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自上古有家庭以来,至清末,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古代家庭教育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家庭的巩固和繁衍,形成民族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推动国家政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与变革,一直产生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不可否认,几千年的古代家庭教育积累的家庭教育经验、传统、思想、方法及教育素材,对于当代的家庭教育仍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纵观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史,有以下几个特质值得注意。
一、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但原始社会的氏族大家庭教育可以认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萌芽。自从进入阶级社会,家庭教育便显示出鲜明的阶级性,例如在奴隶社会时期,能够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只有皇室贵族,普通老百姓是少有机会的。即便是汉唐之后,平民百姓能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了,其家庭教育内容也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具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皇室贵族、仕宦之家与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内容又也有着不小的差异。同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又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和继承性。随着年代的发展,家庭教育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和改变。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价值观念体系正在逐渐瓦解,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还未形成,新旧价值观念处于激烈碰撞与冲突之中。而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由于受社会变革的影响,也正处在深度变迁之中,家庭教育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的境地。只有继承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借鉴外国优秀家庭教育理论和经验,才能顺利完成转型。而现在有必要对古代家庭教育进行再认识和再继承,因为古代家庭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不仅作为历史作用于过去,而且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作用于现在乃至将来;不仅作为集体意识影响着宏观社会,而且渗透在个人的观念中影响其具体行为”。
二、以德为首,以孝悌为本,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放在重要地位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和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家长要通过家庭教育给予子女长大独立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规范、知识,如生活常规、人际关系等,实质是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这一点,在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中都是一致的。古代家庭教育把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搞好“修身”,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家庭的孝悌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和谐和巩固,还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和安定。虽然古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其目的在于移孝作忠,但不可否认,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孝悌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很积极正性的一面,而这也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所比较欠缺的部分。唐柳玭在诫子书中强调子孙要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时,要以“孝悌为基,以谦恭为本,以礼让为务,以勤俭为法”,概括的很是精到,值得借鉴!
三、家庭教育与家族教育日益紧密融合,与“学院”(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和谐共存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在家族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人聚族而居,既有自身家庭的需要,也有统治阶级提倡的因素。在古代生产力还不发达,大多数老百姓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之下,家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当多的老百姓的家庭教育是依托于家族教育完成的。而家族教育的内容很多,包括儒家伦理规范的教育,也包括家风的教育,及族内子弟的文化教育等等。这其中流传至今的许多家训、族规、乡约也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古代教育三角体系,即家庭教育、家族教育(包括宗族教育)、“学院”(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因其和谐均衡而发挥着稳定的作用。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家庭观念、家庭结构甚至于家庭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迁具有时代性,比较之下,家庭教育功能总体正在弱化(在某些方面,如家庭教育中的“学习至上”的观念与行为的过分强化则是家庭教育失衡与异化的结果);家族教育也不复存在。在当代教育三角体系中,家庭教育沦落为从属地位,学校教育一家独大,替代家族教育位置的社区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三角体系失衡,教育乱象丛生!根本出路就在于强化家庭教育,做实社区教育,使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各取所长,并驾齐驱!
四、重视言传身教,提倡勤俭,耕读传家
古人非常重视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强调言传身教要“端本清源,以身率先”,对子女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古人认为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就讲到“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赵匡胤虽贵为皇帝,但仍然处身节俭,以节俭为家法,以身传教。他自己就“常服浣濯之衣。乘舆服用,皆尚质素”,他曾对皇室子孙说“每纳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曾国藩位列三公,但每餐只用一道荤菜,时人称为“一品宰相”;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布衣布鞋。他在家庭教育中主张力诫奢侈,坚持以“耕读二字为本”。明吕坤在《孝睦房训辞》中也认为“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在耕读等日常生活中教化子女,修养性情,重视环境习染,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之!
反观当代家庭教育,许多父母说的多,做的少,能以身作则的更少;失去了“身教”这一家庭教育的法宝,不重视家庭环境建设与熏陶,又不做学习型父母,家庭教育又有多少效果呢?
