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因此数学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走近数学、亲近数学,了解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学习动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如,在讲解加减混合时,为了使学生有吸引力,开始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有一只小白兔非常可爱,特别喜欢拔萝卜,拔萝卜时可专心了!第一天拔了10个,第二天拔了12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1:两天共拔多少个?学生2: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拔几个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拔几个?接着问:假如吃了2个,小白兔现在有几个萝卜?学生列式:10+12-2=20(个)。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巧妙设问,调动兴趣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而且一直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人听到一则新闻后一小时内传给了另外两个人,他以后再没有告诉其他人。而那两人同样在一小时以内每人又分别将这则新闻传给了另外的两个人,以后他们再没有告诉其他人。如此下去,一昼夜(24小时),这则新闻能否传遍一个一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又如一张报纸约有0.01厘米厚,但是折叠50次以后,它的厚度能够超越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吗?能还是不能?答案是肯定的。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巧用教具,引发兴趣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长处,可以自制一些颜色艳丽非常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小教具,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就调足学生的好奇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活动和动手,他们渴望显示自己的才干。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即是他们活动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能够显示自己才干的“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得到全面发展。遵循“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的原则,本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时钟的“时”、“分”、“秒”的过程成,可以自制一些漂亮的时钟。让学生了解分针转过一圈为六十小格,即六十分钟。对应的时针走了多少,依次推出之间的对应关系。课程结束后,可以将小教具作为小礼物送给表现较好的几个学生,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来一些促进作用。好奇心是孩子兴趣德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
四、方法多样,提高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而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关系融洽,培养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为小学数学教师,并不只是充当一个授业者,一味的向孩子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只会让我们的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在备好教材的同时,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真正做到与孩子们融入到一起,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朱凤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周刊》2013年第56期
[2]张金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成才之路》2011年第33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都中心小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学习动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如,在讲解加减混合时,为了使学生有吸引力,开始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有一只小白兔非常可爱,特别喜欢拔萝卜,拔萝卜时可专心了!第一天拔了10个,第二天拔了12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1:两天共拔多少个?学生2: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拔几个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拔几个?接着问:假如吃了2个,小白兔现在有几个萝卜?学生列式:10+12-2=20(个)。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巧妙设问,调动兴趣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而且一直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人听到一则新闻后一小时内传给了另外两个人,他以后再没有告诉其他人。而那两人同样在一小时以内每人又分别将这则新闻传给了另外的两个人,以后他们再没有告诉其他人。如此下去,一昼夜(24小时),这则新闻能否传遍一个一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又如一张报纸约有0.01厘米厚,但是折叠50次以后,它的厚度能够超越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吗?能还是不能?答案是肯定的。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巧用教具,引发兴趣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长处,可以自制一些颜色艳丽非常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小教具,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就调足学生的好奇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活动和动手,他们渴望显示自己的才干。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即是他们活动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能够显示自己才干的“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得到全面发展。遵循“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的原则,本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时钟的“时”、“分”、“秒”的过程成,可以自制一些漂亮的时钟。让学生了解分针转过一圈为六十小格,即六十分钟。对应的时针走了多少,依次推出之间的对应关系。课程结束后,可以将小教具作为小礼物送给表现较好的几个学生,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来一些促进作用。好奇心是孩子兴趣德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
四、方法多样,提高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而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关系融洽,培养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为小学数学教师,并不只是充当一个授业者,一味的向孩子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只会让我们的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在备好教材的同时,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真正做到与孩子们融入到一起,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朱凤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周刊》2013年第56期
[2]张金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成才之路》2011年第33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