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活跃农村课堂”这一课题研究一段时间了,我们却仍困惑于“课堂上无论什么组织形式,学生的反应都未能达到我们的预期”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品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作品《桃花心木》后发现,解开这一困惑的关键在于克服学生对教师知识讲解的“依赖心”。下面,笔者将针对“依赖心”的形成和克服展开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依赖心;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是有效的教学形式,许多教师教学时会采取这种形式,力图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够“动起来”。在农村学校,更多教师采用“我讲你听”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只需要安静地听讲,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回答,必要时将板书记在笔记本上。
在开展“活跃农村课堂”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中设置许多问题,学生成了回答问题的机器,有时候教师一个问题抛出来,一个同学说,又一个同学跟,继而一窝蜂回答,好热闹的场面。教师的确把学生的嘴巴撬开了,却未能真正牵动他们的思维,未能让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真正发展。
一、课堂互动中学生“依赖心”的形成
无论是“单纯听讲”的形式,还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或是“一窝蜂”的形式,都产生于学生对老师、同伴的依赖。
1.依赖于老师的讲解
自上小学起,学生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课要专心听讲。不懂的要问老师。”因此,学生走进教室,规矩地端坐着,竖起耳朵聆听着,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好习惯。再说,教师每节课都会把课时要点讲了又讲,于是当老师问:“听懂了吗?” 的时候,回答只有“懂了!”的确,整个思路跟着老师走,确实没什么不懂的。这是第一个依赖:老师讲的都很重要,我只要专心听老师讲,我就听懂。久而久之,遇到不懂的,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個……老师没讲过。
2.依赖于同伴现成的结果
如果把“听讲”看作“输入”,那么“发言”就是“输出”。为了打破所谓的“沉静”课堂,教师把所要讲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或是由老师层层深入地引导回答,或是要求学生阅读指定范围后回答,或是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的回答仍是千篇一律。
在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一课中,讲完“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后,教师设置的话题是:举例说说有哪些爱是包办的爱,哪些爱是严厉的爱。”这样的话题学生只有两个选择,目的明确,很多同学干脆利落地选择“严厉的爱”,以自己家长如何严格要求自己考好成绩为题,三言两语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回答,老师虽感无奈,但也因时间关系,总结结束话题。
可见,学生懒得回忆属于自己的爱,话题的展开就起不到实质性意义。这是第二个依赖:依赖同学的答案,依赖老师的总结。生活体验过程中“坐享其成”的心理绝对要不得。
仔细回想,很多课堂出现这样的场景,把学习看作用餐,把知识看作美食。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已经进入一个误区:不问出处,不闻其香,甚至不用咀嚼,直接吞食。
二、克服“依赖心”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即对认知的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这种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就称为元认知。简单地说,元认知是对知识消化、调节的过程。
对于学前教育不够充足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交流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任务。
比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这样设计: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谓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老师没去过桂林,你们去过吗?
生:没有。
师:眼见为实,咱们却偏偏未见过,其实也没关系。咱们除了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视角观赏山水,还能搜集有关桂林的资料记载、图片影像,全方面感受桂林山水的美。(PPT呈现)
由于预习工作做得够细致,在品读“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时,学生马上把象鼻山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水的景象和 “像巨象”联系到了一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到底是如何险,无需老师讲解,词典中的释义配上图像实录,浅显易懂。
课堂上,学生无话不说,发言精彩。有的把课本原文绘声绘色地朗读出来,有的把搜集到的精美文段分享出来。不仅仅是同学,教师也大开眼界了。
当我们还陶醉于桂林美景之际,教师收住话题。看着大家如此兴奋,笔者真不忍打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真高啊,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喜鹊,欢声不断;像一个个聪慧的小精灵,手舞足蹈,引领我们走进桂林山水之中。同学们的学习方法真好啊,有的反复朗读原文,带我们聆听作者的心声;有的借实景释文字,我们见证了此水之秀美,此山之险奇;有的引用经典诗句,古往今来,无不对桂林山水赞叹不已。同学们的学习氛围真好啊,课前准备充足,词典、图片、精彩文段样样备齐;小组讨论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甘落后;发言踊跃精彩,真知灼见尽显真语文素养。
