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大清国铁路债券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有幸获得一位藏界朋友特意转让的千两白银大清国铁路债券,使我非常兴奋。因为原先我已有一张500两债券,这次两枚的配套,弥补了我的这种债券空缺。
  
  债券收藏是金融票证收藏的一种,同时它还是重要的投资理财途径之一,倍受人们关注。史载:我国债券的发行始于19世纪末,盛于民国时期。解放初1950年我国就发行了第一期人民胜利公债,之后,从1954年起至1958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58年后,因受当时向往“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思想局限,国家停止了公债的发行。改革开放之后,冲破了过去的思想束缚,债券发行量不断扩大,债券种类不断增加。就目前情况看,国家债券发行特受关注,只要债券一出台,就被抢购一空,因为债券投资是免税的,故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现在买债券摆脱了过去的认购方式,群众自觉积极购买,给国家带来极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我收藏的这种清朝债券,属我国早期债券,它是我收集的诸多债券中很具特色的一种,其特点是:一、面幅最大(380×250毫米);二、时间最早(清光绪末年发行,距今已有100多年);三、还款时间最长(还款时间为50年,最后一次还款利息票为公元1950年);四、利息票最多(因票幅大,息票是单独印制的,共印制了两大张,每张有小息票50枚,共有100枚息票);五、面值大(面值分别为500和1000两白银,币值是外币符号)。该债券设计独特新颖,面值“500”的票面中央影印有一个圆形的、直径为125毫米的蟠龙图案,图四周印有“大清壹统”四个大字。图下端边沿还有:“大清国督办铁路大臣盛”10个字。票面上方两角印有两个与大图相同的小蟠龙图案。上方中央方格内印有一幅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古塔图案,古塔图左右两侧印有“500”字样面值。票面下端左右方盖有两枚“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大臣之关防”朱色大印特别醒目,最下边沿处还印有一枚公元1950年到期的息票图案。面值“1000”的债券则无蟠龙图案和“大清壹统”字样。巧合的是新中国于1950年发行的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与此天然的衔接。这两枚历经百年沧桑的债券,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间经历了清光绪、宣统、北洋政府、民国、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
  这枚大清国铁路债券票面所注的“大清国督力、铁路大臣盛”,据《盛宣怀外传》一书记载证实“盛”即盛宣怀。他为开设银行、修铁路、办邮电、开航运等洋务活动付出了毕生精力。清廷于1897年5月27日成立了中国首家银行一中国通商银行,之后,1898年为向国外筹资修建卢沟桥(原卢台)至汉口的卢汉铁路,发行了铁路债券。据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称:1897年4月23日,比利时商务代表马西海沙地抵鄂议立合同,张之洞、盛宣怀请准清政府,确认铁路总公司有权承办铁路50年。
  卢汉铁路筹建之始,盛宣怀拟定所需资金为4000万两白银,计划由户部拨款1000万两,南、北洋项下拨付300万两,另招商股700万两,三项合计2000万两,其余2000万两,则借洋债。其后,商股完全落空,实际领到的官款也不足原定之数。由于官、商股均未及时到位,洋债也就成为主要来源了,因此债券的印制除个别中文外,几乎全部用外文印制。关于议立铁路修建合同提到的比利时国,它虽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但工业很发达。通过对华铁路借款,乘机输出铁路建筑材料,这就是外国商人投资的初衷。这枚罕见的大清国铁路债券是当时历史的实证,它对研究债券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史料不足和外语水平有限,使我对这枚债券未能作出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衷心希望收藏界的朋友和热心于收藏学研究者及其他人士、同好给予赐教。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200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里,随着一声穿透历史的鸣响,国内民间最大的抗战博物馆展现在人们面前。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在这天亲自拉响馆藏的60年前的警报器,他要让这一声音唤起人们深刻地记住那段血腥而惨烈的历史。  建川博物馆聚落总投资约3.5亿元,占地500亩,它第一次将“聚落”的概念运用到博物馆中,聚落下设抗战、“文革”及民俗艺术品三大系列20多
期刊
盖碗在清代饮茶习俗中有着诱人魅力,盛行于北京,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及高雅茶馆皆重盖茶碗,在正式场所皆以盖茶碗泡茶敬客。清代“盖碗茶”的遗风至今仍在很多地区流行。  盖茶碗是饮茶器、泡茶器合二为一的茶具。碗盖既能保持茶水的温度,又能防止灰尘进入茶碗,将盖揭开一条小小的缝隙啜茗,清香扑鼻的茶水缓缓吸入口中,令人爽心惬意。  清乾隆时期的盖茶碗,无论造型还是图案纹饰,都工艺乖巧,体现了太平盛世的时代特征。
