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中国兰寿网
2005年,本人曾在本刊发表过一篇不成熟的文章《武汉猫狮之我见》。那时,正值网上水族爱好者对武汉猫狮的热议方兴未艾之时,急需相关的文字性总结。鉴于此,笔者勉力为之,写了上文,本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转眼两年过去,现在回头再看本人当时的一些观点,不满之处甚多,因此想再来一叙。
述及一件事物,必言明其来龙去脉。然而考察猫狮的来龙,必须身体力行,多方奔走考证,非斗室座谈可以明之。唯猫狮的去脉,乃见仁见智之事,虽笔者不才,亦可量力而言之。
武汉猫狮是武汉地区的主要特色品种之一,也是老虎头金鱼中的奇品,因其独特的外貌而享誉全国。它头大尾小,体短粗而肥胖,背呈弓形,头部有许多凸出的硕粒肉瘤组成草莓状的大包头,即头绒,布满头顶及鳃颊两侧,小眼陷于或半陷于草莓肉瘤中。一些研究比较深入的人,还对猫狮的头绒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与分类。但是,相对于其它品系,猫狮这个品系在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有自身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栽头。
对于猫狮栽头的问题,历来有病理性、形态学等各方面的见解,其预防和治疗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中国传统上采用的平衡金鱼头部重量的方法,便是挑选尾巴稍大的鱼苗和种鱼。因为金鱼产生浮力的支点是鱼鳔,平衡支点前端头部重量的方法自然是增加支点后面的配重。猫狮的尾鳍之所以看上去比较软,除了血统、水质方面的原因外,尾鳍的偏大也是原因之一,好比同样厚度的两张纸,面积大的自然会比面积小的显得柔软些。但是传统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从鉴赏角度讲,猫狮的尾鳍毕竟是从属于鱼的整体,它需与整体之间有一个协调的比例关系,不可能是一味的为了给头部配重而忽略掉尾鳍本身的美观。再者,猫狮毕竟属于短鳍蛋种金鱼,对其尾鳍的开发也应是有限度的。而如果对猫狮的头绒无限度的盲目开发,势必会给人头过大尾过小的感觉,而且猫狮本身也会失去平衡。所以现在也有人反对继续改良猫狮的形态,提倡从体色上来突破和改良。
但是,同样属于短鳍蛋种头绒类金鱼的兰畴,采用的平衡方法却和中国的传统思维有点背逆。兰畴在尾鳍的塑造上较少受到头部重量的牵制,可以追求比较小而紧凑的尾鳍,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优势,笔者认为这还得从尾岛系的特点说起。尾岛系兰畴的最显著特点莫过于其身体重心的后移,整个鱼的体形接近一个大头向后的鸡蛋,这样一来,担负平衡头部重量的配重的就不再是尾部而是腹部了。当然说到大腹鱼,不少国产鱼可谓是名列前茅,但因国产鱼整个身体的脊椎较短,腹部距离鱼鳔这个支点太近,其配重的作用就大为降低了。而日本鱼是明确追求三头身这种比例的,配重有条件放在更合适的地方。这就好比坐翘翘扳,一个小孩子坐在离支点远的地方,可以撬起一个离支点近的大人。
受兰畴配重方式的启发,如果能以猫狮的身体和尾鳍共同对头部进行配重,也许是让猫狮的头、身、尾获得更协调发展的一条途径。但是,这个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初始阶段很可能会得到不伦不类的结果,这在中国恐怕要饱受非议。毕竟中国和日本的人文环境有所不同。在日本,养鱼的年轻晚辈要向前辈的观点提出质疑,是要非常谨慎并鼓足勇气,而且事后还要表示诚挚的歉意。而中国素有“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说法,很多情况下都是前辈礼让晚辈。这种人文环境的不同,在某些程度似乎也上造成了中、日金鱼发展的差异。
回过头来再看猫狮,笔者衷心的希望家乡的知名品系在将来的发展中,能够保持优点、改进缺陷、开发新点,成为独特而广受欢迎的金鱼品系。
