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北京乃至国内在一个月内感受了如此丰富的国际戏剧盛宴。
然而,过高的票价仍然是阻挡普通观众踏进戏剧殿堂的门槛。而业内专家认为,“在可预计的几年内,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
2004年5月,北京的文化演出市场前所未有的热闹:40多个中外表演艺术团体先后出现在北京各大演出剧院,上演各自拿手的经典剧目。这也是第一次国内外艺术团队如此密集地登场。
北京两大名牌文化活动——第四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和第二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此间同时举行。
一份纷杂辣爽的戏剧浓汤
这次戏剧演出季,主办单位精心地安排了一系列的主题演出,力求呈现各国风格迥异的戏剧文化。整季演出以4月27日百老汇最具传奇色彩的音乐剧《猫》开场,而“月光女神”——被称作音乐剧精灵的莎拉·布莱曼的个唱是演出季的压轴之作。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来自英国的STOMP演出团在世纪剧院名为“破铜烂铁打着玩”的演出,STOMP在纽约的奥菲姆剧场已经表演了8年,他们靠打火机、扫帚、垃圾筒等破铜烂铁组合出另一种和谐的声音,加上其诙谐夸张的肢体表演,在百老汇意外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实际上STOMP成员个个都是打击乐的高手,他们能用硬纸烟盒弹出美妙的“和弦”,让扫帚组合出交响,报纸的声响在8个人的手中竟成为相互交谈的语言;铁桶作高跷,铁桶盖也成了手中的铙钹或者盾牌……这些看似混乱的胡敲乱打,有些接近我们童年时的嬉闹,或者悠闲时候玩的游戏——但从1994年开始,他们共吸引了870万观众,并连续7年获得百老汇演出票房冠军。
显然韩国音乐剧《乱打》师出STOMP,3个男厨子和1个女厨子在天桥剧场的舞台上横切竖砍,到处是萝卜、白菜、黄瓜片。《乱打》以韩国传统的“四物游戏”节奏作为题材,把观众熟悉的厨房作为背景,在菜刀上下翻飞、菜屑空中飞舞之时,完成了这组韩国传统的打击乐演出。
与莎士比亚一样,易卜生是传统戏剧艺术的一个名牌。来自大师家乡的挪威国家剧院带来易卜生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培尔·金特》,受到中国戏剧界人士和戏剧观众的高度关注,著名话剧导演王延松专门从广州的话剧排练现场飞到北京观看这台话剧的演出。
北欧的演员驾轻就熟地为中国观众演绎了放荡不羁的浪子培尔·金特历尽艰险,寻找人生、寻找金钱、寻找爱情并最终浪子回头的不朽之作。让大家感到新奇的是这些来自西方的演员,非常善于在舞台上与观众互动交流和表现自己——他们邀请了中国的女演员阎青妤与挪威女演员一起扮演剧中的女主角索尔薇格。
由北京人艺邀请的德国黑森州国家剧院的话剧《生日宴会》,展现了一位成功的商界人士,在他60大寿之际,邀请家人和亲友来庆祝他的生日。在充满喜庆的宴会上,每个人都怀有难言的心思。父亲让他的大儿子代表大家发言。儿子准备了两份讲稿:一份是祝寿辞,而另一份则是揭露他的胞妹、父亲的女儿前不久自杀的真相。儿子勇敢却战栗地站起来念了第二份稿子。舞台上,16位年龄各异的演员以他们近于生活化的表演,把这样一个故事演绎得扣人心弦又令人窒息。
“他们的表演太生活了,几乎所有的戏都是围绕着一张餐桌展开。可情节惊心动魄就是在这样一张桌子上完成的。反观我们的一些戏剧演出,总感觉演员们是在拿腔拿调地扮演角色。德国艺术家严谨而自然的表演令我肃然起敬。”一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生观看了演出后这样说。
另外,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明星安琪拉·科雷拉,6次获得格莱美奖的爱尔兰富翁酋长乐队,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和时隔25年重现中国舞台的日本歌舞伎演出都让人期待。
堪称中国话剧之最的《茶馆》,也将在这个演出季上演它的第500场,京剧传奇《梅兰芳》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改制后的首部大戏《魔宫》等作为本国在演出季的表演剧目,虽不乏经典,可是单一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演出中,显得有些苍白。
谁来消费戏剧演出?
