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部将继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积极构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的长效机制。
“今年4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少数蔬菜品种发生‘卖难’问题后,商务部高度重视,连续发出三个紧急通知,指导各地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蔬菜市场稳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说。
5月1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除通报2011年1—4月份我国商务工作运行的有关情况外,特别就“卖菜难”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蔬菜“卖难”伤农
据《山东商报》报道,山东省济南市唐王镇农民韩进,为赚钱供孩子上学,在养羊赔上了借来的一万元之后,又遭遇了卷心菜价格狂跌的不幸,双重打击之下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个发生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新闻一经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近期媒体大范围聚焦物流顽症报道的相继推出跟这个事件的发生不无关系。
几亩卷心菜,一万块钱,对一个负债累累的农村家庭来说,成了足以致命的数字。一时间,关于蔬菜“卖难”的讨论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近段时间以来,蔬菜收购价格以降为主。以4月20日为例,与前一日相比,监测的21种蔬菜中,只有1种价格上涨,18种价格下降,2种价格持平。
来自商务部新农村商网的数据显示,进入5月以来,全国卷心菜市场行情出现下滑,整体变化不大,北京、辽宁、山东、山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目前,北京地区卷心菜市场批发价为1元/公斤,超市零售价为2.40元/公斤,田间收购价为0.70元/公斤。
田间收购的低价已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为缓解蔬菜“卖难”,商务部派出调研组分赴山东、上海等地现场了解情况,组织各地开展蔬菜“卖难”菜农救助行动,建立了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网上对接等紧急救助机制,开通了海南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发布中国寿光蔬菜指数,全力救助“卖难”菜农。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迅速行动,维护蔬菜市场平稳运行。
多措应对蔬菜“卖难”
据悉,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期部分地区发生的蔬菜“卖难”已得到明显缓解,部分“卖难”蔬菜收购价有所回升。据姚坚介绍,近期商务系统应对“卖菜难”问题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工作一,加强信息引导。商务部充分利用城乡市场统计监测系统,对圆白菜等26种蔬菜实行日报监测,发布蔬菜购销、供求、价格等信息400余条。同时通过商务预报网、新农村商网建立网上蔬菜销售平台。
如青岛建立了“蔬菜销售专线”,引导13家集团消费单位直接采购“卖难”蔬菜100多吨。又如,海南通过热线电话,为菜农、流通企业搭建销售服务平台。
工作二,组织产销对接。宁波、青岛通过召开产销对接会等方式,组织蔬菜基地与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签订供应合同,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日均对接蔬菜上市量分别为900多吨和500多吨,有效缓解了蔬菜卖难。
工作三,拓宽销售渠道。湖南、宁波等地组织蔬菜批发市场,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区,对进场交易的菜农实行免费交易,帮助菜农销售“卖难”蔬菜。同时,积极组织机关单位、学校等社会力量直接采购“卖难”蔬菜。
工作四,组织收储加工。广西、海南组织利用冷库收储滞销蔬菜,延长蔬菜保鲜期,其中海南重点流通企业在库收储瓜菜量约达6200吨。河南商禾食品厂加大“卖难”莴笋收购量,日加工15吨。浙江余姚动员13家规模榨菜生产企业增加收购新鲜榨菜3500万斤,以缓解蔬菜上市压力。
工作五,开展促销活动。陕西西安人人乐超市开通“阎良爱心包菜直销点”活动,日均销售包菜7吨,华商报赠出爱心包菜7吨。广西来宾开展“爱心胡萝卜”促销活动,销售滞销胡萝卜5万公斤。
姚坚称,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积极构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的长效机制。
姚坚同时也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市场监测、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维护蔬菜市场稳定,保障菜农利益。
让农产品流通体系发挥作用
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上,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2009年实施了“双百市场工程”,2009年开展了“农超对接”工作,2010年又启动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据姚坚介绍,“双百市场工程”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实施。2006—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对93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农贸市场的1565个项目建设进行了扶持。
“双百市场工程”开展以来,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服务功能明显完善,示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多赢目标。
“农超对接”则是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实施。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支持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快速检测系统及农产品品牌培育等205个建设项目。
姚坚说:“‘农超对接’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是“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作的延续、深化、发展和创新,其力争在3-5年内初步建成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2010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投入6.8亿元支持河北等8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共支持了8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82家农贸市场项目建设,支持了138个农超对接和81个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项目建设。
