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施新课程,落实校本教研,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完善校本教研机制,细化教研专题,关注教研细节。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研专题 教研细节 教师素质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师为对象开展的教研活动,其开展目的是解决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考察当前的校本教研,我们不难看出诸多粗放型管理的特点:(1)教研目标模糊,校本教研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难以形成教研特色。(2)校研过程形式化,内容随意。研讨时泛泛而谈,缺少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研究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停留在表面形式,研究的问题没有现实性。(3)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校本教研要从管理着手,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完善校本教研机制,细化教研专题,关注教研细节。
一、制定管理制度
新课程实施以后,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完善其运行机制是实施校本教研的工作重点,学校应该制定出详细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1)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的理论培训制度。包括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教研组活动、教研组调研跟踪、主题研讨、学习交流等。(2)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能力为重点的操作技能培训制度。包括教师备课检查办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各学科教学质量监控方案、集体备课研究、校级评优课、教学总结评比制度等。
二、保障制度落实
在制定出详细的管理制度以后,保证制度的落实也是实施校本教研的关键。学校应该本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奖优罚劣。同时,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设校本教研的条件和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如专家讲座、课堂观摩、赛课活动等。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学校可以配备多媒体电脑、U盘;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参加培训提高机会;调整教师教研活动时间,给予充足的时间开展教研活动,等等。
三、细化教研专题
每个学校的校本教研都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有利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研中,有利于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专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都要考虑以上几个因素,才能保证教研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细化教研专题,具体来说就是“小题大做”,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体系,教研组要制订出详细的教研计划、教研课题,教研组长不仅要对事、对人管理,还要有文化管理意识。以语文教研组为例,组长的管理首先要落实到课题研究的管理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再详细确定子课程,教研组长对课程的管理主要关注过程,重点促进。其次,教研组长还要把重心放在每一个教研组成员的解读和拓展其发展空间上。学会解读教师,读出教师的个性、弱点和发展空间,以此促进教师个人发展和教研文化的新生。在确定子课题的基础上,教研组再把专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可以操作的若干小问题,从中筛选,责任到人,使研究主题由粗放走向精细,从而找到解决的步骤和途径。细化专题常用的方法是“横向扩展”和“纵向开掘”。“横向扩展”就是拓展问题的广度,由此及彼,“纵向开掘”就是开掘问题的深度,由浅入深,将问题分解成有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
语文教师普遍感到不知如何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研组就可以决定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何确定”作为研究专题,然后将这个专题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开掘”。“横向扩展”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是如何表述的”,“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何联系与区别”等。“纵向开掘”的问题如:“语文教材是否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二者有何区别”等。
四、解剖教研细节
细节虽小,但往往能折射出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所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重视对细节的解剖和改造,可以帮助教师聚焦关键点,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校本教研要关注的细节有两点:一是校本教研活动本身的细节,二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细节。
对于校本教研活动中本身的细节,要做到人人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每周的教研组活动采取专题发言、互相补充的形式,学习新理念,分析案例,交流学习心得,探讨专题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进行个性自悟,在个性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群体交流、反思。应着重围绕“过程和实效”进行剖析。如听观摩课,课前要设计一系列问题供教师研讨:观摩课的意义?从观摩课中学到了什么?听课时该关注什么?你是否带着问题听课?如何做听课记录?前两个问题着眼于活动实效,后三个问题着眼于活动过程。成功的观摩课应该具备这双重功能。在过程实施方面,听课不仅要关注教师如何教,还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听课要带着问题听,这个问题就是校本教研的专题,这样听课才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听课记录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并随时记上自己的评价意见,以便课后交流评议。
五、落在实处
本校教研的重点在于解决课堂实践问题,因此不能只围绕理论转,必须把研究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如语文教研提出一个观点,问题设计、训练设计是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最基本要素,语文教研落在细处就是要落在问题设计和训练设计上。那么怎样的训练设计才是有意义的?一是要围绕听说读写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综合设计训练内容和方式;二是不能脱离课文搞单方面训练。情景对话、情境写话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如三年级下册《春天来了》,(1)说一说“我眼中的春天”,细心观察,感受春天的变化。(2)读一读“春天来了”是什么样,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3)写一写“我心中的春天”可以模仿课文,春天来了,我们这里还有哪些变化?这样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朗读、写作能力,训练的价值是多元的。再如,在教学《九色鹿》这节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情境写话训练:如果你是国王,你会对九色鹿、王妃说些什么?要用上“见利忘义”这个成语。这样的训练设计,就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就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道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还懂得相关学科知识。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达到了精深的程度,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研方式的变革,教研就要落实到细处与实处,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教研。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研专题 教研细节 教师素质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师为对象开展的教研活动,其开展目的是解决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考察当前的校本教研,我们不难看出诸多粗放型管理的特点:(1)教研目标模糊,校本教研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难以形成教研特色。(2)校研过程形式化,内容随意。研讨时泛泛而谈,缺少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研究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停留在表面形式,研究的问题没有现实性。(3)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校本教研要从管理着手,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完善校本教研机制,细化教研专题,关注教研细节。
