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家庭作业难度过大,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会可怕如梦魇。在法国,小学生通常被要求抄写并背诵诗歌,这项家庭作业能让恐慌笼罩全家。但也有经历过这些的老人表示,小学生背诵的诗歌,承载了数代法国人民的共同回忆。
在法国某个小学的班上,26名小学生都在他们的家庭作业日志上,用正规的圆体抄写道:“星期五,诗集,背诵。”
《诗歌作业本》(Le cahier de poesie)——法国的每所小学都会用到的诗集练习册——是一本由印格页和空白页组合而成的共94页的练习册。印格页用于抄写诗歌,而空白页则用于画插图。
他们要抄写、绘图、记忆,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这些诗歌。诗歌选材广泛,从11世纪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到几个月前的新诗,应有尽有。英国媒体对此还曾戏谑道:放心吧,任何人都必须做到全面了解17世纪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谁也躲不过。
字迹、插图、语调、表达,还有最重要的背诵,都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字迹工整、背诵一字不差能让你顺利闯过两关,但若是插图潦草马虎,即使你自诩为下一个马蒂斯(编者注:Matisse,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也会面临不及格。
26名学生依次走到黑板前,深呼吸,然后一个接一个开始抑扬顿挫地背诵皮埃尔·加马拉(Pierre Gamarra)的一首诗:
我的书包闻起来像橙子,
像野牛,像牛轧糖,
闻起来好像可以吃,
也好像不可以吃。
老师会高高举起学生的练习册,让所有同学都能看到他的字迹和绘画。这个接受大伙审视的瞬间可谓让人羞愧至极——常常伴随着窃笑、脸红、嘲弄,有时还有眼泪。
阿芒迪娜(Amandine)是一位戴着紫色眼镜、书生气十足的9岁女孩,在她记忆中,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每天早上上台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对学生来说是件大事。”有个男孩“张开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接着我们都看到他尿裤子了”。
每个家庭各出奇招
然而,大多数的内心创伤最后都会被遗忘,因为《诗歌作业本》是家长和孩子最珍爱的教科书,承载了数代法国人民的共同回忆。
纳迪亚·古特尔(Nadia Goutal)是一名俄罗斯移民的女儿,她至今还保留着自己和女儿学生时代的《诗歌作业本》,也就是大约20世纪30年代和60、70年代的《诗歌作业本》。而今,她的五个孙子已经在使用21世纪的版本了。
“这些诗歌还存留在我的脑海中。”她说,“我还记得波德莱尔、兰波、龙萨、魏尔伦和英国的莎士比亚所写的‘生存还是毁灭’。这与我孙儿现在学习的大有不同,他们学习更多的是贾克·普维和莫里斯·卡雷姆的诗歌。就算是诗歌,也存在流行趋势的改变。”
每学年,法国小学生都要背诵大约10到15首诗。英国媒体称,《诗歌作业本》这项家庭作业可谓如梦魇一般可怕。家庭之间背诵诗歌的技巧不尽相同,然而并非所有家庭都愿意透露他们高度个性化的学习秘诀。
有些家庭的秘诀是在房间里边跳舞边诵诗;有些则是采用更精密复杂的练习方法,其中主要以哑剧表演为主;有些是在床上蹦蹦跳跳;有些是在淋浴时大声歌唱。为鼓励孩子背诗,巧克力往往就派上了用场,而家长们有时也会耍耍花招。
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母亲坦承,由于焦虑不安,她曾悄悄地在孩子睡了后从他书包里把诗歌作业本拿出来,帮孩子完善插图。
虽然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学习已经成为法国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国家出版商每年都会印刷成千上万的新诗,然而实际上只有大约1%的成年人会阅读这些诗集。
“诗人之春”(Le Printemps de Poetes)项目在过去17年里一直致力于解放学校诗歌,坚持摒弃之前要求书写工整、背诵一字不差、刻板严格的学习方法,主张诗歌要通俗易懂和鼓励自发性创作。
这个项目每学年会开展整整三周,以期燃起学生对于诗歌几近疯狂的学习热情。
在此期间,每一天的降临都始于诗歌,终于诗歌。有的学生会赋诗一首,将其绑在树上,抑或系于气球上,让其飘上巴黎的屋顶;也有学生将诗歌放进漂流瓶,抛到塞纳河里,任其随波逐流,漂洋过海;有的则是轻声呢喃,传至千里之外;还有的学生选择在静谧的黑夜,安枕而卧,用心聆听一首诗歌。
只是,这三周一过,还是要继续两周一次公开背诵的诗歌学习生活,一切如常。