2005年,本人曾在本刊发表过一篇不成熟的文章《武汉猫狮之我见》。那时,正值网上水族爱好者对武汉猫狮的热议方兴未艾之时,急需相关的文字性总结。鉴于此,笔者勉力为之,写了上文,本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转眼两年过去,现在回头再看本人当时的一些观点,不满之处甚多,因此想再来一叙。
述及一件事物,必言明其来龙去脉。然而考察猫狮的来龙,必须身体力行,多方奔走考证,非斗室座谈可以明之。唯猫狮的去脉,乃见仁见智之事,虽笔者不才,亦可量力而言之。
武汉猫狮是武汉地区的主要特色品种之一,也是老虎头金鱼中的奇品,因其独特的外貌而享誉全国。它头大尾小,体短粗而肥胖,背呈弓形,头部有许多凸出的硕粒肉瘤组成草莓状的大包头,即头绒,布满头顶及鳃颊两侧,小眼陷于或半陷于草莓肉瘤中。一些研究比较深入的人,还对猫狮的头绒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与分类。但是,相对于其它品系,猫狮这个品系在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有自身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栽头。
对于猫狮栽头的问题,历来有病理性、形态学等各方面的见解,其预防和治疗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中国传统上采用的平衡金鱼头部重量的方法,便是挑选尾巴稍大的鱼苗和种鱼。因为金鱼产生浮力的支点是鱼鳔,平衡支点前端头部重量的方法自然是增加支点后面的配重。猫狮的尾鳍之所以看上去比较软,除了血统、水质方面的原因外,尾鳍的偏大也是原因之一,好比同样厚度的两张纸,面积大的自然会比面积小的显得柔软些。但是传统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从鉴赏角度讲,猫狮的尾鳍毕竟是从属于鱼的整体,它需与整体之间有一个协调的比例关系,不可能是一味的为了给头部配重而忽略掉尾鳍本身的美观。再者,猫狮毕竟属于短鳍蛋种金鱼,对其尾鳍的开发也应是有限度的。而如果对猫狮的头绒无限度的盲目开发,势必会给人头过大尾过小的感觉,而且猫狮本身也会失去平衡。所以现在也有人反对继续改良猫狮的形态,提倡从体色上来突破和改良。
但是,同样属于短鳍蛋种头绒类金鱼的兰畴,采用的平衡方法却和中国的传统思维有点背逆。兰畴在尾鳍的塑造上较少受到头部重量的牵制,可以追求比较小而紧凑的尾鳍,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优势,笔者认为这还得从尾岛系的特点说起。尾岛系兰畴的最显著特点莫过于其身体重心的后移,整个鱼的体形接近一个大头向后的鸡蛋,这样一来,担负平衡头部重量的配重的就不再是尾部而是腹部了。当然说到大腹鱼,不少国产鱼可谓是名列前茅,但因国产鱼整个身体的脊椎较短,腹部距离鱼鳔这个支点太近,其配重的作用就大为降低了。而日本鱼是明确追求三头身这种比例的,配重有条件放在更合适的地方。这就好比坐翘翘扳,一个小孩子坐在离支点远的地方,可以撬起一个离支点近的大人。
受兰畴配重方式的启发,如果能以猫狮的身体和尾鳍共同对头部进行配重,也许是让猫狮的头、身、尾获得更协调发展的一条途径。但是,这个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初始阶段很可能会得到不伦不类的结果,这在中国恐怕要饱受非议。毕竟中国和日本的人文环境有所不同。在日本,养鱼的年轻晚辈要向前辈的观点提出质疑,是要非常谨慎并鼓足勇气,而且事后还要表示诚挚的歉意。而中国素有“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说法,很多情况下都是前辈礼让晚辈。这种人文环境的不同,在某些程度似乎也上造成了中、日金鱼发展的差异。
回过头来再看猫狮,笔者衷心的希望家乡的知名品系在将来的发展中,能够保持优点、改进缺陷、开发新点,成为独特而广受欢迎的金鱼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