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悟式鉴赏中国绘画的意境美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b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学生发展更加注重全面性,在高中开展美术鉴赏课程能够推动学生审美能力、文化自信、创新能力等的发展,其中感悟式鉴赏对于学生捕捉中国绘画中的意境之美、推动其美术思维自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美术鉴赏概述与感悟式鉴赏内涵着手,对意境的含义以及中国绘画中的意境体现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种感悟式鉴赏中国绘画意境之美的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感悟式鉴赏;中国绘画;意境之美
  中国绘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审美价值,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现阶段教育改革后的高中教育,对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定位,更加重视美术鉴赏的教育作用,包括四种基本鉴赏方式,分别是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其中感悟式鉴赏对于学生审美发展、创作发展、思想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引导推动作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也有着积极意义。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式鉴赏对中国绘画中的意境之美进行捕捉,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美术文化的敏感性,并投身于文化传承中。
  一、美术鉴赏概述与感悟式鉴赏内涵
  (一)美术鉴赏概述
  美术史的快速发展基于人类对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结合,体现了对自然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索。创作与鉴赏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美术鉴赏部分,是推動艺术发展的关键。美术鉴赏主要是指通过人类感知、活动经验、专业知识等多种因素对美术作品进行情感感知、情境体验、事物联想以及真理判断等的艺术欣赏行为。在该过程中,人们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能够得到审美享受,对美术中的艺术现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受艺术的魅力所在。美术鉴赏教学板块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教育作用,其要求学生具有美术鉴赏意识,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理解,能正确、科学地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美术和自然、社会和人类间的关联,有利于学生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与魅力,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并投身于艺术传承与发展工作中,使自身发展更加完善。
  (二)感悟式鉴赏内涵
  美术鉴赏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感悟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和形式鉴赏,本文主要对感悟式鉴赏在艺术作品鉴赏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感悟式鉴赏主要凭借鉴赏者自身的艺术经验与生活体验,在美术作品中找到情感与经历的共鸣,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对美术作品展开主观的鉴赏行为。该鉴赏方式是以美术作品的整体形象为基础,结合民族内部存在的意识与精神、时代发展思维、艺术专业理念等几方面,对艺术作品内含的意境进行多方面的理解,进而达到艺术鉴赏的目的。感悟式鉴赏的突出特征是将作品内部的情感相融、虚实相交的部分进行交融式欣赏,这也符合意境的创设原则,进而使感悟式鉴赏在美术作品中对意境之美的感知存在一定优势。该鉴赏方式主要针对写意性与表现性的绘画作品。
  二、意境的含义以及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
  (一)意境的含义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的一种艺术寄托,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事物对某种氛围、情感、境界进行展示。艺术作品内的意境一般存在于抒情作品中,主要的表达形式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营造一种富有生命感、韵味感、诗意感的艺术氛围。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包含的艺术精髓是传统文化的优质体现。意境在大多数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将情境交融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展示具有艺术价值的境界,该境界不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描绘展示出来,也不能通过主观情感的自我表达进行展示,应该是将客观意象与主观情感境界结合进行展示。
  (二)意境的特征
  意境的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构成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其一为“如在目前”的具有实际性的元素,即是“情景”中之“景”,“虚实”中之“实”。其二是“见于言外”的不具备实际构象的元素,即为“情景”中之“情”,“虚实”中之“虚”。实际上两者具有十分紧密的辩证关系,“虚”为“实”的情感升华,展示了具象描写的主要目的;“实”则是“虚”的寄托,通过描绘具象对情感境界进行展示,构成虚实相生结构体系,形成作品的独特意境。意境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其特点就是人的自我思想在作品意境创作中的主导作用,属于人类心理现象,表现了较强的生命律动规律,具体表现于艺术作品中的三个方面,其一是对真挚情感的渗透表达,其二是对生物生命趣味状态的生动描绘,其三是对万物之灵的传神展现。
  (三)意境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
  意境在中国绘画中得到了丰富的体现,绘画的精髓所在就是内含意境的层次。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理论中充分展现了绘画中的意境理念,将外界景物实景作为绘画的主要对象,而中心表达内容则是景象中蕴含的情感境界。中国绘画创作理念有“化无限为有限”“将百里之势浓缩于咫尺之间”的说法,其表现的是意境构成的方式。“化有限为无限”“在咫尺之间体味百里之势”则是表现了艺术鉴赏的作用。绘画艺术作品中心浅层面的表现内容是直观、具象的形象,而深层面的内容就是意境的艺术渗透表现。在中国绘画中,存在很多致力于将意境更好地展现出来的创作手法,比如散点透视、计白当黑、虚实处理、意象造型等,均是创作过程中常运用的意境构成与表现手法。
