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其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通过对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相对薄弱,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医学类 数学文化素养 现状
现代社会对医学类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有良好的医德。加强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其文化素养,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召唤。另一方面,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思维方法无时不有,数学教育对于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其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和前景,选取我校2011级大专药学、临床专业和2012级五年制护理、药学专业学生为样本,对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共22题,以对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现状的了解为目的, 以构成数学文化素养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数学史素养、数学思维素养、数学语言素养、数学审美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本问卷调查了两个年级共计510名学生,发出调查问卷510份,收回有效问卷504份。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对目前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文化素养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1.医学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现状
1.1 问卷情况统计
对各个题目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如下表:
1.2 统计结果分析
1.2.1 数学史素养状况
1—5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史素养的状况。包括对中外数学家、数学史的一般性了解以及对数学史的基本认识。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学类学生对于数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比较差,对于中外数学家和数学史的了解甚少;②对于数学史中一些重要理论的起源了解不够;③对于数学史的基本认识十分模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对数学史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获取途径单一,仅限于课堂上听教师的一般性介绍。其次,教师受自己知识面的限制,无法得心应手的将数学史知识穿插到教学中。
1.2.2 数学美素养状况
6—10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美素养的状况。包括发现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这部分的统计结果,发现医学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美素养,但水平还相当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数学美认识不够,有数学美意识的同学也有相当一部分搞不清数学究竟美在哪里,很大部分学生意识不到数学美的存在;②学生不善于发现数学美;③对数学鉴赏美的能力有待于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数学课程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中小学数学教育方法不适应学生,使得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数学就产生较强的挫折感,甚至最后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
1.2.3 数学语言素养状况
11—15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语言素养的状况。包括数学语言的表达、理解和相互转化。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②大部分学生能规范书写;③部分学生能对数学语言的不同形式进行相互转化。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自身的示范和对学生的要求上还是比较成功的。
1.2.4 数学思维素养状况
16—20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状况。包括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以及对数学思维的认识。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医学类学生数学思维素养水平,无论是在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实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讲课本,念教材的办法,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一节课甚至讲好几节,教学手段单调,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进入大学后,学生甚至学校都过分关注专业课,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状况。
1.2.5 数学思维素养状况
21—22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状况。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
1.3 问卷结果评述
1.3.1 医学类学生大多数具备一定的数学文化素养,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数学史素养较差,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史知识了解很少,对于数学史的认识也模糊;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美素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但需进一步加强;数学语言素养水平较高;数学思维素养水平一般,不论在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还是深刻性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1.3.2 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明显。大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状况好于大一年级学生。这说明伴随着数学教学的开展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提升。就其原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受到数学领域各方面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也越多。
1.3.3 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差异明显。药学专业的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好于临床专业学生,原因是药学专业学生是理科生,接触数学时间较长,所学数学知识的内容较多。临床专业的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整体好于护理专业学生,原因是学校录取时,临床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总体好于护理专业学生。
2.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缺失成因分析
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阶段过早文理分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被题海所淹没,缺乏艺术、文史、伦理、人文等素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考入医学院校后又过多偏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能训练,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数学文化素养也不例外。数学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美、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史等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没能充分体现出来。多数学生没能把数学中的思想、方法、态度和精神推广应用于认识客观事物、指导客观实践,数学文化素养的教育价值难以体现。 2.1 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误区
现代职业教育目的定位于为社会的政治、 经济服务,为个人的谋生做准备。这种定位确实很现实、也很见效,但忽视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人格完善。
有些教育者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未来的岗位上能胜任工作就达到了教育目的,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突出强调专业课的地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必要学习其他知识。因此上专业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而对人文素质课多采取应付态度。
2.2 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比例和评价方式尚待完善
从课程设置来看,我国医学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而且主要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约占其中的 86.2%。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要多得多,如美国、德国达 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 10%~15%。
高等医学院校难以协调专业课和人文社科类课在学时方面的冲突,学校要增大人文课程的比重有相当的难度。人文教育课程开设形式又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密切;人文教育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通常以笔试的成绩为标准,无法正确客观地评价教育的成果,且难以为今后教学方法的改进积累经验。
2.3 在临床实习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不够
临床实习教学管理上缺乏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估手段,教师对学生人文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仅关心学生对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教师往往身兼数职,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身,工作繁重,无暇顾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少数临床实习教师不注重自身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负面影响。
2.4 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有待于改进
目前,为培养、锻炼学生的思考、理解及实践应用能力,大部分教师通常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社会实践式”、“辩论式”、“演讲式” 等方法来提高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积极作用,但有时存在着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问题探讨不深入以及学生参与的范围小等问题。 在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双向交流法”,通过提问、回答、讨论、辩论等方式达到人文课教学的目的。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寻找和挖掘数学中的文化性,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 方延明.数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3] 赵玮.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7;6:1—3.
[4] 桂德怀,徐斌艳.数学素养内涵之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10.
[5] 王贤君.培养数学语言能力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效果[J].教育与职业,2006.5.
[6] 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3.
