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数学学困生提供了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06-01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方面获得应有的发展”这是所有数学的老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数学学困生的成绩不理想,导致学困生数学探究知识的脚步停滞不前,甚至放弃。
针对此现状,為了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我们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使学困生在有效参与课堂合作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谈谈我的体会。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既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又应尊重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每小组最好由4一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不定期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兴趣是合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应,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合作情境,调动学困生合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中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二、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大多数“学困生”由于成绩一贯较差,或多或少有自卑情绪,使他们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差,在小组合作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教师应通过个别辅导,进行必要的补差和耐心开导,对于他们学习中的错误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使他们不断改正,弥补知识上的漏洞,掌握合作学习中要运用的知识,让他们在合作时有话可讲,同时在合作中多创造展示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并逐步养成自觉性的课前预习,从而步入良性循环,使他们敢于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例如我任教班级有个同学胆子特别小,课堂上不敢发言,甚至下课了也不敢和老师说话。我看到这种情况,经常主动和他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或者和他开玩笑,渐渐地他不再畏惧老师,愿意和老师说话。这时候,我就对他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和老师一起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课堂上,看到了他举起的手,心里真为他高兴,赶紧让他回答,见他回答正确了,向全班同学表扬他的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对学习有兴趣了,变得主动积极了,成绩也提高很快。
三、精心设计合作问题
1.选择教材重点内容设计合作问题
我认为,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内容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困生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我不是把这个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根据学生认识水平设计合作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不好,往往小组讨论、研究会冷场,或者偏离中心议题,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交流的目的。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针对性,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探讨解决问题。
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困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对于他们而言,学习更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学习内容必须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为做到这一点,可采用导学案作为辅助工具,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课上学生和老师以导学案为主线,让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互相交流,让“学困生”学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来自己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
例如: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课,课前各小组将生成的小组问题呈现于前后黑板,上课时,在各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各组抢着回答其他小组生成的问题:
问题一: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做法(步骤)是哪些?问题二:至少几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问题三:在作一次函数图像时,取点有没有什么讲究?试举例说明。
问题四:一次函数的图像取决于哪些量?且每个量对图像产生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问题五: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怎样的联系?又有哪些区别?问题六: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就是一次函数的性质,这句话对吗?
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自己对所学的知识作更深入的思考,不仅可以为课堂的学习提供素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更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动力。
五、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反思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困生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要督促学困生学会主动地去进行反思。可以采用问题顺序法进行,就是教师制定出一个从上到下的课后反思问题表,让学困生在每次学习的课后,按照反思问题表里的问题,逐个问问自己,之后在后面给出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让学困生自己不看问题表格就可以逐个问题进行反思,这就是促进学困生敢于分析自己的学习,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梁立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18):109-110.
[2]李莉.初中数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0-20.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06-01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方面获得应有的发展”这是所有数学的老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数学学困生的成绩不理想,导致学困生数学探究知识的脚步停滞不前,甚至放弃。
针对此现状,為了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我们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使学困生在有效参与课堂合作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谈谈我的体会。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既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又应尊重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每小组最好由4一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不定期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兴趣是合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应,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合作情境,调动学困生合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中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二、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大多数“学困生”由于成绩一贯较差,或多或少有自卑情绪,使他们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差,在小组合作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教师应通过个别辅导,进行必要的补差和耐心开导,对于他们学习中的错误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使他们不断改正,弥补知识上的漏洞,掌握合作学习中要运用的知识,让他们在合作时有话可讲,同时在合作中多创造展示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并逐步养成自觉性的课前预习,从而步入良性循环,使他们敢于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例如我任教班级有个同学胆子特别小,课堂上不敢发言,甚至下课了也不敢和老师说话。我看到这种情况,经常主动和他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或者和他开玩笑,渐渐地他不再畏惧老师,愿意和老师说话。这时候,我就对他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和老师一起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课堂上,看到了他举起的手,心里真为他高兴,赶紧让他回答,见他回答正确了,向全班同学表扬他的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对学习有兴趣了,变得主动积极了,成绩也提高很快。
三、精心设计合作问题
1.选择教材重点内容设计合作问题
我认为,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内容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困生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我不是把这个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根据学生认识水平设计合作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不好,往往小组讨论、研究会冷场,或者偏离中心议题,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交流的目的。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针对性,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探讨解决问题。
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困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对于他们而言,学习更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学习内容必须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为做到这一点,可采用导学案作为辅助工具,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课上学生和老师以导学案为主线,让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互相交流,让“学困生”学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来自己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
例如: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课,课前各小组将生成的小组问题呈现于前后黑板,上课时,在各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各组抢着回答其他小组生成的问题:
问题一: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做法(步骤)是哪些?问题二:至少几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问题三:在作一次函数图像时,取点有没有什么讲究?试举例说明。
问题四:一次函数的图像取决于哪些量?且每个量对图像产生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问题五: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怎样的联系?又有哪些区别?问题六: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就是一次函数的性质,这句话对吗?
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自己对所学的知识作更深入的思考,不仅可以为课堂的学习提供素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更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动力。
五、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反思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困生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要督促学困生学会主动地去进行反思。可以采用问题顺序法进行,就是教师制定出一个从上到下的课后反思问题表,让学困生在每次学习的课后,按照反思问题表里的问题,逐个问问自己,之后在后面给出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让学困生自己不看问题表格就可以逐个问题进行反思,这就是促进学困生敢于分析自己的学习,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梁立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18):109-110.
[2]李莉.初中数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