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安全测试实践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依据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通过某一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APP)进行个人信息安全测试实践,并对APP收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和最小必要、应提供的用户权利等方面的测试工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    个人隐私保护    个人信息安全测试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上的数据共享越来越频繁,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有关APP在未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偷偷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屡见不鲜[1]。个人信息目前正处在一个极易被泄露和滥用的时代[2],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窃取和使用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某测试APP(安卓版)为被测样品,以2020年3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的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3]中的部分条款作为测试依据,详细介绍了测试方法、内容,并总结了一定的测试经验。
  一、测试方法及工具
  本文采取的测试方法主要为检查和测试:
  检查:通过观察、查验等活动对被测APP的功能项及个人隐私保护政策进行比对,获取证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有效的证据;
  测试:按照预定的方法/工具使被测APP产生特定的行为等活动,查看并分析输出结果,获取证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有效的证据。
  其中,涉及到的测试工具如表1所示。
  二、测试内容
  2.1测试指标项
  由于测试过程中,不具备被测样品相关技术人员支持的条件,对于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一些需要通过访谈、检查数据库存储内容、信息共享和转让合同等有关的条款内容无法进行测试,因此最终选取了一些可以通过检查或测试的关键指标,包括收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收集个人信息的最小必要、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等共20项指标[3],如表2所示。
  2.2测试过程质量保障
  为了保障测试过程的质量,测试小组分别配备2名测试人员、1名审核人员和1名质量监督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次测试采用了A/B角进行背对背测试的方式,2名测试人员分别对测试样品进行测试,中间不进行交流。当测试结束后,由审核人员对测试过程记录进行汇总及审核,并对比每一个测试指标的测试结论。当2名测试人员对同一测试指标的测试结果不同时,2名测试人员将针对该测试指标项进行重新测试,并互相阐述得出该测试结论的原因,提供支撑测试结论的相关证明材料,证据可以以截屏、视频、照片等形式展示。
  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
  2.3测试结果
  2.3.1测试结论
  本次测试指标共包含20项,每个测试指标项的测试结果由测试记录和测试结论组成,依据测试记录得出测试结论,其中测试结论包含符合和不符合。
  该被测样品各测试指标项的测试结论如表3所示。
  其中,在测试结论中符合与不符合的占比情況如图2所示。
  2.3.2问题分析
  1.个人信息的收集
  在个人信息的收集部分,共涉及到14项测试指标,其中2项指标的测试结论为符合,12项指标的测试结论为不符合。
  在个人信息收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六类问题:
  问题一:被测APP存在以欺诈、诱骗、误导等方式收集与业务功能无关的个人信息问题。作为查看天气类APP,与电话号码并无直接关联,但强制以电话号码作为账户号码;注册账户时,强制收集用户生日、性别信息;以增强安全性为由强制收集用户密保邮箱信息;以提升使用体验,通过弹窗的方式收集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运动信息。
  问题二:被测APP存在隐瞒和未明示/征得用户同意时,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在隐私政策中以及收集用户设备信息前,均未告知手机用户设备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在未明示/征得用户同意时,通过IP地址直接获取用户所处城市位置。
  问题三:被测APP存在自动采集个人信息过于频繁的问题。在APP使用的5分钟过程中,多次调用权限获取个人信息,其中访问大概位置540次,访问精确位置211次,调用WIFI权限2419次用于获取设备的IP地址以及MAC信息,且2次尝试调用未申请的BODY_SENSORS权限获取个人信息。
  问题四:被测APP存在未满14周岁的用户在使用时,没有征得监护人明示同意的问题。 虽然隐私政策中向用户告知若用户属于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需要获得监护人的书面同意才能使用APP,但隐私政策中并未明确说明获得书面同意的途径;当使用未满14周岁的信息进行注册后,APP收集个人信息时,也未对用户年龄进行判断。
  问题五:被测APP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存在缺少基本内容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未说明个人信息控制者的基本情况;未使用加粗和变色等特殊标识在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标注敏感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未包含对外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个人信息的说明;未在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说明处理个人信息主体询问、投诉的渠道和机制。
  问题六:被测APP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存在不合理征得授权同意例外的问题。在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的5.6章节中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控制者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不必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的情况,如表4所示[3]。但在被测APP的隐私政策中,存在其他征得授权同意的例外的情况,与标准中的规定不符。
  2.个人敏感信息的传输   在个人敏感信息的传输部分,共涉及到1项测试指标,测试结论为不符合。尽管测试样品采用了HTTPS协议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但是通过对HTTPS协议进行解析,发现在数据包中包含了明文的用户口令信息,而用户口令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因此该项为不符合。
  3.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
  在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部分,共涉及到5项测试指标,其中4项指标的测试结论为符合,1项指标的测试结论为不符合。不符合项主要表现在:当用户注销账户后,再次使用相同手机号码进行注册时,提示当前手机号已注册,未及时删除个人信息或匿名化处理。
  三、经验总结
  根据对被测样品的测试情况,对于个人信息安全测试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
  1.每一个测试项都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不能仅从字面意思理解。例如测试项5.1 a) 不应以欺诈、诱骗和误导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首先需要检查隐私政策中,是否存在未说明收集目的而收集的个人信息的情况;其次,进入APP首页后,执行页面各项功能,检查是否存在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使用体验、增强安全性等为由,申请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再次借助安全测试工具及人工分析,检查是否存在申请时说明的使用目的与实际目的不相符而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最常见的一种是为了查看哪些好友在用。当前APP被授予了通讯录权限后,却在服务器后台上传了整个通讯录,即说明和实际使用目的不符;最后,再根据个人信息收集最小必要原则,判断是否存在强制/非强制收集的个人信息与业务功能无直接关联的情况。无论测试结果是符合还是不符合,都需要将上述情况,甚至于更多的情况进行全面测试,并给出多角度支撑测试结果的直接证据。
