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作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软肋,课堂上老师放不开,学生写不出。长时间的思索,无数次的争论,老师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和写作材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常练笔等.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 体现一个“前”字,一二年级提前学写
小学生作文是从口头作文过渡到书面作文的。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学写也是可行的。改变一二年级学生只说不写的传统教学,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形成书面语言,达到提前学写的目的,是为高年级写好作文打下坚实基础的有效方法。
1.1 以说为主。以说为主,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通顺,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学写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做:(1)说话课中尽情说,每个学生都要说,一次没说够可多次说,对老师说,对同学说,看图说,看表演说,看实物说,创设情境说。(2)阅读课中变通说。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说话训练,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说:质疑时准确说,答题时完整说,讨论时放开说,模仿句式时形象地说,复述时有条理地说,课堂上要说,课后也要学说话,坚持每天和一个不熟悉的人交谈5分钟,和同学说5分钟,和家长说5分钟,交谈中注意内容、用词、语气、表情等。
1.2 以写为辅。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既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也可以让学生边想边写,不限制学生思维,不给框框,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但要求尽量成篇,不会写的学写音节。教师在评阅时,要努力消除学生那种把写看得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到写文章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认真写就行了。
2 重积累,丰富写作语言、材料
重视学生对语言和写作材料的积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经之路。
2.1 阅读中积累。要求学生多看书看报,加大阅读量,五年内超过一百万字,扩大知识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规定的书本。
2.2 活动中积累。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活动(文艺体育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体验活动过程,对活动中的人和事留下深刻印象。
2.3 观察中积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观察有目的,有重点,养成耐心细致的观察过程。培养学生学会提炼,把观察到的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写成观察日记,作为素材贮备起来。
2.4 摘抄中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等头”,学生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中,善于发现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段、并及时收录在摘抄本中,以备写作时的选用。
2.5 记忆中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好文章中的段篇章背得多,其中的精华自然会对自己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写作起来会不知不觉地笔下生花、妙句成章。所以,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大量背诵名家名篇、精彩片断,不失为丰富学生写作语言和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3 阅读教学引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让学生在读通、读懂一篇课文的同时,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高明之处。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3.1 审题找规律。题目是“文眼”,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分析,能够找到写作上的一些规律,使学生的作文时能做到准确审题,紧扣文题叙写内容。如《峨眉道上》、《毛主席在花山》这两篇课文题目中的“上”、“在”,可启发学生找出规律,类似这种介词结构的文题是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作为文题的。
3.2 理解学表达。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推出哪些词句用得好,哪些段落描写得好,好在哪里,能否替换,写景是为了什么,写人重在什么,用第几人称写,为什么等等,使学生在比较中,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学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字表达。
3.3 分析明谋篇。对课文层次,段落的分析划分,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线索一目了然,对哪一部分应该先写,哪一部分应该后写,何处详写,何处略写等等,也能有充分的理解,从中学会作文的布局谋篇,写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的好文章。
3.4 归纳悟炼意。小学生作文往往不考虑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图,忽视了文章的炼意,造成文章选村不集中,中心不突出,教师在归纳文章的主题时,着重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各个部分去分析:某一段话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这些材料你来用会怎么用?让学生明了同样的材料,提炼的深度不同,达到效果也相关甚远。
4 以生为本,改变课堂作文程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还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作文系列改革的重头戏,新的课堂作文教学程序是:学生试作——教师批阅指导——学生修改。
4.1 学生试作。学生试作,并非全放,而是因年级而异,因“题”置宜。在学生试作前,教师作一些精当的点拔。一是点题。即审题,根据题目及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由学生自己确定写什么,怎么写。二是点趣。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在学生审清题意后,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示。如,写一种水果,可以作如下提问:(1)你的家人和你的亲朋好友与水果之间有过什么故事?(2)你想写的这种水果有什么经历?(3)你所见过的最好的水果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你想对它说什么说?问题一出,学生便议论纷纷,跃跃欲试,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4.2 批阅指导。即教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批阅。批阅的原则是只批不改。批阅的步骤是先浏览所有文章,弄清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再细读每一份初稿,根据每篇习作的具体情况,直接在稿件上写清修改建议。批语要具体明确,针对性强,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怎样改,清楚明了。批语要注意措词,写得精彩的词句、段落要做上醒目的记号并写上赞扬的话,切忌写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批阅完初稿,要及时讲评。一是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二是优秀习作引路。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出优秀的或较优秀的习作来宣读。并指出文章好在哪里。因为是学生的习作,其他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更近,对于习作的长处,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4.3 修改誊抄。学生根据老师在初稿上的批语和课堂上的讲评指导,动手修改作文。由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修改,都会修改,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经常对照修改前后的作文,体会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多表扬善于修改作文的学生,把他们修改好的作文张贴出来,供同学学习。既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喜欢修改作文,也在思想上重视作文修改。第二,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教师要上专门的作文修改示范课,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第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作文修改训练时,要求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课堂作文,然后自己独立修改课外作文:先学习修改简单的字、词、句,再学习修改段、篇、章;先要求改了就行,后要求改好了才行。这样范围逐步提高,要求越来越严,达到学生对每一篇习作都能自觉修改好的目标。培养学生较强的修改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几年的作文教学摸索,让我感到教研无止境,这些尝试只是迈开了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小步,还须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新思路而努力探索。
