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发展农村地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所提出并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的支持。其中,城乡规划人才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十分重视高职院校对城乡规划人才的培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提升城乡规划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对城乡规划专业进行重新定位,以进一步优化其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本文便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当前乡村地区发展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改革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引言:
城乡规划涉及城市和鄉村地区多项内容的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包含城乡、城市、区域和旅游等方面的规划,还囊括了建筑、园林、交通和生态保护等工程的设计。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当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规划急需大量的规划专业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高职院校为了向社会提供大量的高质量城乡规划人才,其关键便在于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改革,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乡村地区的发展需要。
一、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
1.1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专业的综合性很强,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阔。而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培养方面则时常出现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些高职院校在设立城乡规划专业后,普遍根据本科的经验开设各类课程。虽然此举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但是却没有根据高职的培养特征设置特别明确的培养目标,因而在学生的实践教学方面也没有划分清楚教学重点,从而降低了高职城乡规划人才的专业性水平及职业适应性。
1.2实践教学方式不当
城乡规划是培养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管理人才的专业,这一专业对学生的规划设计及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普遍为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关于城乡规划专业的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教学知识体系参考本科的学科式。但在实践教学课程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却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有的院校在城乡规划实践设计上采取设置假命题,使得实践教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兴趣,进而造成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3 实践教学缺乏连贯性
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科目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实践规划教学过程中,对下一层次进行规划时,要与上一层次的规划设计相符合。但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时,却忽视了教学科目间的联系性,各个课程的实践教学相对较为独立,从而削弱了学生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的理解,降低了学生在规划实践中对全局性的掌握。
二、当前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特征
2.1 乡村地区发展速度增快
我国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逐年增加。自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后,我国乡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使得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乡村地区的生活吸引力。
2.2 乡村地区发展模式改变
以往我国在发展乡村地区时,总是采取通过出售土地和牺牲乡村地区环境为代价,换取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乡村地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大,乡村地区无法再凭借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发展。所以,我国乡村地区不得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一背景环境工程下,乡村地区需要规划新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完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
2.3 乡村建设的诸多新要求
建设乡村地区的生存空间是我国乡村发展的一大长期目标,而随着乡村地区居住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单一的生存空间建设已无法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因而在发展乡村地区时,增加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除了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外,一些其他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例如,公共休闲娱乐中心、老年护理中心等建筑设施,同时还要配齐各种附属设施和人员,为乡村地区提供优良的保障服务。
三、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优化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3.1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课程安排要与当地特点相结合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主要以建筑、工程类课程为主,外加一些基础性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知识和内容却以城市规划为主,而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去系统化地学习城乡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严重“偏科”,使得学生往往只会针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而缺乏乡村地区规划设计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方面,应当注意城市和乡村规划设计的合理安排。在设计具体的规划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本地区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特点,使规划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特色性。
3.2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计要以乡村发展需求为基础
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同样是我国乡村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向低碳、环保靠拢。因此,城乡规划专业的相关教学也要与城乡发展趋势向适应,要在教学中贯彻低碳环保的理念,让学生将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充分应用到乡村地区的规划设计中去。除了要迎合城乡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外,乡村地区的各种发展需求更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立足点。例如,乡村地区的经济、人文、社会等发展需求,是开展乡村规划的重要依据。作为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要清晰地认识到只有符合乡村地区发展需求的规划设计,才是乡村地区需要的。 四、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4.1改变现有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对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影响,城乡规划专业为提升教学效率,首先要改革的便是教学思路。传统的城乡规划教学思路只是按照该专业科目进行人才的培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对城乡规划人才的专业能力有着更多的要求。所以,新的教学思路应当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院校方面要对乡村地区进行调研,对当地需要的城乡规划人才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安排,以提高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总之就是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教学导向。目前城乡规划人才在乡村地区从事的岗位主要有乡村规划设计、乡村建筑规划和设计、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等等。
4.2 改革实践课程的设置
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该专业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城乡规划实践课程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基础技能的操作实训、专业技能的操作实训和综合技能的操作实训。通过这些课程的技能实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術能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教学作用,在不同的实践课程中,要针对不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此外,不同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科目之间,要增强彼此之间的教学联系,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
4.3 改革实践课程的组织安排
城乡规划课程的组织安排是对学生实践教学的一种规划。通过科学的课程组织安排,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学习,并掌握城乡规划的职业技能,具备独立完成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因此,课程组织安排首先要保证其科学性。课程组织的安排要符合合理的难易顺序,即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给学生充分的掌握时间。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先安排总体规划课程,再安排细节规划课程,例如先安排建筑整体规划教学,在安排园林景观规划教学。
在安排城乡规划的实践课程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统一与有机衔接。这是由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课程非常繁多,是相对复杂的,但其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初次学习城乡规划专业时,由于其自身专业的复杂性,使得学生不易掌握该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学生学习城乡规划专业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课程,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师必须在实践课程的内容安排方面,统一实践对象。例如,在选择教学对象时,可以选择本地区的乡村或小镇,其他的规划实践教学也要围绕该目标进行设计安排。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乡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社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城乡规划人才的重要基地,相关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起这一专业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和教师要根据城乡规划专业的行业特点设计更加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相关措施确保该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教学作业,为乡村地区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城乡规划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富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关课程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20(10):163-164.
[2]曾维军,李建华,张建生,郑宏刚,陈运春,葛兴燕,郭晓飞,廖丽君,张刘东.专业认证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RS与GIS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77-279.