期刊
1987年春至1988年冬,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东北侧明清官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物中包括带成化官窑款的三彩鸭形香薰(图1,上海博物馆也有类似修复藏品。    该香薰为模制,上半部为盖,下半部用来装香料,以子口相合。鸭头、腹、尾施用墨绿色低温铅釉,吻、足采用黄色低温铅釉,颈、腹侧涂黄釉,翅及背羽锥刻处填孔雀绿釉。鸭足与中空方形底座相连,座底书“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线方款。底座侧面镂空作海棠形,
期刊
契丹文字是我国辽代(公元916-1125年)时为记录契丹民族语言而创造的契丹民族文字,分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创制年代略后。契丹文字主要用于刻碑记功、写诗译书、刻写墓志、制作符牌、记著乡里名称等。只可惜在金灭辽之际的战乱和漫长的历史中,使契丹文图书全部湮灭。到金章宗“诏罢契丹字”时就很陕失传了。存世的契丹文字不多见,仅见罕有的辽契丹文碑和墓志及典籍中的只言
期刊
一、藏刀的历史沿革    藏族生活在我国西部藏、甘、青、川、滇等地,是一个强悍尚武、有着悠久历史及文化传统的民族。  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唐太宗除陪嫁大量珍宝外,还以典籍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和大量工匠作为嫁妆,其中即包括冶炼师和刀剑工匠。这些工匠带来的先进技术对吐蕃冷兵器制造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藏族冷兵器是在盛唐的影响之下奠定其基本形制的。从藏族长刀来看,其造型传承了唐刀的风格。藏刀
期刊
中国嘉德和诚轩拍卖作为京城的两大钱币拍卖公司,于2005年11月份分别在京举行了钱币专场拍卖会。2005年秋国内钱币拍卖的走势如何?拍卖结果和以往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和特点?是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本着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这两场拍卖会的结果,不妥之处,敬请泉家斧正。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拍卖于2005年11月5日—6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作为中国拍卖行业的龙头公司,加上钱
期刊
福建德化白瓷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致密,透光度十分良好,是多数同时代窑口的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16世纪初被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曾大量输出欧洲,受到举世赞誉。明末德化窑已烧出青花瓷,上海博物馆所藏德化白釉铺首瓶带有“明朝天启四年岁次甲子秋吉日赛谢”青花题字就是确切的实物佐证,天启四年(1624年)为明熹宗朱由校朝。另有一批明末的五彩器,习称德化窑,至今因缺乏确切的纪年和产地资料,难以探明其
期刊
年光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钱目录》三卷本第932页介绍了一枚“伊藩吉昌”钱的墨拓片,其备注:“元王朝赐伊利汗国之特铸币,存世仅见”。并注明此钱为“一级、无定价”。  孙仲汇先生在《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一书中也对此钱作出介绍:“元王朝铸伊儿汗国的大钱初出时并未引起重视,北京琉璃厂某古玩业主将其系于拂尘柄上做缀饰用。当时寓京泉家如方地山、张丹斧、余挺生、袁寒云辈失之交臂,独吴静庵君喜其文字隽逸,有山谷遗
期刊
胭脂,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等,一种红色染料,古代妇女用以涂脸颊或嘴唇。史书上说,“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胭脂在中国殷商时期就有了。《中华古今注》上说,胭脂盖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为脂,为燕国所产,故名燕脂。有的史书上还说,那时称作燕支,是因为燕地妇女采用燕支山上生长的红兰花叶汁做成一
期刊
香港佳士得:清无名官员画作狂拍1244万  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秋拍进行了中国工艺品和珠宝等的拍卖,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和油画等在内的中国艺术品重头的拍卖工作主要在前两天完成。上拍的绝大多数艺术品在规范的操作中以合理的价格成交,而一件估价仅有60—80万港币的清朝官员张若霭的绘画《岁寒三友图》却在众多买家的竞争中以1244万港币成交,成为此次拍卖中的最大冷门。  元青花罐4200万落槌,雍正粉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