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酷海底捞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将上市、已经封神的海底捞变了。它最剧烈的蜕变,就发生在准备上市这三年。
  2015年初在一次采访中,当问及海底捞的家文化时,张勇声称,“我就是个资本家!”
  他不愿再当带头大哥,彼时的海底捞,员工数已超过两万人,管理不能靠亲情,只能靠制度。
  “我不能天天靠理想過日子。我得打竞争对手,我得想办法让客人来吃饭,我得赚钱!不赚钱,我死了你也死了。”他说。
  海底捞在扩张的过程中实则九死一生,但都依靠组织变革渡了劫。然而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它不再是《海底捞你学不会》书中充满亲情的“海氏大家庭”,而成了用较高薪酬刺激员工,保证效率优先、高速运转的“冰冷”机器。
  据说,张勇这些年在管理方面,对标的实则是华为。这样做的好处,首先体现在了海底捞的员工绩效、营收、开店速度之上。
  “你记住,对于海底捞,张勇最关注的就是‘效率’。”一位餐饮行业的大佬对虎嗅精选表示。
  可以说,海底捞如今的“冷酷”成就了它的百亿营收。
  然而这种“冷酷”,也在反噬海底捞。
  海底捞去年被曝光的后厨问题——老鼠满地跑、用漏勺掏地沟,并非孤案,它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组织机器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所面临的失控。

拓店的资本


  海底捞在资本市场上的持续想象空间,几乎都来自于高速扩店的规模化能力以及营收能力。
  截止海底捞招股说明书发布日期,海底捞全球共有门店320间,其中296家门店位于内地。
  在海底捞成立的前20年,总共开出了76家店,平均每年开店不到4家,2015年,海底捞增开门店36家,2016年增开32家,2017年,其新增门店则猛蹿到98家。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写道:“我们现时计划于2018年开设180家至220家新餐厅,并且预期我们迅速的增长将于可见的未来一直持续。”

  海底捞的底气,来自于海底捞店长储备数量及培养的速度。店长,对于所有餐饮企业都是最核心的资产及中流砥柱,对于重服务、强调“传帮带”的海底捞而言,更是如此。
  在海底捞的招股书中,有这么一段:
  “我们致力于发现、培训和培养有潜力成为大堂经理/店长的高潜力员工。我们的领导层培训计划,即海底捞大学计划,使我们能够培育未来店长,为我们的迅速扩张提供有力支持。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分别有320名现任店长及逾200名后备店长。”

控制与激励


  如此快的拓店速度,海底捞如何保证对门店的管理和控制?
  在招股书里,海底捞旗帜鲜明地提到,其独特模式在于“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总部强管控,给予门店经营上较大自主权。
  所谓“锁住管理”,其中既包括总部控制门店管理的核心环节,如拓店策略、食品安全等,以保证标准化、规模化的增长,也包括总部对门店发展关键环节进行严格审批,如门店考核、店长认证、开店审批等,并按季度考核门店“顾客满意度”“员工努力程度”,而非经营或财务指标。
  同时,海底捞还任命13名曾担任店长或拥有餐厅工作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士担任教练,由他们对门店进行指导与支持,这些教练的薪酬与整体利润增长量挂钩。
  而“连住利益”的方式,则在于,海底捞高度统一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将员工薪酬与公司绑定,此外,也包括以师徒制等方式将门店间利益绑定起来,同时赋予店长较大的门店经营自主权。
  海底捞给予各级员工的薪酬,在餐饮行业中算得上慷慨。当然,这也需要员工加倍付出来换得。
  媒体注意到,在海底捞的财报中,320家店、拥有50299名员工的海底捞,其员工成本超过31亿人民币,接近其总收入的30%。员工人均成本6.2万元。呷哺呷哺的员工人均成本则为3.9万元,海底捞是呷哺呷哺的差不多1.6倍。
  不过,这样双管齐下的方式听起来没毛病,真的运作起来也能万无一失么?从海底捞去年爆出的安全事件来看,怕是并非如此。

