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的古诗文教学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esh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假如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契机。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新课改中古诗文教学的一点措施:
  1.融情于读
  读是学习文本的最直接的方式。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境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而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所以不妨把音乐引进来。
  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后来一段配乐朗诵(当然音乐的选择十分重要),以此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可以让学生伴乐诵读,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情感,并在一首首乐曲里提升为对文化的倾慕和敬重。"感之于外,受之于内"。而诗歌更以其细腻含蓄的情感见长,这更需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情感去体验去品味。这种感受是非常精细、微妙的。因此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去感受,去咀嚼,甚至反复体验。
  2.以讲为辅,画龙点睛
  2.1 粗讲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然贪多嚼不烂,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如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那么怎么粗讲呢?
  2.2 以"猜"代"讲"法
  猜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每到"猜"时,同学们总是那么欣欣然。孩子们通过读,对诗文有了点朦朦胧胧的了解。这时,好胜的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他们想说出自己的感受,但又有点担心,怕说错。那么好,我们就来猜一猜。反正是猜,猜错了又有何妨?这一个"猜"字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可以自由地诉说,甚至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一点认识大胆地展开想象。例如"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什么"不识"?有些说是没去过,有些说是可能雾太大,看不清楚,有些还说他自己站在山里,自然看不清楚了……这些答案,不论是对还是错,都在时时启发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精神状态。同学们在相互影响下,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部分学生在猜中会有"顿悟"。"猜"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寻找到了自我。整堂课下来,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少了老师的讲解,有的只是老师适时的点拨。"猜"中还蕴含了同学们的想象,包含了同学们的思想。因为学生在猜时,他只有通过读,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取得了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表象后他们才会去猜。在"猜"中,同学们互受启发,渐渐走进意境,再配以吟咏体验,孩子们会被古诗、对联中美好的意境所感动。
  2.3 创新写作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怎样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呢?进行二度创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即根据诗歌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片段写作。这样,既可检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将写作能力的训练嵌入其中。如学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可这样设计: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当年的毛泽东,长袍宽袖,饱读诗书,抱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情,站在橘子洲头眺望湘江,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把这一场景描述出来,要求:1.用第一人称;2.是有层次的立体的场景;3.有想象和联想。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谁说得最有激情,最有气势,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伟人的风采。
  此外,可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诗歌习作欣赏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风采的平台,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是开启心灵的艺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时,应带着"能否上出新理念,如何上出新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能力,在教育的征程上为古诗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纵观语文教学现状来讲,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只停留在口头上。在许多学校,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忽视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文化功能流失。这与时代所呼唤"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了迎接新课程改革,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准备。  1.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  小学语文国培学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等。  2.作为学校语文教师的我,义不容辞地应该走在改革的最前沿  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着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别人的先进经验我爱学,但我绝不会去照搬别人的,不管是谁的先进经验,我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融合、创新,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美国名人卡耐基曾言:"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0%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这说明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合格人才必备的素养,是中学生走向社会必须的重要能力之一。其实,当今西方社会早已将口才、金钱和电脑比作三大战略,英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将口语交际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而讨论法又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变现状。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学改革成败的要害在于教师,要改变目前高中阶段课堂讨论法的应用窘境,需要广大历史教师不断努力。  【关键词】历史学科 课堂讨论法  1.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法应用现状 
期刊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口语发展的最佳期、关键期。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
期刊
回顾前些年数学教学所走过的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数学体系和知识,从而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数学教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1. 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
期刊
【摘要】小学作文是启蒙作文教学,应该从"引趣、激情、导窍"三Q入手。一Q引趣,也就是从给学生的作文材料、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等方面去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竞赛激趣、评价固趣等方式,使教学活动不在枯燥乏味,让学生乐于习作。二Q激情,即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有了兴趣以后,然后我们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思考和写作。三Q导窍,即入格、定格、变格的快速作文法,使得优秀习作水到渠成。"引趣、激情、导窍"作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一方面是要传授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 ,道出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了兴趣以后,学生就会愿意学习、乐意学习、主动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研究性学习被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普遍认同并广泛加以实验研究。它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研究性学习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协助研究性学习,既可有效地解决传统研究性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可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和各种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
期刊
初中学生学习平面几何,往往感到入门难,而平面几何学的好不好,又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数学学习,要教好这门课程,必须重视思想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  1.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兴趣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要条件,教师教的不得法,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不得其门而入,丧失学习信心,如何激发兴趣?一方面通过实例开阔学生眼界,例如,一千三百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