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時事辯論欄目特別邀請了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以及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作為本期訪談嘉賓,共同探討未來本澳的AI(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方向,以及分享各自獨到的見解。
提到澳門需要怎樣的AI教育?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現今一個地區的發展已離不開資訊科技,學生的資訊素養是該地區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故澳門特區政府一直支持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一方面期望利用資訊科技提升教與學效能,另一方面,培養具備21世紀競爭力的學生。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澳門AI(人工智慧)教育仍處於初步的階段,目前來講,澳門未到針對全民培養AI興趣教育的階段,但可致力發展針對學(生)界的基礎AI技術應用的教育。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目前,澳門的AI教育仍處於一個探索的模式。AI教育的目的,不應只將焦點目標定在AI(人工智能)範疇,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高階的認知能力、以及技術整合應用能力,對電腦硬件有認識、對數字有認識,有團隊合作精神。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全球各地AI(人工智能)發展如火如荼,澳門更是要奮起直追,才能跟得上未來創新科技趨勢。現階段AI教育,可分兩個層面去做:先科普,後專業。
關於澳門推動AI教育的條件是否成熟?背後有哪些因素和挑戰存在?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特區政府亦持續為以共享或是校本形式運作的有關平台創設條件;另外,亦需組織各種教育資源,讓教師認識、理解其意義與作用並掌握具體實施方式,以便普及性地開展課堂和課外的創意和實踐教育活動,培養更廣泛的創新型人才,並從中拔尖。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目前在澳門,全面推動AI教育的條件肯定是不成熟的。不論大學還是中學均存在著具有專業學科背景的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另外,教學相關的軟硬體配套缺少,也是一個不可忽略,且有待切實解決的問題。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目前澳門推動AI教育的條件是不成熟的,表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沒有足夠相關的教師資源;二是尚沒有AI 等相關課綱;三是缺數據分析人才資源;四是欠缺技術整合人才,這是很關鍵的。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我樂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行STEM教育,可惜至今,各間學校仍舊是各有各做,背後原因種種,表現在: 欠缺教學資源、教學/課時等的標準。
澳門AI人才市埸怎樣?解決AI人才需求有哪些途徑?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配合特區智慧城市的發展策略,本局期望人工智能可跟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並朝向兩個核心內容發展。第一,發展智慧教育,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差異,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學習計劃,達到因材施教。第二,培養創新人才,推動相關教育活動在各校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特區政府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AI科技人才是關鍵,然而,澳門AI人才是非常匱乏的,從學界教師到科研人才都缺。要解決各界對AI科技人才的需求,其一,最快的途徑是引進內地、香港或臺灣的AI科技人才來澳;其二,也是一個長遠解決問題的途徑,是通過專業的教育系統地培養本地人才。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在培養人才方面,不要捨近求遠,而是優先由現成的在職人士著手,加大對在職人士的轉型培訓工作,鼓勵在職科技資訊人士終身學習,成為具跨界專業知識的人才,為推動澳門打造智慧城市的科技人才。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澳門一向很缺乏資訊化科技類人才,兩個途徑,一是,適當從外地引入AI人才,比如與內地阿里云合作,引入力助澳門科技發展的高端人才;二是,由大學中學開設專業課程培養人才梯隊做起,這就要求做好教師在職培訓工作。
要發展AI教育就離不開社會氛圍的推動,目前澳門AI 教育、教育AI化的氛圍如何?當中有否可以分享的成功個案?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澳門特區政府一直秉持“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多年來,當局和教育界共同推動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澳門目前AI教育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現時,學界不論大學還是中學都很被動,一是受資源有限所制約,二是受政策缺失所制約,未來政府可從資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去推動AI教育的氛圍。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教青局一直支援各間中學推行STEM課程,但仍有改進的空間,尤其在師資方面,學界普遍認為教青局對師資培訓的支援不足够,未來在質和量都要加强。建議教青局支援學校增聘教學助理,甚至跨學科教師。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本澳目前AI教育的氛圍未致於熱烈,在學界而言,受資訊資源以及教學學時等種種所限,至今絶大多數的學校仍停在摸索怎樣去推STEM的階段。
