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教学看语文教学语言的本质特点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教师语言艺术,引导深入探究思索。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语言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为启发教师课堂教学,特开设“教学语言艺术”专栏,希望对广大教师朋友有所助益。
  (编 者)
  
  关于教学语言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很多文章和专著归纳了语文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和操作技巧。但真正从学科教学角度对语文教学语言进行研究的似乎还不是很多,或者说,对语文学科教学语言本质特点的理性思考还远远不够。
  我们认为,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语言的本质特点有: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多种语言艺术的高度融合。
  要准确描述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由多种语言艺术融合而成,具有多种语言艺术的特点。
  首先,它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融合。从基本形态看,语文教学语言,当然也属于口头语言。如果一个教师总是用书面语进行教学,那就不是上课,也不是讲课,而是“读课”。无论是读书还是读教参或者读备课笔记,从本质上说,已经不再是“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能把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转换为自身的个性话语,是一个教师成熟的基本标志。但这种口头语言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口头语言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又更加书面化,无论是语汇的运用,还是句式的选择,抑或对文采的追求,都不同于一般的口语交际,即使师生之间交互性的语言活动,也和一般交际中的口头语言有着很大差距。
  语文教学语言又是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的融合。文学不是语文的全部,但它是语文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语文教师没有良好的文学素养,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没有一定的文学性,是不可思议的。不用说学习文学作品,即使学习其他文体的作品,教学语言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某种意义上说,这才像个语文教师。但语文的教学语言又常常必须是科学的语言,不仅仅是对一些知识的讲解,即使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也应该讲究学科的规范和说明的严谨准确,否则的话,它的教学价值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语文教学语言还应是生活语言和典雅语言的融合。所谓典雅语言,既具有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特点,但又不是一般意义的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它往往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措词规范得体,讲究分寸,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是语言中的“绅士”;但教学语言完全是典雅语言,则容易造成教学的隔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甚至不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因而来自生活的鲜活语言也是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成分。时新的语汇,流行的“典故”,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拉近师生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欲望。
  多种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语言中的融合,并不是一种有序组合,而是始终呈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他,他中有你”的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状态。这种融合又因为不同教师的气质和教学风格而具有不同的个性。正是多种语言的高度融合,使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了不同寻常的魅力。有必要强调的是,语文教学语言追求多种语言艺术的融合,但它本身并不是艺术语言,也不能将它转换为其他任何语言种类。
  首先,教学语言并不是演讲语言。演讲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场效果,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一点演讲语言的技巧和方法,对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语文教学又毕竟不是演讲,如果采用演讲语言进行教学,也有悖于语文教学的需要。其次,教学语言也不是主持人语言。主持人的语言亲切、自然、口语化,字音准确,声音悦耳,表达规范,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强烈的交流意识和显著的对象感,语文教学语言无疑应该融合这些语言特点。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现场距离更近,追求及时的互动和交流,有着许多不同于主持人语言的特定要求。再次,教学语言也不是播音语言。播音语言,规范庄重,亲切流畅,具有时代感和分寸感。但它往往速度均匀,变化不够丰富。教学语言很显然也不能如此。当然,语文教学语言更不能是话剧语言、小品语言等戏剧和曲艺语言。这些语言都具有很强的舞台感和感染力,表现手法丰富。适当吸取,自然可以增强语文教学语言的效果,但却不能将它们作为教学语言。而有些教师由于对这些问题缺少清醒的认识,有的一贯用演讲式的语言进行教学,有的刻意模仿主持人的语言,也有的教学语言甚至接近相声、说唱等艺术语言。偶尔为之,似乎还觉得新鲜,长此以往就暴露出不可避免的问题,不仅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对语文教学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总之,语文的教学语言既要吸取各种语言的优势和长处,但又必须坚持自己的学科定位,保持自身的学科特点。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学科内涵和教学价值的自然统一。
