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河南省12所本科院校的单项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在现状调查基础上,以管理学相关理论为参考,从组织资源角度探讨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提出: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改善社团骨干培养机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突出体育社团特色、健全体育社团管理机制、加强社团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协调等。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组织资源;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8)11-0068-03
Modes of management of 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s in Henan
——Configuration study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QU Tian-min,LI Qiao-l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ubject on single event sports associations of 12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Hena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state investigation, and by referring to related theories in the science of management,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modes of management of 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s in Hen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resource,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ully utilize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mprove association principal cultivation mechanism; perfect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highlight sports association features; complete sports associ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job harmonization between the associations and other departments in schools.
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management mode;organizational resource;Henan province
2005年5月27日,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1]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高等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要求高校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3~4次课外体育锻炼。高校体育社团的良好发展是促进高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较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主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及社会需求的。
1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实质上是特定的组织资源配置方式[3]。依据此观点,我们对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研究侧重于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资源,并将其界定如下:(1)人力资源,包括社团成员、社团管理者和指导教师。(2)经济资源,指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与使用。(3)物质资源,包括场地和器材。(4)信息资源,指社团宣传在校园的影响力。(5)外联资源,包括社团与学校管理部门、与校外社团以及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高校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合理配置体育社团的资源是做好体育社团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作用体育社团功能作用的基础。研究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有限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
高校体育社团人力资源包括社团会员、指导教师和社团领导等。
(1)社团会员现状:从现有社团成员所在年级的分布情况看,大学一年级之后社团成员比例逐年减少,大学一年级成员在体育社团成员中占到54.5%,大学四年级的社团成员仅2.8%。从高校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时间分布情况看,在大学一年级参加社团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86.7%,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很少再关注体育社团,调查结果与社团现有成员所在年级的分布情况类似。
(2)指导教师现状: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大多聘请了专业指导老师,普通的指导教师指导效果不显著,无法满足社团成员提高体育技能的需求,这与指导员大多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有关,也和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激励机制无法满足指导教师要求有关。体育特长生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工作有着足够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但缺乏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所以,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以提高社团技术教学水平。
(3)社团干部现状:访谈得知,河南省多数高校社团发展受到社团干部能力的限制,干部能力强的社团发展速度和规模快,每一届任职干部能力的强弱会使社团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产生变化。所以,如何保证优秀学生干部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过程得到好的传承,是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在培养和使用学生社团干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2)经济资源。
(1)社团经费的来源: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会费和赞助,所占比例为50.6%和31.2%,校团委拨款占9.1%,经营收入和挂靠单位支持分别占2.6%和3.9%,其它为2.6%。这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是会费收入,而经营收入的比例较低,体育社团的运作处于运营单一、没有突破局限的现状。
(2)社团经费的使用: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用于社团活动,所占比例为42.1%,其次为购买器材和支付场地费用,分别占24.2%和20.0%,而用于教练劳务费及其他的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2.6%和1.1%。
3)物质资源。
