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应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兴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写作的活动中,让写作的话题贴近每个孩子的生活。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有话可说,而不是没有主题地胡拼乱凑。
【关键词】
参与 互动 创作 展示
又是一年写作时。接收三年级新生,大家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仍是犯“头痛”的老毛病,我们该如何引导刚刚接触写作的孩子?我却并不胆怯,因为长期的自我练习和指导学生写作,让我有了一些写作心得。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愿写,乐写,会写,写出满意的习作。我根据自己平时所得,浅显地谈谈自己的习作指导拙见。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但我认为真正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的并不是习作本身,而是习作之前的种种活动。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特别是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孩子,更应该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活动,进行习作指导、练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可见,“作文即生活”一点不假。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兴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回忆第一次接手三年级习作指导课,也有点茫然。但暑期刚开学的连续阴雨,给我带来了意外的习作指导灵感。那天课间,我发现班中几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个饮料瓶子,仔细一看,瓶子中是正在蠕动的蜗牛。课间闲暇时,孩子们就将蜗牛放在课桌上或地板上观察,玩耍。上课铃响了,我让孩子们大胆将蜗牛拿出来,放在课桌上,任意把玩。孩子们乐坏了。有的让蜗牛爬铅笔,有的让蜗牛比赛“跑步”,有的逗蜗牛不断做伸缩动作……总之,什么玩法都有。我开心其间,感受孩子们的快乐,不时询问孩子们蜗牛的特点。孩子们有的说长相,有的说行动,有的说吃食和休息,真是五花八门,令我也大开眼界。
这时,我趁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孩子们非常乐意。一边欣赏自己的“朋友”,一边快速地记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所體会到的。孩子们奋笔疾书,不一会习作上交,内容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有个孩子在习作中这样写:我的这只蜗牛是“蜗牛之王”。它灰灰的颜色,身子长长的,肉肉的,身上居然没有壳。老师说我这不是蜗牛,老师哪明白,我的这只蜗牛没参加那次长跑比赛,所以身上没有背着奖杯,轻松地活。哈哈哈!……这是三年级初学写作的孩子的语言,是我不曾想到的,如此的风趣幽默,还有不留痕迹的联想和情感流露,真是让人惊叹和快乐!
生活,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习作愉悦。孩子们在活动中、玩耍中不知不觉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感受到习作的快乐,慢慢地就有了写作的兴趣。素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老师曾说: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写作更是如此,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写作的活动中,让写作的话题贴近每个孩子的生活。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有话可说,而不是没有主题地胡拼乱凑。教过苏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两个学期的习作练习中,学生写得最出彩的习作就是“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这个话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可见,选取学生每天生活的片段,来进行习作练习,不失为指导习作的一条佳径。
而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孩子们的习作,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写好作文的激情。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延续。让每个孩子的习作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次没有,下次一定出现。即使是“最烂”的作品,也有令人欣赏的地方。因此,让孩子的作品以“佳作”的面容出现在伙伴面前,这份激励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
无数次的创设活动,无数次的创作练习,无数次的品评鼓励,学生不断参与、思考、创作、互动,写作兴趣逐渐加浓,对写作充满期待,对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逐步学会了观察揣摩,对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充满兴趣,习作水平会不断提升,表达的欲望会更为强烈。不久的将来,即使没有老师的引领,基于平时学习生活经验,学生也会自我创作。寻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文章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栗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5(6)
【2】张亚坤.漫谈如何写好作文【J】.中学语文,2012(11)
我们应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兴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写作的活动中,让写作的话题贴近每个孩子的生活。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有话可说,而不是没有主题地胡拼乱凑。
【关键词】
参与 互动 创作 展示
又是一年写作时。接收三年级新生,大家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仍是犯“头痛”的老毛病,我们该如何引导刚刚接触写作的孩子?我却并不胆怯,因为长期的自我练习和指导学生写作,让我有了一些写作心得。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愿写,乐写,会写,写出满意的习作。我根据自己平时所得,浅显地谈谈自己的习作指导拙见。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但我认为真正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的并不是习作本身,而是习作之前的种种活动。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特别是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孩子,更应该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活动,进行习作指导、练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可见,“作文即生活”一点不假。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兴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回忆第一次接手三年级习作指导课,也有点茫然。但暑期刚开学的连续阴雨,给我带来了意外的习作指导灵感。那天课间,我发现班中几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个饮料瓶子,仔细一看,瓶子中是正在蠕动的蜗牛。课间闲暇时,孩子们就将蜗牛放在课桌上或地板上观察,玩耍。上课铃响了,我让孩子们大胆将蜗牛拿出来,放在课桌上,任意把玩。孩子们乐坏了。有的让蜗牛爬铅笔,有的让蜗牛比赛“跑步”,有的逗蜗牛不断做伸缩动作……总之,什么玩法都有。我开心其间,感受孩子们的快乐,不时询问孩子们蜗牛的特点。孩子们有的说长相,有的说行动,有的说吃食和休息,真是五花八门,令我也大开眼界。
这时,我趁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孩子们非常乐意。一边欣赏自己的“朋友”,一边快速地记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所體会到的。孩子们奋笔疾书,不一会习作上交,内容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有个孩子在习作中这样写:我的这只蜗牛是“蜗牛之王”。它灰灰的颜色,身子长长的,肉肉的,身上居然没有壳。老师说我这不是蜗牛,老师哪明白,我的这只蜗牛没参加那次长跑比赛,所以身上没有背着奖杯,轻松地活。哈哈哈!……这是三年级初学写作的孩子的语言,是我不曾想到的,如此的风趣幽默,还有不留痕迹的联想和情感流露,真是让人惊叹和快乐!
生活,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习作愉悦。孩子们在活动中、玩耍中不知不觉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感受到习作的快乐,慢慢地就有了写作的兴趣。素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老师曾说: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写作更是如此,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写作的活动中,让写作的话题贴近每个孩子的生活。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有话可说,而不是没有主题地胡拼乱凑。教过苏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两个学期的习作练习中,学生写得最出彩的习作就是“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这个话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可见,选取学生每天生活的片段,来进行习作练习,不失为指导习作的一条佳径。
而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孩子们的习作,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写好作文的激情。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延续。让每个孩子的习作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次没有,下次一定出现。即使是“最烂”的作品,也有令人欣赏的地方。因此,让孩子的作品以“佳作”的面容出现在伙伴面前,这份激励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
无数次的创设活动,无数次的创作练习,无数次的品评鼓励,学生不断参与、思考、创作、互动,写作兴趣逐渐加浓,对写作充满期待,对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逐步学会了观察揣摩,对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充满兴趣,习作水平会不断提升,表达的欲望会更为强烈。不久的将来,即使没有老师的引领,基于平时学习生活经验,学生也会自我创作。寻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文章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栗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5(6)
【2】张亚坤.漫谈如何写好作文【J】.中学语文,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