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是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到的,情感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何文学作品,最为珍贵的永远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教育变革中,尤其值得注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有一个中心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其中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对于与情感有天然联系的语文来说,促进情感教育更是在责无旁贷。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跳出传统教学框架,由此来培养学生自身的个性、悟性以及审美性。
一.从教师自身中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教师自身是调动整个课堂情感状态的源头,学生从教师那里接收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从教师自身中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和情感教育整合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情感,注重感染。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显然在今天已经显得十分的不合时宜了。我们的课堂要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一讲到底的局面,将课堂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平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与作者作品交流的过程,同时还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情感可以在这里畅通无阻地交流。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他们不仅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执行者,还应该是情感投入的参与者。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都是精品,教师要充分运用文章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涤荡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使得在课堂上,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学生和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二.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属于精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应用这些极具美感的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一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形象的描写是这样的,“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跳姗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两手的动作用—个“攀”字,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一系列描述,虽然没有直抒情感,但是情感溢于言表。这是父亲一定要自己步履艰难地爬过铁道去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这样的背影怎能不令人动容?其中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多么深沉的爱,由此引起学生的深思,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我们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是如此深沉地爱着我们。因为有现实基础,学生大都有话可说,他们也乐意讲述亲人与自己的亲密关系。有些学生在讲到平日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的不懂事导致父母伤心难过时泣不成声,这是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和改造,也是情感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三.在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文章中的情感不是自己自动地传达到学生那里的,而是需要作为主导的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把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受到感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在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景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反映思想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将课文中描述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学生去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感情。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学校都有条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比如,在教学《黄河颂》这篇感情浓厚的抒情诗歌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视频短片来展示黄河,让从未领略过黄河磅礴气势的学生从视频中能心驰神往,然后播放《黄河大合唱》的歌曲,再一次激荡起学生对黄河的想象和向往。让学生在感受黄河的沉雄气韵的同时,对所要学习的诗歌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学生由动情到晓理,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初中语文与情感教育进行整合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有效展开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本文中,笔者从三个方面浅述了初中语文与情感教学的整合,只是抛砖引玉,语文和情感教育还有更多的切合点,有待大家去发掘,去探讨。
陈翠松,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一.从教师自身中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教师自身是调动整个课堂情感状态的源头,学生从教师那里接收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从教师自身中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和情感教育整合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情感,注重感染。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显然在今天已经显得十分的不合时宜了。我们的课堂要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一讲到底的局面,将课堂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平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与作者作品交流的过程,同时还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情感可以在这里畅通无阻地交流。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他们不仅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执行者,还应该是情感投入的参与者。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都是精品,教师要充分运用文章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涤荡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使得在课堂上,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学生和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二.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属于精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应用这些极具美感的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一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形象的描写是这样的,“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跳姗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两手的动作用—个“攀”字,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一系列描述,虽然没有直抒情感,但是情感溢于言表。这是父亲一定要自己步履艰难地爬过铁道去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这样的背影怎能不令人动容?其中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多么深沉的爱,由此引起学生的深思,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我们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是如此深沉地爱着我们。因为有现实基础,学生大都有话可说,他们也乐意讲述亲人与自己的亲密关系。有些学生在讲到平日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的不懂事导致父母伤心难过时泣不成声,这是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和改造,也是情感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三.在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文章中的情感不是自己自动地传达到学生那里的,而是需要作为主导的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把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受到感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在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景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反映思想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将课文中描述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学生去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感情。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学校都有条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比如,在教学《黄河颂》这篇感情浓厚的抒情诗歌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视频短片来展示黄河,让从未领略过黄河磅礴气势的学生从视频中能心驰神往,然后播放《黄河大合唱》的歌曲,再一次激荡起学生对黄河的想象和向往。让学生在感受黄河的沉雄气韵的同时,对所要学习的诗歌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学生由动情到晓理,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初中语文与情感教育进行整合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有效展开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本文中,笔者从三个方面浅述了初中语文与情感教学的整合,只是抛砖引玉,语文和情感教育还有更多的切合点,有待大家去发掘,去探讨。
陈翠松,教师,现居江苏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