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使学生迅速平稳、顺利过渡到初中的数学学习,如何解决好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大胆地走出一步,首先和初中教师的思维方法与理念达成一定层面的衔接。只有教师的数学思考方向发生转变,才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方式方法的改变。
【关键词】小学 初中 数学 衔接
小学、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把九年义务教育系统地整理为连贯的三个阶段。但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受到来自:小学阶段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方法,以及自身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影响,与初中学习不能有效接轨,造成学习的迷茫感。同时,在各种形式的听课及阅卷过程中,中小学数学教材衔接问题都已凸显出来。
如何解决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确保小学生能平稳过渡到初中学习,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此我就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衔接,谈谈自己的看法。
1.立足长远,保持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数学,不仅作为教育任务,更应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与基础数学思想方法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数学体系的丰富内涵。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产生的本质认识,是体现或应该体现在基础数学中所有的奠基性、总结性和广泛性,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特征,并随历史变迁而发展。
根据小学数学内容特点,及学生的思维水平,小学阶段主要以渗透数学思想为主。而在中学阶段则有更明确的数学思想要求: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建立思维结构,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也是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立足长远,通过培养每个学生的数学思想,才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数学成绩。
2.把握连贯,重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
2.1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数与代数是中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小学阶段,主要指数与数的运算。中学阶段,除了数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运算。以小学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为基础,中学进一步研究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构成了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的基本部分。分析发现,从小学到中学,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变化就是从具体的数字运算转变到代数式的形式化运算。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建议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和初中低年级阶段,要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半形式化运算”的经验。
中小学数学的另一个重要衔接点是简易方程。教材中看图列方程正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须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未知数要参与运算。
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现在小学数学教材,在注重中小学衔接方面也作了努力。如解方程,原是按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现在所有的教材都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很有利的。
2.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衔接。小学阶段主要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位置,通过直观感知得到一定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初中了增加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识方式由直观感知过渡到逻辑论证。学生只有理解说理的必要性,逐步学会怎么说理,才能顺利实现这个领域的衔接。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养成学生口头表述言之有据的习惯。比如,“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两个锐角和是90°”。说理时,可以不那么严密,但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科学性。
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尽力让学生体会推理论证的必要性。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定理。学生已在小学知道了这一定理。初中教学时,主要通过:①为什么无论形状如何,大小怎样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②有什么办法能确认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两个问题的思考,体会论证的必要性。
初中几何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很多初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在小学都有一定初步渗透。教学时,不必花过多时间组织学生重新进行操作性活动,可从熟悉的知识点直接开始。
2.3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衔接。统计与概率领域存在的衔接问题很多,特别是概率领域。由于是新生事物,教材本身在衔接问题的处理没有其他部分成熟。搞好这一领域的衔接,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目标。小学不能随意拔高要求,避免让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和初中知识重复;初中的起点不能过低,避免学生兴趣降低,与小学内容重复。
其次,在教学一些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要注意科学性。一方面,要揭示用这些统计量来表征一组数据的合理性和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揭示其局限性。
3.思维理念统一,做好教与学方法的衔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大胆地走出一步,首先和初中教师的思维方法与理念达成一定层面的衔接。只有教师的数学思考方向发生转变,才能影响学生思维方式方法发生改变。
3.1从教学内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直观与形象,而初中数学教学更侧重于在此基础上的抽象。为更好展示教学内容,小学教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初中数学则更需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为缓解刚入初中课堂中抽象性与快节奏的不适应状况,小学教师可适时、适度地往前走一点,而初中教师则更需要有意地往后退一点。
3.2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信息量少,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学生参与活动机会较多;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形式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活动设计。
学生突然面对初中以讲授为主的课堂,难免会难以接受,听不懂,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及环节设计上,应更关注课堂的信息量与效率,抛弃一些意义不大的形式表演,为他们中学的学习形式预热。
3.3从学习方法的能力的培养来看: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学习方法培养的衔接是保证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关键。
3.3.1指导预习,注重自学。初中课堂新知很多,如果没有预习,接受起来比较吃力。在以往小学学习中,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和方法,怎么办呢?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觉得在中高段时,就应该有意识地指导他们课前预习,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和学习预习的方法。
根据新课的内容,从布置一些能模仿例题解决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设计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和变化的题目,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3.3.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这种状态跟不上初中学习,所以小学高段的数学老师应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要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开始拓展出去,教会学生逐步形成边听讲、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学习活动。
3.3.3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
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通过当天小结、单元复习,及时再现所学的知识。二是鼓励学生积累资料。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如一题多解的题目、变式题等等)收集成册,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远不止这些,在此提出,只是想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数学老师们的关注,也更希望大家在教学实践中,能摸索出更好的做法。为了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我们应该吃透九年义务教育为一体的数学教材。恰当地找到小学数学知识的延展点,初中知识的切入点,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后备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 初中 数学 衔接
