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主持人:龚艳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主持人语:
  本期为“电影史”专题,既有对电影史研究主体性的宏观考察,也有对早期电影具体个案的分析细读。檀秋文博士的《关于中国电影史研究主体性爭论的再思考》正是对近年来中外中国电影史学者所争论的热点问题重新梳理,对跨国电影史和民族国家电影史两大研究框架下的电影史研究主体的讨论尤其具有启发性。中国艺术研究院储双月副研究员则讨论了“十七年”时期的电影历史叙事问题,她的《“十七年”时期电影历史叙事批判概述及其影响》从“十七年”整个创作的风向、苏联电影的影响各方面讨论了“十七年”电影创作者与历史叙述的某种关联性。上海音像资料馆的李东鹏博士的《“印象”中的印象——伊文思<愚公移山>上海部分再研究》,从非常具体的个案出发,以大量的文献史料、影像资料为支撑,对伊文思上海之行进行了一次详实的历史再现,给研究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研究视角和文献资料。
其他文献
近日收到汪小洋先生寄来的煌煌巨著,认真读过,便想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汪小洋先生的研究从汉画出发,并不囿于汉画,而是迈向了近年美术考古的“显学”——墓葬美术,完成一部重要的墓室壁画通史,在宗教美术的视角中建设出一个严密、完备的“中国墓室壁画”学术体系,为学术界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中国墓室壁画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中,墓室壁画是美术考古的重要研究对象。长期以来,美术考古界对墓室壁画的关注向来十分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J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0)05-0057-07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0.05.008  龚艳(以下简称龚):首先感谢上海戏剧学院的石川教授接受我们的访谈,今天参与访谈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的张隽隽老师。我想从一个比较个人化的话题切入,石老师,您当时是怎么样开始收藏与策展的工作的?  石川(以下简
期刊
摘 要:印度佛教经中亚传入敦煌,伴随着佛教东渐的过程,交脚样式的弥勒造像最早出现在敦煌地区的北凉石塔,随后也出现在莫高窟初期造像当中。莫高窟交脚弥勒造像全部集中于北朝时期,敦煌石窟的交脚造像吸收了印度、西域的造型特点,亦传承了汉晋以来的造像风格。文章从图像特征和造型风格角度探讨交脚弥勒像在莫高窟的发展与演变,追溯莫高窟交脚弥勒造像的源流,分析敦煌交脚弥勒的图像特点与造型风格。  关键词:莫高窟;北
期刊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受到德国纳粹政权迫害,德语世界的艺术史家纷纷流亡到英美国家,出现了一场“学术迁徙”运动,艺术史的中心由德语国家转向英美国家,最终导致了艺术史学科从偏重“内向观”的传统艺术史研究模式转向偏重“外向观”的新艺术史研究模式。传统艺术史中的循环论、进化论模式进入20世纪以后受到挑战;20世纪30-50年代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史基于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论点,探究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期刊
摘 要:蒙古民族的民间傩仪戏剧“呼图克沁”中蕴涵着多神崇拜和企图控制神灵以实现自己愿望的做法,渗透着藏传佛教、萨满教以及汉秧歌等多元文化因素,与道教、傩戏、萨满教等原始多神教有共性,都属于多神信仰,都使用音乐作为娱神手段。  关键词:蒙古村落; 傩仪戏剧 ;“呼图克沁”; 象征;信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0)05-0027-12  国际D
期刊
摘 要:石墓门作为南朝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制规格、装饰图案、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墓葬形制、丧葬礼仪、宗教信仰、文化观念,并可以借此窥探南朝线刻艺术的发展状况。以南京栖霞区灵山大浦塘村南朝墓石门为例,通过田野考察、绘制线描图、图像学、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从美术考古视角比较分析南朝石墓门图案区域特点、时代特征、图案组合规律及发展演变轨迹,进而探究石墓门图案的内涵、功能及象征含义。  关键词:南朝;石墓
期刊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批学者系统地译介克拉考尔的著作以阐发其思想,米利亚姆·汉森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她把克拉考尔的《电影理论》当作需要打开、细读并重写的“羊皮书”。她首先经由“历史化”的方式来进入这一著作:一方面考察写作的历史语境,把20年来克拉考尔的草稿、笔记、大纲纳入文本的参照系;另一方面则试图恢复文本内部的历史维度。接着,汉森在《电影与经验》中以“经验”的视野进入这一文本,从“摄影
期刊
摘 要:梅花是中国古代图像中重要的植物意象,龚自珍却将自古以来文人画士所喜爱的梅花图式看做“病梅”,文章着意论述中国古代这种对梅花特殊的审美意识是如何确立与发展的。宋代爱梅之风兴盛对后世画梅起了决定作用,以曲、欹、疏为美的倾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梅花生长的某些特点适合比德观念的阐释,且宋人有时将梅花和蜡梅混为一谈,更加深了梅花伴雪斗寒的意象。同时,朱熹用梅花的盛衰释义《易经》中的元亨利贞
期刊
摘要:谭霈生先生思考戏剧本体已经二十多年了,至今,戏剧界对戏剧本体的认识多半未超出谭先生的理论框架。谭先生的方法贴近亚里士多德,其结果则近似黑格尔。他们三者的思路都是本质主义的,此思路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可以站在现代哲学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进而在其指明的方向上找到新的道路,并建设新的戏剧本体论。  关键词:戏剧本体论;谭霈生;亚里士多德;黑格尔  中图分类号:J8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 要: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国乐建设运动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密切相关。刘天华提出国乐改进思想并为之倾注毕生精力。受平民主义思想和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影响,刘天华主张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所有种类作为国乐,认为它们能够启蒙国民、塑造国民。在国乐建构的路径上,刘天华提出“中西调和”论,一方面对传统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民族性建构尋找传统的支持,一方面学习先进的西方音乐,推动传统音乐现代化。刘天华的国乐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