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丹麦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有一句名言:“蓝色的天空,绝不会因为盲人看不见而不存在。”擅长航海的丹麦人,把对蓝色的钟爱刻在了基因中。数个世纪前,维京人用力量和勇气征服大海,现代的丹麦人,则用才华将蓝色的工艺与科技带给全世界。甚至于,连“蓝牙技术”这个名词,都是来源于丹麦国王——哈拉尔嘴里的一颗蓝色牙齿。

风靡全球的蓝罐曲奇走向世界的丹麦美食


  很多人对丹麦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产自这里的蓝罐曲奇,那铁罐上的一抹幽幽深蓝,和美人鱼雕像、安徒生童话一起,成为丹麦享誉世界的标志,也让丹麦人引以为傲。
  虽然曲奇饼干在世界各地都有生产,但丹麦的曲奇饼干尤其闻名遐迩,历史上第一块蓝罐曲奇便诞生在这里,至今已经有88年的历史。打开盒盖,露出一只只不同造型的曲奇,宛若一件件小巧的艺术品。由于坚持采用新鲜牛油及加仑子等天然原料烘制,丹麦蓝罐曲奇的成品色泽金黄,口感香醇,散發着一股浓郁的奶油香味,令人口齿生香,回味无穷。因此,丹麦蓝罐一经推出,便迅速风靡全球,成为广大烘培食品爱好者的心头最爱。
  蓝罐曲奇的影响力有多大?据市场反馈,多年以来,在丹麦所有外销的美食中,蓝罐曲奇的销量始终保持着夸张的成绩,尤其是在中美两国,真正做到了横扫同类产品的程度。2009年,蓝罐曲奇成功获得丹麦女王陛下玛格丽特二世的认证,跻身“丹麦皇室的御用品牌”,尽显皇室尊贵。此后,在市场上销售的蓝罐曲奇,都在新包装外加上了金色的丹麦皇冠徽章,彰显着超凡的地位。
  有趣的是,在享用过曲奇的美味后,许多人发现,蓝罐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舍不得扔掉,便专门用来放置小物件。而每当父母长辈想要寻找某样东西时,便会第一时间拿起这只蓝罐,在摇晃间,里面的物品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温馨的一幕,成为许多人童年的记忆。
  说起来,曲奇饼干还只是丹麦“点心大军”中的一位代表,另一道经典的点心则是Kringle(克林格面包)。13世纪,克林格面包追随罗马天主教的僧侣,来到了丹麦。和其他丹麦糕点做法一样,厨师使用酥皮或者酵母面团为原料,经过特殊加工和揉捏,使其变得轻薄。它的外表是螺旋打结状,内部馅料有杏仁膏和葡萄干,表皮上还会铺满坚果片或者糖霜。几百年过去,克林格面包在丹麦依然深受欢迎,在丹麦许多面包店门口,都挂着传统而古老的金色克林格面包标志。
  有趣的是,还有一种名为“丹麦面包(酥起层面包)”的美食,更多人却愿意称之为维也纳面包——这可是著名的音乐之都,奥地利首都的名字。据说,它的配方是一位移居维也纳的丹麦厨师发明的,也有传说认为,这是源于丹麦面包师的一次罢工。在后者的描述中,当时雇主们雇佣了一批奥地利面包师,他们带来了新的烘焙技艺和糕点食谱,将面包同吉士酱、水果等组合起来烘烤,口感出奇的好,丹麦人将其称为维也纳面包,该名称至今仍在北欧使用。

  英国女作家海伦·拉塞尔在畅销书《丹麦一年》中,对颇具传奇色彩的丹麦面包进行了如下描述:“这块点心口感清淡,造型漂亮,味道香甜,浓郁丰富的口感渐次释放。入口松脆,进而绵软,直至甜腻。我仿佛进入了一个蜜糖世界,没有人发脾气,也没人需要工作、洗衣服,更不会有人撞到脚趾,人人都必须微笑。”因此,若想要一瞥这位女作家笔下的完美世界,也许一块层层酥脆的丹麦面包能帮到你。
  当然,丹麦的美食还有太多太多,例如丹麦三明治、丹麦烧腿、甜酒布甸等。但难以否认的是,正是在曲奇罐上那一抹撩人心弦的幽蓝上,人们找到了丹麦美食的正宗风味,并将其作为丹麦美食工艺的经典印象,深深铭刻在了心底。

