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在北邮听马约翰教授作报告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2年10月,马约翰出生在厦门鼓浪屿,早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获理学士学位,后两度赴美进修研究健康问题,回国后受聘任清华大学体育教员、教授、体育部主任。他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体育家和体育教育家,被周总理赞誉为“最健康的人”。
  1956年我考入刚建立的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系学习,当时学校基建尚未完善,大礼堂座椅未安装,暖气还未接通。就在这年的12月初,校团委和体育教研室邀请了马约翰教授来校作报告。记得当时北京已经很冷了,大家都穿了厚棉衣或皮衣,提了马夹子(便携小凳子)进入大礼堂,各班级按规定的区域入座,中间留出一通道。入座后不久,大约下午4点,只见通道后面一位童颜白发、系着黑领结的矮敦者快步走向舞台,陪同的团委书记和体育教研室主任都有点跟不上他的步伐呢!他两步就跳上舞台,而陪同者则走了好几步台阶,原来这就是马约翰!
  上台后,团委书记先對马约翰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再由体育教研室主任向大家简单介绍马约翰教授,然后就请马教授作报告。马约翰走到台中央,对着麦克风说:“请把麦克风撤掉,我作报告是从来不用麦克风的,只要大家安静,我的讲话是在最后一排也能听清楚的。”工作人员把麦克风和地上的电线撤走后,他又说:“我这样讲话后面的同学能听到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才开始正式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就是“健康”,他说:“一个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幸福生活,现在国家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并提出要健康地为国家工作50年,这都是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要健康就要进行体格锻炼,还要进行道德、美学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总之要塑造一个人格完善的人。”马教授还举例,就以“劳卫制”来说,它的跑跳投掷、体操等各项目都是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是根据科学制订出来的,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直至达到和超过标准。在各项目锻炼时也要科学地进行,如体操,每个动作要做到位。他当场脱掉了外套,只着一件长袖襟衫,外加一件绒线背心,裤子是一条骑马裤式样的,在没有暖气的礼堂台上,他就自己喊着口令,做起了示范动作。他介绍,动作做到位,就是按要求做动作,下弯身体时要求手指触地,而踢腿动作一定要把腿踢到肩高。有些人只踢到腰高,侧身运动时身体不能前倾等等。我惊奇地发现他还能手掌触地呢!跳跃运动他也照样跳动,最后整理运动一定要调节好呼吸,并且各项动作都要按节拍呼吸。他说整理活动和开始的预备动作都很重要,否则容易扭伤的。
  我看他头上还冒汗呢,真佩服他的动作做得跟挂图上的示图一模一样。他说锻炼有效指的是体育锻炼可以健全神经系统,增强反应力和判断力,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各组织长得更坚实有力。马教授对于这些有效的作用都讲出了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科学依据。可惜我没能记得这些科学道理。他还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习能力,有人说搞体育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极大的谬论。他说清华大学篮球队不参加北京高校联赛,而是参加全国甲级联赛,球队水平很高,清华的学生都是头脑聪明发达的,在赛场上瞬间的千变万化都要及时判断,做出正确反应,球才能打得好呀!很难想象一群白痴能打好篮球。
  他还说体育锻炼一定要遵循原则:锻炼要依据个人身体的健康情况,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定要经常持久,必须和生活的各方面结合起来,要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这些原则他都讲有不少内容,可我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他结合自身情况所说的一些内容,他说他本人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起早睡、不挑食,要吃点粗粮,注意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每餐吃到八成饱即可,不酗酒吸烟。他还坚持冷水洗浴,坚持了几十年,使自己不怕热不怕冷,在冷天也就是像现在这样只穿毛背心加件外套。他说在清华园内大家都是骑自行车的,他骑车都是用力踏快,前面有人骑车,他一定要加快追赶上去,这也是一种运动锻炼,下雪天也如此。路滑也不怕跌,跌倒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和沾雪,仍旧照样骑车,年轻人怕还经不起这样的跌吧!
  他说北京医学院的医生替他做体检,惊奇地发现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血压跟青年人一样正常,心脏跳动得很有力,并说按他这样强有力的心脏可以活到100岁呢!对于清华的体弱学生,他会另作指导,让他们打打羽毛球,跳跳绳,或领着他们一起做游戏,每天下午课外活动一小时,四五年坚持下来毕业时都能有个健康的身体。除了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外,脑子也同样要经常锻炼,学生除了学习用脑外,休息时可参加棋类或牌类活动,他自己就经常与清华的一些教授们在休息天打桥牌呢!这也培养了与人默契合作的脾性,是大大有益的。
  现在国家提出要建设健康中国,回忆六十多年前马老的这些讲话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少被那些“养生”和“保健品”忽悠了!