2011年,商务部又会同财政部投入6.4亿元支持江苏等8个省份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将规范超市进场费
超市的进场费一直是流通环节中倍受诟病的一个问题,蔬菜“卖难”就让很多人联想到蔬菜进入超市是否应该收取进场费的问题。
对此,姚坚认为,进场费的问题是中国零售行业、百货行业持续存在的一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它是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
“中国由于制造业能力的不断扩张,使生产的能力远远大于消费的能力,供过于求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商业企业,就存在进场费要求的现象,而且不仅有进场费,如果是在不同的商业企业中,情况还不一样,比如返点等等。”
姚坚透露,从2006、2007年开始,商务部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商务部目前正按照市场经济的框架,进一步在规范市场行为、零供双方市场行为中作出努力。
此前,商务部制定过两个办法:一是《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二是《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
“这两个《办法》对于六种不合理的收费进行了规范,但是从执行的效果看,部分地区还是存在执行效果不佳的现象。”姚坚说。
“这段时间商务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最近我们也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共同调研这个问题,正在起草《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意见》和《零售商、供应商商品供销合同规范》,我们也委托商业联合会和连锁经营协会对于这项政策进行有关的调研,听取行业的意见。”
姚坚表示,这项政策关乎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的行为,也关系到政府以什么样的视角切入到管理市场的角度之中,所以商务部目前还在征求各方意见。
2010中国冷链行业十大新闻
五项冷链国标获批
从2010年初开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先后成立标准组,推进2009年批准立项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医药生物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医药物流服务规范》等五项冷链国家标准的起草编制,冷链标准工作全面启动。
中央1号文件提出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
2010年2月份,中央“在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冷链物流被提升到国家高度。
商务部扩大“农超对接”试点工程
据商务部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份,全国已建设42万家农家店和1467个配送中心,覆盖65%乡镇和50%行政村,“农超对接”对改善农村流通环境,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尝到甜头后,2010年商务部继续扩大了“农超对接”试点工程。
招商局国际美冷物流(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在看准中国冷链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后,全球最大的冷链企业美冷公司在4月7日与招商局国际合资成立招商局美冷物流(香港)有限公司,并随即收购了康新(天津)物流有限公司,自此在冷链行业掀起了一股融资并购的热潮。
日本三井物产入资锦江低温
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于2010年5月24日以入股增资方式参股上海锦江国际低温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双方以现有上海地区业务为发展平台,通过优势互补,欲将锦江国际低温物流打造成中国冷链配送产业的龙头企业,并最终构筑亚洲地区冷链网络。
发改委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2010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是继《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的第一个专项规划。它的出台将会对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新华物流控股北京华日飞天物流
海航集团旗下大新华物流于10月29日同北京华日飞天物流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通过增资扩股,大新华物流将持有华日飞天60%的股权。“融资并购”已然成为2010年冷链行业的关键词,亦是深受资金瓶颈困扰的民营物流企业的出路所在。
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2010年11月,首个国家级冷链物流行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式获批成立。该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平台正式开放,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将走向全面合作和逐步规范的道路。
中国冷链产业最高奖“金链奖”揭晓
为表彰在我国冷链产业发展历程中坚守行业、敢于创新,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企业和个人,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物联)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了“中国冷链产业‘金链奖’”系列评选活动,2010年11月19日,“第四届中国冷链产业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会上揭晓了各获奖企业和个人名单。此奖项被行业公认为中国冷链物流领域的最高荣誉。
《2010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首次出版发行
