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青年初产妇下尿路功能的远期影响。 方法 收集2008年2月~2009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75例,将其按照分娩的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95)和剖宫产组(n=80),采用ICIQ-FLUTS调查初次分娩5年后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初产妇下尿路功能,尿流率采用Laborite Spindle View TM尿流率仪进行检测。 结果 ①阴道分娩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剖宫产组,达最大尿流率时间短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组尿频、夜尿增多、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腹压排尿、间断排尿、排尿踌躇、混合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急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产后尿失禁组年龄、体质指数高于非产后尿失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两种生产方式青年初产妇5年后均有较高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年龄及体质指数为产后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初产妇;下尿路功能;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14;R6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3-0047-03
下尿路症状为女性常见症状,包括储尿期及排尿期等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等,对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报道较多的为中老年女性人群的下尿路症状患病情况[2],而对青年女性人群尿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多限于产褥期或产后的短期研究,对其下尿路功能远期的研究相对较少。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75例并评估5年后的下尿路功能,以期探讨阴道分娩或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其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2月~2009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75例,均为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胎、头先露及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年龄23~40岁,平均(31.9±5.1)岁,妊娠次数(1.4±0.2)次,分娩孕周(39.6±6.7)周。将研究对象按照分娩的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95例和剖宫产组80例,两组年龄、妊娠次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表(ICIQ-FLUTS)调查初次分娩5年后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初产妇的下尿路功能,该问卷包括夜尿、尿急、漏尿等程度、具体次数及是否影响日常生活等内容。由专门的调查员将调查问卷发放后讲解调查问卷的内容,由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问卷的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175分,全部回收,有效率为100%。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尿流率采用Laborite Spindle View TM尿流率仪进行检测,研究对象在检测前均饮水500~1000 mL水。{1}最大尿流率:记录尿流率的观测值并取其最大值;{2}尿流时间:测定尿流率过程中可以对尿流进行确切测定的时间段;{3}达最大尿流率时间:出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与出现尿流时间两者的差值;{4}平均尿流率=尿量/尿流时间;{5}压力性尿失禁:在咳嗽、喷嚏、用力及活动等腹压增加情况下尿液不自主从尿道流出的现象[3]。{6}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尿频、夜尿次数多及排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可伴有不能自主控制排尿或来不及如厕而引起的尿漏[4]。{7}混合性尿失禁:在尿急时和在行剧烈运动、大笑、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出现无意识的漏尿症状[5]。{8}尿频:白天两次排尿时间间隔少于2 h或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9}尿急:排尿的感觉非常迫切。{10}夜尿增多:夜间排尿次数在1次以上。{11}腹压排尿:小便需要用力才能完成;{12}排尿踌躇:排尿开始时间超过括约肌放松后1 s;{13}间断排尿:排尿过程中存在排尿开始又停止现象,并反复出现多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达最大尿流率时间
阴道分娩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剖宫产组,达最大尿流率时间少于剖宫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达最大尿流率时间(x±s)
2.2 两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发生率比较
阴道分娩组尿频、夜尿增多、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腹压排尿、间断排尿、排尿踌躇、混合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尿急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产后尿失禁组及非产后尿失禁组指标比较
产后尿失禁组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非产后尿失禁组,而妊娠次数、夜尿次数、白天小便次数均高于非产后尿失禁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体质指数高于非产后尿失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女性下尿路的控尿功能在咳嗽、打喷嚏、举重物等应力状态下表现为当膀胱充盈且无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及近端尿道均能感受到增加的腹压,同时尿道本身的平滑肌呈持续性高张状态,尿道黏膜下血管充盈,尿道支持系统和括约肌关闭系统是一个整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协同完成控尿[6-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阴道分娩组尿频、夜尿增多、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腹压排尿、间断排尿、排尿踌躇、混合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尿急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种分娩方式均有较高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除尿急、急迫性尿失禁两种症状发生率外,其他的症状差别不大。董争明等[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921名中青年女性进行调查,其中下尿路症状患病率位于前三位的为尿频69.4%、尿不尽44.0%,尿急32.6%,储尿期症状与排尿期比较明显较高,而尿频、尿急等均为储尿期的主要症状,并且分娩方式为下尿路症状的影响因素。该调查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对象中有较高的尿急、尿频及夜尿增多的比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均较大,此外,较快的生活节奏使年轻人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导致[9]。 妇女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一个主要表现即为尿失禁,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均为尿失禁的常见类型[10]。目前认为女性下尿路控尿系统会受到妊娠、分娩方式的影响而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导致尿失禁,也是引起女性尿失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1,1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初产妇的尿频、夜尿增多、压力性尿失禁等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发生率均较高,推测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可能是研究中将产钳助产及胎头吸引的产妇排除出本次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中年轻女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其均有正常的性激素水平,因此将性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尿失禁这一原因排除;②临床研究中发现阴道分娩的初产妇近期有较高的尿失禁发生率,但是盆底肌肉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因此部分盆底肌随着分娩时间的延长功能也逐渐恢复[13];③孕期孕妇激素水平与孕前差别较大,盆底组织胶原纤维的含量降低,使尿道周围的支持力降低,孕妇在孕期体质量与孕前比较明显增大,一方面膀胱受到增大子宫的推力,一定程度上升高了膀胱尿道位置,增大了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另一方面损伤盆底机械性,对尿道的关闭造成了影响[14,15]。
目前临床对下尿路功能多采用尿动力学检查进行评估。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阴道分娩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与剖宫产组比较稍大,达最大尿流率时间与剖宫产组比较稍少,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可能是由于初产妇采用阴道分娩这一生产方式与剖宫产比较尿道括约肌舒张程度更高导致,由于本次研究中只有较少的样本量,并且只对研究对象的一次尿流率进行测定,因此,还需要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产后尿失禁组年龄及体质指数高于非产后尿失禁组(P<0.05)。提示妇女尿失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及体质指数的提高而升高,因此,除了建议女性适龄生育外,可以采用运动等方式对体质量这一可控因素进行控制,有利于产后远期尿失禁发生率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郭海春,王晓兰,等. 长沙妇儿医院妇科门诊女性下尿路症状调查分析[J]. 广东医学,2013,34(22):3486-3488.