  所谓学科内涵,就是教学语言必须具有饱满的学科信息,而不应该是一种语言技巧和语言艺术的展示。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行业话语。江湖有江湖话语,网络有网络语言,行政有行政强调。语文教学语言,自然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特征,而学科内涵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区别与其他教学语言的个性特点。具体说,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不能片面追求所谓语言艺术,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丰富的语文信息,包括语文知识、语文修养、语文学习方法等等或者显性或者隐性的信息。所谓教学价值,就是运用教学语言的目的在于为具体的教学意图服务,不是一般意义的自我表达或者互相沟通。所有语言技巧的运用,包括语言艺术的体现成功与否,都必须以此进行衡量。能有效为教学服务的语言运用,就是成功的;不能为教学服务,甚至有害于教学,就是不成功的或者失败的。
  教学价值和学科内涵的体现,两者是互相融合的,同时也是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我们来看于漪老师教学《晋祠》的几个语言片断:
  教学一开始,于老师说:“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稍微停顿,部分学生接着呼应到:“首屈一指。”
  这个教学导入,是非常精彩也是非常经典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从教学内涵的角度看,于老师语言典范,富有文采,对学生是一个极好的示范,传递给学生很多语言信息,比如“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等丰富的词语,告诉学生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祖国山川锦绣,我们祖国名胜很多,而名胜则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的重要体现,熏陶了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的情感等等;从语言技巧的角度,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而最精彩最成功的是,语言丰约得当(而我们今天流行的是大段华美的独白式导入),尤为巧妙的是最后的一个停顿“——”,这是教学语言技巧炉火纯青的表现,学生果然和老师心心相印。而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更见老师的别具匠心。这一句话是整个教学的一个开启,一个引发。再看于老师接下去的一段话:
  “首屈一指(竖起拇指)。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速度。我不一个一个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你先说(示意第一排一名学生)。”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过渡语。于老师要言不烦,口头语言配合情态语言、形体语言,以说明语言为主,指令清楚,要求明确。两句话引出了40多位同学的发言,教学之成功,学科内涵和教学价值的体现之充分到位,令人叹为观止。在学生发言后,于老师说:
  “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初步检阅了一下,已经巍巍乎壮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祖国究竟有多少名胜古迹呢?我给你们介绍一本书,(出示书)大家看:《中国名胜词典》。这本书里介绍的都是我国名胜古迹,我们今天要学的《晋祠》,这里也有介绍。‘晋祠’,你们学过地理,‘晋’是指什么地方?”
  这一段话学科内涵更为丰富,有语文知识,有语文学习方法,有语言熏陶,有情感感染,对学生鼓励有加,又分寸得当;教学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凸现,收束前面的教学环节,引发后面的教学活动,切入文本的阅读和教学。
  通过这几个片断,我们可以看到,在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中,语言技巧、学科内涵和教学价值三者得到了完美统一。但我们很多教师,却常常片面注重教学语言的技巧和华美,忽视了学科内涵和教学价值的体现。这个问题在教学导语中表现得尤其严重。一位教师的一节阅读课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阅读是人生很重要的一种精神生活,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种精神享受。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文字的美好,感知自然的精彩,感悟生活的真谛。”
  接下去,用多媒体课件PPT展示阅读一篇散文的四个要求(把握思想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欣赏表现手法,品味文章语言)后,一节课主要就是学生交流阅读《永远的蝴蝶》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小结这篇小说的内容和特点。
  开头的一段华美导入,有哪些学科信息呢?对这节课的教学又有什么样的教学价值呢?不是没有,但意义都不大。从教学环节看,和后一个环节没有联系,和整节教学的关系也并不紧密。
  可以说,教学语言的所有问题,都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必然和学科内涵以及教学价值密切相关。撇开学科内涵和教学价值去谈教学语言,就只能是舍本求末,买椟还珠。
  三、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应该是语言机智和教学智慧的完美结合。
  我们先来看两个经典的教学片断:
  一个是钱梦龙老师教学《故乡》,中间有这么一段师生对话:
  生: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呢?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两只脚呢?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笑)
  师:啊,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们看到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书上怎么说?