活跃课堂气氛,要先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要先让学生的思维独立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独立起来,要先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然而,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一个月、半学期,甚至一学期。只要教师坚持“不过早说答案,不过早给予引导,多给表达的机会,多给规范的纠正”,敢于尝试有针对性的策略;只要学生明确“老师所说的内容是老师的理解。只有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做出来,老师给予的纠正、完善后的成果才是自己的。”笔者相信,师生共同努力,可以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依赖心;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是有效的教学形式,许多教师教学时会采取这种形式,力图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够“动起来”。在农村学校,更多教师采用“我讲你听”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只需要安静地听讲,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回答,必要时将板书记在笔记本上。
在开展“活跃农村课堂”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中设置许多问题,学生成了回答问题的机器,有时候教师一个问题抛出来,一个同学说,又一个同学跟,继而一窝蜂回答,好热闹的场面。教师的确把学生的嘴巴撬开了,却未能真正牵动他们的思维,未能让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真正发展。
一、课堂互动中学生“依赖心”的形成
无论是“单纯听讲”的形式,还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或是“一窝蜂”的形式,都产生于学生对老师、同伴的依赖。
1.依赖于老师的讲解
自上小学起,学生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课要专心听讲。不懂的要问老师。”因此,学生走进教室,规矩地端坐着,竖起耳朵聆听着,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好习惯。再说,教师每节课都会把课时要点讲了又讲,于是当老师问:“听懂了吗?” 的时候,回答只有“懂了!”的确,整个思路跟着老师走,确实没什么不懂的。这是第一个依赖:老师讲的都很重要,我只要专心听老师讲,我就听懂。久而久之,遇到不懂的,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個……老师没讲过。
2.依赖于同伴现成的结果
如果把“听讲”看作“输入”,那么“发言”就是“输出”。为了打破所谓的“沉静”课堂,教师把所要讲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或是由老师层层深入地引导回答,或是要求学生阅读指定范围后回答,或是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的回答仍是千篇一律。
在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一课中,讲完“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后,教师设置的话题是:举例说说有哪些爱是包办的爱,哪些爱是严厉的爱。”这样的话题学生只有两个选择,目的明确,很多同学干脆利落地选择“严厉的爱”,以自己家长如何严格要求自己考好成绩为题,三言两语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回答,老师虽感无奈,但也因时间关系,总结结束话题。
可见,学生懒得回忆属于自己的爱,话题的展开就起不到实质性意义。这是第二个依赖:依赖同学的答案,依赖老师的总结。生活体验过程中“坐享其成”的心理绝对要不得。
仔细回想,很多课堂出现这样的场景,把学习看作用餐,把知识看作美食。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已经进入一个误区:不问出处,不闻其香,甚至不用咀嚼,直接吞食。
二、克服“依赖心”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即对认知的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这种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就称为元认知。简单地说,元认知是对知识消化、调节的过程。
对于学前教育不够充足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交流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任务。
比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这样设计: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谓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老师没去过桂林,你们去过吗?
生:没有。
师:眼见为实,咱们却偏偏未见过,其实也没关系。咱们除了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视角观赏山水,还能搜集有关桂林的资料记载、图片影像,全方面感受桂林山水的美。(PPT呈现)
由于预习工作做得够细致,在品读“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时,学生马上把象鼻山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水的景象和 “像巨象”联系到了一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到底是如何险,无需老师讲解,词典中的释义配上图像实录,浅显易懂。
课堂上,学生无话不说,发言精彩。有的把课本原文绘声绘色地朗读出来,有的把搜集到的精美文段分享出来。不仅仅是同学,教师也大开眼界了。
当我们还陶醉于桂林美景之际,教师收住话题。看着大家如此兴奋,笔者真不忍打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真高啊,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喜鹊,欢声不断;像一个个聪慧的小精灵,手舞足蹈,引领我们走进桂林山水之中。同学们的学习方法真好啊,有的反复朗读原文,带我们聆听作者的心声;有的借实景释文字,我们见证了此水之秀美,此山之险奇;有的引用经典诗句,古往今来,无不对桂林山水赞叹不已。同学们的学习氛围真好啊,课前准备充足,词典、图片、精彩文段样样备齐;小组讨论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甘落后;发言踊跃精彩,真知灼见尽显真语文素养。
活跃课堂气氛,要先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要先让学生的思维独立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独立起来,要先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然而,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一个月、半学期,甚至一学期。只要教师坚持“不过早说答案,不过早给予引导,多给表达的机会,多给规范的纠正”,敢于尝试有针对性的策略;只要学生明确“老师所说的内容是老师的理解。只有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做出来,老师给予的纠正、完善后的成果才是自己的。”笔者相信,师生共同努力,可以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