2010年11月19日,我国第一部冷链物流专业报告——《2010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举行首发仪式。《2010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调研编纂的首部冷链行业报告,报告的推出迈出了行业研究的第一步,对于今后冷链市场的分析、企业投资及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今年4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少数蔬菜品种发生‘卖难’问题后,商务部高度重视,连续发出三个紧急通知,指导各地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蔬菜市场稳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说。
5月1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除通报2011年1—4月份我国商务工作运行的有关情况外,特别就“卖菜难”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蔬菜“卖难”伤农
据《山东商报》报道,山东省济南市唐王镇农民韩进,为赚钱供孩子上学,在养羊赔上了借来的一万元之后,又遭遇了卷心菜价格狂跌的不幸,双重打击之下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个发生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新闻一经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近期媒体大范围聚焦物流顽症报道的相继推出跟这个事件的发生不无关系。
几亩卷心菜,一万块钱,对一个负债累累的农村家庭来说,成了足以致命的数字。一时间,关于蔬菜“卖难”的讨论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近段时间以来,蔬菜收购价格以降为主。以4月20日为例,与前一日相比,监测的21种蔬菜中,只有1种价格上涨,18种价格下降,2种价格持平。
来自商务部新农村商网的数据显示,进入5月以来,全国卷心菜市场行情出现下滑,整体变化不大,北京、辽宁、山东、山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目前,北京地区卷心菜市场批发价为1元/公斤,超市零售价为2.40元/公斤,田间收购价为0.70元/公斤。
田间收购的低价已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为缓解蔬菜“卖难”,商务部派出调研组分赴山东、上海等地现场了解情况,组织各地开展蔬菜“卖难”菜农救助行动,建立了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网上对接等紧急救助机制,开通了海南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发布中国寿光蔬菜指数,全力救助“卖难”菜农。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迅速行动,维护蔬菜市场平稳运行。
多措应对蔬菜“卖难”
据悉,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期部分地区发生的蔬菜“卖难”已得到明显缓解,部分“卖难”蔬菜收购价有所回升。据姚坚介绍,近期商务系统应对“卖菜难”问题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工作一,加强信息引导。商务部充分利用城乡市场统计监测系统,对圆白菜等26种蔬菜实行日报监测,发布蔬菜购销、供求、价格等信息400余条。同时通过商务预报网、新农村商网建立网上蔬菜销售平台。
如青岛建立了“蔬菜销售专线”,引导13家集团消费单位直接采购“卖难”蔬菜100多吨。又如,海南通过热线电话,为菜农、流通企业搭建销售服务平台。
工作二,组织产销对接。宁波、青岛通过召开产销对接会等方式,组织蔬菜基地与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签订供应合同,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日均对接蔬菜上市量分别为900多吨和500多吨,有效缓解了蔬菜卖难。
工作三,拓宽销售渠道。湖南、宁波等地组织蔬菜批发市场,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区,对进场交易的菜农实行免费交易,帮助菜农销售“卖难”蔬菜。同时,积极组织机关单位、学校等社会力量直接采购“卖难”蔬菜。
工作四,组织收储加工。广西、海南组织利用冷库收储滞销蔬菜,延长蔬菜保鲜期,其中海南重点流通企业在库收储瓜菜量约达6200吨。河南商禾食品厂加大“卖难”莴笋收购量,日加工15吨。浙江余姚动员13家规模榨菜生产企业增加收购新鲜榨菜3500万斤,以缓解蔬菜上市压力。
工作五,开展促销活动。陕西西安人人乐超市开通“阎良爱心包菜直销点”活动,日均销售包菜7吨,华商报赠出爱心包菜7吨。广西来宾开展“爱心胡萝卜”促销活动,销售滞销胡萝卜5万公斤。
姚坚称,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积极构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的长效机制。
姚坚同时也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市场监测、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维护蔬菜市场稳定,保障菜农利益。
让农产品流通体系发挥作用
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上,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2009年实施了“双百市场工程”,2009年开展了“农超对接”工作,2010年又启动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据姚坚介绍,“双百市场工程”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实施。2006—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对93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农贸市场的1565个项目建设进行了扶持。
“双百市场工程”开展以来,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服务功能明显完善,示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多赢目标。
“农超对接”则是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实施。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支持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快速检测系统及农产品品牌培育等205个建设项目。
姚坚说:“‘农超对接’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是“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作的延续、深化、发展和创新,其力争在3-5年内初步建成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2010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投入6.8亿元支持河北等8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共支持了8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82家农贸市场项目建设,支持了138个农超对接和81个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项目建设。
