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发现抚顺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针对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评估
中圖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178-02
1 现状评估
1.1 水资源评估
大伙房水库向我市总供水能力为166.7万立方米/日,关山水库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浑河供水能力21万立方米/日,地下水供水能力为1.35万立方米/日,合计194万立方米/日。其中市政水源供水能力为169.7万立方米/日。
现状水厂总的设计规模为102万立方米/日。依据总规:规划2020年水厂合计规模为85万立方米/日。
对比水资源量和现状用水量,水资源不构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
1.2 水安全评估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内涝风险评估在积水深度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区域重要性和敏感性,对城市进行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具体评估情况如表1:
1.3 水环境评估
(1)城市面源污染
我市初期雨水污染物的类型主要是SS、COD、N、P,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大伙房水库、浑河及其支流河水体的上游有大量耕地及农作物大棚,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需要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污染农产品,使耕地土质退化,农田害虫的天敌数量锐减,而且大量化肥农药的流失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随着降雨时地表径流的作用,对河流水体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合流制及其污染
我市望花区,新抚区南站地区、南北台地区、公园地区及老虎台等地区,东洲区绥化路南侧及章党地区均为合流制排水管网。排水干管为城市污水截留干渠,溢流口主要分布在浑河左岸,部分溢流口的溢流频率达到50%。浑河及支流河两岸还有23个主要生活污水排污口没有截流至污水管网,直排入河。
(3)点源污染
我市点源污染点主要分布在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农药、电镀等行业,污染物主要为一些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及无机物等。
1.4 水生态评估
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以往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对所有城市水体的黑臭情况进行预评估。评估结果见表2。
2 问题识别
2.1 水资源
(1)随意开采深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无补给水源,目前中心城区周边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取用深层地下水,如果任其随意开采,必然导致该层地下水的枯竭。
(2)浅层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
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逐年增加,对浅层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使有些地区原本水质较差的潜水,水质进一步恶化,有些过去水质好的地区,某些离子的含量已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2 水环境
我市浑河及其支流河等水体是城区雨水、污水(包括污水厂出水和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的收纳水体,大量污染物随雨水、污水进入水体。加之我市水系多为硬化堤岸,水体内生态系统简单、自净能力差;支流河旱季水位低,大量N、P等营养物质的排入使藻类极易快速增长,导致我市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水体景观效果差。中心城区有22条河道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2.3 水安全
(1)城市排水防涝问题
①管网老化,需要翻建
我市老城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始于1908年,由于近些年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既有排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超出了服务年限,譬如南站地区、南北台地区、海城地区等地区污水管线建于解放前,老化严重,需要翻建。
②缺乏统一管理,管道私接、乱接现象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管道私接、乱接现象严重,导致大量污水排入雨水管道捏,破坏了一些区域较为完善的分流制排水体系。
③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偏低
由于我市地下排水管线建设年代不一,建设时间跨度较大,原建设标准与现行“规范”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雨水管线的设计重现期为0.33年,建设标准不够造成雨季便发生内涝。
④城市透水面积的减少,调蓄能力降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我市水面率普遍降低,对渗水地面没有硬性要求,建设的公园绿地比周边道路高,给城市排水造成径流量增加、调蓄能力下降的双重压力,导致城市雨水管渠排水压力增大,易产生内涝。
(2)城市防洪问题
浑河上游段和下游段防洪堤防洪能力不足50年一遇,其中,鲍家河口至大伙房水库段北岸为土堤,章党大桥至大伙房水库段南岸河堤为土堤。受城东三期规划设计影响,李其河尚未治理,基本无防洪能力。海新河现有堤防长约5.8公里,青年桥至河口段左岸堤基被沿岸厂矿占用,右岸滩地被农民开荒占用,是城市防洪的薄弱地段。
2.4 水生态
(1)浑河支流水系周围城市建设发展中忽略了河道水系湿地应起的积极的美化、水利安全作用,反而隐伏了污染、洪灾、恶化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
(2)滨水公共岸线严重缺乏,公共活动与优质河道景观脱节,浑河景观远未达到合理化的开发利用,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3)城市主中心岸线近水不亲水,滨水绿化薄弱,不足以消解、软化岸线之刻板硬质。
2.5 其他
(1)城市文脉模糊 ,地域人文标识踪迹缺乏挖掘,滨河地带一个足以与名城匹配的城市风貌与景观体系未及建立。 (2)沿岸景观较差,生态建设贫乏。滨河建筑形式刻板陈旧,天际线缺乏韵律与变化,没有明显的标志性景观。
3 需求分析
3.1 重點解决的问题