  2.在测试过程中,不能通过猜测下最终的结论,必须提供直接的证据来支撑测试结果。例如,测试项5.1 b) 不应隐瞒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收集个人信息的功能,使用工具获取APP与服务器的通讯数据包,当数据包被加密时,在没有分析出传输的实际数据时,不能直接得出APP存在隐瞒收集个人信息的结论;在使用APP 的某项功能时,收集并使用了隐私政策中未说明的个人信息,但在功能页面征求了用户的明示同意且告知用户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时,也不能得出APP存在隐瞒收集个人信息的结论。
  3.測试结果必须能够追溯到源头。测试过程文档、测试内容、证明材料必须保持一致,不能出现测试结果与测试过程文档或者是证明材料等不相符的情况。
  4.整改建议能够切实符合实际。当测试项结论为不符合时,应能给出可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让APP运营者能够准确定位测试样品中的缺陷并进行修复,不能直接复制标准或给出不能落实的整改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APP的广泛使用,APP违法违规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4],个人信息安全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以某测试APP(安卓版)为被测样品,依据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依次阐述了被测APP的测试内容、测试过程的质量保障措施、安全问题类型分析及测试经验总结。
  总的来说,国家正在逐步推进APP个人信息安全治理工作,相信大多数APP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措施也会越来越规范,这对测试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彭春晖,林巧珊,移动智能终端的个人信息安全技术分析[J],电信网技术,2015,01:61-64.
  [2]王娜,许大辰,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用户行为习惯视角出发[J],情报杂志,2015(1):185-189.
  [3]吴沈括,GB/T 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J],标准生活,2018,No.624(03):32-35.
  [4]刘多,落红卫,移动智能终端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与保护措施[J],保密科学技术,2013,000(004):6-10.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基于我校新校区(约34万平米)采用无水直热式电供暖的工程实践,阐述校园无水直热式电供暖技术方案,投资比较分析等。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零碳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无水直热式 电供暖 节能控制  一、电清洁供暖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许多大中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已逼近极限,国家领导人提出“蓝天保卫战”的
【摘要】 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相应的人们开始对于通信的实际需求也不断增加。提升通信质量需要通过通信工程建设来实现,因此通信工程建设被关注的程度日益提升。怎样提升通信工程实际建设水平,使得通信工程建设越来越完善是人们现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通信工程发展至今还存在许多不足,通信工程监理模式虽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创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监理
【摘要】 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成为了第五大媒体,一些新兴的事物在此背景下产生,比如网络传媒广告。因其比较便捷、影响力较为广泛、营销较为精准等特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企业,更是带来的良好的广告收益。在广告设计中情感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会影响到整个网络传媒广告设计的内容、方向。广告属于一种情感的诉求,是其和观众建立沟通的一种桥梁,只有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够创作出吸引消费者的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在为大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上各种舆情传播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大学生群体网络关注度和参与度高,思想极易受到网络舆情影响,高校应重视网络舆情的传播与引导,提升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网络舆情支持。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舆情
【摘要】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线上教学开始大范围出现在传统教学形式中。这对于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也让每一位教师掌握了信息化教学手段。本文基于智慧树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应用文写作》的课程教学中,希望能够提升该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信息化 线上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应用文写作》课程  一、研究背景  2020年出现一段无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当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首先针对面临的机遇,在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不间断的发展进步;公共医疗当中的海量数据,对人工智能起到了支撑作用;商业化对于人工智能在创新方面的带动,这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传统的思维观念、技术的瓶颈、市场的割裂现象、监管缺位、风险责任制度的问题,这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供业界的各位同仁,予以参考、指导。  【关键词】
【摘要】 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光缆线路施工项目也越来越多,线路施工质量和通信质量直接相关,因此,为了保证通信事业能够稳定发展,需要强化线路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下文分析了线路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期待提高光缆施工效率。  【关键词】 通信光缆 线路施工 常见问题 解决对策  引言:  在长距离通信过程需要依赖光缆传输信息,因为通信光缆不但传输距离远,而且信息容量大,能够保证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科技发展,"互联网+"已然上升至国家战略,并牵动着各个行业领域的深刻变革。诸如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服务体验,消防物联网不断发展,是提高大型工业厂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能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对消防物联网的相关概述,重点就其对大型工业厂房的消防安全的管理提升展开了探究。
【摘要】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与考验,也为我们提出了新闻创新的新课题。新闻传播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媒体融合是一项专业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培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重要环节与必经之路。文章通过阐述融媒体时代的新特点新趋势及媒体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提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准确把握融媒体时代的
【摘要】 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现代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是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基础,将教学资源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实现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最终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物理知识点多、内容严谨,并且逻辑性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将会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作者将在本文中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