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力求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激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扩散性。新课改后,信息技术的教学成为了我们的重点,如何更好的教学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近五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实际情况,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新课程改革 任务驱动法组
一、“艺术性”的创设情境,更好的导入新课
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无论是在何时上何课,我们都很清楚的理解,老师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新知识新内容,新课之前,老师们都会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一种自认为恰当的导入方法,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堂的导入更显得极其重要。精心准备把教材中牵涉的知识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入课堂,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性”的创设情境,精心准备,逐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达到教学目标。
二、“艺术性”的教学思想,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求知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指出,对学生要“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尤其是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使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大纲及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从简入难,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如此。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探索,不断地获取。新课程教育下的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不应该是死板的课堂记录人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应该让他们带着疑问以浓厚的兴趣去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由注重教学设计转向注重学法指导,使教学过程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把学习的舞台主动让给学生。
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以“驱动任务”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它要求“任务”的教学情境的创建和目标性的确定,使学生带着实际意义上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主要体现为:第一、提出任务;第二、完成任务的思想,方法,操作;第三、边学边做完成任务;第四、总结规律,技巧。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步摸索与实践,我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必须根据信息课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出一个个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
四、“艺术性”的教学反思与总结,给老师与学生一个成长的契机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后务必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课件与课本的区别,反思自己的教学分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根据结合教师的反馈进行自我反思,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高分时不骄傲,仍坚持继续努力;成绩不理想时不要丧失信心,决心迎头赶上,重视老师在每节课上的作业点评,认真总结对照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重视课堂小结,不要小看只占用三五分钟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它对教学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上课内容,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都是很有好处的。而所有这一切,对促进学生不断积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都是很有作用的。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结构、脉络结构掌握认清楚,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通过教学活动摸索,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融冰译.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刘梅.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需注意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5.
[3]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2003年2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新课程改革 任务驱动法组
一、“艺术性”的创设情境,更好的导入新课
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无论是在何时上何课,我们都很清楚的理解,老师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新知识新内容,新课之前,老师们都会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一种自认为恰当的导入方法,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堂的导入更显得极其重要。精心准备把教材中牵涉的知识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入课堂,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性”的创设情境,精心准备,逐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达到教学目标。
二、“艺术性”的教学思想,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求知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指出,对学生要“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尤其是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使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大纲及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从简入难,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如此。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探索,不断地获取。新课程教育下的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不应该是死板的课堂记录人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应该让他们带着疑问以浓厚的兴趣去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由注重教学设计转向注重学法指导,使教学过程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把学习的舞台主动让给学生。
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以“驱动任务”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它要求“任务”的教学情境的创建和目标性的确定,使学生带着实际意义上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主要体现为:第一、提出任务;第二、完成任务的思想,方法,操作;第三、边学边做完成任务;第四、总结规律,技巧。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步摸索与实践,我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必须根据信息课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出一个个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
四、“艺术性”的教学反思与总结,给老师与学生一个成长的契机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后务必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课件与课本的区别,反思自己的教学分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根据结合教师的反馈进行自我反思,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高分时不骄傲,仍坚持继续努力;成绩不理想时不要丧失信心,决心迎头赶上,重视老师在每节课上的作业点评,认真总结对照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重视课堂小结,不要小看只占用三五分钟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它对教学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上课内容,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都是很有好处的。而所有这一切,对促进学生不断积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都是很有作用的。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结构、脉络结构掌握认清楚,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通过教学活动摸索,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融冰译.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刘梅.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需注意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5.
[3]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