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胭脂,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等,一种红色染料,古代妇女用以涂脸颊或嘴唇。史书上说,“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胭脂在中国殷商时期就有了。《中华古今注》上说,胭脂盖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为脂,为燕国所产,故名燕脂。有的史书上还说,那时称作燕支,是因为燕地妇女采用燕支山上生长的红兰花叶汁做成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胭脂,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等,一种红色染料,古代妇女用以涂脸颊或嘴唇。史书上说,“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胭脂在中国殷商时期就有了。《中华古今注》上说,胭脂盖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为脂,为燕国所产,故名燕脂。有的史书上还说,那时称作燕支,是因为燕地妇女采用燕支山上生长的红兰花叶汁做成一种红色染料而得名。现今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燕支山或叫焉支山的。据说,匈奴在汉武帝时,失去祁连、燕支山后,民间流传着一首歌,其中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王的妻子叫“阏氏”,也就是燕支,意思是他们的妻子可爱得就像燕支花,艳丽动人。因此有人认为涂胭脂的习俗有可能始自匈奴人,后来又传给汉族妇女。安徽寿县曾在东汉墓中出土了胭脂,是存放于奁内的一种红色粉末,称之为胭脂粉,可见早在汉代,江淮大地的妇女就风行生活美容。
胭脂盒顾名思义,就是指专供装胭脂的盒子,早在唐代就已出现瓷制胭脂盒,在宋代更是盛极一时,几乎宋代各地窑口都在烧制。
或许是故乡情结,我对龙泉窑情有独钟,收藏了一些宋代龙泉窑胭脂盒,闲时手中把玩,被这些盒儿所陶醉,更被宋代龙泉工匠精湛的刻花技巧和丰富的才华和想象力所倾倒。你看这寥寥几笔划出牡丹雍容华贵,牡丹旁边密布蓖点纹,使主题牡丹跃然眼前,栩栩如生,这盒儿的主人可是富贵人家闺秀?这牡丹盒儿曾陪伴她多少个春秋?还有那莲花,娴熟流畅的茎叶犹如在雨后风中摇摆,那盛开的莲花,那含苞欲放的莲花,弥漫着一股清香,不知是花的清香还是胭脂的芳香扑鼻而来。盒内刻着一首《新月蝉娟》,这是那个不知名的工匠送给他的恋人?这盒子又装载着他多少日日夜夜的相思?此隋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盒子主人与心爱的人离别后苦苦相思而定做的?君去否,乱鸦啼后,相思浓如酒!朝朝暮暮空对盒,胭粉为谁抚?
抚摸这些历尽岁月沧桑的胭脂盒,依然飘荡着沁人的芳香,多少岁月挥之不去,多少红颜白发随风而逝。这盒中胭粉抚摸过多少桃花脸?这小小的盒儿又装过多少杨柳风?如今已无人懂,只今日落入有缘人我的手中,免不了睹物又想想这主人儿,是大家闺秀还是风尘女子?总之活在历史中又浮现在眼前,她们唇红齿白,娇艳欲滴,她们花容月色,冷若冰霜,偶尔回头一笑,心神迷醉,倾城倾国。
(责编:耕生)
其他文献
2005年9月初,一则《邮票设计图稿受青睐》的新闻见诸各类媒体,报道的是由深圳市世纪经典拍卖行有限公司8月28日主办的邮品拍卖会上,33件珍贵邮票设计图稿,引人注目地以69%的成交率被捧走了2l件,成为该场拍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介绍,这些设计图稿均出自著名邮票设计家之手。成交的图稿中有1993年3月26日大陆赴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首届邮票大展上亮相的原件,如已故邮票设计家程传理签名钤印的《桂林山
夏风先生在《收藏界》2003年第6期发表《这是澄泥砚吗?》,对拙文《雨过书润,风来砚香》(见2002年第12期《收藏界》)提出批评,阅后很是感动,在此对夏先生的善意相教表示衷心感谢。对夏先生文中提出的问题,谨答辩如下。 其一,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原文发表的这方砚是民间砚,这个定位是我们探讨这方砚所有问题的出发点。此砚六面皆有款,根据砚的布局、砚边阴刻线的深浅与刻字的深浅一致、用笔笔法、笔锋轨
200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里,随着一声穿透历史的鸣响,国内民间最大的抗战博物馆展现在人们面前。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在这天亲自拉响馆藏的60年前的警报器,他要让这一声音唤起人们深刻地记住那段血腥而惨烈的历史。 建川博物馆聚落总投资约3.5亿元,占地500亩,它第一次将“聚落”的概念运用到博物馆中,聚落下设抗战、“文革”及民俗艺术品三大系列20多