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在数量、项目及活动形式上已初具规模。体育社团每周的活动次数集中在1~2次和3~4次,分别占60.6%和31.7%,5~6次和7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7%和2.0%,说明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频率不高,距离《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的每周活动3~4次尚有差距。另外,79.9%的社团有固定活动时间,77.1%的社团有固定活动场所。这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大多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社团已发展成为组织比较完善的群体。
4)信息资源。
目前,吸引大学生加入社团主要是通过社团宣传,占49.7%,自己联系和同学介绍加入体育社团分别占25.8%和17.8%,通过体育教师引导的仅占3.8%。这表明体育社团的宣传还是比较到位的,自己联系和同学介绍同属于社团宣传的间接渠道。但体育老师的引导显得薄弱。体育社团应加强与体育教研室和体育老师的沟通,促进体育社团的发展。
高校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分别占30.2%、23.4%、20.8%。调查显示,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主要体现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交际能力、掌握运动技能4个方面,分别占26.5%、24.6%、21.6%、19.0%,这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但在满足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方面显得薄弱。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5)外联资源。
近年来体育社团已开始尝试联合各高校之间开展大型活动,社团之间的校际交流活动日趋活跃,扩大了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同时实现高校间社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据显示,与校外社团经常交流和偶尔交流的社团有89.8%,从不交流的社团有10.2%,这充分说明校内社团组织活动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要通过体育社团组织更广泛的交流来达到加入社团的需求。此外,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相互交叉重叠,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同等条件下更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接受,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使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入。在校与校之间体育社团交流形式,主要有比赛(27.0%)、联谊(25.8%)和观摩学习(16.9%),训练和技术交流所占比例较小。
3对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资源有效配置的建议
1)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健全体育社团骨干培养机制。
高校管理体育社团的工作,要聘请专业技术高的体育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吸收专业技术突出的体育专业学生加入社团,作为社团教练或者社团干部。体育社团可用义务管理、清扫体育场馆设施等条件作为交换,向体育部门申请使用场地。同时要扩大社团干部的选拔范围;社团干部的年级分布要均匀;要建立社团干部的工作档案。
2)加强体育社团费用管理制度,提高社团运行自主性。
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要有专门财务人员管理,建立有关的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定时、定期向社团成员公开经费使用情况,社团成员有随时查阅社团财务收支情况的权利。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在特定环境、群体中成立的组织,社团的流动性及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是高校体育社团的特权。因此在经费的管理上应给体育社团一定的自主性,以保证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3)突出体育项目特色,制订相关活动方案。
河南省12所高校的84个体育类社团,共有21个体育项目。我们认为,合适、优秀的活动方案会促进体育社团的发展,单调、枯燥的活动方案会影响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因此,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可依据体育功能制定能够发挥项目特色的活动方案。比如,健美操、舞蹈体育社团以大学女生为主,因为女生有健美、健身、减肥等追求,社团的活动方案应以增加练习次数、组织公演等活动形式为主;网球、轮滑、户外活动等时尚类体育项目,参与者大多是喜欢追随潮流、追赶时尚的大一新生,他们对运动技能的热衷和结交朋友的积极性都很高,此类体育社团以技能学习和技术交流为主要形式。
4)加大体育社团宣传力度,组织活动形式多样化。
体育社团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大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力。让学生了解体育社团的目的、任务和性质。多组织社团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定期在校园举行义演、义务咨询、义务教学等活动;定期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比赛,尽量让每一位社团成员都能展示他们的技能;组织不同的院系进行友谊比赛和技术交流;增加与校外社团的交流机会,邀请校外社团到本校交流经验,亦可组织社团成员到校外参加比赛、交流。
5)健全体育社团管理监督机制,强化管理部门工作协调。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应在社团成员中成立专门的社团活动情况监督小组,负责监督社团的日常工作事务,定期对社团组织活动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为社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挂靠单位等社团监督部门,可依据监督小组的工作汇报,对体育社团的发展给予指导。监督小组成员要经常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能够代表社团成员的意愿,态度客观公正。成员每学期要更换一次。
校团委负责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的审批、宣传,学生体育社团将活动计划上报校团委,校团委把审批后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所需经费上报学校体育部门。社团组织活动宣传方案由校团委监督执行,学校体育部有专人负责学校体育社团工作,在收到校团委的活动计划和活动经费报告后,安排活动场地及活动所需物资等。这样,高校体育社团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通过相关部门协助,才能高质量完成组织工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S]. 2005.
[2] 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 2007.
[3] 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9.
[4] 杨蓉. 人力资源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97.
[5] 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 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 2006.
[7] 李世元. 大专校园运动性社团功能目标与营运管理之研究[D]. 台北:台湾体育学院体育研究所,2001.
[8] 肖嵘,汤起宇,吕万刚. 我国省级体育社团管理队伍现状及发展思路[J]. 体育学刊,2004,11(6):17-19.
[9] 曹运华. 北京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303-304.
