知出现偏差,教学主张就会人云亦云、缺乏主见,教学实践就会随波逐流、缺乏定力,专业发展就会失去支点、难以跨越,就不可能将眼光投向“远方”,也就难以将真正好的教育带给学生。
  为了让每位e工作室成员形成心中的教育“图谱”,确立基本的教育信条,我们为每位成员确立了基本的阅读书目,如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配合专业阅读,开展“好书大家说”活动,我们要求每位工作室成员重点讲述一本教育专著,讲述不能只是复述专著内容,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体会,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论述,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员间的相互诘问以加深认识、澄清观点。带着批判来阅读、结合实践来阅读、通过同伴来阅读,使教育经典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在涤荡中愈发分明,每个成员都可以从这些教育经典中形成自己的教育判断、生成自己的教育信条。
  (二)感性阅读建构教育新愿景
  在教育基本认知的基础上,让每个成员感性地描绘各自的教育愿景,从而在每个成员的心中建构起理想教师、理想课堂、理想学校、理想教育的“概念图”,从教育的原点认知到教育愿景的感性描述,每位成员将理性的认识转化为感性的期盼。由于每个人对教育的理解程度不一,其愿景的表述也会差异很大,有的可能比较肤浅,仅限于对当前课堂的一些微变革;有的可能比较深刻,从教育原点引发追问、解剖反思而成;有的可能比较现代,憧憬“互联网 ”背景下的理想教育……
  e工作室形成了“全家”的教育愿景,即构建基于微型游戏项目超市的课堂,赋予学生有选择、有规则的学习自由,让学生“玩中学”,形成了涵盖“错位课堂”“错位学习”“错位评价”“错位认同”等的系统论述,每个工作室成员在“全家”教育愿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分阶段地描述自己的教育愿景。我们向全体成员推荐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柏拉图的《理想国》、张玉彬的《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陈大伟的《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举办了“错位课堂”主题沙龙,每个人都对理想课堂进行了感性的描述,有人将理想课堂看成是一个自助餐厅,教师如同服务员,教学就像吃自助餐一样,教师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有人把课堂想象成游乐园,教师准备了一个个游乐项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游乐项目,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每个成员基于团队的研究与实践而提出的个性化的教育追求,这些愿景指引着每个成员不断前行。
  二、项目载体:基于研究领域的泛化阅读
  (一)在研究实践中阅读
  把e工作室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每个成员确立自己的教学主张和研究主题,开展“和而不同”的研究,形成“分进合击”的研究生态。例如,我们在“微型游戏项目超市”这一共同教学愿景下,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相关研究。在现阶段,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微型游戏项目教学。通过任务分割与项目打包,我们将这一课题分割成如下项目:微型游戏项目的开发研究、课堂调控策略研究、评价研究、游戏与项目的融合研究、课例开发研究等,让每个成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承包”或参与到相应的项目研究中,通过定期研讨、交流,及时反馈项目推进情况。在研究过程中,工作室成员都明显感觉到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匮乏,尤其是对游戏研究、个性化学习等缺乏深度的了解。
  “研然后知不足,践然后知困”。针对成员研究中的“饥渴”,我们一方面提供了一些专题性的阅读书目,如围绕游戏教学,我们提供了《人本游戏——游戏让世界更美好》《中国传统游戏研究》《游戏的人》《有限和无限的游戏》《游戏的前世与今生》《游戏的教育性研究》等。围绕个性化教学,我们提供了《个性化教学的理想与现实》《个性化的教与学》《新课程视域下个性化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个性化学习设计指南》等;另一方面,每个成员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由选购一些自己研究所迫切需要的图书,使各自的研究始终处在理论关照和宏观视野下,确保了项目的持续推进。
  (二)在项目推进中内化
  为全面提升研究品质,我们以阅读为媒介、项目为载体,形成了项目推进与主题阅读相伴随行的良好态势。各成员在“承包”项目后,需要广泛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与实践,以了解现状、制定策略、形成路径。这种阅读已不再局限于教育类专著,更是一种与项目有关的泛化阅读,是一种以关键词检索为主要手段的罗列型阅读。如在推进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借助中国知网,以“游戏教学”“个性化教学”“快乐课堂”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其中“游戏化教学”参考了700多篇文献,近五年核心期刊“个性化教学”相关文献参考了400多篇,近五年“快乐课堂”相关文献参考了1000多篇。通过以项目为中心的泛读,全面梳理和把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的研究动态,同时也为每个成员打下了深厚的研究“底子”。
