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三大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前教师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也会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所以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时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优化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学习中的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创造者。但往往由于老师指导不够具体明确,导致预习效果不佳。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分层预习指导。例如内向性的学生我安排他们预习生词的拼读与用法,使他们感觉较容易完成,从而容易获得成就感。外向性的学生活泼、思维活跃,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让他们承担有挑战性的预习任务。如:查找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搜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信息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预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获得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后,为教师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节省了很多时间。以前上阅读课时,一直以来都是我自己唱独角戏,一个人边翻译边讲解语法、短语,这样既费时又费劲,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把他当成吹眠曲了。通过学生们自己预习之后,我首先让大家把知道的短语、语法写在黑板上We have learned 这一栏,把不知道的写在We want to learn这一栏,简单的让同学们自己上台解释,难以理解的我再进行详细讲解。这样老师就不用整堂课的讲个不停了,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另外,上阅读课时,我还经常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就课文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回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就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写在黑板上,最先完成的同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为了表现自己,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二、课堂教学全方位开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教学中来,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过去的“满堂灌”模式转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座位编排形式,组织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我经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组选一名外语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适时地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以减轻学生怕出错误的心理负担,同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当小老师,给组员批改作文,讲解习题,学生教得认真,听得专心,尝试了教法,体验了学法。这样师生换位,促使学生参与教学,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归纳八年级上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 中“in”和“on”的用法时,我要求小组讨论“in”和“on”的用法,最后由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说出他们得出的结论,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既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也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做到了教与学的互动和生生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的培养为宗旨的教学特点。所以每个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讨论相当热烈,课堂气氛特别好。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写作水平以及合作竞争意识,我经常设计不同的调查表,要求小组去完成。调查完之后,让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report。学生在与他人合作表演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操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接近生活,体现开放性
要在我们45分钟的课堂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应该在课堂上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教学方式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也就是要使课堂生活化,而这并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说说、唱唱、玩玩,要使英语课堂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那么教师必须抓住学生们通常谈论的事,来创设适当的语言教学情景。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课本中有几个部分要求学生预测自己五年后会做什么以及城市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大家都觉得无话可谈,简单几句就陷入尴尬的场景。我当时灵机一动,马上要求他们猜代课老师和身边的同学第二天会穿什么衣服,会吃什么早餐,几点钟到校等等,学生们一下兴奋起来,个个夸夸其谈,有着讲不完的话题。
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时, 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调查书上谈到的water world,river park, city library, space museum, aquarium, zoo, theater等时,除了几个同学说去过动物园,一个学生说去过城市图书馆,其他同学回答的都是:“No, I haven’t.” 这样的调查表完全失去了意义,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死气沉沉。课后,我马上向前辈王老师取经,她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就可以了。于是,在另一个班级教授此课时,我把表格做了一定的改动,要求小组调查是否去过王村,塔卧,老司城,不二门等永顺的名胜古迹时,大家热情高涨。由于对这些地方都非常熟悉,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们主动学、乐意学,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一、优化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学习中的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创造者。但往往由于老师指导不够具体明确,导致预习效果不佳。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分层预习指导。例如内向性的学生我安排他们预习生词的拼读与用法,使他们感觉较容易完成,从而容易获得成就感。外向性的学生活泼、思维活跃,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让他们承担有挑战性的预习任务。如:查找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搜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信息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预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获得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后,为教师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节省了很多时间。以前上阅读课时,一直以来都是我自己唱独角戏,一个人边翻译边讲解语法、短语,这样既费时又费劲,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把他当成吹眠曲了。通过学生们自己预习之后,我首先让大家把知道的短语、语法写在黑板上We have learned 这一栏,把不知道的写在We want to learn这一栏,简单的让同学们自己上台解释,难以理解的我再进行详细讲解。这样老师就不用整堂课的讲个不停了,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另外,上阅读课时,我还经常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就课文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回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就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写在黑板上,最先完成的同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为了表现自己,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二、课堂教学全方位开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教学中来,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过去的“满堂灌”模式转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座位编排形式,组织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我经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组选一名外语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适时地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以减轻学生怕出错误的心理负担,同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当小老师,给组员批改作文,讲解习题,学生教得认真,听得专心,尝试了教法,体验了学法。这样师生换位,促使学生参与教学,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归纳八年级上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 中“in”和“on”的用法时,我要求小组讨论“in”和“on”的用法,最后由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说出他们得出的结论,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既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也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做到了教与学的互动和生生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的培养为宗旨的教学特点。所以每个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讨论相当热烈,课堂气氛特别好。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写作水平以及合作竞争意识,我经常设计不同的调查表,要求小组去完成。调查完之后,让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report。学生在与他人合作表演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操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接近生活,体现开放性
要在我们45分钟的课堂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应该在课堂上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教学方式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也就是要使课堂生活化,而这并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说说、唱唱、玩玩,要使英语课堂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那么教师必须抓住学生们通常谈论的事,来创设适当的语言教学情景。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课本中有几个部分要求学生预测自己五年后会做什么以及城市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大家都觉得无话可谈,简单几句就陷入尴尬的场景。我当时灵机一动,马上要求他们猜代课老师和身边的同学第二天会穿什么衣服,会吃什么早餐,几点钟到校等等,学生们一下兴奋起来,个个夸夸其谈,有着讲不完的话题。
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时, 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调查书上谈到的water world,river park, city library, space museum, aquarium, zoo, theater等时,除了几个同学说去过动物园,一个学生说去过城市图书馆,其他同学回答的都是:“No, I haven’t.” 这样的调查表完全失去了意义,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死气沉沉。课后,我马上向前辈王老师取经,她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就可以了。于是,在另一个班级教授此课时,我把表格做了一定的改动,要求小组调查是否去过王村,塔卧,老司城,不二门等永顺的名胜古迹时,大家热情高涨。由于对这些地方都非常熟悉,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们主动学、乐意学,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