在这学校里,有只鸟儿
整天在歌唱
就在操场上的板栗树上
我的心,我的心,我跳动的心
也在那里。
抄写,背诵,配插图
在法国某个小学的班上,26名小学生都在他们的家庭作业日志上,用正规的圆体抄写道:“星期五,诗集,背诵。”
《诗歌作业本》(Le cahier de poesie)——法国的每所小学都会用到的诗集练习册——是一本由印格页和空白页组合而成的共94页的练习册。印格页用于抄写诗歌,而空白页则用于画插图。
他们要抄写、绘图、记忆,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这些诗歌。诗歌选材广泛,从11世纪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到几个月前的新诗,应有尽有。英国媒体对此还曾戏谑道:放心吧,任何人都必须做到全面了解17世纪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谁也躲不过。
字迹、插图、语调、表达,还有最重要的背诵,都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字迹工整、背诵一字不差能让你顺利闯过两关,但若是插图潦草马虎,即使你自诩为下一个马蒂斯(编者注:Matisse,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也会面临不及格。
26名学生依次走到黑板前,深呼吸,然后一个接一个开始抑扬顿挫地背诵皮埃尔·加马拉(Pierre Gamarra)的一首诗:
我的书包闻起来像橙子,
像野牛,像牛轧糖,
闻起来好像可以吃,
也好像不可以吃。
老师会高高举起学生的练习册,让所有同学都能看到他的字迹和绘画。这个接受大伙审视的瞬间可谓让人羞愧至极——常常伴随着窃笑、脸红、嘲弄,有时还有眼泪。
阿芒迪娜(Amandine)是一位戴着紫色眼镜、书生气十足的9岁女孩,在她记忆中,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每天早上上台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对学生来说是件大事。”有个男孩“张开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接着我们都看到他尿裤子了”。
每个家庭各出奇招
然而,大多数的内心创伤最后都会被遗忘,因为《诗歌作业本》是家长和孩子最珍爱的教科书,承载了数代法国人民的共同回忆。
纳迪亚·古特尔(Nadia Goutal)是一名俄罗斯移民的女儿,她至今还保留着自己和女儿学生时代的《诗歌作业本》,也就是大约20世纪30年代和60、70年代的《诗歌作业本》。而今,她的五个孙子已经在使用21世纪的版本了。
“这些诗歌还存留在我的脑海中。”她说,“我还记得波德莱尔、兰波、龙萨、魏尔伦和英国的莎士比亚所写的‘生存还是毁灭’。这与我孙儿现在学习的大有不同,他们学习更多的是贾克·普维和莫里斯·卡雷姆的诗歌。就算是诗歌,也存在流行趋势的改变。”
每学年,法国小学生都要背诵大约10到15首诗。英国媒体称,《诗歌作业本》这项家庭作业可谓如梦魇一般可怕。家庭之间背诵诗歌的技巧不尽相同,然而并非所有家庭都愿意透露他们高度个性化的学习秘诀。
有些家庭的秘诀是在房间里边跳舞边诵诗;有些则是采用更精密复杂的练习方法,其中主要以哑剧表演为主;有些是在床上蹦蹦跳跳;有些是在淋浴时大声歌唱。为鼓励孩子背诗,巧克力往往就派上了用场,而家长们有时也会耍耍花招。
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母亲坦承,由于焦虑不安,她曾悄悄地在孩子睡了后从他书包里把诗歌作业本拿出来,帮孩子完善插图。
法国的诗歌推广项目
虽然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学习已经成为法国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国家出版商每年都会印刷成千上万的新诗,然而实际上只有大约1%的成年人会阅读这些诗集。
“诗人之春”(Le Printemps de Poetes)项目在过去17年里一直致力于解放学校诗歌,坚持摒弃之前要求书写工整、背诵一字不差、刻板严格的学习方法,主张诗歌要通俗易懂和鼓励自发性创作。
这个项目每学年会开展整整三周,以期燃起学生对于诗歌几近疯狂的学习热情。
在此期间,每一天的降临都始于诗歌,终于诗歌。有的学生会赋诗一首,将其绑在树上,抑或系于气球上,让其飘上巴黎的屋顶;也有学生将诗歌放进漂流瓶,抛到塞纳河里,任其随波逐流,漂洋过海;有的则是轻声呢喃,传至千里之外;还有的学生选择在静谧的黑夜,安枕而卧,用心聆听一首诗歌。
只是,这三周一过,还是要继续两周一次公开背诵的诗歌学习生活,一切如常。
在这学校里,有只鸟儿
整天在歌唱
就在操场上的板栗树上
我的心,我的心,我跳动的心
也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