盖碗在清代饮茶习俗中有着诱人魅力,盛行于北京,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及高雅茶馆皆重盖茶碗,在正式场所皆以盖茶碗泡茶敬客。清代“盖碗茶”的遗风至今仍在很多地区流行。 盖茶碗是饮茶器、泡茶器合二为一的茶具。碗盖既能保持茶水的温度,又能防止灰尘进入茶碗,将盖揭开一条小小的缝隙啜茗,清香扑鼻的茶水缓缓吸入口中,令人爽心惬意。 清乾隆时期的盖茶碗,无论造型还是图案纹饰,都工艺乖巧,体现了太平盛世的时代特征。
1987年春至1988年冬,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东北侧明清官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物中包括带成化官窑款的三彩鸭形香薰(图1,上海博物馆也有类似修复藏品。 该香薰为模制,上半部为盖,下半部用来装香料,以子口相合。鸭头、腹、尾施用墨绿色低温铅釉,吻、足采用黄色低温铅釉,颈、腹侧涂黄釉,翅及背羽锥刻处填孔雀绿釉。鸭足与中空方形底座相连,座底书“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线方款。底座侧面镂空作海棠形,
契丹文字是我国辽代(公元916-1125年)时为记录契丹民族语言而创造的契丹民族文字,分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创制年代略后。契丹文字主要用于刻碑记功、写诗译书、刻写墓志、制作符牌、记著乡里名称等。只可惜在金灭辽之际的战乱和漫长的历史中,使契丹文图书全部湮灭。到金章宗“诏罢契丹字”时就很陕失传了。存世的契丹文字不多见,仅见罕有的辽契丹文碑和墓志及典籍中的只言
一、藏刀的历史沿革 藏族生活在我国西部藏、甘、青、川、滇等地,是一个强悍尚武、有着悠久历史及文化传统的民族。 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唐太宗除陪嫁大量珍宝外,还以典籍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和大量工匠作为嫁妆,其中即包括冶炼师和刀剑工匠。这些工匠带来的先进技术对吐蕃冷兵器制造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藏族冷兵器是在盛唐的影响之下奠定其基本形制的。从藏族长刀来看,其造型传承了唐刀的风格。藏刀
中国嘉德和诚轩拍卖作为京城的两大钱币拍卖公司,于2005年11月份分别在京举行了钱币专场拍卖会。2005年秋国内钱币拍卖的走势如何?拍卖结果和以往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和特点?是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本着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这两场拍卖会的结果,不妥之处,敬请泉家斧正。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拍卖于2005年11月5日—6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作为中国拍卖行业的龙头公司,加上钱
福建德化白瓷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致密,透光度十分良好,是多数同时代窑口的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16世纪初被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曾大量输出欧洲,受到举世赞誉。明末德化窑已烧出青花瓷,上海博物馆所藏德化白釉铺首瓶带有“明朝天启四年岁次甲子秋吉日赛谢”青花题字就是确切的实物佐证,天启四年(1624年)为明熹宗朱由校朝。另有一批明末的五彩器,习称德化窑,至今因缺乏确切的纪年和产地资料,难以探明其
年光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钱目录》三卷本第932页介绍了一枚“伊藩吉昌”钱的墨拓片,其备注:“元王朝赐伊利汗国之特铸币,存世仅见”。并注明此钱为“一级、无定价”。 孙仲汇先生在《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一书中也对此钱作出介绍:“元王朝铸伊儿汗国的大钱初出时并未引起重视,北京琉璃厂某古玩业主将其系于拂尘柄上做缀饰用。当时寓京泉家如方地山、张丹斧、余挺生、袁寒云辈失之交臂,独吴静庵君喜其文字隽逸,有山谷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