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思想下太极拳教学出路探析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太极拳曾被很多高校列为体育必修内容。然而,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度偏低,随着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不断扩展,人本教学思想的不断深入,太极拳作为必修教学内容受到了质疑,有些学校将太极拳直接删除。那么,太极拳何去何从笔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力求寻找太极拳教学的新出路。
  关键词:太极拳 人本思想 喜爱度 出路
  
  据考证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太极拳创始初期是以搏斗为主要目的,真正将太极拳作为健身的主要手段还是在解放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关心集体健康出发,对太极运动给予了大力提倡,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邓小平同志更是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并积极倡导。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1958年国家體委制定了第一部以流动面较广的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国家体委还在1957年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随后,简化太极拳被列为高等院校体育必修课程。戴福祥等对42所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83.3%的高校设置基础课,而田径、简化太极拳为其主要教学内容。
  然而,随着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不断扩展,人本教学思想的不断深入,太极拳作为必修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普遍质疑,有些学校直接将太极拳删除。
  从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提倡,到简化太极拳列为必修课程,再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下的基础体育课的取消,太极拳何去何从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难题?既要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又要“以人为本”,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新出路在哪里?笔者从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出发,总结经验,提出新思路,为太极拳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广州市1000名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有关调查,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太极拳相关文献,了解了目前高校太极拳的开展情况,为本文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2.2 访谈法
  走访团委老师了解课外俱乐部开展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即抽样的方法,对1000名普通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如表2: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统计工作在SPSS 10.0 FOR WINDOW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上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好度调查:
  人本主义课程观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与其对运动是否感兴趣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兴趣实际上已经成为参加运动的内在动力之一。根据秦婕的研究:高校开设的项目以9~21项居多。据此,请大学生在三十项运动项目中挑选三项最喜爱的体育项目,采用赋值法计算各项目的喜爱度。结果如表3、表4:
  随着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健身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兴项目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传统的太极拳教学受到了冲击。由上表可知,广州女大学生太极拳喜爱度=0.45,列第二十位;广州男大学生太极拳喜爱度=0.47,列第二十二位,与大学生喜爱的羽毛球运动相比太极拳的喜好度偏低。而据王贺文的研究,80.7%的学生学习过太极拳后就不再练,也从侧面印证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欢度偏低。
  2.2大学生太极拳喜好度的比较分析:
  对不同年级喜爱太极拳的同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5)显示各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喜爱度差别不显著,即教学前后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度没有明显变化。也即是说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依然喜欢,因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稳定。
  2.3大学生及社会群体对太极拳的参与情况:
  以2007年注册的13个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为例,武术俱乐部注册人数列第四位,说明大学生当中还是有有一部分武术爱好者的。当然,太极拳只是武术里的一个小分支,但从大学生对武术的参与排名来看,太极拳教学的发展出路已经清晰可见,太极拳教学必须借助武术这个大家庭来发展壮大。
  学校体育互为社会体育的先导,社会有什么样的体育需求,学校体育就应顺应社会的需要开设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同理,学校开设什么教学内容,在社会体育里面也会展现。《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资料表明:中国群众体育开展最为普及的体育活动均为对运动场地要求不高或参与过程中投资不多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中参与气功、太极拳的人数比例达到22.74%。大众对太极拳还是有一定的需要,学校教学就不该将其一刀切。
  
  3.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喜爱度偏低, 但兴趣稳定。再加上武术的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学生群体都不乏参与者。因此不顾及大学生需要将其列为必修课或者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太极拳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思路进行一系列改革:
  首先,尊从人本教学的理念,将太极拳教学由必修课程变为俱乐部制的选修课程,广泛吸纳会员(包括高年级),融合跆拳道、散打等搏击对抗类与刀枪棍剑、太极拳套路类内容,既保证武术教学系统的完整性,又保证其次,提升任课教师业务水平。当前在普通高校专职武术教师仅1~3名绝大多数教师非武术专业,对动作原理、攻防技巧一知半解,动作示范各成一派,教学受到学生的质疑。因此,必须加强武术教师的业务学习,通过深造、培训、辅导、自学等方式提升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
  再次,丰富教学手段。目前采用太极拳教学内容的学校多数是场地师资不足而采取的无奈之举,上课仅凭教师示范和一张嘴,教学效果差。武术动作线路复杂,可以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音乐等现代化手段,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最后,采用三维评价。传统的太极拳评价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老师打分的方式。这种单一成绩评价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弊端不少。首先,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挫伤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其次,每个老师的评价出发点不同,造成各班学生成绩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套路动作刻录成光碟,任课老师统一编号,采用同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任课老师相结合的三维评价方式,最后平均三方评价结果为该生的最后成绩。此种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有利于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技能;对于学生,有利于掌握动作要点,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最终通过三维评价,达到既增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使教学评价公正、客观,体现了教学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当代大学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8月版:155
  2冯小军.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126-128
  3蔡开明.对高校太极运动课程化的研究[J]娄底师专学报,2001(4):50-60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M].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1997年6月版:5
  5 戴福祥,刘 艳.近十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苏 州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1):89
  6龚金莲,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10R(上旬)第07卷第28期总第153期,P:68
  7徐问宇,金萍,陆建平.大学生体育兴趣及变动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225
  8 秦 婕. 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17.
  9张凤玲.东北三省高校大学生课外参与排球活动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论文
  10王贺文.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4):69-70
  11陈新亚.从群众体育视角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6):80
  12王桂玲.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指导思想[J].山东电大学报,2004(2):53-54
  13 赵发田,王 丽.现代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3):44-46
其他文献
很多中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知识抽象,不容易理解,即使上课时听懂了,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又不知道如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是教师不注意突出学科教学特点,过分强调应试教育;二是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不扎实,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三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笔者有下面几点浅见。    一、突出学科教学特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始于对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成为每位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粗浅体会提出来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灵活用运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创新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与创新,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与体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一、新课程的标准要求我们更新观念    (一)从教育目的看,创新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因此,简单地说创新教育,也可称为创造性教育。
期刊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变化     从教学大纲过渡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习英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作为课程目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外语界的
期刊
19世纪中叶,西方先进国家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向电气时代之际。那时的中国却是太平天国起义,清廷忙于镇压起义,以及西太后发动政变、总揽朝政之时,与先进的历史潮流毫不相干。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大国进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信息时代,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中国则是“文化大革命”加“四人帮”,更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这是我们的悲剧,总需教育青少年一代懂得,今后中国人再也
期刊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做这样的描述:“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初中的基础知识在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一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层次”,克服盲目性 
期刊
爱因斯坦对教师修养曾提出过三点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很多方面,课堂导课艺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课是一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
期刊
摘 要:“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离校到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实习地点多,学生分散,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采取新形式,运用新方法,增加新内容,以适应这种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学生管理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进步伐的不断加快,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