纵览古代家庭教育,还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的地方,如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循序渐进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历史惯性,与西方现代家庭教育的时代趋势,决定了我国当代家庭教育要在两者的矛盾与冲突中前行。在家庭教育深度变革的今天,只有立足实际,博取古今中外家庭教育之所长,构建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与体系,才能促进当代家庭教育顺利转型。而作为父母,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极建立学习型家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家庭教育!此文仅作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共同关注与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
一、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但原始社会的氏族大家庭教育可以认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萌芽。自从进入阶级社会,家庭教育便显示出鲜明的阶级性,例如在奴隶社会时期,能够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只有皇室贵族,普通老百姓是少有机会的。即便是汉唐之后,平民百姓能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了,其家庭教育内容也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具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皇室贵族、仕宦之家与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内容又也有着不小的差异。同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又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和继承性。随着年代的发展,家庭教育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和改变。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价值观念体系正在逐渐瓦解,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还未形成,新旧价值观念处于激烈碰撞与冲突之中。而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由于受社会变革的影响,也正处在深度变迁之中,家庭教育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的境地。只有继承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借鉴外国优秀家庭教育理论和经验,才能顺利完成转型。而现在有必要对古代家庭教育进行再认识和再继承,因为古代家庭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不仅作为历史作用于过去,而且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作用于现在乃至将来;不仅作为集体意识影响着宏观社会,而且渗透在个人的观念中影响其具体行为”。
二、以德为首,以孝悌为本,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放在重要地位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和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家长要通过家庭教育给予子女长大独立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规范、知识,如生活常规、人际关系等,实质是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这一点,在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中都是一致的。古代家庭教育把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搞好“修身”,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家庭的孝悌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和谐和巩固,还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和安定。虽然古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其目的在于移孝作忠,但不可否认,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孝悌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很积极正性的一面,而这也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所比较欠缺的部分。唐柳玭在诫子书中强调子孙要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时,要以“孝悌为基,以谦恭为本,以礼让为务,以勤俭为法”,概括的很是精到,值得借鉴!
三、家庭教育与家族教育日益紧密融合,与“学院”(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和谐共存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在家族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人聚族而居,既有自身家庭的需要,也有统治阶级提倡的因素。在古代生产力还不发达,大多数老百姓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之下,家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当多的老百姓的家庭教育是依托于家族教育完成的。而家族教育的内容很多,包括儒家伦理规范的教育,也包括家风的教育,及族内子弟的文化教育等等。这其中流传至今的许多家训、族规、乡约也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古代教育三角体系,即家庭教育、家族教育(包括宗族教育)、“学院”(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因其和谐均衡而发挥着稳定的作用。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家庭观念、家庭结构甚至于家庭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迁具有时代性,比较之下,家庭教育功能总体正在弱化(在某些方面,如家庭教育中的“学习至上”的观念与行为的过分强化则是家庭教育失衡与异化的结果);家族教育也不复存在。在当代教育三角体系中,家庭教育沦落为从属地位,学校教育一家独大,替代家族教育位置的社区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三角体系失衡,教育乱象丛生!根本出路就在于强化家庭教育,做实社区教育,使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各取所长,并驾齐驱!
四、重视言传身教,提倡勤俭,耕读传家
古人非常重视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强调言传身教要“端本清源,以身率先”,对子女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古人认为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就讲到“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赵匡胤虽贵为皇帝,但仍然处身节俭,以节俭为家法,以身传教。他自己就“常服浣濯之衣。乘舆服用,皆尚质素”,他曾对皇室子孙说“每纳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曾国藩位列三公,但每餐只用一道荤菜,时人称为“一品宰相”;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布衣布鞋。他在家庭教育中主张力诫奢侈,坚持以“耕读二字为本”。明吕坤在《孝睦房训辞》中也认为“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在耕读等日常生活中教化子女,修养性情,重视环境习染,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之!
反观当代家庭教育,许多父母说的多,做的少,能以身作则的更少;失去了“身教”这一家庭教育的法宝,不重视家庭环境建设与熏陶,又不做学习型父母,家庭教育又有多少效果呢?
纵览古代家庭教育,还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的地方,如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循序渐进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历史惯性,与西方现代家庭教育的时代趋势,决定了我国当代家庭教育要在两者的矛盾与冲突中前行。在家庭教育深度变革的今天,只有立足实际,博取古今中外家庭教育之所长,构建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与体系,才能促进当代家庭教育顺利转型。而作为父母,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极建立学习型家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家庭教育!此文仅作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共同关注与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