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材料质量环节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物质保障,在此环节中,我们要加强对材料管理的监督,以确保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有效提升,以保证日常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整体施工过程的质量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建筑材料检测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建议
引言:
建筑工程的所有步骤中,其最核心的一点便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会对于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建筑材料的好坏将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建筑材料进行细致缜密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把好材料关是建筑和工程初期的关键工作。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内容和意义
对建筑材料的监测通常是用规定的监测设备和监测的技术来对建筑材料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实用性,整个监测过程要以科学的监测方式为依据,同时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而对建筑材料监测的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质量情况,同时在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或者在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来看,市场上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其中结构也都不同,使用性能也都有所不同;在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不同,材料的性能和作用也都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是一项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如果建筑材料的选择出错,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增加了建筑工程的负担。为了减少建筑材料选择的麻烦,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的监测,其中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单位检测和施工单位检测两方面。首先,生产单位监测是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监测,掌握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同时把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列举,并对其进行评级,从而确定其是否能够进行大量生产。其次,施工单位监测是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监测,主要是判断其实用性,能否达到建筑工程的使用标准。施工单位监测的主要办法的抽样监测,通过抽样的方式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建筑材料的使用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监测过程中一定不要马虎大意,要按照国家的标准来进行监测。建筑材料的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确定建筑材料質量完好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
二、影响建筑材料的相关因素
1、周围环境的影响
1.1环境温度的影响
如果材料周围的环境温度过高,那么材料的强度也会随之升高;而如果材料周围温度过低,那么材料的强度会下降。因此可知,在对材料进行保存和养护的同时,必须遵循严格的环境要求。
1.2环境湿度的影响
以水泥的强度实验为例,其实验室内的温度应稳定在20℃左右,相对湿度应该在50%以上;而养护箱的温度也应稳定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90%以上。如果没有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那么在条件不足的实验中,水泥强度就会产生变化,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会导致水泥强度过高;若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则会导致水泥强度不足,那么实验结果的误差也会相对增加。
2、检验误差
一般而言,在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会受到如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的技术熟练度差异、建筑材料的均质性差别、实验环境不同、设备仪器的精确度差异等。那么通常情况下,检测误差有以下几种。
2.1平行检测误差。指的是当材料样品被分为若干试样时,使用同一设备、同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而得到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平行误差主要影响因素是建筑材料的均质性差别,且此误差范围较小。
2.2在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有所差异的条件下,同一组试件的检测结果也会出现误差,在一定范围内,误差是能够被接受的,但一旦超过了最高范围,那么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反复检测,直到得到最佳实验结果。
2.3对比检测误差,又称作再现性误差。指的是在材料、样品相同的时候,由于检测设备的差别而造成的检验结果偏差。这类误差的范围是最大的。一般而言,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设备差别、实验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对比检测误差。
三、建筑材料检测常用方法
1、取样
由于建筑材料的生产通常都是大批量的,在监测过程中如果逐一监测的话会很麻烦,因此在建筑材料使用之前要进行抽样监测。抽样监测主要是通过抽样来监测其中的某些建筑材料,从而反映出整体的质量情况,抽样的结果要通过规范的报告来生成,同时要标明监测的结果是抽样监测的结果。这种抽样监测的结果并不代表整体的数据,但可以反映出整体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抽样结果分析时,被标明的结果需要明确注明。在取样的过程中,选择取样的对象要有一定的随机性,不能取样相近或太远的材料,不然会造成取样的误差过大,从而影响取样的结果。
2、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主要是指对建筑材料的外观缺陷,如凹坑、裂纹、翘曲、缝隙等进行简单的检测,外观检测一般是用肉眼识别的方式,因此有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衡量标准的不统一。
3、仪器检测
仪器检测就是借助专门的技术工具通过计算而获得被测量的值。仪器检测即是对建筑物材料质量的信息采集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尽可能正确地采集被测对象的未知信息,以便掌握其工作状况,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中,通常采用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的方法。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展,它是对被测信号进行检出变换、分析处理、判断、控制、显示等环节的有机统一的综合过程。
4、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一般情况下,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获得资质才能持证上岗。各个国家、区域、机构针对无损检测培训资质认证均有不同的要求,受训前应该了解清楚,选择合适的标准、机构进行相关的培训与考核。
四、建筑材料检测的几点改进建议
1、开放检测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首先应该考虑把各级质检站下属的检测机构剥离出来,成立独立运作的企业,推向市场。其次,应该提高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促进地区间的检测机构合作,兼并,联合,减少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增强检测机构的个体实力。最后,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保证公正性程序》等文件要求,对于违规机构加大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出台相应计价标准
规范检测业务的收费合同最低价,实行合理价格中标原则。建议改变检测费用支付方式。考虑制定《检测费用支付管理办法》,将付款方式改由第三方(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先向委托方一次性收取全部检测费用,由其按合同规定分期交付给检测机构,以解除检测机构的经济束缚顾虑,使其保证独立性。
3、规范人员,推行执业资格制度
目前,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众多,要规范人员素质有较大难度。建议把现在的检测员培训考核模式进一步深化,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比如,实行注册检测师考试制度,并且在考试中应重点考查实际操作能力。
4、加大监督,推行重大工程复检制度
建议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社会监督,使检测数据透明化,公开化。对于重大工程推行复检制度,即指定资质高的科研院校检测机构作为复检或双检单位,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公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是由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好坏决定的,只有做好建筑材料的检验,确保检验过的材料符合相关规定,才能为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并确保选取最合适的、最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验,在检测过程中对其余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就能最终确保对材料的检测更加顺利并且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长安.浅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2]崔秀琴,王进军,白希先.建筑材料质量的现场监理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2009(11).
