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下,如何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一、营造民主平等氛围,让学生自由表露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平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是与我们老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新课程强调,教学课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构建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探索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但是分析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难发现,在一部分课上,教师每节课都将学生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块,也不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坐在课桌外侧的学生扭起脖子看黑板的字是否舒服,也不能有效地关注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只要让学生讨论起来,也能给领导与听课的教师一个满意的交待了。好像新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几位课程专家满意似的。
  
  三、创新教学评价语言,让学生敢于创新
  
  当前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教师不作评价,直到答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为止。问题之二是教师假评价,教师虚情假意,言不由衷。
  怎样提高教师评价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
  (1)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就应赞美说:“你有一双慧眼啊,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2)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3)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还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作者联通:444300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中)
其他文献
案例:    一年级语文上册儿歌《影子》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儿歌的内容,更形象地体会影子变换的乐趣,我决定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上,带到阳光下学习这首儿歌。  师:请小朋友们按照集合的队形排好,相互之间要留有空隙(教师让学生背对阳光)。  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看地面,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叽叽喳喳地左看看,右瞧瞧,一会儿便举起了小手)  生:我看见地面上有我的影子。  生;我看见地面上有
期刊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从现在做起,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面临的问题。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在教学儿童画的方面进行了探究与实践。     一、充分发掘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和探究精神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只要巧妙设问就会发现,小孩比大人敢想、敢说、敢画、敢做,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不受生活模式的限制,常常有许多
期刊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突出强调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中学语文刻不容缓的历史重任。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学生所进行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人际交往活动等,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因素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地理课教学中注重以情动人,以趣激情,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可以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那么,我在课堂上要怎样激起
期刊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一、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
期刊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经典之作。关于《出师表》,历史上的很多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陆游多次在诗中盛赞《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宋代文天祥也有“或为《出师表》,鬼神泣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山区的农村小学生同样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同样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是山区——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山区,农村的小学生长期处在一个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经济贫困的环境里,认识一些字,学习到一些知识就算不容易了,创新又从何处谈起呢?但是,老师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有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通过讲解、朗读和背诵等形式,深入指导,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不断吸收消化。怎样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具体做法是:激发兴趣——教师指导——正确评价。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要想达到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就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上下功夫。  1、展
期刊
太阳还没有睡醒  我沐浴着微凉的晨风  头脑中还在回放昨晚的梦境  重重叠叠都是你迷人的倩影  我禁不住问一声远方的你  是否与我志趣相同    月光如水  倾洒着柔情  我张开双臂  去拥抱你的那片天空  料想你头上的那朵白云  一定印着你的心声    七月流火  挥洒着热情  我潜心匍匐在句逗之间  耕耘着沉甸甸的憧憬  愿这份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能将你的芳心打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