(1)城市黑臭水体问题
我市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通过城市水体水生态评估结果,有22条水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情况。
(2)排水防涝问题
通过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我市存在易涝点36处,其中低风险区1处,中风险区22处,高风险区29处,极危险区2处。
3.2 解决存在问题的优势
(1)经济方面
传统模式是建设宽马路、大广场等,硬质铺装后,再建大排水管道等设施,且运行维护费用高。海绵城市建设重在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是更多的利用自然力量吸水、净水、排水,减少人工系统建设,并不意味着多花钱。同时其具有社会收益(城市防涝、增加就业等)、环境收益(减少污染、补充地下水等)、经济收益(地产升值、减少建设费用等)、美学收益(城市景观等)。
(2)技术方面
我市大部分为丘陵地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城市周边水体水质较好,局部有污染。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敏感度高。海绵城市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方式。实现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生态恢复和修复。减小地块开发对水文循环的破坏。
(3)管理方面
加大管控力度,坚决杜绝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事件发生。作为老工业基地,在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借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彻底解决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
3.3 可能存在的风险
海绵城市的“产业”需要边实践边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设计工作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涉及气象水文计算,降雨模型、产流模型、汇流模型、管渠水力模型、水工设施水力模型、流域淹没模型、河道水力模型、水质模型等诸多建模工作。但规划设计部门对这些工作缺乏了解及实践。
(2)建设成果评估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工程技术研究基础不足,没有同步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和专门队伍等问题也成为当前的建设难点。
海绵城市建设首先应做好全局战略规划,应从法律体系、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技术与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环节综合考虑实施。
(3)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过于理论化而忽略实际情况或过于刻板而忽略可动性都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项目管理应保证项目实施的需要,密切结合项目实施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规范,与各方充分有效的沟通。实施过程应做到责权分明,将系统集成任务落到实处,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关键词]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评估
中圖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178-02
1 现状评估
1.1 水资源评估
大伙房水库向我市总供水能力为166.7万立方米/日,关山水库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浑河供水能力21万立方米/日,地下水供水能力为1.35万立方米/日,合计194万立方米/日。其中市政水源供水能力为169.7万立方米/日。
现状水厂总的设计规模为102万立方米/日。依据总规:规划2020年水厂合计规模为85万立方米/日。
对比水资源量和现状用水量,水资源不构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
1.2 水安全评估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内涝风险评估在积水深度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区域重要性和敏感性,对城市进行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具体评估情况如表1:
1.3 水环境评估
(1)城市面源污染
我市初期雨水污染物的类型主要是SS、COD、N、P,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大伙房水库、浑河及其支流河水体的上游有大量耕地及农作物大棚,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需要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污染农产品,使耕地土质退化,农田害虫的天敌数量锐减,而且大量化肥农药的流失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随着降雨时地表径流的作用,对河流水体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合流制及其污染
我市望花区,新抚区南站地区、南北台地区、公园地区及老虎台等地区,东洲区绥化路南侧及章党地区均为合流制排水管网。排水干管为城市污水截留干渠,溢流口主要分布在浑河左岸,部分溢流口的溢流频率达到50%。浑河及支流河两岸还有23个主要生活污水排污口没有截流至污水管网,直排入河。
(3)点源污染
我市点源污染点主要分布在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农药、电镀等行业,污染物主要为一些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及无机物等。
1.4 水生态评估
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以往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对所有城市水体的黑臭情况进行预评估。评估结果见表2。
2 问题识别
2.1 水资源
(1)随意开采深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无补给水源,目前中心城区周边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取用深层地下水,如果任其随意开采,必然导致该层地下水的枯竭。
(2)浅层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