[2] 董争明,来永庆, 倪梁朝,等. 青年女性下尿路症状发病情况及相关分析[J]. 广东医学,2010,31(8):1032-1034.
[3] 郑世满.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2):1370-1371.
[4] 沈惠,杨春波,吴巍巍,等. 益气缩泉汤治疗中老年妇女急迫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2(11):843-845.
[5] 周煦东,方平,王岩,等. 经闭孔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近期疗效[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9(3):245-247.
[6] 张睿, 罗来敏, 应涛,等. 正常阴道分娩及选择性剖宫产对女性下尿路解剖和控尿功能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05, 28(3):205-208.
[7] 张鹏,武治津,杨勇,等.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女性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J].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5):438-442.
[8] 廖利民. 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8):451-454.
[9] 来永庆,董争明,陈泽波,等. 深圳某社区青年女性下尿路症状的问卷调查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336-338.
[10] 董黎,张曦,文建国,等.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早期尿动力学测定[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6):1111-1113.
[11] 李勤,胡兵. 妊娠、分娩对女性下尿路控尿系统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7):1307-1309.
[12] Fritel X,Schaal JP,Fauconnier A,et al. Pelvic floor disorders four years after first delivery: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strictive versus systematic episiotomy[J]. Gynecol Obstet Fertil,2008,36(10):991-997.
[13] 梁轶珩,邓小林,刘平,等. 分娩方式对青年初产妇下尿路功能的远期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5):2962-2964,2968.
[14] Weidner AC,Myers ER,Visco AC,et al. Which women with stress incontinence require urodynamic evalua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01,184(2):20.
[15] 岳延棉,罗来敏,吴氢凯. 妊娠对初产女性下尿路尿控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26-1029.
(收稿日期:2014-08-13)
[关键词] 初产妇;下尿路功能;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14;R6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3-0047-03
下尿路症状为女性常见症状,包括储尿期及排尿期等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等,对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报道较多的为中老年女性人群的下尿路症状患病情况[2],而对青年女性人群尿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多限于产褥期或产后的短期研究,对其下尿路功能远期的研究相对较少。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75例并评估5年后的下尿路功能,以期探讨阴道分娩或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其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2月~2009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75例,均为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胎、头先露及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年龄23~40岁,平均(31.9±5.1)岁,妊娠次数(1.4±0.2)次,分娩孕周(39.6±6.7)周。将研究对象按照分娩的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95例和剖宫产组80例,两组年龄、妊娠次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表(ICIQ-FLUTS)调查初次分娩5年后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初产妇的下尿路功能,该问卷包括夜尿、尿急、漏尿等程度、具体次数及是否影响日常生活等内容。由专门的调查员将调查问卷发放后讲解调查问卷的内容,由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问卷的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175分,全部回收,有效率为100%。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尿流率采用Laborite Spindle View TM尿流率仪进行检测,研究对象在检测前均饮水500~1000 mL水。{1}最大尿流率:记录尿流率的观测值并取其最大值;{2}尿流时间:测定尿流率过程中可以对尿流进行确切测定的时间段;{3}达最大尿流率时间:出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与出现尿流时间两者的差值;{4}平均尿流率=尿量/尿流时间;{5}压力性尿失禁:在咳嗽、喷嚏、用力及活动等腹压增加情况下尿液不自主从尿道流出的现象[3]。{6}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尿频、夜尿次数多及排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可伴有不能自主控制排尿或来不及如厕而引起的尿漏[4]。{7}混合性尿失禁:在尿急时和在行剧烈运动、大笑、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出现无意识的漏尿症状[5]。{8}尿频:白天两次排尿时间间隔少于2 h或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9}尿急:排尿的感觉非常迫切。{10}夜尿增多:夜间排尿次数在1次以上。{11}腹压排尿:小便需要用力才能完成;{12}排尿踌躇:排尿开始时间超过括约肌放松后1 s;{13}间断排尿:排尿过程中存在排尿开始又停止现象,并反复出现多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达最大尿流率时间
阴道分娩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剖宫产组,达最大尿流率时间少于剖宫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达最大尿流率时间(x±s)
2.2 两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发生率比较
阴道分娩组尿频、夜尿增多、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腹压排尿、间断排尿、排尿踌躇、混合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尿急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产后尿失禁组及非产后尿失禁组指标比较