  三、感悟式鉴赏中国绘画意境之美的方式
  对中国绘画作品中的意境体现以及感悟式鉴赏在美术作品中的意境感知作用进行一定把握之后,需要考虑如何将感悟式鉴赏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绘画的意境之美的感知中。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感悟式鉴赏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感悟式鉴赏氛围,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美术鉴赏作品集,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感悟式鉴赏的技巧,不断发展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笔者在下文中对此展开举例分析。   (一)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感悟式鉴赏引导
  学生的艺术能力发展尚不成熟,在高中阶段,美术鉴赏课程缺乏一定的教育基础,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对绘画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基于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展开感悟式鉴赏,对美术作品的意境之美进行感知。例如在对南宋画家马远《寒江独钓图》的作品进行鉴赏时,教育者可以先引入唐代诗人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使学生先对画作取义进行理解,接着引导学生使用感悟式鉴赏进行画作的欣赏。该幅画作仅有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舟上独坐垂钓的渔翁,背景除了寥寥几笔微波之外,就只剩下留白,观看者会因为这一份空白感受到萧瑟的意境,体现出“虚实相生”的特征。
  (二)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感悟式鉴赏氛围
  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更加注重教育氛围的建设,合适的教育氛围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因为感悟式鉴赏虚实相交的特征,在进行中国绘画美术作品的感悟式鉴赏过程中,氛围的构建显得更加关键,在合适的氛围中能够带动学生参与鉴赏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对《富春山居图》作品进行感悟式鉴赏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该作品被称为画作版的“兰亭序”,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对该长卷画进行完整作品的动态展示,让学生先对该作品产生鉴赏兴趣,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鉴赏氛围,激发学生的鉴赏积极性。在鉴赏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该作品运用的创作手法,即中国绘画中独特的散点透视法,使用感悟式鉴赏法使观看者产生“人游于画作中”的鉴赏感受,学生通过作者对富春江两岸的景色描绘,人随景移,无论是树丛林间景物特写,还是渔人垂钓、独人观景的描绘,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就好像处于一个静止的时间段内,产生物我两忘的意境特点。对该画作进行感悟式鉴赏,使观看者感受到江水茫茫、水天一色的独特秋景,体会到淡泊、悠闲的诗意气息。
  (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美术鉴赏作品集
  感悟式鉴赏主要针对的是绘画作品的写意性与表现性,因此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类型的鉴赏作品,使学生能够通过作品集的鉴赏训练,充分掌握感悟式鉴赏的技巧,对绘画作品中的意境之美进行充分的感知,进而不断发展自身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创作潜能,对中华艺术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投身于文化传承任务中。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著名花鸟画画家崔白的《双喜图》《寒雀图》《竹鸥图》三篇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感受画家在进行花鸟画创作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描绘特定自然环境下具有一定关联性、动态特征的花鸟形象,其擅长把自然而合理的自然景象描绘得更加契合觀者的心理印象。比如《竹鸥图》中将逆水前进的鸥鹭和竹叶受风作用的状态进行相互对应,让观赏者能在静态中感受风动。《寒雀图》中,通过不同雀鸟的姿态,让观赏者仿佛听到几只雀鸟在树枝上相向啼叫。《双喜图》通过枝木在风中的状态,树枝上两只啼叫的灰喜鹊,一只紧紧抓住树枝,另一只张开双翅,还有一只回头观看灰喜鹊的兔子,仿佛是被灰喜鹊的叫声吸引,种种景象营造了深秋季节寒风萧瑟、秋气肃杀的氛围。对作品集使用感悟式鉴赏,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鉴赏训练,对作品有深入理解,提升美术鉴赏的有效性,同时,在鉴赏众多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课程在发展学生艺术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几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感悟式鉴赏在中国绘画中的艺术鉴赏作用。因此,相关教育者需要对感悟式鉴赏、绘画作品以及其内含的意境之美几方面展开深入的探索,将三者进行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感悟式鉴赏方式对中国绘画中的意境之美进行充分感知。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合理引导,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能够在感悟式鉴赏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思维。还需要创设合适的鉴赏氛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鉴赏作品集,推动学生意境感知、艺术创作以及作品审美能力的持续发展。
  杜东芳
  1997年9月生,女,贵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葛雪强.浅谈感悟式鉴赏中国绘画的意境之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124.
  [2]洪明.“感悟式鉴赏”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09):114.
