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太极拳曾被很多高校列为体育必修内容。然而,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度偏低,随着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不断扩展,人本教学思想的不断深入,太极拳作为必修教学内容受到了质疑,有些学校将太极拳直接删除。那么,太极拳何去何从笔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力求寻找太极拳教学的新出路。
关键词:太极拳 人本思想 喜爱度 出路
据考证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太极拳创始初期是以搏斗为主要目的,真正将太极拳作为健身的主要手段还是在解放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关心集体健康出发,对太极运动给予了大力提倡,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邓小平同志更是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并积极倡导。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1958年国家體委制定了第一部以流动面较广的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国家体委还在1957年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随后,简化太极拳被列为高等院校体育必修课程。戴福祥等对42所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83.3%的高校设置基础课,而田径、简化太极拳为其主要教学内容。
然而,随着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不断扩展,人本教学思想的不断深入,太极拳作为必修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普遍质疑,有些学校直接将太极拳删除。
从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提倡,到简化太极拳列为必修课程,再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下的基础体育课的取消,太极拳何去何从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难题?既要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又要“以人为本”,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新出路在哪里?笔者从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出发,总结经验,提出新思路,为太极拳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广州市1000名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有关调查,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太极拳相关文献,了解了目前高校太极拳的开展情况,为本文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2.2 访谈法
走访团委老师了解课外俱乐部开展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即抽样的方法,对1000名普通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如表2: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统计工作在SPSS 10.0 FOR WINDOW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上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好度调查:
人本主义课程观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与其对运动是否感兴趣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兴趣实际上已经成为参加运动的内在动力之一。根据秦婕的研究:高校开设的项目以9~21项居多。据此,请大学生在三十项运动项目中挑选三项最喜爱的体育项目,采用赋值法计算各项目的喜爱度。结果如表3、表4:
随着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健身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兴项目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传统的太极拳教学受到了冲击。由上表可知,广州女大学生太极拳喜爱度=0.45,列第二十位;广州男大学生太极拳喜爱度=0.47,列第二十二位,与大学生喜爱的羽毛球运动相比太极拳的喜好度偏低。而据王贺文的研究,80.7%的学生学习过太极拳后就不再练,也从侧面印证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欢度偏低。
2.2大学生太极拳喜好度的比较分析:
对不同年级喜爱太极拳的同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5)显示各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喜爱度差别不显著,即教学前后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度没有明显变化。也即是说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依然喜欢,因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稳定。
2.3大学生及社会群体对太极拳的参与情况:
以2007年注册的13个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为例,武术俱乐部注册人数列第四位,说明大学生当中还是有有一部分武术爱好者的。当然,太极拳只是武术里的一个小分支,但从大学生对武术的参与排名来看,太极拳教学的发展出路已经清晰可见,太极拳教学必须借助武术这个大家庭来发展壮大。
学校体育互为社会体育的先导,社会有什么样的体育需求,学校体育就应顺应社会的需要开设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同理,学校开设什么教学内容,在社会体育里面也会展现。《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资料表明:中国群众体育开展最为普及的体育活动均为对运动场地要求不高或参与过程中投资不多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中参与气功、太极拳的人数比例达到22.74%。大众对太极拳还是有一定的需要,学校教学就不该将其一刀切。
3.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度偏低, 但兴趣稳定。再加上武术的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学生群体都不乏参与者。因此不顾及大学生需要将其列为必修课或者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太极拳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思路进行一系列改革:
首先,尊从人本教学的理念,将太极拳教学由必修课程变为俱乐部制的选修课程,广泛吸纳会员(包括高年级),融合跆拳道、散打等搏击对抗类与刀枪棍剑、太极拳套路类内容,既保证武术教学系统的完整性,又保证其次,提升任课教师业务水平。当前在普通高校专职武术教师仅1~3名绝大多数教师非武术专业,对动作原理、攻防技巧一知半解,动作示范各成一派,教学受到学生的质疑。因此,必须加强武术教师的业务学习,通过深造、培训、辅导、自学等方式提升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
再次,丰富教学手段。目前采用太极拳教学内容的学校多数是场地师资不足而采取的无奈之举,上课仅凭教师示范和一张嘴,教学效果差。武术动作线路复杂,可以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音乐等现代化手段,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最后,采用三维评价。传统的太极拳评价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老师打分的方式。这种单一成绩评价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弊端不少。首先,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挫伤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其次,每个老师的评价出发点不同,造成各班学生成绩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套路动作刻录成光碟,任课老师统一编号,采用同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任课老师相结合的三维评价方式,最后平均三方评价结果为该生的最后成绩。此种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有利于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技能;对于学生,有利于掌握动作要点,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最终通过三维评价,达到既增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使教学评价公正、客观,体现了教学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当代大学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8月版:155
2冯小军.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126-128
3蔡开明.对高校太极运动课程化的研究[J]娄底师专学报,2001(4):50-60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M].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1997年6月版:5
5 戴福祥,刘 艳.近十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苏 州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1):89
6龚金莲,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10R(上旬)第07卷第28期总第153期,P:68
7徐问宇,金萍,陆建平.大学生体育兴趣及变动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225
8 秦 婕. 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17.
