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是党报一项十分光荣的历史使命。然而,往往由于涉及的对象和触及问题的敏感性,使这项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各种复杂局面,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研究,并逐步以有效的对策应对,以求得最佳的报道效果。我参加新闻工作30年,写过的稿件不计其数,但屈指可数的几篇批评报道中,虽有成功的佳作,但也有考虑不周的遗憾,更有值得后人吸取的教训。
跟踪追击 不可松懈
体会之一是写批评报道后,要注意跟踪连续报道。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一直要到被批评事件完全有了处理结果,才能善罢甘休。因为被批评的对象出于保护个人及局部利益,往往会捏造假象对抗舆论监督。
1987年,在全国创优质产品的高潮中,原合肥商业机械厂技术科长、全市著名标兵邵逸民来找我,揭露他们厂在创省优产品过程中造假,连续骗过省、市各部门多个关口的恶劣行径。我在到该厂找领导无果的前提下,找了参加“创优”的8个技术人员,弄清了厂领导布置他们造假的事实,8人有7人写出整个造假骗优的经过。事情完全清楚了,然而此时工厂并没有认识到造假的错误,而是由上级政府领导找到报社领导,说揭发的同志有精神病,要求党报不要刊登稿件。
尊重一级组织的意见,当时报社决定不用该稿。然而出于记者的职责,我将稿件《不合格产品骗省优》交给《安徽工人报》,并同时寄至《中国机电报》和《人民日报》,结果分别都在重要版面刊用。特别是《人民日报》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刊登后全国多家报社转发,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这次批评报道很成功,但是我却忽视了一件大事:没有注意跟踪报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合肥市根据上级指示组成了调查班子,然而调查组负责人就是当时组织“创优”的负责人。他们以合肥市政府的名义,写信给《人民日报》,说稿件完全失实,给《人民日报》施加了一定压力。随后,我应《人民日报》要求将7个同志的材料寄至报社,报社这才完全清楚事实真相,他们也指出我批评报道后没有跟踪,将这么重要的后续新闻轻易放过。虽然事后这篇稿件被评为安徽省新闻奖一等奖,但是有关这篇稿件的教训,却让我永远铭刻在心。
处处警惕 严防圈套
体会之二是既要抓监督,也要提防批评对象来对付你,有时还可能设置圈套和陷阱,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有疏忽就会中圈套。
1998年,安徽省对农用车生产企业进行调整重组,决定由排名全国前四位的飞彩集团领头,组成全国最大的农用车生产基地,募集资金上市,操作过程中这家集团使用了一些非法手段。收到检举信后,在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企业为了蒙骗上市,制造了大量的假文件,甚至地方政府也参与了造假。
在弄清楚了所有情况后我写出了初稿,并和企业领导联系,希望改正错误妥善解决问题。但是这个企业自恃后台强硬根本不予以理会。我在和有关部门商议之后,决定先有分寸地让企业清醒一下。随后,我在《厂长经理日报》上发了一篇稿件:《企业包装上市 政府参与造假》。
稿件用事实说话,留有余地,见报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认错检讨,政府紧急采取补救措施,问题得到一定解决,应当说效果很好。但是由于批评比较成功,便没有保持足够警惕。过了一段时间,企业约我过去采访,要求带一名抓广告的同志去。采访过程中他们主动提出给报社做3万元广告,签订合同时企业坚持要求我签字,我并没在意就签了字。
然而这正是企业的圈套。这家企业把签了我名字的合同复印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一起送到省委书记那里,告状说我是要广告不成,才去写他们批评稿件的。告状并没让我受到批评处分,但是在省委领导那里却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此稿获得了四川省好新闻奖和中国经济新闻奖。但通过它使我明白,当记者,必须要多生出一只眼睛看世界,尤其是在你决定写批评稿件之后。
事实准确 批评得当
《数字前的沉思》一稿,是批评安徽省临泉县制造虚假数字的报道。而写这篇稿件的体会,则是用数字说话,以事实为准,说理清楚,批评得当,让人不得不服。
1995年安徽阜阳地区是王怀忠(已被处决)任专员,到处大话、假话成风。当时临泉县的新闻科长到安徽日报组织该县的宣传专版。才开始我看了一下感到兴奋,但是渐渐我看不下去了。因为这个全国著名的人口大县,又是全省经济倒数前列的著名贫困县,基本没有什么乡镇企业,但是稿件里却说乡镇企业上年突破20亿元,当年要实现40亿元。到2000年,乡镇企业产值要突破200亿元!如果以这一比例为平均,全安徽省不计省辖市,仅79个县(区)里的乡镇企业实现产值就要达到15800亿元。而2000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不过3000多亿元,这是吹了一个多大的牛皮!
