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挑战,但可以实现

来源 :汽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2日,东风汽车在北京与格特拉克签署联合开发协议,推出低扭矩DCT(双离合器)变速器。在会后的访谈中,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回答的媒体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日系受损给东风的影响;二是技术合作对未来的影响;三是大自主战略的进展。
  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基本展示了东风汽车从现在开始的5到10年的战略。它希望在东风集团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中,各占一半,而不是把绝大部分业绩都放在合资品牌上;同时,在核心技术上,有自己的话语权。
  这是东风“乾”D300计划的核心内容。这个计划更多是强调整合、协同,而不是分散。东风在过去几十年的积累中,最明显的优势是两方面,一是商用车的绝对优势,二是建立了若干架构完成并有具体产品的事业部,从企划、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的完整环节,这里有大量的成熟资源可以协同作战。而且,这些事业部目前都有几十万辆的销售。东风的战略,就是把这些分散的兵团,打造成战斗力极强的军队。
  朱福寿说:“这么多年我有一个基本的体会,在一个不成熟的、快速增长的市场,效率跟程序相比,效率是第一位的,程序是第二位的。现阶段,程序是第一位的,效率是第二位的。”
  朱福寿并不认为这个战略的实现有很大难度。在300万辆目标中,商用车占100万辆。而商用车2011年已经达到73万辆,随着国际化的进一步拓展,出口、对外战略的启动,商用车是可以达到100万辆的,东风甚至计划达到120-140万辆。另外,自主战线,包括启辰、纳智捷、神龙都在启动,这些产品差不多在2013年、2014年就会推出。“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认为300万辆的目标是巨大挑战,但是还是可以实现的”。
  《汽车周刊》:你怎么看东风汽车现在的产品家族特色?
  朱福寿: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超前,又能够有特点的这种造型风格,客观上有几个问题:
  一是我们本身时间很短,第二造型的把握方向上,我们现在的科技资源还是有一定的限度,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有很多经典的大家不太质疑的造型,确实卖的好,但是有很多有特色的车,最终的结果很难卖掉。最后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只要挑出来的毛病最少,那就好。
  《汽车周刊》:东风的新战略中,各个版块的压力如何分配?
  朱福寿:东风在做事业计划的时候,把每个板块的事业计划、商业企划做了一个精算,但是实际上还是压力大得很。如果风神能够担当A1计划的实现,战略应该没有问题。
  合资自主这一块,我们做绝对是战略性的。未来做合资自主,不是一个产品两个产品,不是一年两个产品,而要大量地生产。做合资自主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合作,双方要高度统一。一个品牌,影响力越小,话语权就越小,甚至没有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样话语权就能增强,然后我们可以全面地起到主导的作用。
  我们要做一个大的战略性的产品,首先是对品牌的培育,然后考虑到商品规划、品牌的投入。我们要做一个产品就要真抓实干,从研发开始。确实一开始没有很好的平台,这个不隐瞒,但肯定要建起来,只不过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今天可能建一个平台,可能改的很少,但是逐步建立起来。另外,我们要给予研发人员一个时间。
  《汽车周刊》:你怎么看最近对自主品牌的评判?
  朱福寿:我们现在自主品牌内部整体不理性、不客观、不成熟、不自信。自主品牌到底怎么来用,自主品牌到底怎么符合我们产业的发展,又符合能解决我们消费者的问题,其实真是值得我们思考。最后眼界宽了才能找到规律,否则找不到规律,今天这样说了往那边靠一靠,明天那样说了往那边靠一靠,这也不行。
  《汽车周刊》:最近东风汽车为什么会在关键零部件上有一连串的动作?