这次戏剧演出季,门类涉及音乐、舞蹈、戏剧、跨界艺术表演等等方面,无疑给观众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选择空间。由于本次活动是政府部门组织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它并不完全是赢利性质的。
但是,活动的某些场次演出票价仍然高得惊人:闭幕式演出——音乐剧天后莎拉·布莱曼演唱会,最低票价为380元,最高票价直指2600元。英国STOMP剧团的打击乐剧目《破铜烂铁打着玩》最低票价也在400元。对于如此高的票价,北京的普通消费者显然难以承受。
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生王绍军认为,戏剧演出季对于开拓戏剧从业人员的艺术视野以及丰富北京的演出市场都有积极意义。但过高的票价无疑会阻碍一部分戏剧爱好者观看演出的热情,“北京演出市场的怪现象就在于,越是高的票价,越是有人能免费获得。而那些‘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的暴发户们,买高价票用来送礼成为炫耀他们身份的最好方式”。
一位北京大学在校生对记者说,她花了300多元钱在人民大会堂看了令她心仪已久的音乐剧《猫》,当她发现很多人是拿着赠票坐在比她好得多的位置上看这场演出时,她的心理多少有些不平衡。
中演公司一位操作演出项目的经理也说,北京的观众还没有养成自觉花钱消费看戏的习惯。很多人总会想方设法地去找票。
据一位曾经在纽约做过访问学者的戏剧专业人士介绍,在戏剧发达的美国纽约百老汇,如果一个游客在那里能呆3个月时间,可以每天在不同的剧场看到完全不重样的将近90个剧目,而最高的票价,也仅为100美元,最低的还有仅10美元的站票。
这些剧目涉及经典的、流行的、实验的、先锋的等各具特色的演出。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号称世界“戏剧之都”的纽约戏剧之繁荣,也令人感慨繁荣之下的观众之幸。
“在可以预计的几年时间里,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可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傅谨先生说。
然而,过高的票价仍然是阻挡普通观众踏进戏剧殿堂的门槛。而业内专家认为,“在可预计的几年内,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
2004年5月,北京的文化演出市场前所未有的热闹:40多个中外表演艺术团体先后出现在北京各大演出剧院,上演各自拿手的经典剧目。这也是第一次国内外艺术团队如此密集地登场。
北京两大名牌文化活动——第四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和第二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此间同时举行。
一份纷杂辣爽的戏剧浓汤
这次戏剧演出季,主办单位精心地安排了一系列的主题演出,力求呈现各国风格迥异的戏剧文化。整季演出以4月27日百老汇最具传奇色彩的音乐剧《猫》开场,而“月光女神”——被称作音乐剧精灵的莎拉·布莱曼的个唱是演出季的压轴之作。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来自英国的STOMP演出团在世纪剧院名为“破铜烂铁打着玩”的演出,STOMP在纽约的奥菲姆剧场已经表演了8年,他们靠打火机、扫帚、垃圾筒等破铜烂铁组合出另一种和谐的声音,加上其诙谐夸张的肢体表演,在百老汇意外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实际上STOMP成员个个都是打击乐的高手,他们能用硬纸烟盒弹出美妙的“和弦”,让扫帚组合出交响,报纸的声响在8个人的手中竟成为相互交谈的语言;铁桶作高跷,铁桶盖也成了手中的铙钹或者盾牌……这些看似混乱的胡敲乱打,有些接近我们童年时的嬉闹,或者悠闲时候玩的游戏——但从1994年开始,他们共吸引了870万观众,并连续7年获得百老汇演出票房冠军。
显然韩国音乐剧《乱打》师出STOMP,3个男厨子和1个女厨子在天桥剧场的舞台上横切竖砍,到处是萝卜、白菜、黄瓜片。《乱打》以韩国传统的“四物游戏”节奏作为题材,把观众熟悉的厨房作为背景,在菜刀上下翻飞、菜屑空中飞舞之时,完成了这组韩国传统的打击乐演出。