我打电话和县新闻科刘科长说,你们乡镇企业实现这么大的数字根据是什么?是哪些企业实现的?他说,他们县委书记和县长就是这么定的。我说那不行,必须有事实。合肥市两个行业总投入数百亿元,产出也不过40多亿元,你们根本就没有投入居然能实现40亿元产值,这就是胡说八道!我坚决抵制了他们的稿件。
然后,我以这件事为例,写出《数字前的深思》一稿,稿件披露了这个县乡镇企业虚报产值的事实。这篇稿件点名批评,针对全省随意虚报数字、浮夸成风行使了舆论监督权,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让老百姓拍手称快。因为事实准确,说理清楚,批评得当,阜阳地区没有一个当局者领导敢找我理论。在全省经济好新闻评比中,稿件以全票当选一等奖。
(作者为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新闻主管)
编校:张红玲
跟踪追击 不可松懈
体会之一是写批评报道后,要注意跟踪连续报道。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一直要到被批评事件完全有了处理结果,才能善罢甘休。因为被批评的对象出于保护个人及局部利益,往往会捏造假象对抗舆论监督。
1987年,在全国创优质产品的高潮中,原合肥商业机械厂技术科长、全市著名标兵邵逸民来找我,揭露他们厂在创省优产品过程中造假,连续骗过省、市各部门多个关口的恶劣行径。我在到该厂找领导无果的前提下,找了参加“创优”的8个技术人员,弄清了厂领导布置他们造假的事实,8人有7人写出整个造假骗优的经过。事情完全清楚了,然而此时工厂并没有认识到造假的错误,而是由上级政府领导找到报社领导,说揭发的同志有精神病,要求党报不要刊登稿件。
尊重一级组织的意见,当时报社决定不用该稿。然而出于记者的职责,我将稿件《不合格产品骗省优》交给《安徽工人报》,并同时寄至《中国机电报》和《人民日报》,结果分别都在重要版面刊用。特别是《人民日报》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刊登后全国多家报社转发,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这次批评报道很成功,但是我却忽视了一件大事:没有注意跟踪报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合肥市根据上级指示组成了调查班子,然而调查组负责人就是当时组织“创优”的负责人。他们以合肥市政府的名义,写信给《人民日报》,说稿件完全失实,给《人民日报》施加了一定压力。随后,我应《人民日报》要求将7个同志的材料寄至报社,报社这才完全清楚事实真相,他们也指出我批评报道后没有跟踪,将这么重要的后续新闻轻易放过。虽然事后这篇稿件被评为安徽省新闻奖一等奖,但是有关这篇稿件的教训,却让我永远铭刻在心。
处处警惕 严防圈套
体会之二是既要抓监督,也要提防批评对象来对付你,有时还可能设置圈套和陷阱,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有疏忽就会中圈套。
1998年,安徽省对农用车生产企业进行调整重组,决定由排名全国前四位的飞彩集团领头,组成全国最大的农用车生产基地,募集资金上市,操作过程中这家集团使用了一些非法手段。收到检举信后,在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企业为了蒙骗上市,制造了大量的假文件,甚至地方政府也参与了造假。
在弄清楚了所有情况后我写出了初稿,并和企业领导联系,希望改正错误妥善解决问题。但是这个企业自恃后台强硬根本不予以理会。我在和有关部门商议之后,决定先有分寸地让企业清醒一下。随后,我在《厂长经理日报》上发了一篇稿件:《企业包装上市 政府参与造假》。
稿件用事实说话,留有余地,见报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认错检讨,政府紧急采取补救措施,问题得到一定解决,应当说效果很好。但是由于批评比较成功,便没有保持足够警惕。过了一段时间,企业约我过去采访,要求带一名抓广告的同志去。采访过程中他们主动提出给报社做3万元广告,签订合同时企业坚持要求我签字,我并没在意就签了字。
然而这正是企业的圈套。这家企业把签了我名字的合同复印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一起送到省委书记那里,告状说我是要广告不成,才去写他们批评稿件的。告状并没让我受到批评处分,但是在省委领导那里却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此稿获得了四川省好新闻奖和中国经济新闻奖。但通过它使我明白,当记者,必须要多生出一只眼睛看世界,尤其是在你决定写批评稿件之后。
事实准确 批评得当
《数字前的沉思》一稿,是批评安徽省临泉县制造虚假数字的报道。而写这篇稿件的体会,则是用数字说话,以事实为准,说理清楚,批评得当,让人不得不服。
1995年安徽阜阳地区是王怀忠(已被处决)任专员,到处大话、假话成风。当时临泉县的新闻科长到安徽日报组织该县的宣传专版。才开始我看了一下感到兴奋,但是渐渐我看不下去了。因为这个全国著名的人口大县,又是全省经济倒数前列的著名贫困县,基本没有什么乡镇企业,但是稿件里却说乡镇企业上年突破20亿元,当年要实现40亿元。到2000年,乡镇企业产值要突破200亿元!如果以这一比例为平均,全安徽省不计省辖市,仅79个县(区)里的乡镇企业实现产值就要达到15800亿元。而2000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不过3000多亿元,这是吹了一个多大的牛皮!
我打电话和县新闻科刘科长说,你们乡镇企业实现这么大的数字根据是什么?是哪些企业实现的?他说,他们县委书记和县长就是这么定的。我说那不行,必须有事实。合肥市两个行业总投入数百亿元,产出也不过40多亿元,你们根本就没有投入居然能实现40亿元产值,这就是胡说八道!我坚决抵制了他们的稿件。
然后,我以这件事为例,写出《数字前的深思》一稿,稿件披露了这个县乡镇企业虚报产值的事实。这篇稿件点名批评,针对全省随意虚报数字、浮夸成风行使了舆论监督权,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让老百姓拍手称快。因为事实准确,说理清楚,批评得当,阜阳地区没有一个当局者领导敢找我理论。在全省经济好新闻评比中,稿件以全票当选一等奖。
(作者为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新闻主管)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