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人论世”是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固定环节,但使用起来形式比较僵化。本文主要强调在使用“知人论世”这种方法的时候还是应该以文学的内部研究为主,在分析文章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知人论世”的方法出现的时间和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知人论世;内部研究;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引言:
“知人论世”是孟子论文一项重要的内容,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将知人论世与阅读联系起来,这正是关注到了文学外部研究至于文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知人论世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法,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是指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借用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作家的生平以及创作整体风格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方法非常重要,所以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它作为教学的固定环节,往往在阅读课上以知人论世开头,形成固定的模式。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使用知人论世这种方法的时候还是应该以文学的内部研究为主,在分析文章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知人论世的方法出现的时间和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对知人论世作用的几种理解和认识。
一、导入启发兴趣
知人论世可以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对于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交代了课文创作的背景,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到《再别康桥》这一课时,很自然地要介绍到新月诗派,介绍诗派理性节制情感的艺术主张,从而进入到对诗歌三美的学习。可以通过讲关于郭沫若和徐志摩一个小故事,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徐志摩评价郭沫若的诗歌中有“泪浪滔滔”的表达,他说这样的表达要么是精神有问题,要么是泪腺有问题。通过对趣事的讲解,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理智节制情感的意思,调动了学生想要读诗歌,了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真正的现代诗,才是现代诗的美。
二、释义并指导阅读
对于课文知识背景的介绍,可根据需要放到学生自学的部分。很多知识背景较为丰富的课文,完全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背景的讲解,这与课文的讲解是南辕北辙的,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通过制作学案的方式,将课上必要的背景知识交代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好的辦法。这样既节约了课上时间,又能够将必要的知识介绍给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他感兴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来使用学案,自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到《滕王阁序》时,这是一篇知识背景非常丰富的作品,如作者经历和创作风格,包括唐初四杰和唐朝诗律的形成等多个方面的背景资料。如果在课上完成,必然影响我们诵读文章,欣赏散文美的整体性。所以可将所有背景知识通过学案的方式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知识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的阅读和赏析,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
三、解疑释惑,攻克难点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是不容易理解的,成为理解文章的难点。功夫在课外,一篇文章可能是有着特定的语境的,所以必须有语境带入意识,或者还原语境的意识。只有这样在一些晦涩难懂的环节,才可以通过知识背景的介绍突破难点。比如在讲解《雨巷》时,虽然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得到解决,但是很多学生对于丁香姑娘的寓意和课文的思想主题认识不清。这样就需要我们适时进入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对知识背景的了解和学习,掌握文章思想内涵。
四、拓展深化,知识迁移
阅读的文章往往是作家经典之作,并且在一定时期很具有代表性。因此文章可以是了解一个作家创作风格的窗口,是一个时代文学思潮的缩影。那么,在文章学习之后采用知人论世的手法,把对作者创作风格的介绍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作为理解作者同类文章的依据,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比如,屈原《离骚》中:“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讲完课文之后可以对屈原作品中这种以男女喻君臣的现象进行知识梳理,再对楚地文化进行介绍。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于香草美人传统的认识,从而再读后世受到这种传统影响的作品就会事半功倍了。比如《赤壁赋》中“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美人指的是君王,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结束语:
“知人论世”手法的使用,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安排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能过于模式化,死板地让学生接受。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利用“知人论世”的手法,提高课堂的效率,并尊重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真正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效诵读,为对话文本铺设路径[J]. 赵巧虹.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08).
[2]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A]. 罗娟.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 2010.
关键词:知人论世;内部研究;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引言:
“知人论世”是孟子论文一项重要的内容,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将知人论世与阅读联系起来,这正是关注到了文学外部研究至于文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知人论世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法,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是指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借用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作家的生平以及创作整体风格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方法非常重要,所以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它作为教学的固定环节,往往在阅读课上以知人论世开头,形成固定的模式。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使用知人论世这种方法的时候还是应该以文学的内部研究为主,在分析文章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知人论世的方法出现的时间和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对知人论世作用的几种理解和认识。
一、导入启发兴趣
知人论世可以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对于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交代了课文创作的背景,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到《再别康桥》这一课时,很自然地要介绍到新月诗派,介绍诗派理性节制情感的艺术主张,从而进入到对诗歌三美的学习。可以通过讲关于郭沫若和徐志摩一个小故事,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徐志摩评价郭沫若的诗歌中有“泪浪滔滔”的表达,他说这样的表达要么是精神有问题,要么是泪腺有问题。通过对趣事的讲解,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理智节制情感的意思,调动了学生想要读诗歌,了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真正的现代诗,才是现代诗的美。
二、释义并指导阅读
对于课文知识背景的介绍,可根据需要放到学生自学的部分。很多知识背景较为丰富的课文,完全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背景的讲解,这与课文的讲解是南辕北辙的,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通过制作学案的方式,将课上必要的背景知识交代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好的辦法。这样既节约了课上时间,又能够将必要的知识介绍给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他感兴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来使用学案,自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到《滕王阁序》时,这是一篇知识背景非常丰富的作品,如作者经历和创作风格,包括唐初四杰和唐朝诗律的形成等多个方面的背景资料。如果在课上完成,必然影响我们诵读文章,欣赏散文美的整体性。所以可将所有背景知识通过学案的方式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知识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的阅读和赏析,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
三、解疑释惑,攻克难点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是不容易理解的,成为理解文章的难点。功夫在课外,一篇文章可能是有着特定的语境的,所以必须有语境带入意识,或者还原语境的意识。只有这样在一些晦涩难懂的环节,才可以通过知识背景的介绍突破难点。比如在讲解《雨巷》时,虽然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得到解决,但是很多学生对于丁香姑娘的寓意和课文的思想主题认识不清。这样就需要我们适时进入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对知识背景的了解和学习,掌握文章思想内涵。
四、拓展深化,知识迁移
阅读的文章往往是作家经典之作,并且在一定时期很具有代表性。因此文章可以是了解一个作家创作风格的窗口,是一个时代文学思潮的缩影。那么,在文章学习之后采用知人论世的手法,把对作者创作风格的介绍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作为理解作者同类文章的依据,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比如,屈原《离骚》中:“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讲完课文之后可以对屈原作品中这种以男女喻君臣的现象进行知识梳理,再对楚地文化进行介绍。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于香草美人传统的认识,从而再读后世受到这种传统影响的作品就会事半功倍了。比如《赤壁赋》中“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美人指的是君王,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结束语:
“知人论世”手法的使用,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安排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能过于模式化,死板地让学生接受。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利用“知人论世”的手法,提高课堂的效率,并尊重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真正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效诵读,为对话文本铺设路径[J]. 赵巧虹.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08).
[2]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A]. 罗娟.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