小学、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把九年义务教育系统地整理为连贯的三个阶段。但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受到来自:小学阶段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方法,以及自身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影响,与初中学习不能有效接轨,造成学习的迷茫感。同时,在各种形式的听课及阅卷过程中,中小学数学教材衔接问题都已凸显出来。
如何解决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确保小学生能平稳过渡到初中学习,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此我就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衔接,谈谈自己的看法。
1.立足长远,保持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数学,不仅作为教育任务,更应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与基础数学思想方法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数学体系的丰富内涵。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产生的本质认识,是体现或应该体现在基础数学中所有的奠基性、总结性和广泛性,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特征,并随历史变迁而发展。
根据小学数学内容特点,及学生的思维水平,小学阶段主要以渗透数学思想为主。而在中学阶段则有更明确的数学思想要求: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建立思维结构,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也是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立足长远,通过培养每个学生的数学思想,才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数学成绩。
2.把握连贯,重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
2.1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数与代数是中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小学阶段,主要指数与数的运算。中学阶段,除了数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运算。以小学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为基础,中学进一步研究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构成了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的基本部分。分析发现,从小学到中学,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变化就是从具体的数字运算转变到代数式的形式化运算。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建议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和初中低年级阶段,要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半形式化运算”的经验。
中小学数学的另一个重要衔接点是简易方程。教材中看图列方程正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须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未知数要参与运算。
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现在小学数学教材,在注重中小学衔接方面也作了努力。如解方程,原是按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现在所有的教材都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很有利的。
2.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衔接。小学阶段主要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位置,通过直观感知得到一定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初中了增加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识方式由直观感知过渡到逻辑论证。学生只有理解说理的必要性,逐步学会怎么说理,才能顺利实现这个领域的衔接。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养成学生口头表述言之有据的习惯。比如,“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两个锐角和是90°”。说理时,可以不那么严密,但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科学性。
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尽力让学生体会推理论证的必要性。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定理。学生已在小学知道了这一定理。初中教学时,主要通过:①为什么无论形状如何,大小怎样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②有什么办法能确认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两个问题的思考,体会论证的必要性。
初中几何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很多初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在小学都有一定初步渗透。教学时,不必花过多时间组织学生重新进行操作性活动,可从熟悉的知识点直接开始。
2.3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衔接。统计与概率领域存在的衔接问题很多,特别是概率领域。由于是新生事物,教材本身在衔接问题的处理没有其他部分成熟。搞好这一领域的衔接,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目标。小学不能随意拔高要求,避免让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和初中知识重复;初中的起点不能过低,避免学生兴趣降低,与小学内容重复。
其次,在教学一些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要注意科学性。一方面,要揭示用这些统计量来表征一组数据的合理性和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揭示其局限性。
3.思维理念统一,做好教与学方法的衔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大胆地走出一步,首先和初中教师的思维方法与理念达成一定层面的衔接。只有教师的数学思考方向发生转变,才能影响学生思维方式方法发生改变。
3.1从教学内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直观与形象,而初中数学教学更侧重于在此基础上的抽象。为更好展示教学内容,小学教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初中数学则更需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为缓解刚入初中课堂中抽象性与快节奏的不适应状况,小学教师可适时、适度地往前走一点,而初中教师则更需要有意地往后退一点。
3.2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信息量少,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学生参与活动机会较多;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形式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活动设计。
学生突然面对初中以讲授为主的课堂,难免会难以接受,听不懂,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及环节设计上,应更关注课堂的信息量与效率,抛弃一些意义不大的形式表演,为他们中学的学习形式预热。
3.3从学习方法的能力的培养来看: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学习方法培养的衔接是保证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关键。
3.3.1指导预习,注重自学。初中课堂新知很多,如果没有预习,接受起来比较吃力。在以往小学学习中,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和方法,怎么办呢?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觉得在中高段时,就应该有意识地指导他们课前预习,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和学习预习的方法。
根据新课的内容,从布置一些能模仿例题解决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设计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和变化的题目,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3.3.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这种状态跟不上初中学习,所以小学高段的数学老师应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要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开始拓展出去,教会学生逐步形成边听讲、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学习活动。
3.3.3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
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通过当天小结、单元复习,及时再现所学的知识。二是鼓励学生积累资料。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如一题多解的题目、变式题等等)收集成册,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远不止这些,在此提出,只是想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数学老师们的关注,也更希望大家在教学实践中,能摸索出更好的做法。为了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我们应该吃透九年义务教育为一体的数学教材。恰当地找到小学数学知识的延展点,初中知识的切入点,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后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