[3]赵巍.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J].科技资讯,2009(9).
【关键词】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建议
引言:
建筑工程的所有步骤中,其最核心的一点便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会对于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建筑材料的好坏将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建筑材料进行细致缜密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把好材料关是建筑和工程初期的关键工作。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内容和意义
对建筑材料的监测通常是用规定的监测设备和监测的技术来对建筑材料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实用性,整个监测过程要以科学的监测方式为依据,同时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而对建筑材料监测的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质量情况,同时在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或者在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来看,市场上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其中结构也都不同,使用性能也都有所不同;在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不同,材料的性能和作用也都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是一项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如果建筑材料的选择出错,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增加了建筑工程的负担。为了减少建筑材料选择的麻烦,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的监测,其中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单位检测和施工单位检测两方面。首先,生产单位监测是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监测,掌握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同时把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列举,并对其进行评级,从而确定其是否能够进行大量生产。其次,施工单位监测是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监测,主要是判断其实用性,能否达到建筑工程的使用标准。施工单位监测的主要办法的抽样监测,通过抽样的方式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建筑材料的使用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监测过程中一定不要马虎大意,要按照国家的标准来进行监测。建筑材料的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确定建筑材料質量完好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
二、影响建筑材料的相关因素
1、周围环境的影响
1.1环境温度的影响
如果材料周围的环境温度过高,那么材料的强度也会随之升高;而如果材料周围温度过低,那么材料的强度会下降。因此可知,在对材料进行保存和养护的同时,必须遵循严格的环境要求。
1.2环境湿度的影响
以水泥的强度实验为例,其实验室内的温度应稳定在20℃左右,相对湿度应该在50%以上;而养护箱的温度也应稳定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90%以上。如果没有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那么在条件不足的实验中,水泥强度就会产生变化,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会导致水泥强度过高;若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则会导致水泥强度不足,那么实验结果的误差也会相对增加。
2、检验误差
一般而言,在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会受到如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的技术熟练度差异、建筑材料的均质性差别、实验环境不同、设备仪器的精确度差异等。那么通常情况下,检测误差有以下几种。
2.1平行检测误差。指的是当材料样品被分为若干试样时,使用同一设备、同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而得到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平行误差主要影响因素是建筑材料的均质性差别,且此误差范围较小。
2.2在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有所差异的条件下,同一组试件的检测结果也会出现误差,在一定范围内,误差是能够被接受的,但一旦超过了最高范围,那么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反复检测,直到得到最佳实验结果。
2.3对比检测误差,又称作再现性误差。指的是在材料、样品相同的时候,由于检测设备的差别而造成的检验结果偏差。这类误差的范围是最大的。一般而言,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设备差别、实验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对比检测误差。
三、建筑材料检测常用方法
1、取样
由于建筑材料的生产通常都是大批量的,在监测过程中如果逐一监测的话会很麻烦,因此在建筑材料使用之前要进行抽样监测。抽样监测主要是通过抽样来监测其中的某些建筑材料,从而反映出整体的质量情况,抽样的结果要通过规范的报告来生成,同时要标明监测的结果是抽样监测的结果。这种抽样监测的结果并不代表整体的数据,但可以反映出整体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抽样结果分析时,被标明的结果需要明确注明。在取样的过程中,选择取样的对象要有一定的随机性,不能取样相近或太远的材料,不然会造成取样的误差过大,从而影响取样的结果。
2、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主要是指对建筑材料的外观缺陷,如凹坑、裂纹、翘曲、缝隙等进行简单的检测,外观检测一般是用肉眼识别的方式,因此有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衡量标准的不统一。
3、仪器检测
仪器检测就是借助专门的技术工具通过计算而获得被测量的值。仪器检测即是对建筑物材料质量的信息采集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尽可能正确地采集被测对象的未知信息,以便掌握其工作状况,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中,通常采用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的方法。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展,它是对被测信号进行检出变换、分析处理、判断、控制、显示等环节的有机统一的综合过程。
4、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一般情况下,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获得资质才能持证上岗。各个国家、区域、机构针对无损检测培训资质认证均有不同的要求,受训前应该了解清楚,选择合适的标准、机构进行相关的培训与考核。
四、建筑材料检测的几点改进建议
1、开放检测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首先应该考虑把各级质检站下属的检测机构剥离出来,成立独立运作的企业,推向市场。其次,应该提高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促进地区间的检测机构合作,兼并,联合,减少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增强检测机构的个体实力。最后,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保证公正性程序》等文件要求,对于违规机构加大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出台相应计价标准
规范检测业务的收费合同最低价,实行合理价格中标原则。建议改变检测费用支付方式。考虑制定《检测费用支付管理办法》,将付款方式改由第三方(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先向委托方一次性收取全部检测费用,由其按合同规定分期交付给检测机构,以解除检测机构的经济束缚顾虑,使其保证独立性。
3、规范人员,推行执业资格制度
目前,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众多,要规范人员素质有较大难度。建议把现在的检测员培训考核模式进一步深化,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比如,实行注册检测师考试制度,并且在考试中应重点考查实际操作能力。
4、加大监督,推行重大工程复检制度
建议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社会监督,使检测数据透明化,公开化。对于重大工程推行复检制度,即指定资质高的科研院校检测机构作为复检或双检单位,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公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是由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好坏决定的,只有做好建筑材料的检验,确保检验过的材料符合相关规定,才能为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并确保选取最合适的、最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验,在检测过程中对其余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就能最终确保对材料的检测更加顺利并且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长安.浅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2]崔秀琴,王进军,白希先.建筑材料质量的现场监理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2009(11).
[3]赵巍.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J].科技资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