其他文献
变冷了,我的树叶,我愿用目光温暖你冷却的部分。  我的爱,正因为这秋,我看见依次上升的埋怨,奔跑,开放,愤怒,而后回归于这满目的枫叶。  那红色的夕阳下,那坐在轮椅上的人,但愿是你。  你活万年、斯年,我疼你万年、斯年,我至爱的人。  这深山是我粘贴上去的。  当她飘动起来,我围给你看,这就是你18岁那年佩戴的围巾。  一团红红的火色,一只狐狸在另一半雪地上寻觅爱的痕迹。  当然,我被迷失,被大山
让我重新梳理一遍这文本的最后。“新路”是还要走下去的未来。新路不曾走过,因此它才是再生记忆的路。那么时间要流动。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时间水流从我的身上流过而不能复归。这多悲伤!诗人并没有在语言上体现悲伤,而是把隐喻放在其中。事实上,每个人都对时间怀有敬畏。时间强大得不可战胜,更是不可逆回。“我汲取的水”是有限的记忆,遗漏的水,是不曾记住的人生经历,而存留在“我心底黑暗的池子里”的水,则是留住了的
梅一梵:陕西省汉中市人,公司职员。2013年从事文学创作。在《散文诗》《青年文学》《星星诗刊》《名家名作》《中国校园文学》《时代文学》《散文百家》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二十余万字。散文诗《西塘断章》曾获《诗刊》“第二届恋恋西塘江南诗歌节”大赛一等奖,有作品收录《中国散文诗一百年大系》等选本。  东大街   走到这儿,新时代的十字路口,嘘的一声,举起小旗子,将我拦下。   我必须放弃速度,让红绿
归 途   收起你的白边框眼镜。   有人喝着白色的酒;有人抽着很浓的烟;有人弹着低沉的琴。   列车从未停歇。笛鸣与远方在模糊的视线里交织。   玻璃上写一个字,化成青春的一泓沉默。   纸落入火焰,如同雪落上前行的列车。   为灰烬。为冷漠。   列车看不到影子。   山的样貌残缺不全。目穷极远,又捱过了一个茫茫的夜晚。   雪,藏着列车的轨迹。   叶,填满了窗框,刻满了
摘要: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实现学生从单纯玩耍向自主游戏转变,离不开合理制订并有效运用游戏规则。通过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规则、将游戏规则融入学习过程,实现游戏与学习的链接;通过教学协商生成游戏的课堂规则、通过游戏的课堂规则重塑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积极游戏”的课堂生态;通过对游戏规则的改编升级和自主定义,实现游戏规则的延伸、拓展和超越,使学生由“玩乐人”变身为“游戏人”。  关键词:微型游戏项目教学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寻根问祖也一直是中国人重要的文化传统。正所谓“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缩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用家谱去绵延家风、传递孝悌,在家谱里温故过往、明确未来,无疑是当下浮躁社会和消费文化里的一丝沉静、一种持守和一份温情。  《家谱笔记》便源自陈平军在阅读或编修家谱过程中的点滴感触,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作为家族后人对历史的深
写作对张作梗而言是与优秀的人物对谈与碰撞、以支流的魅力吸引乃至影响主流审美趣味最合适的工具,他做得很好,硕果累累。其实,就他从现代诗转而进行现代散文诗的书写而言,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是倾听自己的内心——它极少会发出混乱的信号,总是那么清晰,具有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娴熟的技巧,智力超群,勇于面对现实的挑战,语言自成一格,尤其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抒情的力度和精神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这组散文诗即是明证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变革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如何改变教学设计由重知识积累、技能训练转向重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单元作为教学整体,化碎片为整体,化传授为助学,化单篇为群文的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并以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小说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详加阐述。该设计的思路与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将会为中职语文的教学变革
摘要:关注文化因素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当代课程改革探究的重要主题,文化批判与适应是课程改革应该遵循的理论取向和实践标准。课程改革在本质上蕴含文化的“批判”和“适应”两种基本内涵。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激活参与者的批判性思维,明晰课程改革的历史基点;在课程改革团队成员间开展分析性对话,协调课程变革要素及其关系;培养参与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改革的标准;促进集体性适应,共享课程改革的意义。从
7期為合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