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出发,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牢牢把握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大力弘扬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学生;思想教育;我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的发言中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1]。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那么究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呢?我就个人看法浅谈如下:
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和灵魂,更是中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价值观念形成、人格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2],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双重作用,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的现实,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诸多的困惑,他们极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武器来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等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引导中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当前尤其要使中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确认识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牢牢把握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题
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指路明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为凝聚全社会力量、激励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力源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国家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的中学生对社会和新知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需求,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趁虚而入,影响和污染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巩固与全党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牢牢把握中学生思想教育的这一主题,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多渠道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指导他们主动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认识,使中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力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大力弘扬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力弘扬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必须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让中学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大力弘扬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必须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今日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准和前途。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涌流和创新人才涌现的培养模式,使当代中学生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勇于开拓,善于创造。
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和校园风气的基础,是开展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坐标,也是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要求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要注重中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可学的优势,引导中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中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要求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中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引导中学生坚持知行统一,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要求进一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引导中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3]
参考文献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袁贵仁
[2]《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刘云山 2012年2月8日
[3]《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胡锦涛 2007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学生;思想教育;我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的发言中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1]。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那么究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呢?我就个人看法浅谈如下:
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和灵魂,更是中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价值观念形成、人格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2],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双重作用,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的现实,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诸多的困惑,他们极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武器来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等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引导中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当前尤其要使中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确认识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牢牢把握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题
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指路明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为凝聚全社会力量、激励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力源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国家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的中学生对社会和新知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需求,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趁虚而入,影响和污染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巩固与全党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牢牢把握中学生思想教育的这一主题,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多渠道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指导他们主动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认识,使中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力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大力弘扬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力弘扬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必须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让中学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大力弘扬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必须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今日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准和前途。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涌流和创新人才涌现的培养模式,使当代中学生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勇于开拓,善于创造。
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和校园风气的基础,是开展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坐标,也是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要求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要注重中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可学的优势,引导中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中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要求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中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引导中学生坚持知行统一,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要求进一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引导中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3]
参考文献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袁贵仁
[2]《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刘云山 2012年2月8日
[3]《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胡锦涛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