[10] 程路明,李杰. 关于浙江省体育社团现状和发展思路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1):28-30.
[编辑:黄子响]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组织资源;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8)11-0068-03
Modes of management of 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s in Henan
——Configuration study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QU Tian-min,LI Qiao-l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ubject on single event sports associations of 12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Hena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state investigation, and by referring to related theories in the science of management,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modes of management of 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s in Hen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resource,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ully utilize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mprove association principal cultivation mechanism; perfect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highlight sports association features; complete sports associ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job harmonization between the associations and other departments in schools.
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management mode;organizational resource;Henan province
2005年5月27日,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1]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高等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要求高校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3~4次课外体育锻炼。高校体育社团的良好发展是促进高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较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主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及社会需求的。
1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实质上是特定的组织资源配置方式[3]。依据此观点,我们对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研究侧重于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资源,并将其界定如下:(1)人力资源,包括社团成员、社团管理者和指导教师。(2)经济资源,指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与使用。(3)物质资源,包括场地和器材。(4)信息资源,指社团宣传在校园的影响力。(5)外联资源,包括社团与学校管理部门、与校外社团以及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高校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合理配置体育社团的资源是做好体育社团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作用体育社团功能作用的基础。研究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有限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
高校体育社团人力资源包括社团会员、指导教师和社团领导等。
(1)社团会员现状:从现有社团成员所在年级的分布情况看,大学一年级之后社团成员比例逐年减少,大学一年级成员在体育社团成员中占到54.5%,大学四年级的社团成员仅2.8%。从高校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时间分布情况看,在大学一年级参加社团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86.7%,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很少再关注体育社团,调查结果与社团现有成员所在年级的分布情况类似。
(2)指导教师现状: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大多聘请了专业指导老师,普通的指导教师指导效果不显著,无法满足社团成员提高体育技能的需求,这与指导员大多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有关,也和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激励机制无法满足指导教师要求有关。体育特长生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工作有着足够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但缺乏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所以,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以提高社团技术教学水平。
(3)社团干部现状:访谈得知,河南省多数高校社团发展受到社团干部能力的限制,干部能力强的社团发展速度和规模快,每一届任职干部能力的强弱会使社团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产生变化。所以,如何保证优秀学生干部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过程得到好的传承,是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在培养和使用学生社团干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2)经济资源。
(1)社团经费的来源: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会费和赞助,所占比例为50.6%和31.2%,校团委拨款占9.1%,经营收入和挂靠单位支持分别占2.6%和3.9%,其它为2.6%。这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是会费收入,而经营收入的比例较低,体育社团的运作处于运营单一、没有突破局限的现状。
(2)社团经费的使用: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用于社团活动,所占比例为42.1%,其次为购买器材和支付场地费用,分别占24.2%和20.0%,而用于教练劳务费及其他的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2.6%和1.1%。
3)物质资源。
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在数量、项目及活动形式上已初具规模。体育社团每周的活动次数集中在1~2次和3~4次,分别占60.6%和31.7%,5~6次和7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7%和2.0%,说明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频率不高,距离《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的每周活动3~4次尚有差距。另外,79.9%的社团有固定活动时间,77.1%的社团有固定活动场所。这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大多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社团已发展成为组织比较完善的群体。