其他文献
年光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钱目录》三卷本第932页介绍了一枚“伊藩吉昌”钱的墨拓片,其备注:“元王朝赐伊利汗国之特铸币,存世仅见”。并注明此钱为“一级、无定价”。  孙仲汇先生在《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一书中也对此钱作出介绍:“元王朝铸伊儿汗国的大钱初出时并未引起重视,北京琉璃厂某古玩业主将其系于拂尘柄上做缀饰用。当时寓京泉家如方地山、张丹斧、余挺生、袁寒云辈失之交臂,独吴静庵君喜其文字隽逸,有山谷遗
期刊
胭脂,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等,一种红色染料,古代妇女用以涂脸颊或嘴唇。史书上说,“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胭脂在中国殷商时期就有了。《中华古今注》上说,胭脂盖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为脂,为燕国所产,故名燕脂。有的史书上还说,那时称作燕支,是因为燕地妇女采用燕支山上生长的红兰花叶汁做成一
期刊
香港佳士得:清无名官员画作狂拍1244万  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秋拍进行了中国工艺品和珠宝等的拍卖,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和油画等在内的中国艺术品重头的拍卖工作主要在前两天完成。上拍的绝大多数艺术品在规范的操作中以合理的价格成交,而一件估价仅有60—80万港币的清朝官员张若霭的绘画《岁寒三友图》却在众多买家的竞争中以1244万港币成交,成为此次拍卖中的最大冷门。  元青花罐4200万落槌,雍正粉彩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获得一位藏界朋友特意转让的千两白银大清国铁路债券,使我非常兴奋。因为原先我已有一张500两债券,这次两枚的配套,弥补了我的这种债券空缺。    债券收藏是金融票证收藏的一种,同时它还是重要的投资理财途径之一,倍受人们关注。史载:我国债券的发行始于19世纪末,盛于民国时期。解放初1950年我国就发行了第一期人民胜利公债,之后,从1954年起至1958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58年
期刊
摘要:铜戈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独特兵器,在先秦时期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三代武库之主宰”。其演变发展重点在于寻找最实用的戈头,有胡戈、内上开刃等铜戈的进化演变更是蕴含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巧思,铜戈的演进也就此达到高峰。  关键词:西周;铜戈;援;形制  铜戈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独特兵器,在先秦时期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三代武库之主宰”。戈头是戈的主体部分,一般由援、内、阑、胡四部分组成
期刊
“九月谁持赏菊杯,黄花斗大客中开。重阳何处篱边坐,雨雨风风送酒来。”  “陶令篱边,花大如斗。杯泛金英,延年益寿。”  “年年头白东篱叟,种得菊花大如斗,酹以玉瓶桑落酒。”  “秋菊灿然白,入门无点尘。苍黄能不染,骨相本来真。近海生明月,清谈接晋人。漫持酤酒去,看到岁朝春。”  “雨后东篱野色寒,骚人常把菊英餐。朱门酒肉熏天臭,醉赏黄花当牡丹。”  这些都是吴昌硕所题菊花诗句,诗配画,令人赏心悦目
期刊
明代书法继承并发展了宋元时期的帖学之风,书法以行草为主,这与明朝帝王雅好相关甚密。近代学者马宗霍在其所著《书林藻鉴》一书中对明代书法作出精辟评论:“有明一代,亦尚帖学,成祖好文喜书,尝求四方善书之士以写外制,又诏简其尤善者于翰林写内制。凡写内制者,皆授中书舍人,复选舍人二十八人专习羲献书,使黄淮领之,且出秘府所藏古名人法书,俾有暇益进所能,故于时帖学最盛。仁宣嗣徽,亦留意翰墨,仁宗则好摹兰亭;宣宗
期刊
11月28日,中欧国际2020艺术品拍卖会在新加坡莱佛士富豪俱乐部收官。在这次拍卖会中,来自中国四川德阳的艺术家周川的10幅作品共以600多万元新币成交(税后总额约3000万元人民币),他因此上了微博同城热搜榜前三。年仅21岁的周川打破了“自古文人多清贫”的形象,被网友称为“95后最贵艺术家”。  一、10幅作品拍出3000万元  这次新加坡专场拍卖的成功,让周川着实火了一把。“成都艺术家周川拍卖
期刊
颜真卿是对中国书法史影响深远的大家,除了藏于博物馆的成熟时期书法代表作,颜真卿年轻时的书法又是什么样的?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目前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墨书书丹墓志,这对于研究颜真卿本人及我国中古时代书法艺术意义极大。相关话题也迅速蹿上热搜,引发讨论。  据悉,在发掘的唐代元氏家族墓葬中,元大谦之妻罗婉顺墓志书者为颜真卿,文内自称为长安县尉。  罗婉顺卒于天宝五年(746年)四月,天宝
期刊
摘要:契丹辽王朝的捺钵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颇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它是以辽代统治者为中心、以狩猎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它既是契丹民族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反映,又是辽国统治集团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辽二百余年盛行不衰。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元、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捺钵;游猎;政治制度  契丹族是中国北方草原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四世纪就从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