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叫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居张大媽在原单位有一套一室一厅的老房子,一直出租在外。房子虽然有些老,但位置不错,紧靠马路边,离闹市区不远。50平米,独立厨卫,装修得也不错。这样的房子出租是很抢手的。美中不足的是一门两户的格局,外面有个大门,两家都有大门钥匙,里面的住户进进出出都要从隔壁的门前经过。对租户来说,这倒不是多大问题,只是多开了一道大门而已。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增加了房子的安全系数。租大妈房子的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但自从隔壁养了一条金黄色的大狗之后,情况就改变了。
  大妈住房的隔壁是个离异独居的女人,才搬来不久。女人家里养了一条黄色的大狗,女孩每次从女人门口经过时,狗只要听到外面的脚步声,都会汪汪地叫起来,声音尖利而凶狠,吓得女孩心惊胆颤,上班时不敢出门,下班时不敢进门,怕隔壁的狗冲出来咬她一口。女孩找到隔壁的女主人,让她管住自己的狗,不要让它乱叫。隔壁的女子说狗还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以后会注意的。
  谁知过了几天,狗还是和往常一样听到女孩的脚步声狂叫不止。女孩没办法,只好找到邻居张大妈,说明了原因,提出了退房的要求。张大妈和隔壁的女人进行沟通,女人说她的狗就是这个德行,她只能保证她的狗不会伤人,但没办法管住它不叫,请张大妈原谅。张大妈只好给女孩退了房子,重新去找下一个租户,但对方一听说隔壁养狗的情况,就不敢再租大妈的房子了。
  无奈中的大妈又找到隔壁的女人,女人告诉张大妈:“我很爱养狗,但没想到会影响到你的房子出租。这条狗是我花一千多元买回来的,从小养到大,我舍不得离开它。不然这样吧,你把你的房子卖给我,我给你高价,这样你也不用为了收这点房租而操心了。而我可以把这样的房子改造成一套使用。”直到这时,张大妈才明白这个女人的用心,对方可能和自己一样,得到小道消息,听说这边靠马路的房子面临拆迁。她是想买自己的房子,才会用这样不人道的办法阻止她把房子租出去。想到这里,大妈拒绝了女人的要求。说自己从来没打算过把这套房子卖出去。好脾气的她并没有揭穿对方的阴谋,她有了自己的办法。
  张大妈回家后,让儿子在网上发了一条出租房的信息,说明了自己房子的情况,声明找一个不怕狗的人租自己的房子。很快有一个小伙子打来电话,说自己不怕狗叫,并且也养了一条狗。大妈把房子租给了这个小伙子,并且向小伙子说明了隔壁女人的用意。让小伙子以后注意点,不要真让这条狗给咬了。小伙子大咧咧地说:“大妈,你放心吧,不会有什么事的。”
  小伙子住进来的第二天,刚好是周末。小伙子早上牵着自己的狗出门时,正好碰上隔壁的女人也牵着狗出门,两条狗见面相互望望,马上就亲热起来,情景就像久违的老朋友。小伙子热情地和女人打招呼:“大姐,我也爱养狗,你看我的狗不比你养的品种差吧?”女人说:“是啊,难怪我的狗看见你的狗这么亲热呢。也不对着你叫了。”“狗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对主人忠实,通人性哦。有时候,狗比人更有人情味。”女人听出了小伙子话里的弦外之音,她的脸突地红了。
其他文献
一竹竿磕出一个家    只见爷爷的脸拉长了几寸,眼里蹿闪着火苗子,右手的竹竿“嚓、嚓、嚓——”地捣在泥地上,朝着他的长子低声吼:“一块儿过不下去了?分家!”  于是,爷爷的一竹竿,便磕出了一个新家。  在当时的鄂西北枣阳乡下,农户“分家”时,得拿一根竹竿来扮演着分家的道具。  家常话儿,还得从前说起。  一九五四年腊月初六,暖暖的阳光下,十九岁的父亲和十九岁的母亲经亲戚牵线儿,喜结连理。  风华正
期刊
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中华诗词》,辟有《吟坛百家》栏目,重点推介建树颇著的词家诗人。许多活跃于诗林词坛的高手们,翘首以望;几经努力,多数未能如愿以偿。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物流运行部高级经济师田恒炼,凭借多年历练出来的一支笔,潇洒地走进了这个殿堂。2008年第6期《中华诗词·吟坛百家》,推出了田恒炼的10首词作,附有通栏个人简历及照片。并加《编者按》曰:“田恒炼的词,全部用新声韵。这是本刊‘吟坛
