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的世界展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多姿多彩、争奇斗艳,令人神往的世界。那书本上跳动的文字,书写着生命的鲜活,也显示着生命的卓然不群与不可替代。生命教育是一种对生命态度和生命情感进行的教育,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启迪他们的生命智慧。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展现生命教育呢,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师生平等心灵对话,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和阵地。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生命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暖流,这也是生命教育追求的课堂。比如《蚂蚁和西瓜》,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后带回蚂蚁窝小故事。下面是其中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旁白:现在把西瓜运回去吧!
老师(蚂蚁队长):一、二——
全班学生(蚂蚁们):嗨——哟!
老师(蚂蚁队长):一、二——
全班学生(蚂蚁们):嗨——哟!
老师(蚂蚁队长):一、二——
全班学生(蚂蚁们):嗨——哟!
蚂蚁队长指挥着同伴们演读。在对话里,师生都进入了对话的情境中,都在为蚂蚁的顽强生命力加油。这样的对话,彰显了文字的生命张力,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课堂创设真实情境,感悟生命意义
教师的任务在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建构一个生命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里感悟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本真。比如《羚羊飞渡》,它讲述了一个让人对生命致敬的故事,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上,展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伟大,更让他们重新见识生命的存在如此的可贵。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老羚羊这么做,值得吗。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画面展现的情境就像真实的场景在学生眼前发生。文字被激活,一同被激活的还有那群羚羊,还有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考量。教师还可以将这样的故事排练成话剧,让生命的真谛,透过文字,直接给学生带来有关生命教育的一次洗礼。学生的生命意识被文字、被真實的情境唤醒的同时,也点化并润泽了他们自己的生命。
三、课堂提供生长条件,成全学生生命需要
毫无疑问,生命化教育是爱的教育。爱不仅是为了抚慰每一颗课堂上的心灵,爱更要为课堂上每一个生命提供成长的可能。但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探索各自的语文特色教学之路,然而多数只讲究华丽的外表,很多不注重生命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不尊重主体——小学生。在很多小学,小学生成了教师家长主宰的对象。语文课堂对学生强调的是管理,不是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应姓“小”,尊重“小”的生命,但很多时候姓“成”(成人)。很多语文教学行为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却是按成人的要求去施行的。比如,成人喜欢学生安静,看不得热闹,活泼,嫌学生放开性子“烦”。现在真正缺少能沉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去,沉到学生中间,去触摸生命教育的精髓。其实课堂上可以这样做,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望月》为例。课堂上学生做小外甥,老师做舅舅。师生进行如下对话:
生:(冒出):你说,月亮像什么?
师:(笑着反问):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生:(不假思索):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好奇):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绘声绘色):这是明亮的眼睛。他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教师把文字转成了有生命气息的土壤,每一个学生在课堂的对话中都得到了生长。当有孩子上课打盹的时候,教师不再去指责他们,而是要自我反省,有没有成全学生生命生长的需要。如果教师对瞌睡的学生说上这句话,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学生也许就改变了原来的生命状态。因此张文质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向学生传送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这样的气息里成长。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里才能体验生命的存在,追求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一切脱离或背弃了生命规律的教育必然走向失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226399)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展现生命教育呢,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师生平等心灵对话,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和阵地。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生命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暖流,这也是生命教育追求的课堂。比如《蚂蚁和西瓜》,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后带回蚂蚁窝小故事。下面是其中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旁白:现在把西瓜运回去吧!
老师(蚂蚁队长):一、二——
全班学生(蚂蚁们):嗨——哟!
老师(蚂蚁队长):一、二——
全班学生(蚂蚁们):嗨——哟!
老师(蚂蚁队长):一、二——
全班学生(蚂蚁们):嗨——哟!
蚂蚁队长指挥着同伴们演读。在对话里,师生都进入了对话的情境中,都在为蚂蚁的顽强生命力加油。这样的对话,彰显了文字的生命张力,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课堂创设真实情境,感悟生命意义
教师的任务在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建构一个生命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里感悟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本真。比如《羚羊飞渡》,它讲述了一个让人对生命致敬的故事,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上,展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伟大,更让他们重新见识生命的存在如此的可贵。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老羚羊这么做,值得吗。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画面展现的情境就像真实的场景在学生眼前发生。文字被激活,一同被激活的还有那群羚羊,还有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考量。教师还可以将这样的故事排练成话剧,让生命的真谛,透过文字,直接给学生带来有关生命教育的一次洗礼。学生的生命意识被文字、被真實的情境唤醒的同时,也点化并润泽了他们自己的生命。
三、课堂提供生长条件,成全学生生命需要
毫无疑问,生命化教育是爱的教育。爱不仅是为了抚慰每一颗课堂上的心灵,爱更要为课堂上每一个生命提供成长的可能。但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探索各自的语文特色教学之路,然而多数只讲究华丽的外表,很多不注重生命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不尊重主体——小学生。在很多小学,小学生成了教师家长主宰的对象。语文课堂对学生强调的是管理,不是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应姓“小”,尊重“小”的生命,但很多时候姓“成”(成人)。很多语文教学行为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却是按成人的要求去施行的。比如,成人喜欢学生安静,看不得热闹,活泼,嫌学生放开性子“烦”。现在真正缺少能沉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去,沉到学生中间,去触摸生命教育的精髓。其实课堂上可以这样做,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望月》为例。课堂上学生做小外甥,老师做舅舅。师生进行如下对话:
生:(冒出):你说,月亮像什么?
师:(笑着反问):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生:(不假思索):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好奇):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绘声绘色):这是明亮的眼睛。他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教师把文字转成了有生命气息的土壤,每一个学生在课堂的对话中都得到了生长。当有孩子上课打盹的时候,教师不再去指责他们,而是要自我反省,有没有成全学生生命生长的需要。如果教师对瞌睡的学生说上这句话,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学生也许就改变了原来的生命状态。因此张文质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向学生传送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这样的气息里成长。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里才能体验生命的存在,追求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一切脱离或背弃了生命规律的教育必然走向失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22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