4)信息资源。
目前,吸引大学生加入社团主要是通过社团宣传,占49.7%,自己联系和同学介绍加入体育社团分别占25.8%和17.8%,通过体育教师引导的仅占3.8%。这表明体育社团的宣传还是比较到位的,自己联系和同学介绍同属于社团宣传的间接渠道。但体育老师的引导显得薄弱。体育社团应加强与体育教研室和体育老师的沟通,促进体育社团的发展。
高校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分别占30.2%、23.4%、20.8%。调查显示,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主要体现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交际能力、掌握运动技能4个方面,分别占26.5%、24.6%、21.6%、19.0%,这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但在满足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方面显得薄弱。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5)外联资源。
近年来体育社团已开始尝试联合各高校之间开展大型活动,社团之间的校际交流活动日趋活跃,扩大了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同时实现高校间社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据显示,与校外社团经常交流和偶尔交流的社团有89.8%,从不交流的社团有10.2%,这充分说明校内社团组织活动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要通过体育社团组织更广泛的交流来达到加入社团的需求。此外,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相互交叉重叠,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同等条件下更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接受,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使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入。在校与校之间体育社团交流形式,主要有比赛(27.0%)、联谊(25.8%)和观摩学习(16.9%),训练和技术交流所占比例较小。
3对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资源有效配置的建议
1)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健全体育社团骨干培养机制。
高校管理体育社团的工作,要聘请专业技术高的体育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吸收专业技术突出的体育专业学生加入社团,作为社团教练或者社团干部。体育社团可用义务管理、清扫体育场馆设施等条件作为交换,向体育部门申请使用场地。同时要扩大社团干部的选拔范围;社团干部的年级分布要均匀;要建立社团干部的工作档案。
2)加强体育社团费用管理制度,提高社团运行自主性。
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要有专门财务人员管理,建立有关的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定时、定期向社团成员公开经费使用情况,社团成员有随时查阅社团财务收支情况的权利。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在特定环境、群体中成立的组织,社团的流动性及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是高校体育社团的特权。因此在经费的管理上应给体育社团一定的自主性,以保证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3)突出体育项目特色,制订相关活动方案。
河南省12所高校的84个体育类社团,共有21个体育项目。我们认为,合适、优秀的活动方案会促进体育社团的发展,单调、枯燥的活动方案会影响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因此,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可依据体育功能制定能够发挥项目特色的活动方案。比如,健美操、舞蹈体育社团以大学女生为主,因为女生有健美、健身、减肥等追求,社团的活动方案应以增加练习次数、组织公演等活动形式为主;网球、轮滑、户外活动等时尚类体育项目,参与者大多是喜欢追随潮流、追赶时尚的大一新生,他们对运动技能的热衷和结交朋友的积极性都很高,此类体育社团以技能学习和技术交流为主要形式。
4)加大体育社团宣传力度,组织活动形式多样化。
体育社团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大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力。让学生了解体育社团的目的、任务和性质。多组织社团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定期在校园举行义演、义务咨询、义务教学等活动;定期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比赛,尽量让每一位社团成员都能展示他们的技能;组织不同的院系进行友谊比赛和技术交流;增加与校外社团的交流机会,邀请校外社团到本校交流经验,亦可组织社团成员到校外参加比赛、交流。
5)健全体育社团管理监督机制,强化管理部门工作协调。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应在社团成员中成立专门的社团活动情况监督小组,负责监督社团的日常工作事务,定期对社团组织活动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为社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挂靠单位等社团监督部门,可依据监督小组的工作汇报,对体育社团的发展给予指导。监督小组成员要经常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能够代表社团成员的意愿,态度客观公正。成员每学期要更换一次。
校团委负责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的审批、宣传,学生体育社团将活动计划上报校团委,校团委把审批后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所需经费上报学校体育部门。社团组织活动宣传方案由校团委监督执行,学校体育部有专人负责学校体育社团工作,在收到校团委的活动计划和活动经费报告后,安排活动场地及活动所需物资等。这样,高校体育社团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通过相关部门协助,才能高质量完成组织工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S]. 2005.
[2] 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 2007.
[3] 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9.
[4] 杨蓉. 人力资源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97.
[5] 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 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 2006.
[7] 李世元. 大专校园运动性社团功能目标与营运管理之研究[D]. 台北:台湾体育学院体育研究所,2001.
[8] 肖嵘,汤起宇,吕万刚. 我国省级体育社团管理队伍现状及发展思路[J]. 体育学刊,2004,11(6):17-19.
[9] 曹运华. 北京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303-304.
[10] 程路明,李杰. 关于浙江省体育社团现状和发展思路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1):28-30.
[编辑:黄子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