9张凤玲.东北三省高校大学生课外参与排球活动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论文
10王贺文.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4):69-70
11陈新亚.从群众体育视角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6):80
12王桂玲.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指导思想[J].山东电大学报,2004(2):53-54
13 赵发田,王 丽.现代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3):44-46
关键词:太极拳 人本思想 喜爱度 出路
据考证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太极拳创始初期是以搏斗为主要目的,真正将太极拳作为健身的主要手段还是在解放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关心集体健康出发,对太极运动给予了大力提倡,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邓小平同志更是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并积极倡导。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1958年国家體委制定了第一部以流动面较广的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国家体委还在1957年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随后,简化太极拳被列为高等院校体育必修课程。戴福祥等对42所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83.3%的高校设置基础课,而田径、简化太极拳为其主要教学内容。
然而,随着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不断扩展,人本教学思想的不断深入,太极拳作为必修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普遍质疑,有些学校直接将太极拳删除。
从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提倡,到简化太极拳列为必修课程,再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下的基础体育课的取消,太极拳何去何从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难题?既要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又要“以人为本”,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新出路在哪里?笔者从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出发,总结经验,提出新思路,为太极拳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广州市1000名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有关调查,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太极拳相关文献,了解了目前高校太极拳的开展情况,为本文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2.2 访谈法
走访团委老师了解课外俱乐部开展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即抽样的方法,对1000名普通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如表2: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统计工作在SPSS 10.0 FOR WINDOW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上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好度调查:
人本主义课程观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与其对运动是否感兴趣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兴趣实际上已经成为参加运动的内在动力之一。根据秦婕的研究:高校开设的项目以9~21项居多。据此,请大学生在三十项运动项目中挑选三项最喜爱的体育项目,采用赋值法计算各项目的喜爱度。结果如表3、表4:
随着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健身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兴项目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传统的太极拳教学受到了冲击。由上表可知,广州女大学生太极拳喜爱度=0.45,列第二十位;广州男大学生太极拳喜爱度=0.47,列第二十二位,与大学生喜爱的羽毛球运动相比太极拳的喜好度偏低。而据王贺文的研究,80.7%的学生学习过太极拳后就不再练,也从侧面印证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欢度偏低。
2.2大学生太极拳喜好度的比较分析:
对不同年级喜爱太极拳的同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5)显示各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喜爱度差别不显著,即教学前后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度没有明显变化。也即是说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依然喜欢,因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稳定。
2.3大学生及社会群体对太极拳的参与情况:
以2007年注册的13个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为例,武术俱乐部注册人数列第四位,说明大学生当中还是有有一部分武术爱好者的。当然,太极拳只是武术里的一个小分支,但从大学生对武术的参与排名来看,太极拳教学的发展出路已经清晰可见,太极拳教学必须借助武术这个大家庭来发展壮大。
学校体育互为社会体育的先导,社会有什么样的体育需求,学校体育就应顺应社会的需要开设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同理,学校开设什么教学内容,在社会体育里面也会展现。《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资料表明:中国群众体育开展最为普及的体育活动均为对运动场地要求不高或参与过程中投资不多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中参与气功、太极拳的人数比例达到22.74%。大众对太极拳还是有一定的需要,学校教学就不该将其一刀切。
3.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度偏低, 但兴趣稳定。再加上武术的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学生群体都不乏参与者。因此不顾及大学生需要将其列为必修课或者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太极拳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思路进行一系列改革:
首先,尊从人本教学的理念,将太极拳教学由必修课程变为俱乐部制的选修课程,广泛吸纳会员(包括高年级),融合跆拳道、散打等搏击对抗类与刀枪棍剑、太极拳套路类内容,既保证武术教学系统的完整性,又保证其次,提升任课教师业务水平。当前在普通高校专职武术教师仅1~3名绝大多数教师非武术专业,对动作原理、攻防技巧一知半解,动作示范各成一派,教学受到学生的质疑。因此,必须加强武术教师的业务学习,通过深造、培训、辅导、自学等方式提升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
再次,丰富教学手段。目前采用太极拳教学内容的学校多数是场地师资不足而采取的无奈之举,上课仅凭教师示范和一张嘴,教学效果差。武术动作线路复杂,可以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音乐等现代化手段,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最后,采用三维评价。传统的太极拳评价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老师打分的方式。这种单一成绩评价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弊端不少。首先,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挫伤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其次,每个老师的评价出发点不同,造成各班学生成绩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套路动作刻录成光碟,任课老师统一编号,采用同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任课老师相结合的三维评价方式,最后平均三方评价结果为该生的最后成绩。此种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有利于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技能;对于学生,有利于掌握动作要点,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最终通过三维评价,达到既增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使教学评价公正、客观,体现了教学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当代大学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8月版:155
2冯小军.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126-128
3蔡开明.对高校太极运动课程化的研究[J]娄底师专学报,2001(4):50-60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M].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1997年6月版:5
5 戴福祥,刘 艳.近十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苏 州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1):89
6龚金莲,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10R(上旬)第07卷第28期总第153期,P:68
7徐问宇,金萍,陆建平.大学生体育兴趣及变动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225
8 秦 婕. 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17.
9张凤玲.东北三省高校大学生课外参与排球活动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论文
10王贺文.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4):69-70
11陈新亚.从群众体育视角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6):80
12王桂玲.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指导思想[J].山东电大学报,2004(2):53-54
13 赵发田,王 丽.现代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