其他文献
调到信访办后,负责处理上海市的群众来信  中央办公厅信访局的前身是中办秘书室,负责处理毛泽东主席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收到的群众来信。长期在中南海红墙大院内办公,上世纪70年代初搬到西黄城根北街一幢灰砖高墙围着的大楼内。  粉碎“四人帮”后,随着信访量的激增,为解决人手短缺,我于1977年3月被调到中办信访局工作,负责处理上海市的群众来信。上海全市每天的群众来信少则三四十件,多则一百多封。工作量大
期刊
祖父伉乃如,名文翰。天津市人,生于公元1890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属虎。出生后7个月其父伉永顺去世,与胞兄伉聘卿和两个姐姐由母亲蒋氏一手带大。祖父从小学习努力,加之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为省费用,后考上隶属直隶工艺总局的直隶高等工艺学堂(原北洋工艺学堂)化学科的官费生。1911年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奖举人,授知州。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恰当年南开学校享有公立学校之名分,毕业后即被时任南开学校校长张伯
期刊
编者按:2019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组织编辑的《馆员履职轶事实录》(暂名)一书,今年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地方政府32家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近百篇文章,以馆员履职亲身经历为切入點,以独特视角讲述中央和地方文史研究馆馆员致力于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史研究、艺术创作、建言献策、统战联谊的生动实践,也是广大文史馆员心忧天下
期刊
曹聚仁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国家统一而奔走于两岸之间的那段传奇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于世。曹聚仁本人的文字书信,其亲友及有关工作人员的回忆文章以及各种官方和半官方的历史文献,都为我们不断认识那段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从客观地确认历史事实这个角度看,对相关历史档案的挖掘整理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工作。  在查阅美国国务院解密档案时,笔者发现一份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美国驻台“大使”的电
期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津剧作家冯育坤老师,于我有半师半友之谊,我们在河北梆子剧院的“写作集体”共事多年,我称她“老师”,非仅仅出于礼貌,无论是为人之道抑或编剧、写作方面,冯老师对我都有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之恩。虽然她谢世已经40年,许多感人的细枝末节依稀就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方纪称她是才女编剧  冯育坤老师出生于1928年8月16日,祖籍浙江绍兴,寄籍北京。其父冯惟德,上世纪20年代历任
期刊
这是一张尘封了80多年的老照片。根据伯母罗慕班生前讲述,可以推断出这是天津“觉悟社”早期成员、邓颖超的好友李峙山(李毅韬)1939年7月在广东曲江病逝后,前来吊唁者在灵堂前的合影。  伯父谢天培和伯母罗慕班早年与谌小岑李峙山夫妇私谊甚厚,直至谌老晚年交往未断。  李峙山,原名李毅韬,早年就读于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9月加入天津爱国青年的进步团体“觉悟社”,领导人为周恩来。邓颖超、李毅
期刊
编者按:王安忆2011年问世的长篇小说《天香》,因描绘明末清初上海士绅家族跨越百年的兴衰沉浮而广受关注。王安忆谈及这部“涉史”小说的创作过程时,多次提及好友——资深出版人、古典文学专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昌平给予的帮助与支持。从“天香”书名的灵感来源、一路写一路电话求教的对象、一大叠满纸烟味熬夜写就的书稿审读意见、撰写长篇导读《天香·史感·诗境》到做客思南文学之家对谈“小说考据学”,治学严谨的
期刊
吴基民先生在新作《上海193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版)和《“四一二”政变三大未解谜团》(《世纪》2019年第2期)中都认为:斯励在“四一二”中曾救周恩来脱险。近来,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史书,没有找到真凭实据。  回顾当时现场情景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112页记载:  4月12日上海发生蒋介石策划的反
期刊
我父亲因为反蒋,参加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后来彻底同国民党政府决裂,参加53位立法委员起义。在这过程中,我父亲的思想和行动也受到我舅舅的影响,这里就要讲一讲我两位舅舅的经历。  我母亲这个家族是山西寿阳祁氏家族,是个大家族,在山西有点名气。我母亲的曾祖父叫祁寯藻,是道光和咸丰年间宰相,历任国子监祭酒、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任过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
期刊
上海正式成立申办F1中国大奖赛代表团  申办成功F1中国大奖赛,是我体育生涯中最值得骄傲和回味的一幕。  F1作为国际汽联(FIA)举办的最高等级的年度系列场地比赛,是世界上影响最大,堪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媲美的三大顶级体育赛事之一。在赛车场上,每当一辆造价千万的方程式赛车,以每小时超过300公里的速度呼啸而过,都会让全世界近60亿的人们热血沸腾、激情四溅。我自上世纪90年代在行政事务外兼任上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