是否贊成AI 教育低齡化?針對內地已掀起自幼兒開始AI 教育熱潮,您是持支持鼓勵還是反對的取態?澳門是否應該傚仿?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近年中學推行“STEM 教育”看似很火熱,個別小學已開設有開設STEM課程,但仍在各自摸索的階段,更不用說見到成效。我贊成AI教育低齡化的趨勢,從小培養小朋友對人工智能應用的興趣對日後的學習有正面的引導作用。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科普教育應由小做起,但由於AI應用教育涉及跨學科知識,如機械、篇程、數據等等,對幼兒的認知能力帶來很大壓力,故我建議由小學開始普及較適合。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近年內地掀起自幼兒開始AI教育風潮。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在幼稚園階段教授AI基礎知識認知層面,而AI技術廣泛的應用層面,對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而言難度很大,故我認為,引入AI技術課程,從初中開始推行較為適合。
未來本澳發展AI 教育有哪些期望和建議? 政府和社會各界可以發揮哪些推動作用? 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未來在AI 教育方面,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推動作用很關鍵,表現對大、中、小學加大投放教師的專業培訓及軟硬體資源配置。另外,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推行多年,若在有關部門指引之下,推動更多辦學機構開設編程、機械人、資訊科技以及現時最熱門的AI教育科普課程,對提升整體社會的AI科普知識及應用的興趣和認識,是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澳門資訊科技落後問題潛藏很久,現在社會發展太快,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政府要配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推動科技資訊發展的政策,比如:推動產學結合、產學研結合,產業和學校多方向合作,產業帶動創新需求,為學校培養人才指引方向。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澳門缺資訊科技人才是客觀現實。對於培養人才環節,政府要交給社會一個可見到的遠景,除了政策上對學界給予支持,還要努力推動與科技創新相關配套行業的發展,爲科技創新人才創造就業機會,亦讓青少年學生看到,所學的專業知識將來在澳門有學以致用的平台。
AI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課題,在這股科技發展浪潮中,澳門也不可能不跟上潮流,而面對本澳資訊科技發展薄弱,人才緊缺的事實,要加快步伐,引進科技,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就成了打造智慧城市的唯一路徑,在這種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之下,澳門何去何從,未來能否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我們的智慧城市,為澳門人營造智慧生活,關鍵在如何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以助澳門迎接人工智能世界的挑戰。
透過今期本刊時事辯論的專題: 聚焦本澳的AI(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的議題,各位來自不同社會界別的嘉賓,從各自不同的教育持份者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各自精僻的觀點和見解,可以說為當下本澳的AI(人工智慧)教育把了把脈,不少一針見血點出了問題的所在,期望本澳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界、資訊科技界,政府部門等持份者,能從中發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齊齊為未來本澳的科技發展,人才發展,智慧城市發展,找到一個更清晰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提到澳門需要怎樣的AI教育?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現今一個地區的發展已離不開資訊科技,學生的資訊素養是該地區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故澳門特區政府一直支持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一方面期望利用資訊科技提升教與學效能,另一方面,培養具備21世紀競爭力的學生。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澳門AI(人工智慧)教育仍處於初步的階段,目前來講,澳門未到針對全民培養AI興趣教育的階段,但可致力發展針對學(生)界的基礎AI技術應用的教育。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目前,澳門的AI教育仍處於一個探索的模式。AI教育的目的,不應只將焦點目標定在AI(人工智能)範疇,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高階的認知能力、以及技術整合應用能力,對電腦硬件有認識、對數字有認識,有團隊合作精神。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全球各地AI(人工智能)發展如火如荼,澳門更是要奮起直追,才能跟得上未來創新科技趨勢。現階段AI教育,可分兩個層面去做:先科普,後專業。
關於澳門推動AI教育的條件是否成熟?背後有哪些因素和挑戰存在?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特區政府亦持續為以共享或是校本形式運作的有關平台創設條件;另外,亦需組織各種教育資源,讓教師認識、理解其意義與作用並掌握具體實施方式,以便普及性地開展課堂和課外的創意和實踐教育活動,培養更廣泛的創新型人才,並從中拔尖。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目前在澳門,全面推動AI教育的條件肯定是不成熟的。不論大學還是中學均存在著具有專業學科背景的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另外,教學相關的軟硬體配套缺少,也是一個不可忽略,且有待切實解決的問題。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目前澳門推動AI教育的條件是不成熟的,表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沒有足夠相關的教師資源;二是尚沒有AI 等相關課綱;三是缺數據分析人才資源;四是欠缺技術整合人才,這是很關鍵的。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我樂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行STEM教育,可惜至今,各間學校仍舊是各有各做,背後原因種種,表現在: 欠缺教學資源、教學/課時等的標準。