与中国结缘的丹麦瓷器经典的“丹麦蓝”和“哥本哈根蓝”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丹麦这个与中国隔着大半个欧亚大陆的北欧国度,竟早在很久以前,就因瓷器文化而与后者联系在了一起。
  是的,和古老的中国一样,丹麦同样沉醉于瓷器之美,并创造了独特的哥本哈根唐草系列瓷器——其灵感来源于中国的青花瓷,以经典的蓝白配色,结合丹麦独特的设计美感和生活理念,赢得了“丹麦蓝”和“哥本哈根蓝”的世界美誉。
  这段“情缘”要从18世纪说起。当时的欧洲为来自东方的瓷器深深着迷,便纷纷招工建厂,以期制造出同样精美的产品。丹麦也不例外,早期的丹麦瓷厂为寻求灵感,从中国大量进口青花瓷,从而铺就了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在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夜莺》中,可以追溯到相关描述:皇帝是一个中国人,他的宫殿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完全用精致的瓷砖砌成,价值非常高。足以见得,对于这位19世纪诞生的童话作家来说,在他的浪漫想象中,华美的瓷器就是中国的象征。
  对于瓷器,丹麦最痴迷的是其繁复的花纹与精湛的做工。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瓷器厂,是欧洲最古老的瓷器制造商之一,历经多年的辛勤耕耘后,1790年,它的创办者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丹麦之花”系列瓷器。该系列瓷器做工精美、手感光滑,有着独特的蓝色涂料、镶金边和丹麦花卉图案,推出后受到欧洲人的强烈欢迎,至今经久不衰。
  1889年,皇家哥本哈根瓷器厂以中国的青花瓷为灵感,又生产出了颇有特色的蓝白系列餐瓷,有着“丹麦蓝”和“哥本哈根蓝”美誉的“唐草系列”正式诞生。作为青花瓷的改良,丹麦工匠在装饰上加入了欧洲特色的浮雕和贝壳条纹等元素,用蓝白演绎出一种独有的陶瓷风格。也许是中西方对美学理解的不同,和传统的中国青花瓷相比,在“丹麦蓝”瓷器的釉面上,颜色更淡雅几分。
  经过两百多年的粹炼与发展,丹麦瓷器经历了奢华繁复的洛可可时期、复古气息浓郁的路易十六时期、追求历史层次感的维多利亚时期,以及花鸟纹华丽攀附的新艺术时期,但无论风格如何变化,关于它的传奇,是从那一抹蓝色开始的。
  时至今日,皇家哥本哈根瓷器依旧沿用传统方法制瓷,其成品远销世界各地,那白蓝相间的宁静与典雅,为世人带来了极致的艺术享受。

蓝色的海洋与星球梦幻的丹麦国家水族馆


  蓝色,也是大海的颜色。丹麦东临波罗的海,西濒北海,加上南北海峡环绕,可谓是大海的宠儿。正因如此,丹麦人的基因里,早早便刻下了对海洋的依恋,除了举办各种各样的海上活动,他们还会建造海洋主题的建筑。