  生:这说明闰土见多识广。
  生: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师:对了。我们以后可以到闰土的家乡去看看,大概会看到这种跳鱼的吧。
  另一个是于漪老师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宇宙里有千万万颗星星”,有学生提问:“‘万万’是多少?”全班一片哄笑。有个同学回答说:“‘万万’等于亿!”同学们又是一片哄笑。于漪老师引导说:“那为什么课文里不说宇宙里有千亿颗星星呢?”同学们开始沉思,过了一会儿有位同学站起来说:“‘万万’是量词的叠用,它在修辞学上有两个功能,一是读起来铿锵有力,二是表示虚指,说明多。”于漪老师点头表示赞同,并接着说:“是谁提出了‘万万’是多少的问题?是他让我们复习了叠词的用法,我们应该对他表示感谢。”大家都对最先提出问题的学生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这两个经典的片断,之所以为人们津津乐道,是因为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意蕴。这里我们只是用它们说明,语文教学语言是语言机智和教学智慧(教育智慧)的完美结合。钱老师和于老师面对的都是学生意外提出的问题。敏锐的教育机智,使他们第一反应就发现了这里蕴含的教学价值,但两位老师却不故弄玄虚,只是极为自然而朴素的用“是啊,鱼怎么会有两只脚呢?”“那为什么课文里不说宇宙里有千亿颗星星呢?”话语轻松一转,一个有意义的教学生成就出现了,于是出现了我们所期盼的学习场面。钱老师的“是啊”“啊,见多识广!”对学生评价很高,充满肯定和鼓励,但毫不做作,是发自内心的欣赏;由课文到生活,由生活到课文,内外腾挪,用语简略,毫不吃力。于漪老师引导学生自悟出“‘万万’是量词的叠用,它在修辞学上有两个功能,一是读起来铿锵有力,二是表示虚指,说明多”这样近乎完美的结论后并不满足,也不过度赞赏,只是“点头表示赞同”,而她牵挂于心的是那位发现问题而被嘲笑的同学。这便是教育家的智慧,而这教育的智慧又通过语言的机智得以充分展现。
  我们今天的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多是:“你不用害怕,大胆说!”“大家要敢于挑战权威!”“今天听课的人虽然多,可你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都不怕,你们更不应该怕。”或者是要求学生鼓掌调动气氛。对学生的赞美,也多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有才!”“耶——”。有一次听课,一位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赞赏都是一个词——“漂亮”:课文读得很漂亮,发言说得很漂亮,意见提得很漂亮,分组讨论很漂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就是一句话:“谈谈感受。”分析层次,是谈谈感受;概括内容,也是谈谈感受;理解思想感情,还是谈谈感受;让学生质疑,仍然是谈谈你的感受。组织学生欣赏小说,指名十几个同学发言,都是一句话:“请你说说小说有什么地方值得欣赏?”两相对照,我们应该能够明白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来自于语言机智和教学智慧的完美结合。
  那么,语言机智和教学智慧的完美结合又来自哪里呢?很多关于语文教学语言研究的文章,归纳了许多特点,介绍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有的强调形色美、音乐美、诙谐美、含蓄美;有的强调情感性、趣味性、形象性、激励性;有的认为表达要准确,要有激情,要有韵味,要有感染力,要生动形象;有的提倡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审美性统一、针对性与灵活性统一、交互性与分享性统一;有的强调有物、有序、有启、有趣、有韵;还有的要求严谨精当、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充满激情、形象直观、富于变化、利于激趣等等。这种种说法都不无道理,但仅仅关注这些东西,是不够的。我们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文辞不能说不美,修辞也不能说用得不多,成语名句古诗文更是一串一串,外国名人的话也是一段一段,但对教学并没有实质的帮助,听起来也没有语言的享受。甚至有的教师,一节课的教学语言,不管是导入还是小结,是内容分析还是问题引导,是知识介绍还是学习点评,都是华丽而抒情的语言。我想这恐怕并不是教学语言的真正艺术。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自然要追求美,追求有文采,追求有激情,追求有哲理,但绝不能认为,美就好,煽情就好,有文采就好,来一通名言就好。
  我们应该明确,无论是语言机智还是教学智慧,都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综合修养和课程素养的体现。首先来自于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内在素质。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了浩然之气,才有咄咄逼人的善辩。于漪老师在《闪耀教学语言的光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年第11期)一文中说:“增添教学语言的文化含量,遣词造句丰富多彩,是教学(疑缺“语言”二字)生辉的重要因素。”她还说:“教学语言的高低优劣、精粗文野、丰腴贫乏,反映了学识修养、内在素质,此言不假。内在素质提高,语言就闪耀光辉。”这是她自己的经验之谈,也是规律的总结。《论语》里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概也就有这样的意思。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光辉,不仅凭借于“文化含量”“学识修养”,还凭借于语文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课程素养,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有着比较正确全面的把握,要有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学生观。