2011年,商务部又会同财政部投入6.4亿元支持江苏等8个省份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将规范超市进场费
超市的进场费一直是流通环节中倍受诟病的一个问题,蔬菜“卖难”就让很多人联想到蔬菜进入超市是否应该收取进场费的问题。
对此,姚坚认为,进场费的问题是中国零售行业、百货行业持续存在的一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它是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
“中国由于制造业能力的不断扩张,使生产的能力远远大于消费的能力,供过于求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商业企业,就存在进场费要求的现象,而且不仅有进场费,如果是在不同的商业企业中,情况还不一样,比如返点等等。”
姚坚透露,从2006、2007年开始,商务部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商务部目前正按照市场经济的框架,进一步在规范市场行为、零供双方市场行为中作出努力。
此前,商务部制定过两个办法:一是《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二是《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
“这两个《办法》对于六种不合理的收费进行了规范,但是从执行的效果看,部分地区还是存在执行效果不佳的现象。”姚坚说。
“这段时间商务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最近我们也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共同调研这个问题,正在起草《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意见》和《零售商、供应商商品供销合同规范》,我们也委托商业联合会和连锁经营协会对于这项政策进行有关的调研,听取行业的意见。”
姚坚表示,这项政策关乎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的行为,也关系到政府以什么样的视角切入到管理市场的角度之中,所以商务部目前还在征求各方意见。
2010中国冷链行业十大新闻
五项冷链国标获批
从2010年初开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先后成立标准组,推进2009年批准立项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医药生物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医药物流服务规范》等五项冷链国家标准的起草编制,冷链标准工作全面启动。
中央1号文件提出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
2010年2月份,中央“在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冷链物流被提升到国家高度。
商务部扩大“农超对接”试点工程
据商务部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份,全国已建设42万家农家店和1467个配送中心,覆盖65%乡镇和50%行政村,“农超对接”对改善农村流通环境,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尝到甜头后,2010年商务部继续扩大了“农超对接”试点工程。
招商局国际美冷物流(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在看准中国冷链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后,全球最大的冷链企业美冷公司在4月7日与招商局国际合资成立招商局美冷物流(香港)有限公司,并随即收购了康新(天津)物流有限公司,自此在冷链行业掀起了一股融资并购的热潮。
日本三井物产入资锦江低温
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于2010年5月24日以入股增资方式参股上海锦江国际低温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双方以现有上海地区业务为发展平台,通过优势互补,欲将锦江国际低温物流打造成中国冷链配送产业的龙头企业,并最终构筑亚洲地区冷链网络。
发改委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2010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是继《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的第一个专项规划。它的出台将会对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新华物流控股北京华日飞天物流
海航集团旗下大新华物流于10月29日同北京华日飞天物流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通过增资扩股,大新华物流将持有华日飞天60%的股权。“融资并购”已然成为2010年冷链行业的关键词,亦是深受资金瓶颈困扰的民营物流企业的出路所在。
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2010年11月,首个国家级冷链物流行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式获批成立。该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平台正式开放,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将走向全面合作和逐步规范的道路。
中国冷链产业最高奖“金链奖”揭晓
为表彰在我国冷链产业发展历程中坚守行业、敢于创新,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企业和个人,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物联)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了“中国冷链产业‘金链奖’”系列评选活动,2010年11月19日,“第四届中国冷链产业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会上揭晓了各获奖企业和个人名单。此奖项被行业公认为中国冷链物流领域的最高荣誉。
《2010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首次出版发行
2010年11月19日,我国第一部冷链物流专业报告——《2010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举行首发仪式。《2010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调研编纂的首部冷链行业报告,报告的推出迈出了行业研究的第一步,对于今后冷链市场的分析、企业投资及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