  在哥本哈根北部的夏洛滕隆小镇上,有一颗神奇的“蓝色星球”,远远看过去,让人分不清是梦幻还是现实。它就是丹麦国家水族馆,丹麦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北欧最大的水族馆。水族馆面临厄勒海峡,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设计师受到水浪在无休止运动中变幻形状的启发,同时加入他自己的想法,构想出了一套奇特的设计理念,从而将水族馆塑造成巨大漩涡的形状。
  水族館坐落在一块凸起的陆岬上,当你乘坐飞机抵达哥本哈根机场时,能从半空中清晰地看见它独特的形状。只见这座建筑通体呈银白色,其流线型的轮廓灵活而富有生机,如同一朵在海岸边不断旋转的水之花。在阳光的反射下,又如同镜子般反射出天空与海洋,打造出海天一色的美妙景致。
  当游客进入“蓝色星球”的内部,会有种行走在深海之中的错觉。在这里,水无处不在,海洋、河流、湖泊和湿地的元素皆有。为了缓解排队的问题,丹麦国家水族馆在圆形门厅的伊始,设置了5条形似“手臂”的透明隧道,它们分别连接不同主题的水族馆,根据自己的喜好,游客可以自由选择探索的起始点。
  例如在亚马逊风情馆,可以驻足欣赏五彩斑斓的蝴蝶扑腾翅膀,听鸟儿在树枝上鸣叫;在热带雨林区,巨大的瀑布飞流而下,数千条水虎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碧绿青翠的植物被移植在馆内,生机勃勃;在珊瑚礁世界水族馆,姿态各异的珊瑚在此等候,它们五光十色的触角在水波中肆意舞动,美丽动人……
  行走在水族馆的透明隧道里,数百万公升的蓝色水浪漂浮在头顶,海水与人被玻璃隔开。水族馆充分利用光影元素,再加上互动技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海洋世界。在这里不止能参观海洋生物,还能与它们互动。当参观者敲打水箱时,鱼类会有意识地靠近,双方透过玻璃对望。当鲨鱼游过时,张开双臂拥抱它们吧。你还可以在水族馆里亲自喂食海獭,这绝对是最酷的体验。
  如今的丹麦水族馆拥有世界级的建筑、来自全球的海洋生物和先进的演示技术。参观完水族馆后,你可以走向海边,在沙滩上寻找贝壳或者出海钓鱼,哪怕只是吹吹海风,看着开阔的大海,也会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
其他文献
松下家电三剑客    现代人在电子时代的多元选择中养成了“美中择其尤”的好习惯,决意于出类拔萃的厂商们,在“精益求精”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将人性化提升到首要位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攀冰由攀岩运动发展而来,是攀登高山、雪山的必备技能之一。随着人们不断地改进装备和提高技巧,攀冰已经逐渐成为一项独立且成熟的户外运动。  根据形成原因,人们将可以攀登的自然冰分为水冰和冰川冰。水冰主要由瀑布形成,因为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同质量的情况下,水在零摄氏度结冰后体积会变大。这也是冰瀑的面积往往比夏天的瀑布面积更大的原因。水冰的形成条件较低,也更容易接触,国际上对它的攀登定级标准以WI(
郑州人总是一副忙碌的样子,为人爽利,中就中,不中就不中。他们讨厌装腔作势的假斯文,喜欢大男子主义的潇洒和随性,说话爱带把儿,甚至粗俗不堪。不管多大的事儿,都会换来他们的一句“无所谓”……  郑州是一座有着3600多年历史的古都,建城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郑州北临黄河,南靠嵩山,沉浸着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铁路系统汇集于此,让它成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郑州人好客热情
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坦桑尼亚与肯尼亚的交界处,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有着“非洲屋脊”“非洲之王”的美誉。  乞力马扎罗最为人惊叹的,是它作为一座火山的同时,还是赤道附近唯一覆盖积雪与冰川的高峰,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登山者造访。人们只需站在广袤的东非大地上,目光穿过狂野的草原和丛林,就能亲眼目睹一面庞大巍峨的山体屹立在天地间,它的山腰云雾缭绕,山顶则白雪皑皑,壮观之极。  然而
接到会议通知,准备好会议资料,按时走进会议室,手中拿的不是一堆打印文稿,而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与会者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分发会议资料时,只需通过无线网络在笔记本电脑之间传输文件即可,会议记录更是方便直接地在电脑上运指如飞……这并不是描绘的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已经在我们身边实现了的高效率无线办公。无线办公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成本的有效方法,而无线办分则是无纸办公的高级阶段。在无线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
帆船比赛集竞技、娱乐、观赏、探险为一体,在海南举行的“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赛”,是中国航线最长、竞技水平最高的大帆船多日拉力赛。作者毫无航海经验,也不会游泳,因执着而被经验丰富的船长破格启用,在海南岛东、西两线的比赛中,与多国船员一起拼搏,历经十个昼夜的巨浪和风雨,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其间,他体验到了与风浪搏击的快感、与死亡擦身而过的恐惧,欣赏了海上别样的风景,最重要的是,还收获了友谊、增强了团队精神…
马格德堡是一座蕴含着千年历史的城市,老市政厅庄重肃穆,横跨易北河的铁路桥写满沧桑,马格德堡大教堂用它斑驳的砖墙记录下这古老与新生的故事。  从德累斯顿出发,易北河自南向北奔腾而下,途经里萨,河水变缓,蜿蜒注入广袤的北德平原。这条贯通中欧的航运大动脉,为德国东北部城市的商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坐落于易北河左岸的马格德堡,便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马格德堡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首府,建成时间可追溯
▲武惠妃石椁是现今体量最大的归国文物,同时也是我国首次用法律途径跨国追回的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作家海岩从武惠妃石椁盗窃案得到灵感,创作了文学作品《长安盗》。  石椁,即石制的外棺,古人将遗体放进木棺材内,再把棺材放到石椁中,以保护棺材不易腐烂。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有一具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等级最高的石椁。它高约2.5米,宽约2.6米,长约4米,重达26吨,呈仿宫殿造型,外部雕刻细致,有花
在神农架广袤的原始森林中,有一处不为人知的小镇——木鱼镇。四周环绕的原始森林,虽然掩盖了它的棱角,却也给了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千百年来,当地人靠山吃山,既有会“架木为梯”绝技的药农,又有恪守狩猎之道,敢于和野猪对决的猎人;而神农氏留下的神农茶,传说还有“解千毒”的功效……  位于湖北省西部的神农架,是中国内陆罕有的没有被玷污的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618平方公里,广大的林区囊括了3700余种植物,为1
地球上曾有两只“大眼睛”,人类用它们来探索宇宙星河中的未知与奥秘。不幸的是,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发了世界天文探索领域的震动——2020年12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确认,地球“两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电望远镜发生坍塌事故,再无法使用。此后,与人类并肩前行的重任将落在另一只“大眼睛”上。  剩下的这只“大眼睛”,名叫FAST(Fivehundred-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