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从幼稚的想象和问题说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ei205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幼稚的问题,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回答了呢?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些问题未免有点“荒谬”和“可笑”,谁又会重视这些“荒谬”而“可笑”的问题呢?谁又能透过这些“荒谬”而“可笑”的问题看到学生那急欲求知的心呢?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一次次得不到满足后,他们沉默了。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静心想一想,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深入地剖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用心地去注意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每一次的幼稚想象的问题,呵护学生蕴涵着强烈求知欲的、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和问题。
  1.培养小学生想象的方法
  随着思维的发展,小学生的想象亦逐步发展、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强。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往往是在自然而然情况下不由自主地发生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小学生想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想象的模仿性、现实性和多变性三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要就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激发联想,培养思维的想象力。
  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另一心理过程的现象。巴甫洛夫曾反复强调:“思想就是联想。”“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眼前的知识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常常能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发展智能,培养创造能力。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
  (2)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智力形式的活动均与思维密切相关。确切地说,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中智力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五方面。其中又以思维的独创性为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
  更为确切地说,思维的独创性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加以构思,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是学生成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和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只有在与众不同的想象中才有可能孕育着创造的成分,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欲望得以满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起点,在进行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3)逻辑评价,培养思维的合理性。
  伏尔泰说:“合理的想象必须跟锐利的判断力一起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想象、创造的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想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逻辑判断。这是因为,学生的想象既有现实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又有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之分。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性逻辑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对想象合理性、合乎逻辑性的认识,使学生懂得想象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更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客观事实。由此可见,在启发学生积极想象的同时,适当地进行逻辑的评价,不仅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有益,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不无裨益。
  2.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埋怨学生缺少求知欲,不善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学生从小就有独立性,有自己的认知需要和求知欲望。
  (1)创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当前,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这一切,只有在良好的、充分的民主氛围下才能实现。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之间才能在真正平等、合作的意义上进行教学,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得以加强。
  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加强、提高实际是主体回归的一种表现形式。主体意识有了,学生才能找回自我,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实现需要”,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动力支撑下,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发问,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向一切未知的领域进军。同样,教师在民主的氛围下,亦要找准主体位置,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和问题,不应采取漠视、嘲笑、漫骂的消极态度,而应提供一种服务意识、一种导向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在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氛围下,人才有一种安全感,人的思维才能发挥到最高水平。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动力支撑下,以自己的想象为依托,糅合自己的想法、观点,大胆地提出“幼稚”而“可笑”的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适时地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发问的欲望。发问的过程必然含有想象的成分,因此,我们要多角度、多途径地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中,把智力活动指向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里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①在新旧知识冲突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寻找矛盾冲突,使新旧知识发生矛盾激化,从而创设问题情境。
  ②在直观教学演示中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需用直观演示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可利用直观操作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发生矛盾,产生新的思考角度和方法。例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原有的割补法已不能有效地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依据直观演示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发现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拼合法。
  ③在生活与教材的联系中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只有经过实践锻炼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在合乎实际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经得起逻辑的推断。例如:结合《司马光砸缸》的教学,引导学生想象:在我们的周围如果有小朋友落水了,该怎么办呢?
  不知道而止于不知道,不会有想象;不知道而不甘心止于不知道,才会有想象,才会有问题。没有想象,没有“为什么”,就没有发明创造。借助想象,借助“为什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创造性才能得以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里充分施展。
其他文献
一、“民间艺术”的界定  民间艺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等。”现在很多人简称为“民艺”。从字面训诂,“民”可释为民间、民众、平民,“艺”可释为艺术、技艺、工艺。  二、问题的提出的背景  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民间艺术教育的研究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我就此课题进行了思考。  1.建构民间
摘 要: 传统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小组的方式,老师和学生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部分非主专业课程中,二者结合,既能节省时间,又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作者认为此法是目前教学管理方式下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项目教
为快速测定烟用热熔胶中的酚类抗氧化剂,以四氢呋喃为良性溶剂提取、甲醇为不良溶剂沉淀基体物质的前处理条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建立了烟用热熔胶中苯酚、特丁基对苯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改革继续引向深入,必然要碰到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作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虎台中学学生整体感到学习压力大,严重焦虑,情绪不稳定,其中高二年级比其他年级学习压力大。  关键词: 青海省中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成因     1.问题提出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知识帮助其健康发展,中学生在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一、用“爱、勤、博、范”严格要求自己  1.“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说:“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
  目的:建立能够较好模拟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小鼠模型,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运用现代免疫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分组小鼠肺组织白介素-6(IL-6)及内皮素-1(ET-1)的
摘 要: 电教设备已成为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资源,电教设备管理部门既有管理的职能,又有服务的特性,只有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才能有效发挥电教设备资源的作用,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电教设备管理 问题 应对措施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教设备已成为中职学校等教育单位的重要教学资源,对于保证正常的教学运行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
摘 要: 作者结合“播音与主持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三个方面谈了“自我体验式教育”理念在社团活动中渗透的一些感悟,并就“自我体验式教育”对社团活动有效开展的价值与意义作了陈述。  关键词: 社团活动 自我体验式教育 “播音与主持社”教育教学实践    一  社团是指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它是青年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校的社团活动自2008年起蓬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