  朱福寿:去年东风汽车发布大自主的整体安排时,我们提出了“资源国际化”。东风是做卡车出身的,从2005开始才做乘用车,需要时间也需要项目的带动才能培养出好的研究团队,所以首先是考虑利用国际上已有的研发资源。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完全结束,欧洲处于危机核心,所以我们还有很多潜在的机会去融合在国际上已经形成的小规模的研究团队。
  选择联合开发是东风大自主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么多年在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启示。考虑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设,东风希望在关键的技术总成方面能够整合国际资源,引进、消化、吸收,逐步培养自身能力。外国公司确实不会轻易地把技术拿出来,所以我们和外国公司谈判的关键要点也在此,最后基于双方的战略要求达成一个协议做联合开发,很显然这对于东风自主事业的核心能力的保障上起到关键的作用。
  大自主战略的三条路线
  第一条路,东风品牌的自主乘用车
  按照东风汽车集团的规划,未来将“形成2+2的事业布局”,即东风乘用车公司、东风小康汽车公司,加上东风柳州汽车公司、郑州日产汽车公司,其中东风风神是“2+2”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东风汽车200万辆“十二五”大自主乘用车规划中,东风风神将占据15%——计划销售30万辆。
  第二条路,合资自主品牌
  东风汽车集团是拥有合资公司最多的汽车集团,也是推出合资自主品牌最多的企业。三大合资企业——东风有限(东风日产的母公司)、神龙公司、东风本田将全力推进合资自主品牌汽车,计划2015年实现年销40万辆的目标。
  第三条路,大中华品牌乘用车
  在牵手台湾裕隆后,东风汽车集团成为首个拥有大中华品牌乘用车的汽车集团。在东风汽车集团的规划中提出,要以东风裕隆为主体发展“纳智捷”大中华品牌乘用车,计划2015年销售20万辆。
  朱福寿谈东风应对微增长
  一是在加快调整中转型升级,努力推进公司资产结构向主营业务方向调整,产品方向向节能减排和高品质方向调整,市场结构向国际、国内市场并重方向调整,经营方式向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并重方向调整。
  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品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东风自主品牌到2016年达到300万辆。
  三是大力推进东风海外的事业计划,到2016年使我们海外出口达到30万辆,出口量要到整销量的10%,并建设10个战略性出口市场,提升公司国际化运营能力
  四是积极推进东风战略,促进内部资源共享、价值链内部循环。
  五是通过组织优化、业务重组、管理创新以及体制变革固本强基,强化内涵式发展。
其他文献
11月2日,北京首场大雪。几个朋友相约去海底捞吃火锅,刚坐下来,大伙儿齐刷刷拿出iphone4S发微博。拥有苹果手机,似乎是不少中国都市白领的“标配”,可有多少人知道,苹果产品大约34%零部件来自日本。iPhone 4S的相机模块是索尼公司的,液晶面板则是由东芝和夏普供应,还有源零部件、闪存、印刷电路板等,都是日本企业供的货。这样的苹果,算不算“日货”?  前不久,与家住三里屯的曾先生喝茶聊天,无
期刊
来到上海天马赛车场,排位赛焦点在BRT车队,孙正斩获杆位,而BRT车队另一位车手杨曦获得第三,排位赛第二被SSR车队罗兆峰获得。为了比赛安全,赛会决定第一回合正赛在安全车带领下发车。一圈过后,安全车退出比赛正式开始。孙正在第一弯很果断地选择了内线,防守住身后的罗兆峰。但是几台赛车通过后,孙波的BRT赛车在赛道上打转,停在了一号弯的弯心。赛会在此时出动了安全车,孙波只能遗憾退出第一回合的比赛。  第
期刊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历来F1斯帕站都是跌宕起伏的,不仅有随时来“做客”的大雨,安全车也是这条赛道的常客。对于斯帕,我想稍老一些的车迷一定会记住舒马赫和莱科宁,在现役车手中,车王和冰人是拿到斯帕冠军最多的两位车手。舒马赫在斯帕获得过6次冠军,莱科宁则是4次。谁能想到莱科宁回归F1的首个赛季就能重新加入争冠行列,但是欠缺一个分站冠军总会是个遗憾,斯帕是莱科宁最好的机会。由于马尔多纳多犯规,kimi由P4升