澳門AI人才市埸怎樣?解決AI人才需求有哪些途徑?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配合特區智慧城市的發展策略,本局期望人工智能可跟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並朝向兩個核心內容發展。第一,發展智慧教育,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差異,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學習計劃,達到因材施教。第二,培養創新人才,推動相關教育活動在各校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特區政府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AI科技人才是關鍵,然而,澳門AI人才是非常匱乏的,從學界教師到科研人才都缺。要解決各界對AI科技人才的需求,其一,最快的途徑是引進內地、香港或臺灣的AI科技人才來澳;其二,也是一個長遠解決問題的途徑,是通過專業的教育系統地培養本地人才。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在培養人才方面,不要捨近求遠,而是優先由現成的在職人士著手,加大對在職人士的轉型培訓工作,鼓勵在職科技資訊人士終身學習,成為具跨界專業知識的人才,為推動澳門打造智慧城市的科技人才。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澳門一向很缺乏資訊化科技類人才,兩個途徑,一是,適當從外地引入AI人才,比如與內地阿里云合作,引入力助澳門科技發展的高端人才;二是,由大學中學開設專業課程培養人才梯隊做起,這就要求做好教師在職培訓工作。
要發展AI教育就離不開社會氛圍的推動,目前澳門AI 教育、教育AI化的氛圍如何?當中有否可以分享的成功個案?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澳門特區政府一直秉持“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多年來,當局和教育界共同推動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澳門目前AI教育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現時,學界不論大學還是中學都很被動,一是受資源有限所制約,二是受政策缺失所制約,未來政府可從資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去推動AI教育的氛圍。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教青局一直支援各間中學推行STEM課程,但仍有改進的空間,尤其在師資方面,學界普遍認為教青局對師資培訓的支援不足够,未來在質和量都要加强。建議教青局支援學校增聘教學助理,甚至跨學科教師。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本澳目前AI教育的氛圍未致於熱烈,在學界而言,受資訊資源以及教學學時等種種所限,至今絶大多數的學校仍停在摸索怎樣去推STEM的階段。
是否贊成AI 教育低齡化?針對內地已掀起自幼兒開始AI 教育熱潮,您是持支持鼓勵還是反對的取態?澳門是否應該傚仿?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近年中學推行“STEM 教育”看似很火熱,個別小學已開設有開設STEM課程,但仍在各自摸索的階段,更不用說見到成效。我贊成AI教育低齡化的趨勢,從小培養小朋友對人工智能應用的興趣對日後的學習有正面的引導作用。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科普教育應由小做起,但由於AI應用教育涉及跨學科知識,如機械、篇程、數據等等,對幼兒的認知能力帶來很大壓力,故我建議由小學開始普及較適合。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近年內地掀起自幼兒開始AI教育風潮。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在幼稚園階段教授AI基礎知識認知層面,而AI技術廣泛的應用層面,對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而言難度很大,故我認為,引入AI技術課程,從初中開始推行較為適合。
未來本澳發展AI 教育有哪些期望和建議? 政府和社會各界可以發揮哪些推動作用? 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未來在AI 教育方面,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推動作用很關鍵,表現對大、中、小學加大投放教師的專業培訓及軟硬體資源配置。另外,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推行多年,若在有關部門指引之下,推動更多辦學機構開設編程、機械人、資訊科技以及現時最熱門的AI教育科普課程,對提升整體社會的AI科普知識及應用的興趣和認識,是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澳門資訊科技落後問題潛藏很久,現在社會發展太快,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政府要配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推動科技資訊發展的政策,比如:推動產學結合、產學研結合,產業和學校多方向合作,產業帶動創新需求,為學校培養人才指引方向。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澳門缺資訊科技人才是客觀現實。對於培養人才環節,政府要交給社會一個可見到的遠景,除了政策上對學界給予支持,還要努力推動與科技創新相關配套行業的發展,爲科技創新人才創造就業機會,亦讓青少年學生看到,所學的專業知識將來在澳門有學以致用的平台。
AI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課題,在這股科技發展浪潮中,澳門也不可能不跟上潮流,而面對本澳資訊科技發展薄弱,人才緊缺的事實,要加快步伐,引進科技,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就成了打造智慧城市的唯一路徑,在這種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之下,澳門何去何從,未來能否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我們的智慧城市,為澳門人營造智慧生活,關鍵在如何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以助澳門迎接人工智能世界的挑戰。
透過今期本刊時事辯論的專題: 聚焦本澳的AI(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的議題,各位來自不同社會界別的嘉賓,從各自不同的教育持份者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各自精僻的觀點和見解,可以說為當下本澳的AI(人工智慧)教育把了把脈,不少一針見血點出了問題的所在,期望本澳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界、資訊科技界,政府部門等持份者,能從中發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齊齊為未來本澳的科技發展,人才發展,智慧城市發展,找到一個更清晰的定位和發展方向。