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不同地区的方言,可以了解不同地区方言的特色,并且可以促进语言的交流与融合。笔者将就洛阳方言“哩”字做些考察,打破对“哩”的用法的单一化与误解。“哩”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当做具体的分析描述。
关键词:“哩”字;语言现象;功能
在洛阳话语里,“哩”字的使用时非常普遍的,它从古代老百姓的日常口语中诞生,口耳相传一直延续至今。如:“你在干啥哩?”“他在叫你哩!”“我现在不想理你哩。”可见在我们洛阳这个地区,“哩”字的使用十分普遍,我们的日常口语交际离不开“哩”的使用。
“哩”字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应与其他地区的方言加以比较,实现语言多样化发展。“哩”字并非在一开始就广泛使用,而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构词语素,如“怪哩怪气”、“稀哩哗啦”,或者充当语气词,如“他哄你哩!”“你骂谁哩!”再或者充当助词的、得、地,如“白哩”、“红哩很”、“跑哩快”等等,在我们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中,它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哩”字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表示领属关系、作为语气词存在(表疑问、感叹、陈述、肯定)、作为助词(的、得、地)、作为构词语素。
一、表示领属关系
由“哩”字组成的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我们可以概括为:你哩、我哩、他(她)哩、谁哩、人家哩、公家哩……
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现象,那就是它们的意思都可以理解为“××的”,表示某人对某物的所属关系。
二、表示语气词
1.表示疑问
如:“你骗我哩吧?”“你说的是真哩假哩?”“谁又惹你哩?”“你在想啥哩?”等等,透过这些语言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句子之所以归为一类,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哩”一般位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透漏着对说话人的不信任或者持怀疑态度。
2.表示感叹语气
如:“真是老天不让我们活哩!”“你真是要气死我哩!”“咋还有恁远哩!”“你咋还不知道哩!”“俺真是服了你哩!”“这天咋还不晴哩!”或生气,或着急,所以我们将其归为一类,这里的“哩”都表示感叹的语气。
三、助词“的”、“得”、“地”
1.充当助词“的”
以下例子,如“甜哩”、“苦哩”、“胖哩”、“弯哩”、“新哩”、“旧哩”、“酸哩”、“黑哩”、“吃哩”、“远哩”、“近哩”等等,这些词组中,“哩”字都是与形容词搭配,表示的意思也多是形容词,相当于“××的”。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哩”字在这些词组中的作用是充当一个助词,相当于“的”。
2.充当助词“得”
充当助词“得”的“哩”字词组很多,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例证这一语言现象,如:“好哩很”、“胖哩很”、“软哩很”、“明哩很”、“早哩很”、“粗哩很、“多哩很”、“稠哩很”、“红哩很”、“黑哩很”等等这些词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个模式,由“形容词+哩+很”构成,形成一种固定结构,往往表示的是说话人要表述的这个对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表示的程度比较深,有强调的作用。
3.充当助词“地”
由:“哩”字组成的表示助词“地”的词组也很多,且也有其固定的组合规则,下面我们再举例介绍一些这样的词组加以例证,它们分别是:“跑哩快”、“挖哩深”、“走哩远”、“懂哩多”、“刮哩净”、“吹哩干”、“磨哩平”、“拆哩快”、“射哩准”、“跑哩远”、“动哩少”、“吃哩多”、“充哩慢”、“用哩快”等等,这些词组也代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并且这种语言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时离不开的,这些词组都是固定的三字结构,当然,我举的例子不多,也有其他组合结构的,并且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由“动词+哩+形容词”组成,这些词组的意思都可以理解为表示性质的词语,表示物体的性能或者状态,其中“哩”字在词组中的意思则是在动词后面,充当助词“地”。
四、充当构词语素的“哩”
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其中词根和词缀是构词语素,在我的方言的“哩”的使用中,这种语言现象表现的更为明显,如以下几种语言现象,“噼哩啪啦”、“啰哩啰嗦”、“稀哩哗啦”、“哩哩啦啦”、“叽里咕噜”、“酸哩吧唧”等等,在这些词语中,“哩”没有实际含义,而是充当构词语素,组成词语现象。
“哩”字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中广泛应用,并且体现着语言的多样化。随着我们生活的发展进步,它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这种语言现象。
透过这些语言现象可知,“哩”字在不同的组合中有不同的含义,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保持方言的独立性,同时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以及本方言与普通话的交流,都有利于本方言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石彦霞.近代汉语中“哩”字的话语功能与文化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第1期.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學院)