一、制定管理制度
新课程实施以后,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完善其运行机制是实施校本教研的工作重点,学校应该制定出详细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1)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的理论培训制度。包括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教研组活动、教研组调研跟踪、主题研讨、学习交流等。(2)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能力为重点的操作技能培训制度。包括教师备课检查办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各学科教学质量监控方案、集体备课研究、校级评优课、教学总结评比制度等。
二、保障制度落实
在制定出详细的管理制度以后,保证制度的落实也是实施校本教研的关键。学校应该本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奖优罚劣。同时,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设校本教研的条件和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如专家讲座、课堂观摩、赛课活动等。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学校可以配备多媒体电脑、U盘;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参加培训提高机会;调整教师教研活动时间,给予充足的时间开展教研活动,等等。
三、细化教研专题
每个学校的校本教研都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有利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研中,有利于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专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都要考虑以上几个因素,才能保证教研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细化教研专题,具体来说就是“小题大做”,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体系,教研组要制订出详细的教研计划、教研课题,教研组长不仅要对事、对人管理,还要有文化管理意识。以语文教研组为例,组长的管理首先要落实到课题研究的管理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再详细确定子课程,教研组长对课程的管理主要关注过程,重点促进。其次,教研组长还要把重心放在每一个教研组成员的解读和拓展其发展空间上。学会解读教师,读出教师的个性、弱点和发展空间,以此促进教师个人发展和教研文化的新生。在确定子课题的基础上,教研组再把专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可以操作的若干小问题,从中筛选,责任到人,使研究主题由粗放走向精细,从而找到解决的步骤和途径。细化专题常用的方法是“横向扩展”和“纵向开掘”。“横向扩展”就是拓展问题的广度,由此及彼,“纵向开掘”就是开掘问题的深度,由浅入深,将问题分解成有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
语文教师普遍感到不知如何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研组就可以决定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何确定”作为研究专题,然后将这个专题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开掘”。“横向扩展”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是如何表述的”,“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何联系与区别”等。“纵向开掘”的问题如:“语文教材是否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二者有何区别”等。
四、解剖教研细节
细节虽小,但往往能折射出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所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重视对细节的解剖和改造,可以帮助教师聚焦关键点,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校本教研要关注的细节有两点:一是校本教研活动本身的细节,二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细节。
对于校本教研活动中本身的细节,要做到人人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每周的教研组活动采取专题发言、互相补充的形式,学习新理念,分析案例,交流学习心得,探讨专题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进行个性自悟,在个性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群体交流、反思。应着重围绕“过程和实效”进行剖析。如听观摩课,课前要设计一系列问题供教师研讨:观摩课的意义?从观摩课中学到了什么?听课时该关注什么?你是否带着问题听课?如何做听课记录?前两个问题着眼于活动实效,后三个问题着眼于活动过程。成功的观摩课应该具备这双重功能。在过程实施方面,听课不仅要关注教师如何教,还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听课要带着问题听,这个问题就是校本教研的专题,这样听课才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听课记录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并随时记上自己的评价意见,以便课后交流评议。
五、落在实处
本校教研的重点在于解决课堂实践问题,因此不能只围绕理论转,必须把研究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如语文教研提出一个观点,问题设计、训练设计是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最基本要素,语文教研落在细处就是要落在问题设计和训练设计上。那么怎样的训练设计才是有意义的?一是要围绕听说读写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综合设计训练内容和方式;二是不能脱离课文搞单方面训练。情景对话、情境写话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如三年级下册《春天来了》,(1)说一说“我眼中的春天”,细心观察,感受春天的变化。(2)读一读“春天来了”是什么样,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3)写一写“我心中的春天”可以模仿课文,春天来了,我们这里还有哪些变化?这样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朗读、写作能力,训练的价值是多元的。再如,在教学《九色鹿》这节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情境写话训练:如果你是国王,你会对九色鹿、王妃说些什么?要用上“见利忘义”这个成语。这样的训练设计,就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就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道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还懂得相关学科知识。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达到了精深的程度,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研方式的变革,教研就要落实到细处与实处,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