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绵不断的浪潮,在月光下翻出黑金的色泽。像要被回忆吞没般的失重感,从天地尽头源源不断地扑打过来,水花打湿了孔子的衣角,酒杯里晃动着明晃晃的月影,都能听见时间发出玉器碰撞般的声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我能想象他说出这句话的场景就是这样吧?
  历史就这样书写了一份又一份卷轴,然后一份一份地遗失在时间的旷野里。像交叠而过的翅膀,拍响了诗歌的节奏。沧海的日影,地平线把岁月碾进黑暗里。
  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的话,书里说:人的一生,总是会不停地去那些你已经去过的地方。走曾经走过的路,在记忆里一遍一遍地去临摹当年当时的情景。在这样故地重游的情绪里,获取一种叫作时光倒流的错觉。
  这是一种虚假的美好。
  它是温热的,酸涩的,让人饱满发胀的情绪。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孔子才会望着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吧。
  就像每个曾经人声鼎沸的地方,都会有人去楼空的一天。每个曾经茶香四溢的屋檐,迟早都会变成雀鸟筑巢的居所。每一个接踵摩肩的时代,都会变成人们追忆里的缅怀。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都会在多年后的某个时刻,成为撩动人们的不朽乐章。人们纪念着每个逝去的黄金年代,每一个黄金年代留下来的最后挽歌。
  时光像水一样覆盖着我们的人生,只有逆流而上,才可以激起美丽的水花。时间会把我们的身体化作容器,封存过往的岁月,把苦涩的泪,酿成甘甜的泉。
  孔子想要表达的,不过就是说生命就像一条大河,在每个日夜里奔腾万里。等到蓦然回首,时光的洪流已经把我们卷走了几十年之远。停在过去的少年抬起手擦去时光积淀的尘埃。
  我们的人生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圆滑润泽的河流,我们一年一年,一日一日不曾停断地栖息其中。岁月像流水卷动河沙一样,把我们的生命牵引着,超前滚滚而去。胸口里一直有一种温暖的情绪在跳动着,伴随着年轻的心跳频率。
  历史一叠一叠地像胶片一样重叠着覆盖在这些文字上面,像是上了最华丽的金箔。我们都处在像是被撒上金粉一样的年华里,梦想被折叠起来,装进每一个背包里。它仿佛一个沉睡的英雄,随时等待着我们策马扬鞭,抓紧时间的翅膀,早早上路飞翔。
其他文献
天有不测之风云,谁人不遭遇一二次雨呢?突兀其来,把人淋得像只落汤鸡,人避之躲之唯恐不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公元1082年春,苏轼“沙湖道中遇雨”,那是场骤雨、大雨,也是场恶雨。苏轼此时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死里逃生的谪客应该“拟把疏狂图一醉”或“把酒问青天”,但他躬耕荒地,遇雨时不惊不俱,不作落难之想,不见狼狈之状。他从容优雅,“何妨吟啸且徐行”,他是儒士农夫,更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不倒翁
期刊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生于长安,因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永贞元年
期刊
天,在上。海,在下。它们默默对视着,却触碰不到彼此。  天和海可能是自然界中颜色最相宜的一对组合了。一碧万里,海天一色,天倒映在海上,海就像是另一个天。但令人心酸的是,它们永远都不可能有交集。我们常说“海天相接”,事实上他们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无论海浪刮得有多高,云层降得有多低,它们都不能触碰一下对方。  它们是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的爱人。它们在互相凝望、沉默不语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所有的开心、难过、委
期刊
汉字是全球华人除了口语之外,最主要的交流媒介。每一个有文化的华人,都是很难离得开汉字的。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持续热播,说明了以母语为汉语的人们对祖国文化的重视。  汉字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比《四书》《五经》还古老的《三坟五典》,都是凭借汉字才得以流传下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文化,但毁不掉一个个美丽的汉字,因为汉字是在读书人心中生了根的。秦朝灭亡之后,很多读书人还是
期刊
天色朦胧,我在烘暖的被窝中撑开倦困的眼,浑浑噩噩的头脑微微胀痛。  偏转过头,黛墨色的玻璃窗上浮着一层薄雾,使人想起刚卸下的纱帐。房檐飞檐下的蛛网漏着三两点珠露,在晨风的轻语中轻轻地摇晃着。院外森森的黑影是一片树林,落尽了叶后生生地从红砖墙上伸出来,分割了此时还不尚分明的天与地。一阵窸窣声轻轻传来,不远处低低的枝丫连带着蛛网震晃了一会儿,从黑暗的一隅轻盈地跳出一团“小球”,在秃枝中显得格外引入注目
期刊
儿时的自己虽然性子倔,但胆子小,一遇事总是畏畏缩缩地往爸爸妈妈身后躲,更不敢尝试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为着这个脾性,我没少挨父母的教训。可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坏脾性”,竟是由一个小小的滑板帮着我慢慢改变的。  记得五六岁那年去广场玩耍,一天傍晚,我看见几个哥哥、姐姐脚下踩着有两个彩色轮子的“玩具”,像鱼儿般自由穿梭在人群中,我觉得非常有趣,便央求妈妈给我也买一个。妈妈却说那是大孩子玩儿的,像
期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期刊
书信的历史,我国自古有之。殷墟出土的甲骨片里就有由边境传至京都的“边报”。从竹简到纸书,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都有信笺往来传递的痕迹。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为了写诗方便,还发明了“薛涛笺”的笺纸,后来被逐渐用作信纸。此外,还有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即道出战乱中盼望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信,是人们寄托思念的飞行器。  书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承担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它以谦恭的、富有感情及时代色彩的
期刊
黄花香浓,西风清冽,高岗之上一人纵马驱驰,忽又勒马转身,将目光投向像蓝墨水一样渐次洇开的峰峦之外,眼眸里柔情如水荡漾……  这样盈溢着柔情缱绻的一幕,无论是在唐诗还是宋词里都极寻常;山长水远,动如参商,异地相思远比相聚欢好更为惯常,诗人们寄赠酬答,鱼雁不断,成就了多少佳话。但如果相思的主角是个虎贲猛士,还不免有暴戾恣睢之性,各位是否会惊诧莫名?  西格夫里·萨松有一句诗流传颇广:“我心有猛虎在细嗅
期刊
离我家不远的山腰,有一方足球场大小的池塘。  我的幼年时代,那方池塘是我们一群小屁孩的乐园。炎炎夏日,吃完半只西瓜,三五成群,赤条条地跳入池塘,享受着塘水的清凉。那时的池塘环境好,清水悠悠,绿树环绕,夏风一吹碧波荡漾,浸泡在水中的我们身心都是凉快舒畅的。  池塘周边虽散落着几户人家,但还是以树木为主。大片的竹林以及桃树,成了我们这些男孩施展“功夫”的场所:要么折一根竹子当棍棒,耍一通乱七八糟的少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