与莎士比亚一样,易卜生是传统戏剧艺术的一个名牌。来自大师家乡的挪威国家剧院带来易卜生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培尔·金特》,受到中国戏剧界人士和戏剧观众的高度关注,著名话剧导演王延松专门从广州的话剧排练现场飞到北京观看这台话剧的演出。
北欧的演员驾轻就熟地为中国观众演绎了放荡不羁的浪子培尔·金特历尽艰险,寻找人生、寻找金钱、寻找爱情并最终浪子回头的不朽之作。让大家感到新奇的是这些来自西方的演员,非常善于在舞台上与观众互动交流和表现自己——他们邀请了中国的女演员阎青妤与挪威女演员一起扮演剧中的女主角索尔薇格。
由北京人艺邀请的德国黑森州国家剧院的话剧《生日宴会》,展现了一位成功的商界人士,在他60大寿之际,邀请家人和亲友来庆祝他的生日。在充满喜庆的宴会上,每个人都怀有难言的心思。父亲让他的大儿子代表大家发言。儿子准备了两份讲稿:一份是祝寿辞,而另一份则是揭露他的胞妹、父亲的女儿前不久自杀的真相。儿子勇敢却战栗地站起来念了第二份稿子。舞台上,16位年龄各异的演员以他们近于生活化的表演,把这样一个故事演绎得扣人心弦又令人窒息。
“他们的表演太生活了,几乎所有的戏都是围绕着一张餐桌展开。可情节惊心动魄就是在这样一张桌子上完成的。反观我们的一些戏剧演出,总感觉演员们是在拿腔拿调地扮演角色。德国艺术家严谨而自然的表演令我肃然起敬。”一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生观看了演出后这样说。
另外,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明星安琪拉·科雷拉,6次获得格莱美奖的爱尔兰富翁酋长乐队,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和时隔25年重现中国舞台的日本歌舞伎演出都让人期待。
堪称中国话剧之最的《茶馆》,也将在这个演出季上演它的第500场,京剧传奇《梅兰芳》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改制后的首部大戏《魔宫》等作为本国在演出季的表演剧目,虽不乏经典,可是单一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演出中,显得有些苍白。
谁来消费戏剧演出?
这次戏剧演出季,门类涉及音乐、舞蹈、戏剧、跨界艺术表演等等方面,无疑给观众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选择空间。由于本次活动是政府部门组织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它并不完全是赢利性质的。
但是,活动的某些场次演出票价仍然高得惊人:闭幕式演出——音乐剧天后莎拉·布莱曼演唱会,最低票价为380元,最高票价直指2600元。英国STOMP剧团的打击乐剧目《破铜烂铁打着玩》最低票价也在400元。对于如此高的票价,北京的普通消费者显然难以承受。
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生王绍军认为,戏剧演出季对于开拓戏剧从业人员的艺术视野以及丰富北京的演出市场都有积极意义。但过高的票价无疑会阻碍一部分戏剧爱好者观看演出的热情,“北京演出市场的怪现象就在于,越是高的票价,越是有人能免费获得。而那些‘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的暴发户们,买高价票用来送礼成为炫耀他们身份的最好方式”。
一位北京大学在校生对记者说,她花了300多元钱在人民大会堂看了令她心仪已久的音乐剧《猫》,当她发现很多人是拿着赠票坐在比她好得多的位置上看这场演出时,她的心理多少有些不平衡。
中演公司一位操作演出项目的经理也说,北京的观众还没有养成自觉花钱消费看戏的习惯。很多人总会想方设法地去找票。
据一位曾经在纽约做过访问学者的戏剧专业人士介绍,在戏剧发达的美国纽约百老汇,如果一个游客在那里能呆3个月时间,可以每天在不同的剧场看到完全不重样的将近90个剧目,而最高的票价,也仅为100美元,最低的还有仅10美元的站票。
这些剧目涉及经典的、流行的、实验的、先锋的等各具特色的演出。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号称世界“戏剧之都”的纽约戏剧之繁荣,也令人感慨繁荣之下的观众之幸。
“在可以预计的几年时间里,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可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傅谨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