期刊
良好口碑诠释中级 王者  说到标杆,新帕萨特当之无愧。帕萨特作为国内轿车市场第一辆中高级轿车,12年来对奢华和舒适的追求可谓一脉相承,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Passat家族的各款车型便创造了众多优异成绩,成为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典范。  从最初登陆中国的帕萨特,到其后的升级车型Passat领驭、新领驭,在引入中国市场的十余年间, Passat品牌以累计超过120万辆的成绩,成为国内轿车行业的传奇。首款
期刊
动感优雅英菲尼迪G37 COUPE  外观:  英菲尼迪G37 COUPE在外观造型设计上很好地延续了家族化的设计路线,依旧保持G系车型优雅的身形。特别是对G系有些了解到朋友,一定能一眼就认出这款车来。G37 COUPE不仅造型上凸显出优雅的气质,细节上更是注重精细雕琢使得其视觉效果更佳精致。尤其是向外扩张的大尺寸中网和出现在前保险杠两侧外围的雾灯,这样的设计让G37 COUPE的前脸更加出众。 
期刊
根据乘用车联席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2年,7座SUV的总销量已经突破了10万辆,在25万元-40万元大中型SUV销量中,7座SUV销量占比甚至达到了65%,私用和公私兼用的7座SUV开始进入高成长通道。  随着北京现代全新胜达、道奇全新酷威、三菱欧蓝德、英菲尼迪JX35以及刚刚北美车展展出的大众Cross Blue等7座SUV的亮相或上市,7座SUV再次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并受到越
期刊
谁能从日系失利中获利,就要看其产品对日系车型的替代作用是否足够强大。日系目前在华以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为代表的高端品牌纷纷面临中断进口或面临加征保证金的局面,在今年本就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自然无法与原本强势的欧洲品牌竞争。宝马和奥迪销量在9月大涨50%和20%以上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中高端车市场,日系三强(丰田、日产、本田)的凯美瑞、天籁、雅阁面临宝马三系、奥迪A4L等入门级豪华车的强力挤压
期刊
追根溯源,几大汽车产业大国的新能源车产业的兴起和刺激全都是由国家和地方当局力推的玩局,一开始就不是受到市场和消费者驱使的游戏,这就注定政府热衷的“单相思”若得不到汽车消费者的“青睐”,结局必然是新能源车在市场上遭遇“失恋”。  回顾这几年来新能源车产业的玩局,四年前奥巴马当选后,推行新能源汽车(虽美国不是这种取名)产业是其新政的一大亮点,一整套的配套措施出台,诸如优惠低息贷款,研发补助资金,减税抵
期刊
也许是因为文化上的相近,共同的东方式审美以及燃油经济性带来的实惠,使得日系车自进入中国市场就深得人心,更是让它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坛“叱咤”了许多年。可是,因为一场民族情绪,让日系车最近很受伤。  前不久,钓鱼岛事件升级,致使日系车市场一时陷入舆论的漩涡和市场洪流中,全国掀起了一波抵制日货的浪潮,个别区域还出现了砸车、砸4S店事件,一时间,日系车主们人心惶惶,日系车企陷入“惨淡”的光景。11月1日,
期刊
西安日系车主被砸伤事件回放  9月15日,51岁的西安市民李建利开他的丰田卡罗拉,带着妻子、儿子出门办事,车子开到环城西路北段,遇到了反日示威的人群。一群人手里拿着棍棒、砖块、钢锁,情绪亢奋,开始对卡罗拉动手。李建利夫妇苦苦哀求劝阻不要砸车,但无人理会。混乱中李建利被人用U形钢锁重击头部,致使颅骨被砸穿,后经医生诊断为开放性颅脑损伤。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上强烈愤慨。在警方的介入下,几天后,打砸嫌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