期刊
她叫什么,怎么流落到我们这里的,没有人知道。  那天,她一步一瘸走近街道拐角,倚着土墙问修伞的刘栓,你看见有队伍从这里经过吗?  刘栓抬头,看见她戴个草帽,瘦高的个子,破旧的衣衫,黑黢黢的脸,说,两个月前有过。  她拖着腿想继续走,才转身,一头栽了下去。  刘栓把她抱回自己的草棚,用草药敷她腿上的伤口,用一碗稀粥让她缓过了气。她洗了把脸,才露出女子的面目。  接下来,很多很多天,刘栓陪她打听队伍的
期刊
新上任的局长姓牛,上面下派的。  牛局长上班的头几天总是板着脸,遇到同志们点个头,很少讲话。好像不愿与人交流。好像对谁都没有好感。  只有一次例外。新分来的大学生小赵在局长办公室报到的那天,局长和小赵谈了老半天,局长不停地笑,笑得很开心。局长的笑声楼上楼下都能听见。而其他同志每次汇报工作的时候,局长的办公室总是传出局长似乎很不耐烦的声音:你们讲的什么?你们在讲什么?局长好像听不懂。  不久,牛局长
期刊
去年四月份的某一天,是一个特别晦涩的日子。  那一天,我陪着老婆上街,那时老婆已经肚子高挺,怀了四个多月的身孕。老婆骑着自行车走在前面,我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忽然听到老婆惊呼一声,话音未落,就看到一辆擦肩而过的摩托车,呼啸着向前方冲去,一眨眼便没了踪影。老婆朝我大喊着:“老公,我的挎包被人抢了。”   老婆出门上街,喜欢把一个小挎包拴在手腕上,我平时劝她注意安全,免得被小偷盯上,她就是不听,现
期刊
1、几人相忆在江湖    今天将是晴朗的一天——今天将是阿燕在南国的最后一天。两年来的打工生涯,此刻如同一部慢动作播放的电影,桩桩件件、历历在目。两年的时间,一棵小树也能长出几米高了!谁能知道,她的思想、她的心智,她的千丝万缕的感怀,在这两年里又得到过怎样的生长?然而她还是选择了告别和离去。表面上的原因是她在内地的单位停薪留职期满,她必须回去;可好马不吃回头草,谁不知道这只是一个软弱的借口?  几
期刊
他是全国知名企业家,她是公司一名普通文員,他俩的相识缘于一次公司培训课。那时他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谈着创业史,她则用无比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那双迷人的桃花眼勾走了他的心,30多年来他疲于创业,情感世界荒芜一片,这双眼睛让他一下子找到了心灵的驿站。下课后他主动留下了名片。  她加他为QQ好友,他俩无说不谈。谈得最多的是女人对男人的爱慕,男人对女人的思念。感情一触即发,浓烈而炽热。  他说:“我要追你!”
期刊
我给朋友们讲了我大哥的故事,朋友们说,卵!疑点重重,你小子又写了一篇蹩脚的小说。  我也难得争辩,干脆把故事讲给大家,请帮我评个理。  我大嫂在厂子里开了家服装店,那天是星期天,店里的生意很好。大嫂脸上高兴,大哥心里高兴。不久,就进来两小伙子,他们将外衣搭在自己的左手上,便朝顾客身边移。顾客的皮包轻易被解开了,横在他们手上的衣服恰到好处地遮住了不能让外人看到的一切,右手又伸进去了。我大哥告诉我,凭
期刊
我这次到A市的目的,是要与几个权贵、大款当面谈妥几笔文字买卖。他们电话上希望我通过各种媒体把他们宣传出去:权贵需要把他们标榜成廉政为民、克己奉公的公仆楷模;大款需要把他们吹捧成遵章守法、驰骋商界的时代精英。当然,他们对我这个舞文弄墨、头发换钱的文人很大方,电话中说一篇文章见报,“稿费”三万还是五万,都是可以面谈的。   下火车后我在一家旅馆要了个单间,夜里正苦苦琢磨与权贵、大款们的谈判策略时有人敲
期刊
丁阳一想起自己遇到了这么一个好师傅,心里就默默地说,这是上帝的恩赐。这个恩赐,往往乐得他心怡情漾。师傅叫于厚生,人品相当不错。敦厚,道义,温和,善良。和他在一起,你不用设防,不用担心他会藏奸耍滑,把你当作泥巴坨搓;他的真诚和本分绝对会让你极富安全感。他不喜欢张扬,不擅表现自己,几个人在一起,别人或津津乐道于影视剧中的床上戏,或滔滔不绝于明星们的八卦新闻,他却总是不言不语,默默地听着,有时候,不置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