【关键词】医学类 数学文化素养 现状
现代社会对医学类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有良好的医德。加强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其文化素养,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召唤。另一方面,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思维方法无时不有,数学教育对于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其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和前景,选取我校2011级大专药学、临床专业和2012级五年制护理、药学专业学生为样本,对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共22题,以对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现状的了解为目的, 以构成数学文化素养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数学史素养、数学思维素养、数学语言素养、数学审美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本问卷调查了两个年级共计510名学生,发出调查问卷510份,收回有效问卷504份。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对目前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文化素养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1.医学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现状
1.1 问卷情况统计
对各个题目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如下表:
1.2 统计结果分析
1.2.1 数学史素养状况
1—5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史素养的状况。包括对中外数学家、数学史的一般性了解以及对数学史的基本认识。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学类学生对于数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比较差,对于中外数学家和数学史的了解甚少;②对于数学史中一些重要理论的起源了解不够;③对于数学史的基本认识十分模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对数学史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获取途径单一,仅限于课堂上听教师的一般性介绍。其次,教师受自己知识面的限制,无法得心应手的将数学史知识穿插到教学中。
1.2.2 数学美素养状况
6—10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美素养的状况。包括发现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这部分的统计结果,发现医学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美素养,但水平还相当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数学美认识不够,有数学美意识的同学也有相当一部分搞不清数学究竟美在哪里,很大部分学生意识不到数学美的存在;②学生不善于发现数学美;③对数学鉴赏美的能力有待于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数学课程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中小学数学教育方法不适应学生,使得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数学就产生较强的挫折感,甚至最后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
1.2.3 数学语言素养状况
11—15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语言素养的状况。包括数学语言的表达、理解和相互转化。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②大部分学生能规范书写;③部分学生能对数学语言的不同形式进行相互转化。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自身的示范和对学生的要求上还是比较成功的。
1.2.4 数学思维素养状况
16—20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状况。包括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以及对数学思维的认识。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医学类学生数学思维素养水平,无论是在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实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讲课本,念教材的办法,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一节课甚至讲好几节,教学手段单调,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进入大学后,学生甚至学校都过分关注专业课,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状况。
1.2.5 数学思维素养状况
21—22题,主要检测医学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状况。从答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
1.3 问卷结果评述
1.3.1 医学类学生大多数具备一定的数学文化素养,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数学史素养较差,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史知识了解很少,对于数学史的认识也模糊;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美素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但需进一步加强;数学语言素养水平较高;数学思维素养水平一般,不论在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还是深刻性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1.3.2 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明显。大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状况好于大一年级学生。这说明伴随着数学教学的开展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提升。就其原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受到数学领域各方面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也越多。
1.3.3 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差异明显。药学专业的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好于临床专业学生,原因是药学专业学生是理科生,接触数学时间较长,所学数学知识的内容较多。临床专业的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整体好于护理专业学生,原因是学校录取时,临床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总体好于护理专业学生。
2.医学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缺失成因分析
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阶段过早文理分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被题海所淹没,缺乏艺术、文史、伦理、人文等素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考入医学院校后又过多偏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能训练,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数学文化素养也不例外。数学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美、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史等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没能充分体现出来。多数学生没能把数学中的思想、方法、态度和精神推广应用于认识客观事物、指导客观实践,数学文化素养的教育价值难以体现。 2.1 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误区
现代职业教育目的定位于为社会的政治、 经济服务,为个人的谋生做准备。这种定位确实很现实、也很见效,但忽视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人格完善。
有些教育者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未来的岗位上能胜任工作就达到了教育目的,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突出强调专业课的地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必要学习其他知识。因此上专业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而对人文素质课多采取应付态度。
2.2 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比例和评价方式尚待完善
从课程设置来看,我国医学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而且主要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约占其中的 86.2%。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要多得多,如美国、德国达 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 10%~15%。
高等医学院校难以协调专业课和人文社科类课在学时方面的冲突,学校要增大人文课程的比重有相当的难度。人文教育课程开设形式又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密切;人文教育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通常以笔试的成绩为标准,无法正确客观地评价教育的成果,且难以为今后教学方法的改进积累经验。
2.3 在临床实习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不够
临床实习教学管理上缺乏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估手段,教师对学生人文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仅关心学生对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教师往往身兼数职,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身,工作繁重,无暇顾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少数临床实习教师不注重自身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负面影响。
2.4 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有待于改进
目前,为培养、锻炼学生的思考、理解及实践应用能力,大部分教师通常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社会实践式”、“辩论式”、“演讲式” 等方法来提高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积极作用,但有时存在着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问题探讨不深入以及学生参与的范围小等问题。 在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双向交流法”,通过提问、回答、讨论、辩论等方式达到人文课教学的目的。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寻找和挖掘数学中的文化性,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 方延明.数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3] 赵玮.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7;6:1—3.
[4] 桂德怀,徐斌艳.数学素养内涵之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10.
[5] 王贤君.培养数学语言能力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效果[J].教育与职业,2006.5.
[6] 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