  我们所说的语言机智和教学智慧的自然融合,还指一切语言技巧和技术的运用都要切合而自然。所谓切合就是要切合具体的教学意图、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对象,以及自身的个性气质。所谓自然,就是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要运用要自然,不同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要自然,师生之间的语言交互要自然。这些问题,要一一说明清楚,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这里就不再赘述。
其他文献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它最初题在“桃符板”上,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曾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板”上刻的是两尊门神像,名字叫做神荼和郁垒,神话传说中说是能够驱妖辟邪。据《蜀梼杌》载,有一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挂于寝门,“以其词不工”,便自己命笔写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认为这就是第一副自撰对联。至于用大红纸书写的春联
期刊
记忆语录    有时候,人有“无故乱翻书”的习惯也是一件好事,他能让你找寻到一些记忆的碎影。前些天新买了一本叶兆言的《看书:叶兆言的品书笔记》,随意翻书扫到《无名的裘德》,便停下来,看了下去。一来“《无名的裘德》也是我念念不忘的一本书”,二是刚好一些日子之前电视上电影频道晚十点场播放了电影《无名的裘德》。直到看到裘德与苏一路高高兴兴返回家中,推开家门,看到大儿子吊死的样子,记忆里的这个情节才被唤醒
期刊
今天,《程少堂讲语文》一书的首发式在深圳龙城高中隆重举行。这本书是由教育部所属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由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领衔主编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中的一本。如此高规格的著作问世,毫无疑问是一件值得赞叹的大事,因此,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中心,向程少堂老师同时也向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界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语文出版社是我国著名的出版社,在广大读
期刊
那是下午,五点多钟,天空开始暗下来,省立医院的产房在三楼西边,北边是个电梯间。  那种等待是漫长而奇特的,做过父亲的人大都经历过。那时候,我觉得有一点孤独。  电梯间空空的,问或有人经过,一阵响动之后,又重归安静。产房的门开过几次,也都是脚步轻盈的白衣天使在进出。我把耳朵贴在产房门上,也听不到任何动静。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你没有亲人埋在那里,你就很难对那个地方产生深厚的感情。对于这个城市也是这样
期刊
面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还没写,心里就败了。尤其是看到湖南卷的“踮起脚尖……”,篱直不知如何下笔。是童年踮起脚尖偷糖吃,还是青漯年代踮起脚尖的初吻,要说踮起脚尖能看得更远,可那又能看多远呢?浙江卷的那个“绿叶对根的情意”,感恩这个角度之外要如何另辟蹊径?阅卷老师不会被太多相似的作文给雷倒吧?还有“弯道跨越”“常识”……如果再次参加高考,作文分数会不会少得可怜。如此看来下面两位参加高考同题作文的“考生
期刊
在西方,隆重的毕业典礼已经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每逢孩子们的毕业典礼,必定是全家出动,在大礼堂里庄重而兴奋地坐着,看身着学位服的孩子上台,由校长授予学位,扶正帽穗。而毕业致词必定是典礼的重头,在哈佛,在耶鲁,长达几十分钟的致词令全场鸦雀无声,孩子们想着未来,家长们想到了过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从致词中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话,渐渐地,从某一个角落,会传来轻轻的啜泣声……  我们的身边也
期刊
经常有人问起,魔高还是道高?我总觉得有点说不清楚。查过一批辞书,结果还是一头雾水。也许,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陷入了误区。  还是举两个用例吧。  一次是中央电视台报道打击伪劣产品,主持人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管造假者多狡猾,只要我们严格市场管理,强化执法力度,便一定能让他们没有立足之地。”这里说的是“魔高一丈”。  另一次同样是中央电视台,披露一起贩毒案件,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语调高昂:“贩毒
期刊
“无动于衷”原作“不动予中”,指意念专一,不受外界影响而动心。“中”同“衷”,内心。见于宋代欧阳修《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夫生而不溺其习,此盖出其天性,其见焉而不动于中者,由性之明,学之而后至也。”后世多作“无动于衷”,指内心毫无触动,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对应该关心的事情不关心,毫不在意,置之不理。例如:①人人都说钱是极有魅力的,可这里就有人对钱无动于衷,难得啊!②你苦口婆心,唇焦
期刊
先看下面几例:  ①前排坐位能为乘员提供充足的空间。  ②南侧一号场为主场地,共设坐位1.2万个。  ③哪能买到坐位票啊?  ④这是一种只在站立或坐位时导致血压增高,而在平卧位时血压却恢复正常的现象。  ⑤慢慢把宝宝从仰卧位拉起成坐位。  ⑥鼻腔冲洗:患者取坐位,上身微向前倾。  ①②③例指的是供人坐的位子,④⑤⑥例指的是坐着的姿势。“坐”是一个动词语素,指把臀部平放在物体上以支持身体的一种动作。
期刊
(一)  歪脖的老树  站成  四季的轮回    (二)  干枯的水井  瞪大  焦渴的双眼    (三)  疲惫的黄牛  刍着  无边的黑夜    (四)  剥离的泥墙  藏不住  跳跃的绿光    (五)  沉重的鞭子  抽出  新生的朝阳    (六)  嘶哑的歌谣  扯着  我的心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