钱和恐惧


  长久以来,海底捞的根都在于“双手改变命运”“公平公正”。然而,海底捞这艘巨轮行至今日,变成一个巨大、自洽运转的机器之后,这两点被推到了极端,变成了——钱,以及恐惧。
  “这套机制适合做餐饮,人的需求不同。做餐饮的人,需求维度很低,给钱就行,那就通过钱拴住他们。”有餐饮行业资深人士如是评价海底捞的这套制度。
  如上文所述,海底捞非常舍得给员工钱,以至于人工成本高企。而“给钱,给足钱”也几乎是海底捞对于各层级员工最大的刺激和驱动力。
  对于普通员工,海底捞用“计件工资”,鼓励多劳多得,拉大收入差距,刺激员工争上游。
  而对于店长,其激励方式主要分为两部分:
  首先,收入给够。店长的薪酬与餐厅盈利能力挂钩。海底捞给店长的薪酬主要包括:基本薪资,以及餐厅一定百分比的利润。
  一位海底捞前中层员工对虎嗅精选表示:“海底捞设定店长工资考虑的逻辑是——我给你的钱一定超过你自己创业的风险,和你去其他餐饮企业付出同样代价所取得的报酬。”
其他文献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马云的学渣属性。虽然马老师的英语成绩毋庸置疑,但高考成绩确实一般,历经三次高考才考上了杭州师范。若不是当年学校刚好升了本科,马老师怕是要与本科文凭擦身而过了。  与马云相比,BAT 另外两家的创始人则要凶猛的多。腾讯小马哥就读于深圳大学,虽说算不得名校,但高考得分 739 高出重点分数线 100 多分,也足以证明小马哥的学霸属性。  风度翩翩的 Robin 则更胜一筹,19 岁头
那段时间,党红妮至今难忘:着急、上火、无奈、摸索……她嘴角起泡,溃烂了整整1个月。她感觉自己就像搁浅在沙滩上的鱼,“梦想在盐碱地里,一点点凋零”。  然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最终让她留了下来。从那以后,她“一岗三职”,努力扮演起老师、妈妈和医生的角色。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她收到了一封家长来信。信中充满了感激:“我的孩子会叫爸爸了!感谢老师,让我在有生之年听到了这渴望了11年的声音!”“爱,
他亲手打造了一个练习生项目。第一届就在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和台湾省的6000个选手里,挑出来18了个苗子,解锁了“养成”系列。据说一共安排了16门课程,既要健身塑形、学各种潮牌奢侈品知识,还要了解各种音乐类型、听小型音乐会。你可能不知道,今年大火的《创造101》,他旗下有两人闯进了上位圈。  当然,不要跑题,电子竞技才是今天他身上最重的标签。壹  2011年9月14日上午,尚还留着长发的王思聪,与王
離沪赴京,组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60年前建团之初,我不会想到在96岁时还能再一次站在指挥台上,庆祝她的生日。我作为中国交响乐的活化石,我很欣慰地看到乐团的今天,也翘首以盼未来的发展。”这是两年前韩中杰在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六十周年庆典音乐会上的致辞。他在那场演出中的挥棒,也成绝响。  本来,韩中杰是长笛演奏家。1951年,新中国政府第一次外派艺术团——中国青年文工团赴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
诚然,继承家业或许会牺牲一些自由或许会扼杀其他的可能性,但相反地,继承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在父辈们清扫过障碍的路上,也可能会有更坦荡的征途,创造更辉煌的战绩。交托事业给子女,为子女在事业上保驾护航,或许是企业家表达父爱最直接的方式。  今天是父亲节,让我们看看那些选择交托事业给子女的企业家父亲,如何为孩子保驾护航。宗庆后:宗馥莉首先是女儿,然后才是事业的继承者  从父亲的角度看,宗庆后觉得自己演
对于38岁的王欣而言,不管是否真的放下,巅峰与低谷都已过去。人们更关注的是,他将在何时以何种姿态重新杀回互联网圈?  工商信息显示,在2018年2月26日成立的深圳市云歌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中,王欣持股91.5%,法定代表人为彭鹏(王欣的妻子)。持有深圳云歌公司股份的还有他的老友、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以及戴科英、吴铭、宋歌和王羽。其中,戴科英据称是58同城老板姚劲波的妻子。而在注册于2018年8
在好莱坞和全球动画界大名鼎鼎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此前32年一共出产了20部动画短片。《包宝宝》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执导的动画短片,也是第一部由华人执导的动画短片。日前,该片华人女导演石之予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石之予说,《包宝宝》的英文名为《Bao》,蕴含着两层意思:既是指中国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宝”——孩子。  影片以加拿大多伦多的华人社区生活为背景,用细腻感人的镜头语言,讲述一
他们是“地表最强治沙人”  夜晚沙堵门,立春不出门,出门活埋人。风沙咆哮,天地不分,门窗被封死,矮墙被掩埋,家里积起厚厚的黄沙,饭碗里吹进沙子,一年四季黄沙漫天、飞沙扬砾,风沙一起,辛勤劳作的成果化为乌有……  黄沙步步紧逼,日益嚣张,面对欺凌,治沙人骨子里倔强的基因正在觉醒。他们被激怒了,无数次问自己,人类到底应该怎样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心底的呐喊响彻天地。  “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正在热播,该片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讲话中的引经据典部分进行梳理和解读,给观众留下了清晰的轮廓。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党一直积极探索治国理政的经验,而吸吮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营养,本身就是一笔不可替代的财富。  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原话是这样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
这件红色羽绒服,是因为三年多之前要来北京,余秀华的妈妈特意带她到镇上买的,没几家卖衣服的店,选来选去不是黑的就是灰的,于是就挑了个嫩点儿的,红色的,也“亮眼一点”。果不其然,这件红色羽绒服迅速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它几乎出现在了当时跟余秀华有关的所有报道里,经意地不经意地,它像一个鲜艳的暗示,暗示她的来途与去路。  2014年12月17日,余秀华第一次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参加《诗刊》为她策划的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