[3]杨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农家参谋,2020(01):234.
[4]李芳,高信波.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32):48-49.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引言:
城乡规划涉及城市和鄉村地区多项内容的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包含城乡、城市、区域和旅游等方面的规划,还囊括了建筑、园林、交通和生态保护等工程的设计。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当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规划急需大量的规划专业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高职院校为了向社会提供大量的高质量城乡规划人才,其关键便在于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改革,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乡村地区的发展需要。
一、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
1.1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专业的综合性很强,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阔。而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培养方面则时常出现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些高职院校在设立城乡规划专业后,普遍根据本科的经验开设各类课程。虽然此举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但是却没有根据高职的培养特征设置特别明确的培养目标,因而在学生的实践教学方面也没有划分清楚教学重点,从而降低了高职城乡规划人才的专业性水平及职业适应性。
1.2实践教学方式不当
城乡规划是培养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管理人才的专业,这一专业对学生的规划设计及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普遍为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关于城乡规划专业的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教学知识体系参考本科的学科式。但在实践教学课程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却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有的院校在城乡规划实践设计上采取设置假命题,使得实践教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兴趣,进而造成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3 实践教学缺乏连贯性
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科目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实践规划教学过程中,对下一层次进行规划时,要与上一层次的规划设计相符合。但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时,却忽视了教学科目间的联系性,各个课程的实践教学相对较为独立,从而削弱了学生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的理解,降低了学生在规划实践中对全局性的掌握。
二、当前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特征
2.1 乡村地区发展速度增快
我国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逐年增加。自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后,我国乡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使得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乡村地区的生活吸引力。
2.2 乡村地区发展模式改变
以往我国在发展乡村地区时,总是采取通过出售土地和牺牲乡村地区环境为代价,换取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乡村地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大,乡村地区无法再凭借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发展。所以,我国乡村地区不得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一背景环境工程下,乡村地区需要规划新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完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
2.3 乡村建设的诸多新要求
建设乡村地区的生存空间是我国乡村发展的一大长期目标,而随着乡村地区居住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单一的生存空间建设已无法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因而在发展乡村地区时,增加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除了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外,一些其他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例如,公共休闲娱乐中心、老年护理中心等建筑设施,同时还要配齐各种附属设施和人员,为乡村地区提供优良的保障服务。
三、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优化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3.1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课程安排要与当地特点相结合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主要以建筑、工程类课程为主,外加一些基础性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知识和内容却以城市规划为主,而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去系统化地学习城乡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严重“偏科”,使得学生往往只会针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而缺乏乡村地区规划设计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方面,应当注意城市和乡村规划设计的合理安排。在设计具体的规划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本地区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特点,使规划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特色性。
3.2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计要以乡村发展需求为基础
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同样是我国乡村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向低碳、环保靠拢。因此,城乡规划专业的相关教学也要与城乡发展趋势向适应,要在教学中贯彻低碳环保的理念,让学生将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充分应用到乡村地区的规划设计中去。除了要迎合城乡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外,乡村地区的各种发展需求更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立足点。例如,乡村地区的经济、人文、社会等发展需求,是开展乡村规划的重要依据。作为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要清晰地认识到只有符合乡村地区发展需求的规划设计,才是乡村地区需要的。 四、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4.1改变现有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对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影响,城乡规划专业为提升教学效率,首先要改革的便是教学思路。传统的城乡规划教学思路只是按照该专业科目进行人才的培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对城乡规划人才的专业能力有着更多的要求。所以,新的教学思路应当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院校方面要对乡村地区进行调研,对当地需要的城乡规划人才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安排,以提高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总之就是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教学导向。目前城乡规划人才在乡村地区从事的岗位主要有乡村规划设计、乡村建筑规划和设计、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等等。
4.2 改革实践课程的设置
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该专业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城乡规划实践课程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基础技能的操作实训、专业技能的操作实训和综合技能的操作实训。通过这些课程的技能实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術能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教学作用,在不同的实践课程中,要针对不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此外,不同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科目之间,要增强彼此之间的教学联系,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
4.3 改革实践课程的组织安排
城乡规划课程的组织安排是对学生实践教学的一种规划。通过科学的课程组织安排,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学习,并掌握城乡规划的职业技能,具备独立完成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因此,课程组织安排首先要保证其科学性。课程组织的安排要符合合理的难易顺序,即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给学生充分的掌握时间。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先安排总体规划课程,再安排细节规划课程,例如先安排建筑整体规划教学,在安排园林景观规划教学。
在安排城乡规划的实践课程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统一与有机衔接。这是由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课程非常繁多,是相对复杂的,但其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初次学习城乡规划专业时,由于其自身专业的复杂性,使得学生不易掌握该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学生学习城乡规划专业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课程,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师必须在实践课程的内容安排方面,统一实践对象。例如,在选择教学对象时,可以选择本地区的乡村或小镇,其他的规划实践教学也要围绕该目标进行设计安排。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乡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社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城乡规划人才的重要基地,相关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起这一专业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和教师要根据城乡规划专业的行业特点设计更加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相关措施确保该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教学作业,为乡村地区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城乡规划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富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关课程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20(10):163-164.
[2]曾维军,李建华,张建生,郑宏刚,陈运春,葛兴燕,郭晓飞,廖丽君,张刘东.专业认证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RS与GIS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77-279.
[3]杨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农家参谋,2020(01):234.
[4]李芳,高信波.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3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