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下,应关注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奠定基础。本文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角度入手,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育 基础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收获成果的同时必定会出现新的问题,基础阶段语文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影响,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许多问题,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质量。
一.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传统的“双基”基础上,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了更完全的面熟,明确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维度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是实现另外两个维度的重要手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教学提供内在动力。三个维度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体化语文教学。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三维目标的认知不够深刻,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容易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充满人性性的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由于三维目标的高度概括性,难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1]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课时是有限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这就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但实际上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合理因素。比如在人教版三年下《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文本中,讲述了一家人感叹于网络世界的惊奇以及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文章本意是普及网络知识,但是这对于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意义并不大。
(三)教学方法欠妥
课堂是教与学的载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推动,如果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转移知识的桥梁,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纵观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教学方法过度传统和死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并没有提前进行严密的准备,对教学理论的掌握也不够深入,课堂开展比较随意。理论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最突出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单线型教学的现象。有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加上作业、考试等压力,导致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堂,甚至产生厌恶语文学科的不良情绪。当然也有教育理念更新较快的教师,为了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他们会采用各种新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融洽。但是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把握度,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引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对教材解读不深入。语文学习需要挖掘和思考内容,学生学业繁忙,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水平不一等因素,导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比如在解读《骆驼祥子》中虎妞这一人物角色时,有的教师将重心放在对虎妞性格特征分析上,没有就她性格养成原因进行深入挖掘。这种适当的挖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意图,但是却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
二.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性,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指导各个教学环节。具体地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
(1)助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了促进三维教学目标“落地生根”,教师应注重三维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切忌只关注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应充分、深入地了解三维目标,坚决杜绝将其束之高阁,将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实践环节中,用三维目标审视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率,提强化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不管是教学生字、词组,还是句式、段落,教师都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情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应避免一味地让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构建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取全面发展。[2]
(2)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等理科类学科不同,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设置语文教学目标时应也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为学生讲授知识,引导他们理解本文内容,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学生喜欢一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文章的写作手法巧妙、写作角度新颖、行文流畅等多种原因,那么和本篇文章相似的其他文章也可能是学生喜欢的,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可能会将喜欢的文章风格融入进自己的作文中,即便这不是三维目标中包含的内容,但是教师也应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中。
(二)谨慎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依赖性很大,可以说教学内容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語文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性质、学生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内容。
(1)结合学生本身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择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地方发展水平,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尽量避免比较高深的内容,比如传统文化精粹《红楼梦》,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难以支撑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相应地对于高中阶段学生,不宜选择《丑小鸭》等理解难度很低的文本,不然学生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2)注重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选入语文教材。比如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志怪小说如果选入语文教材中,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可以说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教育性开展的,在选择教学材料时也应考虑这一点。[3]
(三)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就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方式。基础阶段语文教学使用频率比较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要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或组合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避免全课堂沉闷式的讲授方法,或者把课堂完全教给多媒体设备,教师应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情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语文的学科特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其进行自主式思考,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三.结束语
基础教育改革尚未完成,语文教学优化之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为了提升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正确认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引入教学活动中,不畏惧教学改革挑战,采取有针对性的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克胜.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7):79-80.
[2]武莉.浅谈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6):51.
[3]母建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13(21).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语文教育 基础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收获成果的同时必定会出现新的问题,基础阶段语文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影响,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许多问题,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质量。
一.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传统的“双基”基础上,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了更完全的面熟,明确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维度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是实现另外两个维度的重要手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教学提供内在动力。三个维度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体化语文教学。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三维目标的认知不够深刻,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容易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充满人性性的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由于三维目标的高度概括性,难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1]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课时是有限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这就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但实际上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合理因素。比如在人教版三年下《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文本中,讲述了一家人感叹于网络世界的惊奇以及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文章本意是普及网络知识,但是这对于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意义并不大。
(三)教学方法欠妥
课堂是教与学的载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推动,如果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转移知识的桥梁,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纵观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教学方法过度传统和死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并没有提前进行严密的准备,对教学理论的掌握也不够深入,课堂开展比较随意。理论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最突出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单线型教学的现象。有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加上作业、考试等压力,导致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堂,甚至产生厌恶语文学科的不良情绪。当然也有教育理念更新较快的教师,为了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他们会采用各种新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融洽。但是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把握度,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引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对教材解读不深入。语文学习需要挖掘和思考内容,学生学业繁忙,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水平不一等因素,导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比如在解读《骆驼祥子》中虎妞这一人物角色时,有的教师将重心放在对虎妞性格特征分析上,没有就她性格养成原因进行深入挖掘。这种适当的挖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意图,但是却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
二.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性,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指导各个教学环节。具体地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
(1)助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了促进三维教学目标“落地生根”,教师应注重三维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切忌只关注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应充分、深入地了解三维目标,坚决杜绝将其束之高阁,将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实践环节中,用三维目标审视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率,提强化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不管是教学生字、词组,还是句式、段落,教师都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情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应避免一味地让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构建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取全面发展。[2]
(2)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等理科类学科不同,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设置语文教学目标时应也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为学生讲授知识,引导他们理解本文内容,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学生喜欢一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文章的写作手法巧妙、写作角度新颖、行文流畅等多种原因,那么和本篇文章相似的其他文章也可能是学生喜欢的,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可能会将喜欢的文章风格融入进自己的作文中,即便这不是三维目标中包含的内容,但是教师也应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中。
(二)谨慎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依赖性很大,可以说教学内容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語文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性质、学生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内容。
(1)结合学生本身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择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地方发展水平,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尽量避免比较高深的内容,比如传统文化精粹《红楼梦》,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难以支撑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相应地对于高中阶段学生,不宜选择《丑小鸭》等理解难度很低的文本,不然学生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2)注重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选入语文教材。比如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志怪小说如果选入语文教材中,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可以说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教育性开展的,在选择教学材料时也应考虑这一点。[3]
(三)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就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方式。基础阶段语文教学使用频率比较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要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或组合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避免全课堂沉闷式的讲授方法,或者把课堂完全教给多媒体设备,教师应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情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语文的学科特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其进行自主式思考,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三.结束语
基础教育改革尚未完成,语文教学优化之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为了提升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正确认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引入教学活动中,不畏惧教学改革挑战,采取有针对性的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克胜.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7):79-80.
[2]武莉.浅谈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6):51.
[3]母建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13(21).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