关键词:“哩”字;语言现象;功能
在洛阳话语里,“哩”字的使用时非常普遍的,它从古代老百姓的日常口语中诞生,口耳相传一直延续至今。如:“你在干啥哩?”“他在叫你哩!”“我现在不想理你哩。”可见在我们洛阳这个地区,“哩”字的使用十分普遍,我们的日常口语交际离不开“哩”的使用。
“哩”字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应与其他地区的方言加以比较,实现语言多样化发展。“哩”字并非在一开始就广泛使用,而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构词语素,如“怪哩怪气”、“稀哩哗啦”,或者充当语气词,如“他哄你哩!”“你骂谁哩!”再或者充当助词的、得、地,如“白哩”、“红哩很”、“跑哩快”等等,在我们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中,它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哩”字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表示领属关系、作为语气词存在(表疑问、感叹、陈述、肯定)、作为助词(的、得、地)、作为构词语素。
一、表示领属关系
由“哩”字组成的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我们可以概括为:你哩、我哩、他(她)哩、谁哩、人家哩、公家哩……
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现象,那就是它们的意思都可以理解为“××的”,表示某人对某物的所属关系。
二、表示语气词
1.表示疑问
如:“你骗我哩吧?”“你说的是真哩假哩?”“谁又惹你哩?”“你在想啥哩?”等等,透过这些语言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句子之所以归为一类,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哩”一般位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透漏着对说话人的不信任或者持怀疑态度。
2.表示感叹语气
如:“真是老天不让我们活哩!”“你真是要气死我哩!”“咋还有恁远哩!”“你咋还不知道哩!”“俺真是服了你哩!”“这天咋还不晴哩!”或生气,或着急,所以我们将其归为一类,这里的“哩”都表示感叹的语气。
三、助词“的”、“得”、“地”
1.充当助词“的”
以下例子,如“甜哩”、“苦哩”、“胖哩”、“弯哩”、“新哩”、“旧哩”、“酸哩”、“黑哩”、“吃哩”、“远哩”、“近哩”等等,这些词组中,“哩”字都是与形容词搭配,表示的意思也多是形容词,相当于“××的”。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哩”字在这些词组中的作用是充当一个助词,相当于“的”。
2.充当助词“得”
充当助词“得”的“哩”字词组很多,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例证这一语言现象,如:“好哩很”、“胖哩很”、“软哩很”、“明哩很”、“早哩很”、“粗哩很、“多哩很”、“稠哩很”、“红哩很”、“黑哩很”等等这些词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个模式,由“形容词+哩+很”构成,形成一种固定结构,往往表示的是说话人要表述的这个对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表示的程度比较深,有强调的作用。
3.充当助词“地”
由:“哩”字组成的表示助词“地”的词组也很多,且也有其固定的组合规则,下面我们再举例介绍一些这样的词组加以例证,它们分别是:“跑哩快”、“挖哩深”、“走哩远”、“懂哩多”、“刮哩净”、“吹哩干”、“磨哩平”、“拆哩快”、“射哩准”、“跑哩远”、“动哩少”、“吃哩多”、“充哩慢”、“用哩快”等等,这些词组也代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并且这种语言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时离不开的,这些词组都是固定的三字结构,当然,我举的例子不多,也有其他组合结构的,并且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由“动词+哩+形容词”组成,这些词组的意思都可以理解为表示性质的词语,表示物体的性能或者状态,其中“哩”字在词组中的意思则是在动词后面,充当助词“地”。
四、充当构词语素的“哩”
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其中词根和词缀是构词语素,在我的方言的“哩”的使用中,这种语言现象表现的更为明显,如以下几种语言现象,“噼哩啪啦”、“啰哩啰嗦”、“稀哩哗啦”、“哩哩啦啦”、“叽里咕噜”、“酸哩吧唧”等等,在这些词语中,“哩”没有实际含义,而是充当构词语素,组成词语现象。
“哩”字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中广泛应用,并且体现着语言的多样化。随着我们生活的发展进步,它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这种语言现象。
透过这些语言现象可知,“哩”字在不同的组合中有不同的含义,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保持方言的独立性,同时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以及本方言与普通话的交流,都有利于本方言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石彦霞.近代汉语中“哩”字的话语功能与文化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第1期.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