产后尿失禁组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非产后尿失禁组,而妊娠次数、夜尿次数、白天小便次数均高于非产后尿失禁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体质指数高于非产后尿失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女性下尿路的控尿功能在咳嗽、打喷嚏、举重物等应力状态下表现为当膀胱充盈且无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及近端尿道均能感受到增加的腹压,同时尿道本身的平滑肌呈持续性高张状态,尿道黏膜下血管充盈,尿道支持系统和括约肌关闭系统是一个整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协同完成控尿[6-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阴道分娩组尿频、夜尿增多、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腹压排尿、间断排尿、排尿踌躇、混合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尿急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种分娩方式均有较高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除尿急、急迫性尿失禁两种症状发生率外,其他的症状差别不大。董争明等[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921名中青年女性进行调查,其中下尿路症状患病率位于前三位的为尿频69.4%、尿不尽44.0%,尿急32.6%,储尿期症状与排尿期比较明显较高,而尿频、尿急等均为储尿期的主要症状,并且分娩方式为下尿路症状的影响因素。该调查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对象中有较高的尿急、尿频及夜尿增多的比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均较大,此外,较快的生活节奏使年轻人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导致[9]。 妇女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一个主要表现即为尿失禁,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均为尿失禁的常见类型[10]。目前认为女性下尿路控尿系统会受到妊娠、分娩方式的影响而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导致尿失禁,也是引起女性尿失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1,1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初产妇的尿频、夜尿增多、压力性尿失禁等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发生率均较高,推测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可能是研究中将产钳助产及胎头吸引的产妇排除出本次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中年轻女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其均有正常的性激素水平,因此将性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尿失禁这一原因排除;②临床研究中发现阴道分娩的初产妇近期有较高的尿失禁发生率,但是盆底肌肉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因此部分盆底肌随着分娩时间的延长功能也逐渐恢复[13];③孕期孕妇激素水平与孕前差别较大,盆底组织胶原纤维的含量降低,使尿道周围的支持力降低,孕妇在孕期体质量与孕前比较明显增大,一方面膀胱受到增大子宫的推力,一定程度上升高了膀胱尿道位置,增大了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另一方面损伤盆底机械性,对尿道的关闭造成了影响[14,15]。
目前临床对下尿路功能多采用尿动力学检查进行评估。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阴道分娩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与剖宫产组比较稍大,达最大尿流率时间与剖宫产组比较稍少,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可能是由于初产妇采用阴道分娩这一生产方式与剖宫产比较尿道括约肌舒张程度更高导致,由于本次研究中只有较少的样本量,并且只对研究对象的一次尿流率进行测定,因此,还需要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产后尿失禁组年龄及体质指数高于非产后尿失禁组(P<0.05)。提示妇女尿失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及体质指数的提高而升高,因此,除了建议女性适龄生育外,可以采用运动等方式对体质量这一可控因素进行控制,有利于产后远期尿失禁发生率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郭海春,王晓兰,等. 长沙妇儿医院妇科门诊女性下尿路症状调查分析[J]. 广东医学,2013,34(22):3486-3488.
[2] 董争明,来永庆, 倪梁朝,等. 青年女性下尿路症状发病情况及相关分析[J]. 广东医学,2010,31(8):1032-1034.
[3] 郑世满.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2):1370-1371.
[4] 沈惠,杨春波,吴巍巍,等. 益气缩泉汤治疗中老年妇女急迫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2(11):843-845.
[5] 周煦东,方平,王岩,等. 经闭孔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近期疗效[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9(3):245-247.
[6] 张睿, 罗来敏, 应涛,等. 正常阴道分娩及选择性剖宫产对女性下尿路解剖和控尿功能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05, 28(3):205-208.
[7] 张鹏,武治津,杨勇,等.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女性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J].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5):438-442.
[8] 廖利民. 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8):451-454.
[9] 来永庆,董争明,陈泽波,等. 深圳某社区青年女性下尿路症状的问卷调查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336-338.
[10] 董黎,张曦,文建国,等.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早期尿动力学测定[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6):1111-1113.
[11] 李勤,胡兵. 妊娠、分娩对女性下尿路控尿系统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7):1307-1309.
[12] Fritel X,Schaal JP,Fauconnier A,et al. Pelvic floor disorders four years after first delivery: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strictive versus systematic episiotomy[J]. Gynecol Obstet Fertil,2008,36(10):991-997.
[13] 梁轶珩,邓小林,刘平,等. 分娩方式对青年初产妇下尿路功能的远期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5):2962-2964,2968.
[14] Weidner AC,Myers ER,Visco AC,et al. Which women with stress incontinence require urodynamic evalua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01,184(2):20.
[15] 岳延棉,罗来敏,吴氢凯. 妊娠对初产女性下尿路尿控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26-1029.
(收稿日期: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