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许多高校面临着财务紧张、负债经营的局面,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负债经营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如何增强对负债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如何化解负债风险,进行了理论和现实分析。
【关键词】高校负债 债务危机 风险化解
中国高校教育近些年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开始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但是,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不少高校也背上了巨额债务。因此,如何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办学规模扩充产生高额负债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负债经营产生的原因分析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许多高校为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开始在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着力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高校资金缺口,依靠负债来解决资金不足是各高校普遍做法,这直接导致了当前较为严重的债务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高校扩招导致的巨大资金需求。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阶梯式”增加,高校面临基础设施的改建、扩建、新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相关法律的缺失与不完善。关于规范高校贷款行为方面的法律缺失,以致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巨额负债时,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文件予以指导和规范;且在贷款资金使用过程中,关于资金使用、资金管理的相关法律缺失,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三)银行与高校两者互为需求,导致贷款的盲目性。一方面,高校通过贷款可以暂时缓解建设资金方面的压力,完成学校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量与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高校本身的性质吸引着银行主动去寻求这个可靠的合作伙伴。高校本身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经营性单位,而是承担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业单位,当高校确实还不清债务时,也不可能效仿一般企业宣布破产,政府则是这些债务的最大“买单者”,所以银行一般都愿意跟高校合作,并且对高校贷款额度、预警机制等方面缺少有利的约束。这最终增加了贷款投放和使用的随意性,为高校财务危机的发生带来了极大可能性。
(四)从法律层面保障高校筹资多举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法律保障是高等院校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保证高校资金筹措的多渠道,国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支持和鼓励,如《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 有法律作保障,促使高校纷纷通过金融、信贷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
(五)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高校债务危机的形成看似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在危机之初预警措施做的不到位;在危机加剧时,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一系列的监管不到位现象导致高校负债危机愈演愈烈。
二、高校负债经营可能产生的风险分析
高校在发展建设中产生的巨额债务以及后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对其自身和社会都有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危害,高校、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信用风险。高校长期负债将导致信用质量下降,这将直接造成其在后续发展中遇到再融资困难,再融资的成本增加,则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国民教育质量。
(二)教育市场风险。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的飞速发展和国外众多高校招生机构的大举措招生,加剧了我国国内高等教育市场的生源竞争,高校生源的减少直接带来高校收入减少,高校偿债能力的下降,进而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政府财政风险。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是高校的最大投资者,也成为不良债务的担保者和最终“买单者”,面对这些巨额债务政府不得不去负担,对政府而言形成一种倒逼机制 ,使政府可能陷入财政风险之中,给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带来隐患。
(四)高校负债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在高等院校经费支出中,因物价上升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等必要性开支逐年增加,再加上因负债产生的利息支出的增加,使部分高等院校举步维艰。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自身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财务工作的主要矛盾。
(五)高校负债可能给银行带来不利影响。目前,部分高校对贷款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够,以致还贷的责任意识不高,贷款的规模远远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是如果高校長时间不能还本付息,就会直接影响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
三、高校负债经营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分析
高校作为非盈利机构,自身创收能力很有限,面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负债危机,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寻化解负债风险的渠道和方法,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具有可行性。首先,目前我国主要的高校仍以公办学校为主,财政拨款自然成为目前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帮助高等院校开拓融资渠道;其次,政府成立专门部门对高校的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后续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化解风险;再次,改革创新财政拨款模式,最大发挥高校所在地政府的能力和优势,加强地方政府对高校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此外,政府应建立竞争性的拨款机制,比如:尝试把扶持当地高等院校工作(尤其是非“985”、“211”工程院校),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中,分级分类制定考核指标,促进各级政府对当地高校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放的积极性。
(二)管理者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高校管理者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层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要严谨、科学,财务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经验,特别是防范、识别和治理财务风险的能力。建立科学的校内资金管理制度,并设立贷款资金使用账目表,制作资金开支明细账,确保专款专用,加强学校的抗风险能力和贷款资金的有效使用率。
(三)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系统,选择科学度和灵敏度高的指标考量当前的财务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高校财务运行中潜藏的问题发出预警提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做到未雨绸缪,保证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金融部门加强对高校贷款项目的审查和监督
金融部门在贷款前,严格按照规定审查高校贷款项目内容及其可行性报告,实地考察高校办学情况,如校内硬件软件设置情况、校办产业及其偿贷能力等,科学制定贷款额度,并做好后续的贷款跟踪监督工作。
(五)解放思想,积极开拓高校资金来源渠道。
高校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债务性资金和非债务性资金,要减少债务性资金,就要寻求增加非债务性资金的渠道。就目前来看,非债务资金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学生缴费和自筹收入的方式。对于学生缴费方面,国家已对收费标准进行了规定,不能随意增长要保持稳定,由此可见,高校通过提高学生缴费这个渠道获得的资金很有限;而财政拨款近几年虽然也逐年增加,但跟当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速度相比仍显缓慢,也无法满足高校建设资金的缺口。因此,自筹资金是高校解决资金紧张的主要渠道,比如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国债、社会捐赠、校办产业、与科研机构或企业进行项目等渠道筹集资金。
总的来说,高校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学校发展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社会各层面综合考虑,但我们坚信,政府、社会和高校一定会妥善解决高校负债经营中遇到的阻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穩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波.从教育投资角度研究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庆大学学报,2005(2): 23~24.
[2] 吴开俊.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略探.2002年4月10日发表于人民日报.
[3] 孙荣.《政府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月版. 101~103.
