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陶行知说:“生活即学校,社会即生活”,将社会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活力,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语文源自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很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严重不足。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落地的体现。将初中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能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一、实施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學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时,必须着眼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也是提升师能的需要。其一,从教学理论的层面来分析,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其二,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生活化导入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导入时往往由教师给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就是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如果教师能在导入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探究语文,让语文知识生活化。例如,在讲解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表演环节,进行导入,让学生将文章的内容演绎出来,学生化身文章中的皇帝、大臣、天真无邪的孩童,自己亲自去体会文章中每个人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文章中人物的影子,从而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学生亲自的演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讲解,学生的理解就会上升一个层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走进文本,融入生活化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将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就要做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首先,要做到将教材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比如在讲解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中挂一些有关瀑布的山水画,让学生置于山水之间进行教学,也可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瀑布的片段,使学生感受瀑布的流速和壮观的景象,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讲解朱自清的《春》时,可以把课堂布置成春天的样子,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片绿色的景象,让学生在春天的氛围中学习文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语文,能够渐入佳境从深层次去体会作者的用意。再例如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介绍,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按顺序进行自我介绍,并讨论谁的介绍比较全面、简练,然后对照自己的介绍进行修正。这样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既亲近了课文,也增长了知识。
(三)加强实践体验,教学过程生活化
语文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了这样的引导: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为我们洗衣做饭、收拾卫生,关心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喜怒哀乐……就是在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中,倾注着母亲无私的爱。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母亲每天都在帮我们做什么?母亲为你做的什么事最令你感动呢?你又是如何向母亲表达爱意的呢?并开展小组讨论:你认为母爱伟大之处是什么?从而提升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实现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道德公民的教学目标。
(四)结合学生感受,作业设计生活化
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多采用书面形式,这种作业形式在加强学生记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的初中学生来说,长期做同一种形式的作业难免会心生厌倦。而设计生活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提升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比如,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①生活中,你是否也错怪过别人或者被别人错怪过,请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并以“如何减少彼此间的误解”为题开展小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500字的作文;②请用作者的口气为第一只小猫写一段悼词。这样的生活化作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要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董亚梅.初中语文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科技信息,2014,(11).
作者简介
丁文仲,男,大专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语文源自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很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严重不足。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落地的体现。将初中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能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一、实施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學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时,必须着眼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也是提升师能的需要。其一,从教学理论的层面来分析,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其二,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生活化导入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导入时往往由教师给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就是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如果教师能在导入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探究语文,让语文知识生活化。例如,在讲解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表演环节,进行导入,让学生将文章的内容演绎出来,学生化身文章中的皇帝、大臣、天真无邪的孩童,自己亲自去体会文章中每个人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文章中人物的影子,从而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学生亲自的演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讲解,学生的理解就会上升一个层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走进文本,融入生活化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将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就要做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首先,要做到将教材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比如在讲解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中挂一些有关瀑布的山水画,让学生置于山水之间进行教学,也可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瀑布的片段,使学生感受瀑布的流速和壮观的景象,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讲解朱自清的《春》时,可以把课堂布置成春天的样子,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片绿色的景象,让学生在春天的氛围中学习文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语文,能够渐入佳境从深层次去体会作者的用意。再例如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介绍,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按顺序进行自我介绍,并讨论谁的介绍比较全面、简练,然后对照自己的介绍进行修正。这样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既亲近了课文,也增长了知识。
(三)加强实践体验,教学过程生活化
语文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了这样的引导: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为我们洗衣做饭、收拾卫生,关心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喜怒哀乐……就是在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中,倾注着母亲无私的爱。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母亲每天都在帮我们做什么?母亲为你做的什么事最令你感动呢?你又是如何向母亲表达爱意的呢?并开展小组讨论:你认为母爱伟大之处是什么?从而提升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实现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道德公民的教学目标。
(四)结合学生感受,作业设计生活化
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多采用书面形式,这种作业形式在加强学生记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的初中学生来说,长期做同一种形式的作业难免会心生厌倦。而设计生活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提升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比如,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①生活中,你是否也错怪过别人或者被别人错怪过,请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并以“如何减少彼此间的误解”为题开展小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500字的作文;②请用作者的口气为第一只小猫写一段悼词。这样的生活化作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要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董亚梅.初中语文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科技信息,2014,(11).
作者简介
丁文仲,男,大专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