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逐年增加,对浅层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使有些地区原本水质较差的潜水,水质进一步恶化,有些过去水质好的地区,某些离子的含量已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2 水环境
我市浑河及其支流河等水体是城区雨水、污水(包括污水厂出水和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的收纳水体,大量污染物随雨水、污水进入水体。加之我市水系多为硬化堤岸,水体内生态系统简单、自净能力差;支流河旱季水位低,大量N、P等营养物质的排入使藻类极易快速增长,导致我市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水体景观效果差。中心城区有22条河道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2.3 水安全
(1)城市排水防涝问题
①管网老化,需要翻建
我市老城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始于1908年,由于近些年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既有排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超出了服务年限,譬如南站地区、南北台地区、海城地区等地区污水管线建于解放前,老化严重,需要翻建。
②缺乏统一管理,管道私接、乱接现象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管道私接、乱接现象严重,导致大量污水排入雨水管道捏,破坏了一些区域较为完善的分流制排水体系。
③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偏低
由于我市地下排水管线建设年代不一,建设时间跨度较大,原建设标准与现行“规范”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雨水管线的设计重现期为0.33年,建设标准不够造成雨季便发生内涝。
④城市透水面积的减少,调蓄能力降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我市水面率普遍降低,对渗水地面没有硬性要求,建设的公园绿地比周边道路高,给城市排水造成径流量增加、调蓄能力下降的双重压力,导致城市雨水管渠排水压力增大,易产生内涝。
(2)城市防洪问题
浑河上游段和下游段防洪堤防洪能力不足50年一遇,其中,鲍家河口至大伙房水库段北岸为土堤,章党大桥至大伙房水库段南岸河堤为土堤。受城东三期规划设计影响,李其河尚未治理,基本无防洪能力。海新河现有堤防长约5.8公里,青年桥至河口段左岸堤基被沿岸厂矿占用,右岸滩地被农民开荒占用,是城市防洪的薄弱地段。
2.4 水生态
(1)浑河支流水系周围城市建设发展中忽略了河道水系湿地应起的积极的美化、水利安全作用,反而隐伏了污染、洪灾、恶化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
(2)滨水公共岸线严重缺乏,公共活动与优质河道景观脱节,浑河景观远未达到合理化的开发利用,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3)城市主中心岸线近水不亲水,滨水绿化薄弱,不足以消解、软化岸线之刻板硬质。
2.5 其他
(1)城市文脉模糊 ,地域人文标识踪迹缺乏挖掘,滨河地带一个足以与名城匹配的城市风貌与景观体系未及建立。 (2)沿岸景观较差,生态建设贫乏。滨河建筑形式刻板陈旧,天际线缺乏韵律与变化,没有明显的标志性景观。
3 需求分析
3.1 重點解决的问题
(1)城市黑臭水体问题
我市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通过城市水体水生态评估结果,有22条水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情况。
(2)排水防涝问题
通过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我市存在易涝点36处,其中低风险区1处,中风险区22处,高风险区29处,极危险区2处。
3.2 解决存在问题的优势
(1)经济方面
传统模式是建设宽马路、大广场等,硬质铺装后,再建大排水管道等设施,且运行维护费用高。海绵城市建设重在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是更多的利用自然力量吸水、净水、排水,减少人工系统建设,并不意味着多花钱。同时其具有社会收益(城市防涝、增加就业等)、环境收益(减少污染、补充地下水等)、经济收益(地产升值、减少建设费用等)、美学收益(城市景观等)。
(2)技术方面
我市大部分为丘陵地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城市周边水体水质较好,局部有污染。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敏感度高。海绵城市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方式。实现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生态恢复和修复。减小地块开发对水文循环的破坏。
(3)管理方面
加大管控力度,坚决杜绝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事件发生。作为老工业基地,在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借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彻底解决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
3.3 可能存在的风险
海绵城市的“产业”需要边实践边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设计工作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涉及气象水文计算,降雨模型、产流模型、汇流模型、管渠水力模型、水工设施水力模型、流域淹没模型、河道水力模型、水质模型等诸多建模工作。但规划设计部门对这些工作缺乏了解及实践。
(2)建设成果评估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工程技术研究基础不足,没有同步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和专门队伍等问题也成为当前的建设难点。
海绵城市建设首先应做好全局战略规划,应从法律体系、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技术与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环节综合考虑实施。
(3)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过于理论化而忽略实际情况或过于刻板而忽略可动性都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项目管理应保证项目实施的需要,密切结合项目实施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规范,与各方充分有效的沟通。实施过程应做到责权分明,将系统集成任务落到实处,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