[4] 帅相志,毛有高,傅庆民.高校负债办学风险的规避与偿还对策.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39~51.
【关键词】高校负债 债务危机 风险化解
中国高校教育近些年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开始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但是,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不少高校也背上了巨额债务。因此,如何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办学规模扩充产生高额负债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负债经营产生的原因分析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许多高校为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开始在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着力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高校资金缺口,依靠负债来解决资金不足是各高校普遍做法,这直接导致了当前较为严重的债务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高校扩招导致的巨大资金需求。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阶梯式”增加,高校面临基础设施的改建、扩建、新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相关法律的缺失与不完善。关于规范高校贷款行为方面的法律缺失,以致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巨额负债时,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文件予以指导和规范;且在贷款资金使用过程中,关于资金使用、资金管理的相关法律缺失,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三)银行与高校两者互为需求,导致贷款的盲目性。一方面,高校通过贷款可以暂时缓解建设资金方面的压力,完成学校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量与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高校本身的性质吸引着银行主动去寻求这个可靠的合作伙伴。高校本身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经营性单位,而是承担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业单位,当高校确实还不清债务时,也不可能效仿一般企业宣布破产,政府则是这些债务的最大“买单者”,所以银行一般都愿意跟高校合作,并且对高校贷款额度、预警机制等方面缺少有利的约束。这最终增加了贷款投放和使用的随意性,为高校财务危机的发生带来了极大可能性。
(四)从法律层面保障高校筹资多举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法律保障是高等院校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保证高校资金筹措的多渠道,国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支持和鼓励,如《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 有法律作保障,促使高校纷纷通过金融、信贷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
(五)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高校债务危机的形成看似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在危机之初预警措施做的不到位;在危机加剧时,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一系列的监管不到位现象导致高校负债危机愈演愈烈。
二、高校负债经营可能产生的风险分析
高校在发展建设中产生的巨额债务以及后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对其自身和社会都有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危害,高校、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信用风险。高校长期负债将导致信用质量下降,这将直接造成其在后续发展中遇到再融资困难,再融资的成本增加,则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国民教育质量。
(二)教育市场风险。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的飞速发展和国外众多高校招生机构的大举措招生,加剧了我国国内高等教育市场的生源竞争,高校生源的减少直接带来高校收入减少,高校偿债能力的下降,进而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政府财政风险。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是高校的最大投资者,也成为不良债务的担保者和最终“买单者”,面对这些巨额债务政府不得不去负担,对政府而言形成一种倒逼机制 ,使政府可能陷入财政风险之中,给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带来隐患。
(四)高校负债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在高等院校经费支出中,因物价上升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等必要性开支逐年增加,再加上因负债产生的利息支出的增加,使部分高等院校举步维艰。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自身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财务工作的主要矛盾。
(五)高校负债可能给银行带来不利影响。目前,部分高校对贷款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够,以致还贷的责任意识不高,贷款的规模远远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是如果高校長时间不能还本付息,就会直接影响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
三、高校负债经营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分析
高校作为非盈利机构,自身创收能力很有限,面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负债危机,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寻化解负债风险的渠道和方法,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具有可行性。首先,目前我国主要的高校仍以公办学校为主,财政拨款自然成为目前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帮助高等院校开拓融资渠道;其次,政府成立专门部门对高校的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后续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化解风险;再次,改革创新财政拨款模式,最大发挥高校所在地政府的能力和优势,加强地方政府对高校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此外,政府应建立竞争性的拨款机制,比如:尝试把扶持当地高等院校工作(尤其是非“985”、“211”工程院校),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中,分级分类制定考核指标,促进各级政府对当地高校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放的积极性。
(二)管理者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高校管理者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层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要严谨、科学,财务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经验,特别是防范、识别和治理财务风险的能力。建立科学的校内资金管理制度,并设立贷款资金使用账目表,制作资金开支明细账,确保专款专用,加强学校的抗风险能力和贷款资金的有效使用率。
(三)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系统,选择科学度和灵敏度高的指标考量当前的财务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高校财务运行中潜藏的问题发出预警提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做到未雨绸缪,保证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金融部门加强对高校贷款项目的审查和监督
金融部门在贷款前,严格按照规定审查高校贷款项目内容及其可行性报告,实地考察高校办学情况,如校内硬件软件设置情况、校办产业及其偿贷能力等,科学制定贷款额度,并做好后续的贷款跟踪监督工作。
(五)解放思想,积极开拓高校资金来源渠道。
高校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债务性资金和非债务性资金,要减少债务性资金,就要寻求增加非债务性资金的渠道。就目前来看,非债务资金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学生缴费和自筹收入的方式。对于学生缴费方面,国家已对收费标准进行了规定,不能随意增长要保持稳定,由此可见,高校通过提高学生缴费这个渠道获得的资金很有限;而财政拨款近几年虽然也逐年增加,但跟当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速度相比仍显缓慢,也无法满足高校建设资金的缺口。因此,自筹资金是高校解决资金紧张的主要渠道,比如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国债、社会捐赠、校办产业、与科研机构或企业进行项目等渠道筹集资金。
总的来说,高校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学校发展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社会各层面综合考虑,但我们坚信,政府、社会和高校一定会妥善解决高校负债经营中遇到的阻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穩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波.从教育投资角度研究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庆大学学报,2005(2): 23~24.
[2] 吴开俊.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略探.2002年4月10日发表于人民日报.
[3] 孙荣.《政府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月版. 101~103.
[4] 帅相志,毛有高,傅庆民.高校负债办学风险的规避与偿还对策.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