1 体现一个“前”字,一二年级提前学写
小学生作文是从口头作文过渡到书面作文的。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学写也是可行的。改变一二年级学生只说不写的传统教学,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形成书面语言,达到提前学写的目的,是为高年级写好作文打下坚实基础的有效方法。
1.1 以说为主。以说为主,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通顺,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学写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做:(1)说话课中尽情说,每个学生都要说,一次没说够可多次说,对老师说,对同学说,看图说,看表演说,看实物说,创设情境说。(2)阅读课中变通说。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说话训练,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说:质疑时准确说,答题时完整说,讨论时放开说,模仿句式时形象地说,复述时有条理地说,课堂上要说,课后也要学说话,坚持每天和一个不熟悉的人交谈5分钟,和同学说5分钟,和家长说5分钟,交谈中注意内容、用词、语气、表情等。
1.2 以写为辅。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既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也可以让学生边想边写,不限制学生思维,不给框框,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但要求尽量成篇,不会写的学写音节。教师在评阅时,要努力消除学生那种把写看得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到写文章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认真写就行了。
2 重积累,丰富写作语言、材料
重视学生对语言和写作材料的积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经之路。
2.1 阅读中积累。要求学生多看书看报,加大阅读量,五年内超过一百万字,扩大知识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规定的书本。
2.2 活动中积累。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活动(文艺体育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体验活动过程,对活动中的人和事留下深刻印象。
2.3 观察中积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观察有目的,有重点,养成耐心细致的观察过程。培养学生学会提炼,把观察到的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写成观察日记,作为素材贮备起来。
2.4 摘抄中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等头”,学生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中,善于发现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段、并及时收录在摘抄本中,以备写作时的选用。
2.5 记忆中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好文章中的段篇章背得多,其中的精华自然会对自己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写作起来会不知不觉地笔下生花、妙句成章。所以,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大量背诵名家名篇、精彩片断,不失为丰富学生写作语言和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3 阅读教学引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让学生在读通、读懂一篇课文的同时,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高明之处。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3.1 审题找规律。题目是“文眼”,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分析,能够找到写作上的一些规律,使学生的作文时能做到准确审题,紧扣文题叙写内容。如《峨眉道上》、《毛主席在花山》这两篇课文题目中的“上”、“在”,可启发学生找出规律,类似这种介词结构的文题是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作为文题的。
3.2 理解学表达。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推出哪些词句用得好,哪些段落描写得好,好在哪里,能否替换,写景是为了什么,写人重在什么,用第几人称写,为什么等等,使学生在比较中,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学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字表达。
3.3 分析明谋篇。对课文层次,段落的分析划分,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线索一目了然,对哪一部分应该先写,哪一部分应该后写,何处详写,何处略写等等,也能有充分的理解,从中学会作文的布局谋篇,写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的好文章。
3.4 归纳悟炼意。小学生作文往往不考虑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图,忽视了文章的炼意,造成文章选村不集中,中心不突出,教师在归纳文章的主题时,着重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各个部分去分析:某一段话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这些材料你来用会怎么用?让学生明了同样的材料,提炼的深度不同,达到效果也相关甚远。
4 以生为本,改变课堂作文程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还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作文系列改革的重头戏,新的课堂作文教学程序是:学生试作——教师批阅指导——学生修改。
4.1 学生试作。学生试作,并非全放,而是因年级而异,因“题”置宜。在学生试作前,教师作一些精当的点拔。一是点题。即审题,根据题目及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由学生自己确定写什么,怎么写。二是点趣。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在学生审清题意后,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示。如,写一种水果,可以作如下提问:(1)你的家人和你的亲朋好友与水果之间有过什么故事?(2)你想写的这种水果有什么经历?(3)你所见过的最好的水果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你想对它说什么说?问题一出,学生便议论纷纷,跃跃欲试,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4.2 批阅指导。即教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批阅。批阅的原则是只批不改。批阅的步骤是先浏览所有文章,弄清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再细读每一份初稿,根据每篇习作的具体情况,直接在稿件上写清修改建议。批语要具体明确,针对性强,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怎样改,清楚明了。批语要注意措词,写得精彩的词句、段落要做上醒目的记号并写上赞扬的话,切忌写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批阅完初稿,要及时讲评。一是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二是优秀习作引路。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出优秀的或较优秀的习作来宣读。并指出文章好在哪里。因为是学生的习作,其他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更近,对于习作的长处,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4.3 修改誊抄。学生根据老师在初稿上的批语和课堂上的讲评指导,动手修改作文。由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修改,都会修改,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经常对照修改前后的作文,体会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多表扬善于修改作文的学生,把他们修改好的作文张贴出来,供同学学习。既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喜欢修改作文,也在思想上重视作文修改。第二,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教师要上专门的作文修改示范课,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第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作文修改训练时,要求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课堂作文,然后自己独立修改课外作文:先学习修改简单的字、词、句,再学习修改段、篇、章;先要求改了就行,后要求改好了才行。这样范围逐步提高,要求越来越严,达到学生对每一篇习作都能自觉修改好的目标。培养学生较强的修改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几年的作文教学摸索,让我感到教研无止境,这些尝试只是迈开了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小步,还须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新思路而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